《飞烟传》是唐代中国传奇小说,皇甫枚所撰《三水小牍》中的一篇,收入《说郛》33卷。作者是皇甫枚。
创作背景
皇甫枚所撰《
三水小牍》中的一篇。写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一作“非烟”),为邻居青年书生赵象所恋。赵象买通武公业家的门房,通过门房之妻以诗寄之。飞烟原为家妓,能歌唱奏乐,素憎武公业粗悍,羡赵才貌,便以诗答之。自此两人即以诗柬互通情愫。不久,相会于飞烟室中。后为女奴告发,武公业怒而鞭之至死。赵象亦变服改名,逃往江浙。结尾则流于神怪。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妇女得不到爱情自由的悲剧,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文中诗篇甚多,为其特色。《
说郛》、《太平广记》、《唐宋传奇集》均收入本篇。
译文
临淮的武公业,在咸通年间,任河南府功曹参军。他爱妾名叫飞烟,姓步。仪容举止纤细秀美,好象承受不了丝衣似的。她擅长秦地的音乐,喜欢写文章,尤其工于击瓯,其韵律能跟箫和笛配合得很好。公业很宠幸她。
他的邻居是个姓赵的天水人的住宅,赵氏也是官宦之家,只是不能指名道姓罢了。他的儿子名叫象,清秀端庄有文采,才二十岁。当时他正在守丧。忽然有一天,赵象从南墙的缝隙中偷偷地看见了飞烟,一下子精神气息都没了,废寐忘食。便贿赂武公业家的守门人,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守门人面有难色,但心又被厚利所打动,就叫他妻子等飞烟闲时,把赵象的心事告诉她。飞烟听后,只含笑凝视没说什么。守门人的妻子把情况告诉了赵象,他欣喜若狂,心旷神奕,无法自控,于是取出薛涛笺,写了一首绝句:“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把写的诗密封好,祈求守门人的妻子送给飞烟。飞烟读后,叹息了好久,对老妇人说:“我也曾偷偷看到过赵郎,很好的才貌,我这辈子没福分,不能配上他。”
这话是鄙视武公业的粗鲁强悍,不是理想的配偶,便酬和了一首诗,写在金凤笺上,说:“绿惨双娥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拟谁?”
飞烟把诗封好交给了守门人的妻子,让她送给赵象。赵象打开信封,多次吟诵,高兴地拍手道:“我的事情成功了!”
便又用剡溪的优质笺纸,作诗答谢说;“珍重佳人赠好音,彩笺芳翰两情深。薄于蝉翼难共恨,密似蝇头未写心。疑是落花迷碧洞,只思轻雨洒幽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谣寄绿琴。”
赵象的诗送去了十天,守门人的妻子也没来。赵象忧虑害怕事情泄露,或者飞烟反悔。春天的晚上,赵象在前院独坐,赋诗道:“绿暗红藏起暝烟,独将幽恨小庭前。沉沉良夜与谁语?星隔银河月半天。”
第二天早晨起来吟诵时,守门人的妻子来传达飞烟的话,说:“不要奇怪十天没有消息,是因为我稍有不适。”
交给赵象一个连蝉锦香囊和写在碧苔笺上的诗,诗写道:“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近来嬴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赵象把锦制的香囊系在怀中,仔细地读那简短的书信。又怕飞烟思虑加重病情,就剪下一块乌丝阑写回信说:“春天阳光明媚温暖照人,而人内心却很忧愁,自从窥见了你,在梦中我的灵魂也总被你驱使。虽然象神仙与凡人,难以相会,我的赤诚之心对日发誓:我一定永远照顾你。昨天突然收到你的来信,情意深厚的话,连蝉锦香囊的馈赠,芳香满怀,我更钦佩你了,翘首爱慕更加迫切。况且又听到你因春天多愁善感、玉体欠安,减损心地纯净洁白美好的姿容,蕙兰一样的云气抑郁不畅,我因此而心情郁抑至极,恨不得飞到你身边。盼望你宽心,不至于劳累,不要辜负小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岂可失去以后相会的机会?我的心恍惚不安,信里哪能写得完呢?送去拙作,来敬慕、接续您华美的诗篇,希望你看看。”
诗是:“见说伤情为见春,想封蝉锦绿蛾颦。叩头为报烟卿道,第一风流最损人。”
守门人的妻子拿到回信后,径直送到飞烟住的内室中。武公业是府中的属官,公务繁多,有时几天晚上值班一次,有时一整天不回家。
当时恰好赶上武公业到府署去办公,飞烟便拆开信,周详地反复探索信中含义。过了一阵深长地叹息说:“男人的志向,女子的心愿,心中向往,梦中相会,即使在远处也像在近处。”
于是关门放下帘子帷幕,写信:“我很不幸,童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后来被媒人欺骗,于是跟一个卑微的人婚配。每到风清月朗之时,我弹琴增加无限地怀念;秋天在帐中,冬天在灯前,只能用琴寄托我的遗憾。怎想到公子忽然送来好消息。打开华美的信封我思绪翻飞;想吟诵优美的词句使我望眼欲穿。遗憾的是不能像曹植那样遇见洛水的女神,不能像晋朝贾充的女儿爱上韩寿那样,想与云相连而无秦穆公筑的凤台,想侍寝却远离巫山。希望上天能顺从我一向的恳切愿望,神仙借我一点机会,能使我拜见一次您清美的风彩,我万死不辞,我也没有怨恨。再写一首短诗,用以传送内心的情怀。希望你看看。
诗是这样的:“画檐春燕须同宿,洛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封好了书信,把守门人的妻子叫来,让她送给赵象。赵象看了信和诗,因为飞烟的情意稍微有些亲切,便喜不自禁,在静室焚香虔祷以等待好消息。有一天将要黄昏时,守门人的妻子快步走来,笑着拜见他说:“赵郎君愿意见神仙吗?”
赵象很惊讶,连忙询问。她传达了飞烟的话说:“今晚功曹到府里值夜班,可以说是个良机,妾家的后院就是郎君家的前墙,如果你对我的恩爱没变,我专门等候你的光临。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全等见面时再谈吧。”
日暮天黑后,赵象就踏着梯子翻过墙头,飞烟已叫人在墙根处摆好几层桌子。赵象下来后,看见飞烟打扮得很美丽,穿戴得很漂亮,站在院子里。互拜后,都高兴到极点了而说不出话来。二人携手从后门进入正屋,就背着灯光,放下了帐子,尽情地表达缠绵的情意。等到早晨的钟声刚响,飞烟把赵象送到墙下,拉着他的手哭着说:“今天相遇,是前世的因缘,不要认为我没有如玉一样纯洁、松一样坚贞的品行,如此放荡;只不过因为您的品格情调,使我不能自控,希望您能细加体察我。”
赵象说:“我羡慕你世上少有的美貌,高于常人的心性,我已经向阴间发过誓,愿永远和你欢乐和洽。”
说完,赵象越墙而回。
第二天,赵象托守门人的妻子赠给飞烟一首诗;“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
飞烟看后微笑,又赠给赵象一首诗:“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下鹤。一双飞去入行云。”
把诗封好交给了守门人的妻子,仍叫告诉赵象说:“凭借着我还能作几篇小诗,不然的话,你的大作还能学我吗?”
这样不到十天,常能在后院约会一次,诉说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从前的心愿。他们认为这事九头鸟也不知道,天和人都帮助他们。有时他们一起观赏景物,作诗文寄托感情。他们来往频繁,不能一一记载。这样持续了一年。
没多长时间,飞烟多次因轻微的过失鞭打她的婢女。婢女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把情况都告诉了武公业。武公业说:“你不要故意对外宣扬,我会观察的。”
后来到了轮值的日子,武公业秘密地向长官述说了情况请了假。夜里,他像平常那样去值夜班,但却藏在小巷的门口。街上更鼓响后,就爬着回到了家。顺着墙根到了后院,见飞烟正倚着门低声吟诵,赵象按着墙斜看飞烟。武公业怒不可扼,冲上前想捉住赵象。赵象发觉后跳下。武公业与赵象搏斗,扯下了他的半截短衣。于是武公业进到屋里,把飞烟喊出来质问。飞烟变颜变色,声音颤抖,却不说实情。武公业更加气愤,把她绑到大柱子上,鞭打得血流不止。飞烟只是说:“活着能互相亲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
夜深了,武公业疲倦了打起盹来。飞烟招呼她最喜欢的婢女说:“给我一杯水。”
水拿来了,飞烟喝完了就断了气。武公业站起来,想再鞭打她,一看已经死了,便把她解下来抬到阁子间中。连声呼唤,声称飞烟暴病而死。
几天后,把她埋葬在北邙山。可是里弄中的人都知道她是死于非命。赵象于是换了衣服、改了名字远远地逃到江浙一带。
洛阳的有才华的人著有《飞烟传》,传说是姓崔和姓李的两位年轻人写的,他们常跟武公业交游相处。姓崔的年轻人作了一首诗的末句是:“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
那天夜里,他梦见飞烟来感谢说:“我的容貌虽然赶不上桃李,可是凋落的情形却超过它们。捧读您的佳作,惭愧仰慕不停。”
姓李的年轻人诗的末句说;“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
那天夜里,他梦见飞烟用手指着骂他:“读书人有百种品德,您全具备了吗?何至于一定要用自大地一两句话,苦苦地谴责我呢?应当委屈您到阴间当面解释清楚。”
不几天,李生就死了。当时的人对此觉得很奇怪。
叫远的人以后调任汝州鲁山县主簿,陇西的李垣代替他。咸通末年,我又代替李垣,我与叫远的人从小关系就好相狎,因此洛中的秘事,我也知道。而且李垣又做过记录,所以得到传播。我说:“哎,妖艳的容貌,每个时代都有,纯净真挚的情操,则鲜为人知。读书人因才能而自负则德行浅薄,女子炫耀美丽则有情谊于人。如果能知道不骄傲自满,知道如临深渊的道理。则都会成为端士正直的人和淑女。飞烟的罪过虽不可免除,但看她的心志,也是很可悲的。”
作品赏析
《飞烟传》,亦作《非烟传》、《步飞烟》,选自《三水小牍》。这是一篇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较高艺术水平的传奇作品。它通过描写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与邻居青年书生赵象的爱情悲剧,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礼教扼杀爱情的残酷性,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步飞烟是一个封建小官吏的“爱妾”,“容止纤丽”,有一定的艺术才华,“好文墨,尤工击瓯”。这样一个知识女性,却“为媒妁所欺”,成了那个为人卑琐粗悍的武公业的小妾,是一个丧失了独立人格的妇女。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不满于缺少真正爱情的婚姻生活,因而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所爱,从而使封建礼教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了极点。然而,在步飞烟所处的封建社会里,被侮辱、被压迫的妇女想要冲破世俗的罗网,追求爱情幸福,是终究要被毁灭的,她们的爱情追求往往只能是一个悲剧。在本篇中,女主人公被置于死地,男主人公流亡他乡,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终于被封建礼教残酷地扼杀了,作者通过这一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塑造了反封建叛逆女性的形象。这就使得这篇作品具有一定的进步的社会意义。
步飞烟是作者倾全力塑造的人物,她勇敢、热情、大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坚定不移。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着力描写她的美——容貌之美和内心之美。文中写飞烟“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她“善秦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以飞烟的容貌、才华,却身为粗鄙小人之妾,毫无疑问,她的内心是极为痛苦和不满的。当青年书生赵象拼命追求她,而她亦曾“窥见赵郎大好才貌”时,飞烟的春心萌动了,对爱情的渴望苏醒了,她大胆地开始与赵象情书往来,此情一发而不可止,飞烟和赵象双双坠入情网。值得同情和肯定的是,他们一旦确定了这种爱情关系,就十分珍惜和爱护它,并不惜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二人私情被武公业发现后,飞烟被武毒打,“鞭楚血流”仍不改初衷,最后惨死在私刑之下。
作者对飞烟形象的塑造,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首先写她的外貌和才华,既而写飞烟内心深感“武生粗悍,非良配耳”,渴望纯真的爱情生活。接着又写飞烟陷入爱情的纠葛之中不能自己,以致幽思成疾,然后,作者正面叙述了这对互相倾慕的青年男女的正式相会。这是飞烟与赵象爱情波澜的高潮,因此,作者重点描写:
忽一日将夕,阍媪促步而至,笑且拜曰:“赵郎愿见神仙否?”象惊,连问之。传飞烟语曰:“值今夜功曹府直,可谓良时。妾家后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惠好,专望来仪。方寸万重,悉候晤语。”既曛黑,象乃乘梯而登,飞烟巳令重榻于下,既下,见飞烟靓妆盛服,立于庭前。交拜讫,俱以喜极不能言。乃相携自后门入房中,遂背釭解幌,尽缱绻之意焉。及晓钟初动,复送象于垣下。飞烟执象手曰:“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直以郎之风调,不能自固。愿深鉴之。”象曰:“挹希世之貌,见出人之心。巳誓幽庸,永奉欢洽。”言讫,象逾垣而归。
这段描写,占了全篇篇幅的八分之一以上,可见作者对这一爱情高潮的重视。它既是飞烟与赵象相恋的必然结果,又是爱情悲剧的伏笔,一身而二任。从二人幽会前的心情,到幽会中的举止,二人的对话,都有比较详尽的描写。飞烟和赵象的秘密结合,使这一爱情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爱情更加坚贞,这就为后面飞烟殉情而死作了合理的铺垫。
小说的结尾部分,飞烟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塑造。当武公业残酷地将飞烟“缚之大柱,鞭楚血流”时,飞烟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不屈,她虽“色动声颤”,却坚持“不以实告”,她忠实于自己的爱情,并为此而深感欣慰:“生得相亲,死亦何恨。”就这样,飞烟为了纯真的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此,飞烟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男主人公赵象出身于官宦之家,“端秀有文”,但他起初对飞烟的爱慕,更多的是为飞烟的姿色所吸引,以至“神气俱丧,废食忘寐”。当他与飞烟情书频传之后,才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爱上了她,发誓一定要与飞烟生活在一起。然而,当飞烟被武公业毒打时,作为飞烟的恋人,赵象没有挺身而出保护飞烟,却逾墙而逃,远离他乡,这不能不反映出赵象思想性格的软弱性。因此,文中的赵象,从爱情的动机,到爱情败露后的所为,比起女主人公飞烟来,都是大为逊色的。
作品的情节结构比较简单,但却引人入胜。它文采华丽,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讲究遣词造句,用字讲究,并且十分符合人物特点。如赵象得知有机会与飞烟相会的消息后,作者用“象惊,连问之”来描写他当时的心情,把赵象初闻惊喜交加,又恐听错,连问好几次的心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十分简练传神。又如,飞烟与赵象相见之后“交拜讫,俱以喜极不能言”,把二人久盼相会而一旦得见那种激动和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对赵象忽而“神气俱丧,废食忘寐”;忽而“发狂心荡,不能自持”;时而“幽懑”,时而“拊掌”的描写,把他内心的起伏变化真实地表现出来,而用字却十分精练,显示出唐代传奇较高的艺术水平。
应当看到,作者对飞烟与赵象之间的爱情悲剧是充满同情的,这不仅表现在他对飞烟形象的精心塑造上,还表现在作者让飞烟变为鬼魂后,仍揪住讥讽她行为的李生,“戟手而詈”,要到阴间当面辩理。这种浪漫主义的写法,既使结尾显得生色,也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飞烟“鬼魂”的举动,又开后世舞台上李慧娘等女性鬼魂形象的先河。
作品中男女之间的诗文赠答几乎占了近半的篇幅,且用典又显得繁缛雕琢,不免使人有沉闷之感,这是本篇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