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欣,祖籍浙江东阳,生于兰州,长于台湾,移民美国。
个人简介
马中欣已经写了5本游记;《南极探险》、《黑海历险》、《浪漫历程》、《中国故事》、《三毛真相》。作为旅行家、摄影家、作家,他在海外的知名度很高,定期要去演讲,而在中国,许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对“三毛迷”们的伤害。1996年《羊城晚报》连载马中欣对三毛的质疑,包括他南穿直布罗陀海峡,经由
摩洛哥抵达
西属撒哈拉大沙漠,访问了当年三毛和荷西居住地,后又向西到加那利群岛访问三毛书中提到过的好友张南施女士的经过,行程万里以上。他把一个许多人心中美好的偶像击碎,激怒了众多“三毛迷”。
个人经历
马中欣曾两次受国家海洋局邀请入选
中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中国长城站、中山站摄影考察,获得重大成就。在三十余年的旅行经历中,他独自一人到过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行程百万公里,徒步行走十万公里。已出版《天涯历险》、《冰裸南极》、《探险式环球旅行》等多部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深入世界的探险旅行家,中国十大探险家、当代徐霞客等。
20年间靠摄影和出书的稿费完成10多次环球旅行。但知并且一夜之间名声大噪,缘于他对三毛的直率批评。马中欣称,他1995年在北大作演讲时经学生相荐,第一次翻阅三毛作品时,“出于一个与三毛有相似旅行经历的职业旅行家的直觉”,对《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产生怀疑。“三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三毛书中记述的经历是真事还是作者臆造?”他称,实地考察支持了他原先对三毛的认识。他说,三毛是一个性格叛逆、说话做事随心所欲之人,终其一生,她都是在“表演”,在做“秀”。三毛自己也说:“我最大的创作是我的生活”,“三毛是三毛,我是我,你们都被我骗了。”
1988年应邀中国文联、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摄影展览。
1994年与1996年两次应邀国家海洋局参加
中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摄影考察。
1994年开始,马中欣在国内外200多所高等院校演讲环球旅行。帮助中国人自助旅行世界,探险世界。
出版图书
他的独特之处
马中欣喜欢戴贝雷帽,穿仔裤,加上手中的像机,构成马中欣三大标志物。
马中欣靠演讲和发稿子拍片维持生活。他到哪都住最次的房子,吃最简单的饭。他认为一个人悄悄地、默默地以最简朴最自然的方式,闯行于这个深广博大的世界。走的地方越多,知识与智慧的层次就越深越广。心胸为之开阔,名利为之淡泊,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和谐。
曾见过马中欣在南极的一张玉照,光着身子在冰天雪地里站着,用雪团搓着身。零下30多度的酷寒是一种考验,但他不怕。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
履行
浪迹天涯
应该说,在37岁之前,马中欣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旅行探险家。在39岁第一次环球旅行之前,他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
马中欣生于兰州,长于台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当过老师,做过石油开采工程师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美国的自助游小伙子,才突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原来一直藏着一个梦想,一成不变的生活需要改变。但他深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行走需要知识、需要金钱,更需要健康。于是,他开了一个专门接待自助游者的招待所,在与旅行者的不断接触中开始了长达两三年的旅行准备。
到1981年,39岁的马中欣带着两个儿子——8岁的马翰玄和5岁的马翰韦,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环球之旅。父子三人加上50公斤重的背包,经泰国、缅甸、锡兰、印度、孟加拉、尼泊尔,越过中东,抵达希腊,游遍主要欧洲国家,再远渡美国,横穿北美大陆,最后经韩国、日本返回台湾。整整渡过5个月漂泊式的旅游生活,在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的原则下,父子三实际只用了5000美金。尽管旅途中曾遭遇小儿子发高烧的险境,但马中欣更多地是切身体会到旅行的乐趣,从此他便与旅行结下不解之缘。
慢慢地,马中欣发现,通过写稿、演讲、出书等等,旅行者完全不必担心经济来源,“于是就下定决心走下去了”。甚至当家庭与旅行产生冲突时,他也忍痛放弃了心爱的妻子,而选择了一路独行,浪迹天涯。
顽强跋涉
这一走,就是二十余年,马中欣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深入160余个国家及地区,包括南极北极、塔克拉玛干与撒哈拉沙漠、喜马拉雅山、
帕米尔高原、科什米尔和西藏等艰险地区。这段行走,让马中欣饱经世界各地风霜的同时也深深领悟到: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正如“第二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所言:“他在不惑之年选择了浪迹天涯,他是一个顽强的跋涉者,从
帕米尔高原走来,向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战区奔去,南极冰海顶风
天体浴,亚马逊河捕食吃人鱼。从未摘掉的贝雷帽和照相机伴随他行走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不急功好利,狭隘自封,更多的是乐天知命和浪漫旷达,马中欣用行动诠释了探险旅行家求真求知的理性精神。”
前十年
九探丝路,对话千年前的旅人
前十年里,马中欣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几乎走遍了全国。问及他对哪里印象最深时,马中欣的回答毫不犹豫:“当然是新疆丝绸之路,前前后后总共去了九次。那里的自然景观是包罗万象的,山川、河流、沙漠、高原等等都是非常独特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最令马中欣难忘的,还有徒步塔克拉玛干沙漠。“白天温度高达近四十,晚上却又冻得不行,有时一天都找不到一户人家,更不用说什么餐馆旅社什么的了。挨饿挨冻还好,最要命的是皮肤干燥到要裂开,那是最难受的。”
“那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何要来受罪,在家里呆着不是挺好的么?万一中暑晕倒也没有人会知道”,马中欣坦言,“可是仅仅是一瞬间,就又想过来了,如果不来这里体验一下,又怎么知道家中的种种好处呢?又怎么会格外去珍惜家里的一切呢?”
如果说这是一种乐天知命的领悟,那么对历史的回顾则让马中欣有一种别样的豁达。“走在丝路上,就会想起玄奘、张骞等人,想着千年之前的他们是用怎样的探险精神和行走毅力走出这样一条路。尤其是在玄奘曾经讲经的寺庙遗址,周围环境历经千年不变,深处其中的我恍如隔世,似乎能够与他进行一场穿越时间的交流对话。”
后十年
闯丛林险境,危机四伏中体验艰辛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马中欣的视线转向了国外,他曾深入亚马逊河丛林中与食人族交朋友,曾到秘鲁印加古城探索玛雅文化,也曾几进尼泊尔只为找一个观赏喜马拉雅山的好角度,也曾几进印北求证“真正的香格里拉“所在……
野外独行伴随着危机四伏,马中欣也不例外。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他遇到双方士兵交火,子弹檫着额头呼啸飞过;在
帕米尔高原,被花豹突袭,差点成为那“大虫”的口中美餐;在
亚马逊丛林里,他被毒虫咬,咬牙把渗进了毒液的那块皮肉剜去……
有一次马中欣长途跋涉考查“东方丝路”,冒险深入到阿富汗游击区,被误为“外国间谍”而被游击队扣押,虽然最后有朋友相助渡过难关,但仍是亲眼目睹了游击队员把另外六名关押者当场枪决的惊人场景。在回忆这些险境时,马中欣很淡然:“体验艰难苦难本来就是旅行的必要部分。
隐居
徒步全球,再走20年就隐居
2000年至今,马中欣暂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演讲、写作上,目前正在成立中国环球自助旅行协会,筹划自助旅行系列手册等。
马中欣的环球旅行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独特的经历,是典型的“穷游”一族。在这段时间里,马中欣仔细总结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爱好者去旅行。
比如他提出2万元人民币环游世界:环球旅行的出发地应选在香港,因为那里有全世界最价廉物美的旅行装备,比如胶卷、睡袋等,此外,香港还有环球机票出售,每套大致需要1200美元,也就是1万元人民币。另外的1万元则花在城市开销,可以选择“香港—澳洲的悉尼—南美的圣保罗(或利马)—北非的开罗—欧洲的马德里(或雅典)—亚洲的新德里(或加德满都)—香港”的线路。其中除了
悉尼之外,其他城市的花销都不大。
备受旅行爱好者关注的,还有他在奥运之后徒步走全球的计划。说起这计划,老马有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旅行,尤其是在我用生命去投注与追逐的徒步旅行,于广义来说也是一种体能运动,而且是无限长远的……徒步绕走地球一周,是一场空前的竞赛,恐怕地球上只有我一个参与这种另类赛程!”
停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老马说,他还要再走20年,然后就去隐居。这难道就是佛家所说的“一切归于尘土,归于平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