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61) 东汉名将。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云台二十八将”之 一。初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后归刘秀,东汉建立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人物生平
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
王莽末年,竟陵、
西阳三老在郡界起义,
马武前去投奔,后入
绿林军。
更始政权建立后,
马武被任为侍郎,与
刘秀共击
王寻,又被拜为振威
将军,与
尚书令谢躬共击
王郎。后
刘秀攻克
邯郸(参见
刘秀统一河北之战),请
谢躬和
马武等人去置酒高会,想要乘机图谋谢躬,未成。
刘秀单独与
马武登丛台,从容对
马武说:“吾得渔阳、
上谷突骑,欲令
将军将之,何如?”
马武说:“驽怯无方略。”
刘秀对说:“
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后汉书·
马武列传》)
马武由此心归
刘秀。
谢躬被杀后,
马武骑快马到射犬投奔
刘秀,刘秀甚悦,引置左右,每当慰劳诸将,
马武总是为
刘秀斟酒,刘秀非常高兴。
刘秀让其率其部下至邺,武叩头不愿,刘秀更加高兴,便随刘秀征战。参与镇压了河北尤来、五幡等起义军。
刘秀败于慎水,
马武独自殿后,攻击追兵,使义军不能追击。后攻击安次、小广阳,
马武常为先锋力战无前,诸将皆率军跟随,大破义农民军,
马武率军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刘秀即位后,任
马武为侍中、
骑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28年),
马武与虎牙
将军盖延等征讨
刘永(参见
东汉统一关东之战),
马武率军攻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下成武、楚丘,因功拜为捕虏将军。建武五年(29年),
庞萌反叛,马武率军攻桃城,先与其交战,败其军,
光武帝到后,庞萌败走。建武
六年(30年)夏,
马武与建威大将军
耿弇西击
隗嚣(参见
东汉平陇西之战),汉军进展不利,引兵而回,隗嚣率军猛追,汉军形势危急,马武选精骑殿后,披甲持戟而战,杀数千人,隗嚣引兵而退,诸军才得以回长安。建武十三年(37年),
马武增食邑,更封鄃侯。率兵北屯下曲阳,以备匈奴。因杀军吏而获罪,奉命将妻儿送回,交
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
光武帝与功臣诸侯亲切交谈时说:“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
邓禹先回答说:“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
光武帝说:“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其余诸人依次回答,到
马武时,
马武说:“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
光武帝笑道:“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后汉书·
马武列传》)。
马武生性爱酒,阔达敢言。《后汉书·
马武列传》中写道“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建武二十五年(49年),
马武任
中郎将,率军击
武陵蛮人,回来后,上交印绶。明帝初,西羌攻击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深以为患。水平元年(58年)年,朝廷再次拜
马武为捕虏
将军,
中郎将王丰为副将,与监军使者
窦固、右辅都尉陈欣,率四万人前去平定(参见
东汉与羌的战争)。在金城与羌人交战,斩首六百级。又在洛都谷与羌人交战,结果被羌人所败,死千余人。羌人率众出塞,
马武率军追击到东、西邯(今青海
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大破羌人,斩首四千六百级,俘一千六百人,余众皆降散。
马武引兵而还,增邑七百户,其食邑达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61年),
马武去世。
戏曲形象
马武(前15-61年),字
子张,南阳湖阳人,位列
东汉“
云台二十八将”居中。
和
铫期一样,
马武也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最为人民青睐的
东汉大将。传说中的
马武疾恶如仇、重情重义、勇猛刚强、质朴可爱,几乎是个完人。
民间传说中的马武和初唐名将、民族英雄
尉迟恭(敬德)颇有几分相似。两人都是黑脸,都使金鞭,都被后人敬为门神,马武是和
铫期一起当门神,而敬德是和
秦琼一起当门神。最为相似的传说是二人都为了救好朋友到皇帝老儿那里大闹。《说唐三传》里敬德为救
薛仁贵,《马武捶金砖》里马武为救姚期(历史原型为:卫尉安成侯 铫期),两人同时用金鞭捶打宫门,结果都把鞭子打成
两段,两人同时想起当年师傅说过“鞭在人在鞭断人亡”的话,同时举鞭自尽。
看来这两书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忘了加上一句话:“本剧内容,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历史上的
马武是黑道出身。他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一说以贩马为生,和
吴汉是同行。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相当于现代的居委会主任)在郡界起义,
马武前去投奔,开始了占山为寇生涯,后来加入了
绿林军。
光武和马武应当很早就相识,两人还是亲戚。
马武的弟弟马毅是
光武大姐刘黄(就是后来看中
大司空宋弘,还硬让光武摁洛阳令
董宣脖子的那个湖阳长公主)的丈夫。这在
正史中不见记载,但
光武的大姐被封为湖阳长公主,应该跟老公的家乡有关,如光武二姐
刘元被追封新野长公主,因为光武二姐夫
邓晨是新野人。
马毅和
光武二姐及几个外甥女都在
棘阳一战中遇难,至今棘阳仍保留马毅的墓碑。
昆阳大战中,
马武还是和
光武等人共同浴血奋战的十三太保之一。
虽然有亲戚关系,还曾共同患难,但
马武与
光武并不是同一派系。
当时
绿林军中分为以王匡、
王凤、
朱鲔为首的新市军,以陈牧、
廖湛为首的平林军,以
王常、
张昂、
成丹、
马武为首的下江军和以
刘縯、刘秀为首的舂陵军。
刘縯虽然功劳大威望高,但他真正的兵力是最单薄的。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是王常的下江军,王常心属
刘演,但无奈部下不从,他们觉得
刘縯为人太过严厉,让他当皇帝大家没什么好下场,于是推举新市军中的寸功未立胆小怕事的汉氏宗亲、
光武的族兄
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
马武当时是站在推举
刘玄那一边的。
当时各为其主,马武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决定性的。
光武当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记恨于马武。
后来
刘秀在河北平
王郎时,
更始皇帝任命
马武为振威将军,跟从
尚书令谢躬协助
刘秀共击王郎。刘秀攻克
邯郸后想解除
谢躬的兵权,于是摆下鸿门宴,请谢躬和
马武等人去置酒高会,想要乘机图谋谢躬,但由于当时
马武就坐在谢躬身边,刘秀手下都不敢动手。于是
刘秀单独与
马武登丛台,从容对马武说:“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马武谦虚地说:“驽怯无方略。”刘秀对说:“
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后汉书·马武列传》)刘秀拉拢人才确实有一套,一下子能把自己最精锐的骑兵让马武统领,很让马武感激,此时马武已心归刘秀。
之后
光武与
更始决裂,但他还是邀
谢躬出兵共同剿灭河北境内其他农民军,谢躬虽不想背更始,但想到是讨贼也就答应了。
谢躬与起义军打了一仗,战败后不小心落到了
吴汉手里,也该谢躬倒霉,被吴汉找个借口杀了。
谢躬这个人其实是不错的,当年
光武十三太保突重围搬兵,就是向谢躬求救,他也算有恩于光武,至少有恩于大汉。关于
谢躬之死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
刘秀的意思,
吴汉不过是一把杀人的刀;也有人说是吴汉自作主张,先斩后奏,以吴汉的性格,他到是真的能干出来。
谢躬被杀后,
马武得知消息,不去投近在咫尺的
吴汉,而是骑快马到
射犬去投奔刘秀。
应当说
刘秀很喜欢马武这样的勇将,经常让他陪伴左右。
马武也学会了拍马屁,每当
光武慰劳诸将时,马武总是为刘秀斟酒,刘秀非常高兴。
马武参与了镇压了河北尤来、五幡等起义军的战役。当
刘秀败于慎水时,
马武独自殿后,攻击追兵,使义军不能追击
光武。后攻击安次、小广阳,马武常为先锋,力战无前,诸将皆率军跟随,大破义农民军,马武率军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马武打仗确实挺厉害,有书记载马武善使用盾牌。“
马武部下有弁目数十人。皆擅盾牌。每战辄先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矢石如雨。不能伤其毫发,大小数十战,累建奇功。”
马武身经百战,一生戎马。直到汉明帝
刘庄时,马武仍未卸甲。当时西羌攻击陇右,公元58年,朝廷命马武率王丰、
窦固等人率四万人前去平定。在金城与羌人交战,斩首600级。又在洛都谷与羌人交战,结果被羌人所败,死千余人。羌人率众出塞,马武率军追击到东、西邯,大破羌人,斩首4600级,俘1600人,余众皆降散。
马武与另外一位老当益壮的马将军
马援有过共同出征的经历。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武溪蛮暴动,
光武帝派
马援率领
马武、
耿舒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后来
马援病死在军中。由于对行军路线有分歧,
马援生前同
马武、
耿舒有过争执,
马援死后,耿舒写信给他的哥哥
耿弇,告了
马援一状,说到马援的一些指挥失误。
耿弇收到此信,当即奏知皇帝。
光武帝就派
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
梁松与马援有旧恨,乘机诬陷马援。
光武帝大怒,追收
马援印绶。
马援开始了长期的蒙冤。
马武虽然没有参与对
马援的迫害,但他也没有主动站出来为马援说句公道话,作为当事人之一,眼睁睁看着一代忠良名誉扫地。这是
马武的一个污点,可能是年纪大了,顾虑多了,毕竟拿着金鞭敲打宫门的场面只能在戏曲中出现。
光武晚年时,仍活在他身边的功臣已经不多了。有一次
光武帝与功臣诸侯亲切交谈时说:“诸位如果不是跟着我,你们说说你们会干什么。”高密侯
邓禹先回答说:“我小时候喜欢做学问,应该能当个文学博士教书先生吧。”
光武帝说:“仲华太谦虚了,凭你的本事当个功曹问题不大。”其余诸人依次回答,轮到
马武时,马老头说:“我生性勇猛,可以在县里抓强盗,当个保安团长。”
光武帝和他开玩笑说:“你自己本身就是强盗,你不当贼就不错了,还抓贼呢。我看你能当个村长。”
另外马武生性爱酒,阔达敢言。《后汉书·马武列传》中写道“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永平四年(61年),马武去世。他是二十八宿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马武生年记载不详,有文献说他生于公元前16年,比光武大十岁,从他的经历看,是比较可信的,如果真是这样,他死时已经77岁,在当时算是相当高寿了。
现在济南市市中区九曲庄西侧有一山寨,名为
马武寨,可能为当时马武落草时地地方,现存石屋二十余间,在市内座120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即可游览了,只是没有开发,原生态,不收门票。
史籍记载
后汉书 卷二十二
马武字
子张,
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
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
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
王寻等。拜为振威
将军,与
尚书令谢躬共攻
王郎。
及世祖拔
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
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
谢躬诛死,武驰至
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进至安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与
虎牙将军盖延等讨
刘永,武别击济阴,下成武、楚丘,拜捕虏将军。明年,
庞萌反,攻桃城,武先与战,破之;会车驾至,萌遂败走。六年夏,与建威大将军
耿弇西击
隗嚣,汉军不利,引下陇,嚣追急,武选精骑还为后拒,身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嚣兵乃退,诸军得还长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CD40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
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
邓禹先对曰:「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帝曰:「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对,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二十五年,武以
中郎将将兵击武陵蛮夷,还,上印绶,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
将军,以中郎将王丰副,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将乌桓、黎阳营、三辅募士、凉州诸郡羌
胡兵及弛刑,合四万人击之。到金城浩B238,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济与楚王英党颜忠谋反,国除。永初七年,
邓太后绍封武孙震为D54F亭侯。震卒,子侧嗣。
传记译文
马武字
子张,南阳郡
湖阳县人。年轻时为避仇,客居在江夏。
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兵,
马武前往跟从起义,后进入
绿林军,就与汉军汇合。
更始帝即位,任命
马武为侍郎。(后来马武)与
光武帝一起打败了
王寻等人,被封为振威
将军,与
尚书令谢躬一起攻打
王郎。
等到
光武帝攻占
邯郸,摆酒举行丰盛宴会,请
谢躬及
马武等人,乘机要在宴席除掉谢躬,没有成功。图谋
作罢,
光武帝单独与
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
渔阳、
上谷的突击骑兵,想让
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
怯懦,没有谋略。”
光武帝说:“
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
马武从此归心光武帝。
等到
谢躬被诛死,
马武驰奔到
射犬投降,
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当
犒劳诸将,马武就起身斟酒于前,光武帝以此为快事。又让
马武率领旧部屯守
邺城,马武叩头辞谢说不愿去,
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心意,因此马武跟随光武帝击讨群贼。
光武帝攻打尤来、五幡等反贼,在慎水战败,
马武独自殿后,返身冲进敌阵,因此贼军不得迫近赶上。进军到安次、小广阳,马武常为先锋,力战在前,诸将都跟随他,因此击溃了贼军,一直追到
平谷、浚靡才返回。
光武帝即位,任命
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并封他为山都侯。
建武十三年,增赐
马武封邑,改封为郇侯。马武率军在
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 囚犯杀军吏罪,受诏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
马武径直到
洛阳,交还了
将军印绶,削减
食邑五百户,定封为杨虚侯,因此被留京师,担任奉朝请。
光武帝日后与功臣
诸侯聚在一起叙谈,随口说:“各位卿家如果不逢遇时机受封,自认为爵禄能到哪里?”
马武说:“臣下凭武勇,可以当守尉督捕盗贼。”
光武帝笑着说: “你不去当盗贼就已经是万幸了,靠自己的本事当
亭长,还是可以的。”马武生性嗜酒,
豁达敢言,经常醉后在御座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
光武帝故意放纵他,以这作为笑乐之事。
显宗初年,
西羌侵扰攻打
陇右,消灭全部汉朝军队杀死汉将,朝廷以之为患,又拜
马武为捕虏
将军,聚合四万人出击。到金城,与西羌交战,斩敌六百人。又与西羌战于洛都谷,被西羌打败,死了一千多人。西羌就率部众引兵出塞,
马武又追击到东、西邯,大败西羌,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其余都投降逃散。
马武整顿军队班师还京,增加食邑七百户,加上以前的封邑共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
马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