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存信(1914年5月10日—1996年1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辽宁省开原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军事教员、行政干部高级政治队队长、东北干部队队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干部教导团副团长、联络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干部总队总队长、炮兵干部训练队队长、炮兵团团长,华北军区炮兵二旅旅长、炮兵室主任、特种兵部队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炮兵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5月10日,高存信出生在辽宁省
开原县(黄龙府)大寨子村。祖父高东园以教书为业,父亲
高崇民官费留学东京
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
1919年夏,高存信父亲高崇民毕业,归国从事民主运动。
1920年秋,高存信与叔伯二哥高存义、三哥高存礼上大寨子村小学一年级,成绩名列前茅。
1923年,高存信上小学三年级。3月16日,父亲高崇民在民主促进会上发表“告全国父老书”反对日本续租旅大99年,政府屈于日帝压力,将其驱出
奉天省。
1924年,高存信与二哥、三哥同到龙湾镇住读高小,学习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以及乘、除法,学习成绩优秀,颇得老师好评。
1926年春,母亲带高存信兄弟三人到哈尔滨,先补习高小功课,暑假考入广益中学(后为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初中学习。
1927年,父亲高崇民因与共产党员苏子元关系密切,有共产党嫌疑,被拘押后查无实据,以借端滋事押解回籍。
1928年春,高存信跟母亲回
奉天。兄弟三人同考入
张学良办的
同泽中学二年级学习。5月,母亲因病医治无效病逝。
1929年夏,高存信跳级考入沈阳市省立第二工科学校化学专业。
1930年夏,学校组织去天津、北平,高存信参观
秦皇岛跃华玻璃厂和
塘沽久大精盐厂。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沈阳,高存信兄弟三人徒步回家,于21日回到开原大寨子村。祖父高东园合股修建的开原到
西丰的铁路也被日军强占,同事被打死。祖父于前一日回来,组织乡团,保卫家乡,秘密支援义勇军
栾法章。
1932年3月,高存信从
营口坐船到天津再到北平找到兵马司七号父亲家。暑期,高存信考入宏达中学读高中三年级。
1933年7月1日,高存信考入南京
黄埔军校第十期。入伍训练半年后,升入炮兵本科。
1935年暑假,高存信回北平家中,此时父亲高崇民受蒋介石通缉,避居上海英租界。高存信立即去上海,由父亲介绍结识共产党人孙达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认识。
1936年6月25日,高存信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中央军炮一旅,未报到直回北平。此时,父亲高崇民因出版《活路》刊物,鼓动东北军反蒋抗日,再次被通缉,避居在天津英租界。他给张学良和
王以哲写信,让高存信去东北军。7月下旬至9月中旬,高存信在王曲军官训练团(张学良任团长,
杨虎城任副团长,王以哲任教育长)学习,后分配到洛阳东北军炮兵第六旅十二团一营一连任排长。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由于炮六旅旅长黄永安背叛了张学良,十二团全被包围缴械,直至张学良送蒋走后,才解除监视,发还武器。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爆发。7月16日,炮十二团奉命从洛阳驶抵石家庄,在
正定滹沱河南岸与敌激战,因右翼被突破,部队撤退。高存信因撤收器材,与部队失去联系,直到
安阳才追上。后部队退至黄河南岸
汜水。10月初,八路军在
平型关大捷中歼敌千余人。高存信认为依靠国民党收复失地无望,要抗日得依靠共产党,遂给父亲写信要求去延安。12月30日,高存信持父亲给的周恩来的介绍信,到达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1938年1月7日,高存信被安排到延安
抗大四大队任军事教员,教射击、炮兵常识、军事地形和战术课。3月,高存信随一大队迁往
瓦窑堡。9月,高存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3月,高存信随一大队迁回延安。5月,高存信任高级政治队队长。6月,高存信任东北干部队队长(东干队)。
1940年春节,高存信去西安探亲。父亲高崇民主持的
东北救亡总会陕西分会已被国民党查封,于是租了王家巷4号作为东总的地下机关。因有人告密,侦缉队欲逮捕高存信。八路军办事处通知高存信回办事处。当晚侦缉队包围王家巷,逮捕高存信未果。第三天,高存信和
白竟凡同车去延安。父亲高崇民被侦缉队带走,囚居三日,才被放出来。9月7日,高存信与
白竟凡结婚,与
张学思和
谢雪萍、
陈剑飞和郝力宁同在延安
宝塔山的窑洞中集体举行婚礼。9月14日,东干队从延安出发挺进日寇占领区。10月初,东干队到达
一二〇师驻地
兴县,由一二〇师六团护送过
同蒲铁路,晋察冀十九团来接。经过两天一夜走了230里,东干队平安抵达
晋察冀军区驻地。适逢敌军扫荡,东干队随抗大三分校
孙毅校长打游击,经一个月反扫荡胜利结束。中央同意东干队暂不挺进东北,在
冀中军区分配工作。12月底,东干队过
平汉铁路到冀中军区。
1941年1月,东干队干部82人,分到军区司令部43人,政治部35人,卫生部4人。
张学思为参谋处长,高存信分到作战科,开始为参谋,后为科长。4月16日至5月3日,高存信随冀中军区司令员
吕正操去十分区视察工作,三天中打了十仗。后高存信到
白洋淀开会,到达
蠡县桑园镇,被敌包围,立即指挥警卫部队和
回民支队突围,边走边打,战斗一天才突出重围。8月14日,敌人开始秋季扫荡。日军飞机跟踪军区机关,在
安平县中佐村轰炸
吕正操、
程子华住房和作战室,炸死参谋田苏和一名通讯员。
1942年5月1日,日军出动兵力5万,在
冈村宁次直接指挥下,对
冀中根据地进行两个月规模空前的毁灭性大“扫荡”,建立从点到面的敌伪秩序。冀中根据地进入斗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7日夜,军区司令部和区党委突过
石德铁路,跳出合击圈。中旬,冀鲁边参观团组建,
翟晋阶为团长,高存信为副团长,过
津浦铁路到
南皮县。随冀鲁军区打游击中,团长翟晋阶在反扫荡时牺牲,参观团辗转经冀南到太行区八路军总部。10月下旬,高存信在
松烟镇与冀中军区会合,由
娘子关过
正太铁路,拂晓在黄土坡被敌包围,率电台和机要科安全突围,经
灵寿、
行唐、
曲阳,于11月下到
唐县张各庄。
1943年1月初,冀中区党委在唐县张各庄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只留短小精悍的地方武装和少数党政群人员,其他人员撤离冀中。2月,军区编余干部成立冀中军区干部教导团,高存信任副团长兼训练处长,下设司、政、供、卫机关和六个连队700多人。8月,冀中军区撤销,教导团改名为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二大队,高存信改任二大队队长。9月,高存信参与反扫荡战斗。12月中旬,反扫荡胜利结束。
1944年5月,二大队赴延安,陆军中学二大队改名为晋察翼军区干部教导总队,高存信任总队长。7月,冀中军区恢复。10月下旬,高存信随司令员
杨成武过平汉路到冀中,任冀中军区作战科长。同年底,美军观察员布鲁克·多兰(即
艾斯·杜伦)上尉到冀中,军区成立联络科,高存信任科长。他陪同多兰参观了七、八、九分区的部队和地道。高存信等人在九分区驻地皮里村被敌包围,进行了一天的地道战,平安脱险。
1945年2月,晋察冀军区在
阜平雁头村成立炮兵训练队,高存信任队长,李元凯任教导员。学员100多人,组成三个区队。开训时,没有炮也没有教材和器材,只有一本几经转战保存下来的《炮兵射击教范》。高存信发动群众自编教材,自制教具,又在
大沙河中挖出一门火炮,训练艰难进行。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3日,炮训队进入
张家口,搜集火炮52门,弹药10余万发,战士250人,组建了2个山炮连,1个三八野炮连,1个战防炮连。部队边组建,边参加攻打
蔚县的战斗。10月10日,以炮训队为基础的炮兵团成立,下设司、政、供、卫、军械等部门,高存信任团长。11月,蒋介石已向华北运兵45万,成立了
阎锡山的第二战区,
傅作义的第十二战区和北平、天津、山海关的十一战区。傅部在夺占
归绥、
集宁后,沿平汉路东犯,企图夺占张家口,控制平绥路。我军发动
绥远战役,炮兵团新组建的山炮连由
林千参谋长指挥支援三纵队,一举收复集宁。后又乘胜围攻归绥、
包头两城,未果,于12月14日撤围。此役收复绥东,绥南广大地区。10月底,军委同意从延安炮校调给炮兵团64名干部,其中赵大满、
王正国任副团长。军区又调给一个新兵团,炮兵团扩建为6个炮兵营,1个重营,1个教导队,装备各种火炮70门,1800多人,500多匹骡马,成为齐装满员的野战炮兵团。
1946年1月,国共两党和谈达成协议。炮兵团进行为期半年的军政训练。2月,政委
王英高到职。3月,
贺龙和
聂荣臻司令员视察了炮兵团,作了极其重要的指示。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动员了200个师向晋察冀解放区大举进攻。高存信率炮兵团投入了各次战役。首先是
怀来保卫战,接着攻打
应县,后转入大同战役。晋察冀炮兵8个连及
晋绥军区4个炮兵连和各纵队炮兵营参战,由高存信和林千组成炮兵前线指挥所,配合两个军区9个旅30个团的步兵作战。10月14日,傅作义集中4个师3万余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张北狼窝沟迂回,炮兵团主动撤离张家口。在撤退中,高存信率部千方百计把十余万发炮弹运往根据地,不仅在华北战场发挥了作用,还支援了其它兄弟战场。11月上旬,炮兵团到唐县
北屯村,进行一个月整训。11月3日,我军发起
易满战役,炮兵团4个连参战。
1947年1月,我军发起
保南战役。高存信率炮兵团8个连配属四纵队,攻克
望都、
正定、
新乐等县,歼敌7400人。炮兵团转移到冀中
博野南、北邑小店一带。4月,晋察冀军区发起
正太战役。第一阶段,炮兵团配属二纵队。炮兵打开缺口,步兵攻占
正定、
藁城等据点。第二阶段,炮兵团转属四纵队,攻克
获鹿、
平定,共歼敌3.5万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5月,高存信召开炮兵团党代表大会,总结检查了建团以来工作经验、教训及今后努力方向,选举了团党委,并被选为副书记。6月,军区以炮兵团为基础扩编炮兵旅,高存信任旅长,政委王英高。炮兵旅成立后即投入
青沧战役。高存信率炮兵旅13个连参战,配合步兵,用三天时间,攻克了
陈官屯、
马厂、
姚官屯等车站8处和
青县、
沧县,歼敌9500余人。6月25至28日,高存信率旅部及12个连投入
保北战役。部队由青沧强行军,配合步兵歼敌7200多人,攻入
徐水,解放了
满城、
易县。9月初,高存信率旅部及三个团配合步兵进行
大清河北战役,歼敌5000余人。10月10日,高存信率炮兵旅3个团配合二、三、四纵队,发起了
第二次保北战役,与敌在
固城、
徐水、
容城地区激战。蒋介石急令石家庄守敌暂三军率部北上,企图夹击我军。10月17日,炮兵旅由保北前线以两昼夜300多里的强行军,赶到清风店附近,协同步兵将暂三军包围,以20门火炮猛烈轰击敌人,激战三天,全歼敌13万人,活捉军长
罗历戎,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
清风店战役揭开了晋察冀战场的反攻序幕。10月27日,高存信陪同朱总司令视察炮兵旅。11月6至12日,高存信率炮兵旅的4个炮兵群,43个炮兵连,配合三、四纵队和冀中独七旅,以攻坚战术为主,坑道作业,炸药爆破,结合炮击,逐个摧毁敌之坚固工事,经过七天战斗,夺下了石家庄,全歼敌三十二师2.4万余人,活捉师长刘英。此役炮兵实施了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火力集中猛烈,达到在一个突破口上集中30门火炮,一分钟内落300余发炮弹,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突破。12月下旬,炮兵旅派三团、教导团5个连配属三纵队及兄弟部队,爆破与炮火结合,攻占
元氏城,歼守敌4000人。12月至1948年1月13日,炮兵旅配属五个纵队参加
涞水战役,全歼敌三十五军军部及新编三十二师7000余人,击毙敌军长
鲁英麟。
1948年1月至3月,为了贯彻
全国土地会议精神,炮兵旅开展新式整军运动,进行三查(查阶级、历史、斗志)三整(整纪律、制度、作风)运动,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加强组织纪律性,纯洁部队,增强战力。3月下旬,炮兵旅进行整编,将小团编为大团,增设营的建制,第一团为野榴炮团,第二团为山炮团,第三团为重迫击炮团,教导团建制不变。全旅6572 人,火炮109门。4月,旅政委王英高,副参谋长赵大满率三个营参加察南战役,共歼敌1.8万余人,解放察南大片领土,截断了
平绥铁路。5月20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军区合并为
华北军区,炮兵旅改编为华北军区炮二旅,高存信任炮二旅旅长,政委
李呈瑞。5至7月,华北发起
冀热察战役。炮二旅派炮二团配属二兵团攻占
古北口、
延庆、
石匣,歼敌2.4万余人,傅部陷于被动。7月15至20日,炮二旅10个连38门火炮参加保北战役,掩护步兵顺利完成了爆破登城任务。8月,炮二旅以7个连组成西线炮二团,配属第三兵团,自9月5日至11月15日,在
绥远境内进行大小战斗53次,消灭傅作义部2.1万余人。8月22至24日,高存信奉命到平山县
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汇报华北军区炮兵情况,同来的还有华东特种兵司令员
陈锐霆。次日,周恩来副主席接见高存信,让其写出文字汇报。高存信要求见毛主席,被应允。毛主席讲了解放战场的形势,说:“你们过去都在黄埔军校学炮兵,要把炮兵搞好,建设一支强大的炮兵。”10月12日,高存信率炮二旅一团和三团一营到达太原前线,与炮一旅共同组织左中右三个炮兵群,配属一兵团和西北野战军。14日,突破敌南北第一道防线。15日,对东山要塞发起攻击,以31门火炮支援七纵攻击牛驼寨,以19门火炮支援十五纵队攻击淖马,以11门火炮支援十三纵队攻击山头,以15门火炮支援八纵攻击小窑头,并以部分火力对太原城实施扰敌射击,激战数十日,于11月12日攻占东山四要寨,歼敌2.2万余人。11月28日,高存信率炮旅日夜兼程,赶至
新保安。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百万余人,发起了
平津战役。12月2日,
杨罗耿兵团对新保安发起攻击,高存信率炮二旅14个连及队属炮兵共152门火炮,集中实施1小时火力急袭,发射炮弹1万余发,摧毁敌城垣阵地多处,为步兵开路,并随其入城,激战 11 小时,全歼敌1.6万余人,缴获火炮118门,汽车377辆。战役第三阶段围攻北平,高存信率炮旅从新保安出发,到达北平北部沙河一带,配属十九和二十兵团,围攻
东直门、
安定门、
德胜门和
西直门。
1949年1月,我军攻克天津,北平守军陷于绝境。1月21日,傅作义与我军前线指挥部达成和平解放北平协议。1月22日,傅作义守军撤离市区。1月31日,高存信率炮二旅进入市区。2月3日,炮二旅一部参加了入城式,受到北平群众的热烈欢迎。5月9日,炮二旅改编为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部。5月26日,在北京
黄寺召开成立大会,军区
聂荣臻司令员亲临大会并宣布命令,任命高存信为司令员,
李呈瑞为政委。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11日,华北特种部队司令部改编为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高存信任司令员,政委
甘思和。8月1日,以四野炮司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军委炮兵司令部,
陈锡联为炮兵司令员,
苏进为副司令员。10月1日,高存信参加军委炮兵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炮兵会议,讨论军委关于加强特种兵建设和大力发展新的炮兵,加强提高老的炮兵的指示,提出了今后炮兵建设的方针和任务。12月12日,毛主席任命高存信为军委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炮兵司令员。
1951年2月22日,华北军区以炮兵教导团为基础在北苑成立第六炮兵学校,高存信兼校长,甘思和兼政委,培养炮兵部队的基层干部。4月1日,
贾陶任军委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免去高存信副参谋长职务。
1952年5月,高存信赴朝鲜志愿军炮兵部队参观,回国后写《从志愿军炮兵作战经验中得到的几点体会》,刊登在12月
《八一杂志》第23期。
1953年3月,高存信调
志愿军任职。4月1日,炮兵主任办公室扩编为炮兵指挥所,高存信任司令员,政委
刘何。5月,高存信亲自到前线,直接指挥第三次进攻(
金城战役)的炮兵作战。高存信参加作战会议,研究炮兵配属方案,加强中央集团大口径火炮,步炮协同等作战问题,又先后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了解炮兵战前准备。7月27日,高存信出席了停战签字仪式,后被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二级
国旗勋章。
1954年9月13日,高存信调离朝鲜志愿军回国。9月20至27日,高存信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首届功臣代表大会,为主席团成员之一。10月,高存信调
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任主任,12月1日到南京军事学院报到。
1955年4月,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改编为
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高存信仍兼任炮兵司令员,
李人林任政委。10月,炮兵学院筹建委员会及筹建处成立,主任
刘春,副主任高存信。他一方面领导炮兵系教学工作,一方面参与了建校规划设计和训练场地、靶场的选定等工作。
1955年9月,高存信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21至26日,军事学院炮兵系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召开。高存信总结两年来以教学施训为中心的工作,讨论今后工作方针和改进工作的办法和要求。会上选举了新的党委会和监委会,高存信被选为炮兵系的党委书记。
1957年7月9日,国防部发电通告全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成立了以高存信、刘春为正、副书记的临时党委主持工作。9月10日,陈锡联任院长,高存信任副院长。
1959年1月13日,高存信经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炮兵党委委员。
1960年6月28日,高存信任炮兵学院院长。
1963年10月,高存信参加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效应试验。
“文革”中,高存信受到迫害,被错误关押,参与劳动任务。
1975年8月30日,高存信被任命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炮兵党委常委委员。
1978年,高存信当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至1982年12月10日,高存信每年参加一次五届人大会议。
(图册参考资料:)
1979年,《人民炮兵》杂志正式复刊,成立编委会,高存信为主任委员。
1981年9月,高存信到高级党校学习,1982年7月结业。
1982年6月,高存信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教育组委员。至1987年,高存信每年参加一次全国政协会议。9月,高存信被选为
中共十二大代表,参加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9月28日,炮兵善后小组成立,高存信为副组长,协助
欧阳毅抓全面工作。
1985年6月,高存信参加
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被推为理事。
1988年3月,高存信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特邀组委员。至1992年3月,高存信每年参加一次全国政协会议。7月30日,高存信被授予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8月18日至9月1日,高存信参加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受到
金日成接见并被授予二级国旗勋章。
1996年12月17日,高存信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所获荣誉
抗美援朝结束后,被朝鲜政府授予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高存信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忠诚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模范的教育工作者、我军炮兵的先驱之一、参政议政的好榜样。高存信同志在我军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为我军炮兵现代化及炮兵院校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十分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水利建设,关心国家的统一,积极开展统战工作。高存信同志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作风民主,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处处表现出一位老党员的革命本色。
相关书籍
《高存信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