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况氏

中国姓氏之一

高安况氏,中国姓氏之一。况氏见录于旧时私塾蒙学《百家姓》,而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大臣何承天(370年-447年)所撰《姓苑》中,载:”况,庐江有此姓“。南朝时期的庐江郡大概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今庐江的况氏遗迹已不可寻。唐贞观初年,十八世昌伯公封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距今1400年左右。自此况氏在江西繁衍开来。全国况氏约12万人左右(2009),六万左右依然生活在江西省。

况氏概况
中国况氏概况
况氏可考的最早出现在南朝大臣何承天(370年-447年)所撰《姓苑》中,所载:”况,庐江有此姓“。公元2009年按人口数量为标准,当今况氏排第348名,占汉族人数的万分之一,属于罕见姓氏。总人数12万,渊源单一。 况姓发源和发展均在长江流域,源于庐江,光大于豫章,属于典型的南方姓氏, 由于江西人口多次沿长江向西迁徙,如今况氏居住的主要省份是: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北方省份有比较大聚居点的是:安徽、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方最大的是安徽淮北烈山支派,宗亲一万多人,聚居在烈山,及烈山周边的宿州、涡阳、江苏丰县等地,该支源自明代江西(今江西九江市星子县)的四兄弟,老大况弘云、老二况弘生、老三况弘利、老四况弘周。北方第二大的是山东青岛胶州大屯支派,宗亲约四千人,该支源自明代湖北省(今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况家河村)的一名军人,落军籍于灵山卫胶州所大沽河屯,是明代的军户。明代设置军屯时,因靠近当地河流大沽河故名大沽河屯,解放后,地名进行简化,得名大屯。
况氏历史上共有16名进士;以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共产生98749名进士为基数,则况氏进士比例远超人口比例。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在950名少将及以上军阶中(10元帅,10大将,上将55,中将175,少将800),况氏宗族共2人入选。占比0.21%;
江西况氏概况
江西况氏以况氏18代况昌伯迁居洪州(今江西南昌)为开端。昌伯公七世孙鼎公移居于洪州城外的西山脚下,后人口繁衍形成村坊。自此散居各地。
江西况氏主要聚居于南昌、宜春和九江三相邻地市,尤以宜春为多。宜春的况姓人口主要聚居在高安、上高、宜丰、靖安和奉新五个县市,尤以高安为多。其中高安、上高、宜丰三地况氏同源于高安药湖村
江西况氏大体可分为三支.
第一支西山派:指世居于古代新建西山况坊(今江西安义县向坊)及附近的支派。该支为况氏老支,况氏均为该支分出。特色:发源地;
第二支是药湖派:指北宋初自西山况坊开基于高安药湖村的况政后裔,该支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中国况氏人口重镇的高安、上高就属于该支。江西省内的散居况氏,基本都是该支。省外况氏分布的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都是该支。特色:人数多、分布广、古代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比例高(封建社会考取进士的况氏族人基本出自该支)。
第三支是龙冈派:特指南宋末年自西山况坊迁居靖安的况升后裔,主要聚居在江西靖安县境内,该支人数偏少,即使靖安县境内况姓居民也是很大比例是高安药湖派族人。龙冈已重新并入西山派合修宗谱,不再单独修谱。特色:拥有古代三大清官之一的况钟。
唐初况昌伯封为开国县候,就邑洪州(今江西南昌)。
唐中后期的唐宣宗年间况鼎迁新建西山(今江西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以忠孝上闻,官拜水南伯。唐宣宗幸其宅,赐“太平堂”匾,又赠门表曰:天下诗书府,山阴将相家。今石鼻镇向坊村所在地当时为交通要冲,这就是繁盛于汉代至清中期的西山古商道,彻底废弃。
宋代况政:名朴,河东节度副使,掌国子尚书兼提调都军事。食采于筠州(高安),遂迁筠而家焉,即今江西高安龙潭镇药湖村
宋代况国用:名雅,字子文,江西筠州人(今江西宜春高安人)。二甲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宋代况茂枝:名稳,字天培,号筠栢。江西筠州人(高安药湖人),兵部司马,享年九十有六。
宋代况章:江西新建西山人(今江西南昌安义县石鼻镇向坊人),进士,官佥都御史,著有《泉石翁诗集》。
宋代况文甫:字彬吾,号大川。胸负韬略,善骑射,以“义勇”理宗徴授义武将军。出镇平凉守府之职二十余载。
宋代况师点:江西筠州人(今江西宜春上高人),宋代诗人,存七言绝句《圣济院》等诗。
宋代况志宁:号康斋,奉新(今江西宜春奉新)人(清同治《奉新县志》卷一二)。宋代诗人,存《百花桥》等八首诗。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的百花洲还留有宋代况志宁的题记“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
元代况逵:字肩吾。高安人(今江西宜春高安人),少时随父母迁居安徽庐江。至大二年(1309)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泽县尹。下车伊始,即以重法绳治豪绅,使其不敢为非。又提倡文教,兴建云岩书院,招集诸生讲学。有兄弟二人争田,则以《诗经·伐木》喻之,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动,和解而去。改高安县尹,平反境内冤案,百姓立碑传颂政绩。元统二年(1335)擢庆元路提官。
元代况亮:江西靖邑人(今江西宜春靖安县人),元代常州路同知(今江苏常州),其四世孙况钟为明代的苏州知府,古代三大清官之一。
元代况普天:原名况天,元末高安人,早期红巾军悍将。天父早亡,本为耕读传家,但是蒙元为了打击汉民的民族意识,对儒生进行政治歧视。元代大多数儒生只能靠到处说书为生,而不是教书,因此况天爷爷也是带着年幼的况天到处流浪,最后落脚于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区)。况普天很早就拜入白莲教门下,为袁州白莲教魁彭莹玉的座下弟子。元帝至元四年(1338年)况天与其师兄周子旺在袁州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起义失败后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况天又跟随彭莹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事,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况天在天完时期曾为为东路军大元帅,明代开国名将中被封为颖国公的傅友德,在天完时期还排在况普天之后。
明清两代人才较多,不再列举:
姓氏读音
况的读音: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
近代拼音出现后,<况>普通话的音为
古代,<况>的标准读音,是按古代正统的组音方式而成。
江西方言中<况>字读音为实为古音的<许放>切音。写成一个普通汉字就是“向”字的音。这也是赣方言话带有古汉语的一个小小例证,并非是江西独特的土话,而是古代的标准读音。
<况>古音标注古籍如下:
(1)古代韵书《广韵》中为:<虚放>切。
(2)《集韵》、《韵会》、《正韵》、这三种古音标注为:<许放>切。
况氏源流
一世祖:烈公
烈生基、基袭封文简公。基生镐、镒,均受爵位。镐生溥、溥生柱、柱生安、安生荣,荣生德,德生惠、忠、慈。惠生钢、纪 ,钢生世杰、世富,世杰生延寿,延寿生茂、康、禄、禧,茂生长明、长宁,长宁生显、贵、喜 ,贵生常,常生福,福生昌伯、昌黎。
庐江为况氏郡望。
<况氏谱的祖源辨析>
所有况氏谱记载,况氏出自况烈。但是况烈是谁的后代,却有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说法:明代时期况氏谱的记载为:“虞国君之子,仕周。封于况”。在明代自江西外迁的巴蜀况氏(今重庆、四川)、湖南宝庆府况氏(今邵阳、娄底等地的况氏)、贵州等地的况氏均保留了这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到了清代,安义况氏在一栋老房子内发现宋代文人况倌的手稿,从这份手稿记载来看况氏来自荀况的孙子荀烈,以“王父字为姓”。尽管这份手稿的真实性有待验证,但是这份手稿采用的是宋代的年号,而江西的第一份完整族谱在明代时礼部况钟,依据唐末况烊主编的《况氏宗谱》而修,江西的安义况氏在四修时,认可了宋代况倌的说法,把况氏的祖源改为荀况之孙。既然是流传下来的,为何只有况倌知道,其手稿权威性存疑。
我把这两种说法都写出来,就是为了说明第二种说法是后来由于一份手稿而引起的。况氏实际上是同一源流(只是成姓过程有两种说法,有待族人进一步辨识确定)。
十八世祖昌伯公
昌伯公(约公元627年左右),隋拜谏议大夫,唐贞观中封开国县侯。赏赐邑地于洪州。昌伯公仰慕西山胜景,迁此,始纂况氏谱牒,唐太宗钦赐联“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
昌伯生况修、况律,况律承袭爵位,行为不法,被夺爵位,并远贬南广。修居龙州,修生况衍,仍居水南。况衍生况珪,唐开元时期封忠孝伯。况珪生况镇(约公元800年),德宗时期封忠孝伯,况镇生况林、贞元中封忠孝伯。况林生况鼐、况鼎。况鼐(约公元846年左右受封)武宗会昌末期封水南伯。况鼐生况熺,继续居水南。
二十五世祖鼎公
唐宣宗幸其宅,以忠孝上闻,赐“太平堂”匾,又赠门表曰:“天下诗书府,山阴将相家”。
鼎公卜居置田宅于今况坊村所在地,后人口日繁形成大村落,得名况坊,总计约6万人的江西况氏追根溯源都是源于这个村(即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的向坊村,况在江西的方言念“xiang”调是四声,发音同“向”字)。况坊村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但在古代,况坊村地处肇始汉代的梅岭古商道上,繁华了一千多年,但是世事无常,商道在晚清时逐渐废弃。到民国时期,已经地处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范围内。
水南伯鼎公生默 ,默生野、墅,野生錞(唐朝末年,谏议大夫)、鋾 ,錞生深、游, 游生森、球、越 ,森生盛,盛生吉、复、兴,兴生炳、焕、炜、烜,炳生政。
三十四世祖政公
况政,名朴,宋新建西山况坊人(今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行政村向坊自然村),河东节度使,紫金光禄大夫,掌国子尚书兼提调都军事。买良田于筠州药湖村(高安龙潭镇梅口行政村的药湖村),遂迁筠而家焉。卒葬于南昌城进贤门外汉代大名士徐孺子墓旁(今南昌市区),已不存。政公乃高安始。
政公是高安市、上高县及宜丰县三县市的况氏发祥祖(原瑞州府辖下的三县),血脉源绵。原瑞州府周边的袁州府(今宜春市袁州区、江西萍乡市)、吉安府(今江西吉安)、临江府(今江西丰城、樟树、新余)等地况氏亦是政公血脉后裔。瓜藤绵长、开枝散叶。江西省外况氏亦多为政公血裔,如湖南、湖北、重庆 、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
数据总览
高安本地况氏占高安总人口的2%以内,总人数15000人(2011年)。共有况氏聚居村庄70个,发祥村距今千年。其中现存的村庄中,宋代建村的有6个,元代建村只有1个,主要是明清两代建村,解放后1个。
高安况氏迁居高安伊始即人丁兴旺,在整个宋代建村十几个。经过元代的残暴统治,到明代建立时高安况氏村庄仅剩8个(7个宋代所建,1个是元代时建立的港下村)。7个宋代所建村中有1个是由于人丁不旺在明末清初时消亡了。因此硕果还有6个宋代时建立的村庄。
高安况氏历史统计表
下表是根据1982年的数据统计表共计50村。但收集的数据并不完全,在该表制好后,发现遗漏20个村庄,由于没有1982年的数据,因此不予修改此表。仅当提示。
未收入统计表的村庄如下:
①高安龙潭镇梅口行政村的岗上况家现有族人260多人(2013)。
②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上况村。
③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下况村。
④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梓南况家。
⑤高安黄沙岗镇枧溪行政村的牛毛岭况家。
⑥高安市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梅岭况家,2015春节期间,共有23户,92人。
⑦高安市石脑镇左家行政村的十甲罗村。该村况姓村民是解放后扩社并对时期,人民政府将邻村的况家村的一部分村民迁来与原罗姓村民组成一个生产队。
⑧高安市瑞州街道办南门行政村的庙下况家,明代建村,原为大村庄,民国初期社会动乱,死亡以及外逃后仅剩一户人家,(2015)全村20余人。
⑨高安市龙潭镇龙潭桥街道居民委员会稠溪村。
(10)高安市汪家圩乡官田行政村的七里桥村。
(11)高安市龙潭镇小王行政村的小城村;
(12)黄沙岗镇狮子行政村的况家村。
(13)上湖乡上湖行政村的况家村。
(14)杨圩镇爱国行政村的况家村。
(15)杨圩镇鲁家行政村的圩上况家。
(16)华林山镇苏家行政村的况家村。
(17)建山镇新桥行政村的况家村。
(18)龙潭镇梅口行政村梅况村。
(19)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墟上村。
(20)大城镇高邮行政村的况家村。
著名村庄
高安况氏户籍人口主要分布在龙潭镇,石脑镇,相城镇,杨圩镇,荷岭镇等。
高安市最大的三个况氏村庄依次是:相城镇华阳行政村的况坊村;石脑镇高沙行政村的后况村; 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老屋况家。
药湖村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梅口行政村药湖村
药湖的名称来源。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瑞州府西南二十五里有药湖,相传以吕仙弃药于湖中而得名。其下流入蜀江(今高安市的锦江)。”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蜀江在瑞州府治北。源出袁州府万载县境龙河渡,流至上高县凌江口,合新昌县(今宜丰县)盐溪,历郡城中而东出,汇于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赣江)。亦曰锦江,亦曰锦水。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记载“蜀江亦谓之浊水。自府西南来,折而东注,界为两崖。”
北宋初年,况政迁自新建西山况坊(今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村)。是高安况氏入迁祖地,发祥地。药湖村本身不大,人数也很少。但是高安及周边的上高、宜丰、新余袁州区萍乡、奉新等况氏人口皆发源于此村。
老屋况家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万善行政村老屋况家自然村
开村时,地仙(高安方言中的风水师)建议堆筑岗坝,因此取名云冈村,北宋末年,况景仙迁此开基,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高安况氏第三大村庄(1982年),龙潭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该村在元代末年由于出自该村的红巾军将领况普天的牵连被灭村,活人枭首、死人掘墓、房舍皆毁。能逃的全都外逃,一时族人四散。这个村庄是外逃南京的况均实和况均仁两位先人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年间返回故土重建而成。该村重建后一直人丁兴旺,且人才辈出,附近多村直接发源该村,得名老屋村,对他姓村庄行事强势,又名老虎村。2017年老屋况家聚义重修祠堂,统计全村宗亲1500多人。
况坊村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华阳村况坊自然村
北宋年间,况超(名 超;字 海大)迁自龙潭镇药湖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况坊村为高安况氏第一大村庄,为相城镇第一大村庄(1982年)。该村人多势众,且姓氏单一,又处于高安与上高的交界处,行事强势。据2017年5月统计,全村宗亲近2000人。
高沙况家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高沙村高沙况家自然村
南宋年间,老屋况家的况信翁携两子顺大和生大迁居锦江小支流的高沙溪,形成高沙前况和高沙后况。开村伊始,为防水患,建村于地势较高的土堆上,称堆上况家。后来设立高沙行政村,因此得名高沙况家。其中后况村为高安况氏第二大村庄(1982年),为石脑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两村参加了2017年高安市政府举办的“中汽森泽杯”龙舟比赛,据2017年5月统计,后况村拥有宗亲1760余人,前况村拥有宗亲820余人。高沙况家合计2580余人。
况氏详述
龙潭镇
高安况氏发祥地,高安况氏人口首镇;共有30个聚居村庄,占全镇人口约15%,龙潭镇第一大姓氏。
①梅口行政村
梅口行政村的药湖村,况政于北宋初年迁自新建西山况坊,为高安况氏祖居地。
梅口行政村的岗上况家,老屋况家五十二世万松支下迁此。
梅口行政村的塘北村,况康明成化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梅口行政村的柳湖村,况嘉胜,况嘉文,况嘉立,况嘉忠四兄弟明天顺年间迁自老屋况家,解放后高安第一位公费留美学生况阳出自该村。
柳湖村的况阳: 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现美国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数学教授。
梅口行政村的梅口村,明天顺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梅口行政村的前村况家,况容,况顺两兄弟明宏治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梅口行政村梅况自然村。
②万善行政村
万善行政村的老屋况家,况景仙于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迁自今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历史上文风鼎盛,出过多名进士,举人秀才等功名者更多。
万善行政村的大元村,明成化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万善行政村的湖坪况家,况允文明洪武间迁自老屋况家。
万善行政村的村头村,明成化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万善行政村的湴上村,明正统年间迁自老屋况家,湴为高安方言中烂泥特别深的意思,原来这个地方的稻田为湴田,因此为此名。
万善行政村的上湴村,分居自湴上村。
万善行政村的况家,明洪武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万善行政村的库前村,明天顺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万善行政村的梅岭况家,2015春节期间,共有20多户,90多人。
万善行政村的墟上村。
③罗塘行政村
罗塘行政村的古子岭村,明天顺迁自老屋况家。
罗塘行政村的门楼村,明万历年间迁自高安城区老石桥头的石桥村(今高安大桥头),石桥况氏出过佛教曹洞宗第三十八代传人,石桥村况氏绝嗣后熊姓迁入,今石桥村为熊姓聚居村。
罗塘行政村的古丰村,全村47户146人(2012),是生态养殖示范村,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8年受时任中共中央领导的李源潮同志肯定。
④金家行政村
金家行政村的飞仙渡村,明正统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⑤郑家行政村
郑家行政村的雅堆村,明万历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郑家行政村的堎上村,明万历年间迁自雅堆。
郑家行政村的河头村,明万历年间迁自雅堆。
郑家行政村的彭市村,明万历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郑家行政村的湖南况家,明迁自老屋况家。
郑家行政村的彭家渡况家,明迁自老屋况家。
⑥塔水行政村
塔水行政村的况家,明万历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⑦龙潭桥街道居民委员会
龙潭桥街道居民委员会的稠溪村,清代开基。
⑧小王行政村
小王行政村小城况家;
石脑镇
高安况氏人口重镇,村庄不多,但整体相对较大并且集中,况姓为石脑镇第二大姓氏。共有5个聚居村庄。前况村、后况村和溪北况家三村均参加了2017年的高安市政府举办的“中汽森泽杯”端午龙舟比赛,因此对三村人数进行了统计。
高沙况家的况氏祠堂是高安市第四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沙行政村的前况村,又名堆上村(前房),南宋年间,况信翁举家迁自老屋村,子顺大分属前房,后裔形成前况村。据2017年5月统计前况村拥有宗亲820余人。
高沙行政村的后况村,又名堆上村(后房),南宋年间,况信翁举家迁自老屋村,子生大分属后房,后裔形成后况村。据2017年5月统计后况村拥有宗亲1760余人, 前况与后况村是两亲兄弟所建。。
左家行政村的况家,又名溪北况家,明代况琏迁自老屋况村,由于相距高沙况村不远,且处下游方向,又得名下高沙况家,但开基祖在明代才从老屋况村迁来,并不是发源于高沙况村。2017年5月统计,全村拥有宗亲970余人。该村出过对越反击战烈士况坤林;
左家行政村的十甲罗村,解放后进行扩社并队。十甲罗村人数不足一个生产队的规模,政府将隔壁的况家村一部分村民迁来居住,和原村民组成一个生产队。
塔溪行政村的店下村,清代末年道光年间迁自蓝坊镇塘坊况家。
筠阳镇
共有4个聚居村庄。
豪溪行政村的况家村,明万历迁自老屋况家。
豪溪行政村的况家店,清顺治迁自老屋况家;
西门行政村的筠西况家,迁自蓝坊镇塘坊况家。
南门行政村的庙下况家,原为大型村庄,民国初期社会动乱,死亡以及外逃后仅剩一户人家,(2015)全村20余人。
荷岭镇
共有5个聚居村庄。
三塘行政村的枫岭况家,明万历年间迁自雅堆况家;
石岗行政村的上况村,明天启年间迁自枫岭况家的上房,故名上况村;
琴岭行政村的上况村
琴岭行政村的下况村。
琴岭行政村的梓南况家。
黄沙岗镇
共有4个聚居村庄,两村庄相邻,处在省级公路S220旁。
田垄行政村下况村,明嘉靖迁自老屋况家下房。
田垄行政村上况村,分迁自田垄行政村下况村,由于地势高于下况村,对应取名为上况村。
枧溪行政村的牛毛岭况家。
狮子行政村的况家。
灰埠镇
共有2个聚居村庄。
栎林行政村洲里况家,明洪武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花苑行政村况家,明万历年间迁自药湖村;亦称坪里况家。
蓝坊镇
共有1个聚居村庄。
塘坊行政村的况家,况于翁明末迁自龙潭药湖村
上湖乡
共有2个聚居村庄。
三湖行政村的河头况家,明洪武年间迁自龙潭药湖村
上湖行政村的况家。
汪家圩乡
共有4个聚居村庄。
团山行政村的杨林村,因当时有茂密的杨树林,得名杨树林村,后简称杨林村,况文浦于明万历年间迁自龙潭药湖村。该村出过抗美援朝烈士况重晚。
官田行政村的坑口况家,于清道光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官田行政村的七里桥况家。
官田行政村的栎树下村,于清道光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相城镇
共有3个聚居村庄,村庄不仅偏大而且集中在一处,况姓是相城镇第二大姓氏。
华阳行政村况坊村,况超(名 超;字 海大)宋元丰年间迁自龙潭药湖村,据2017年5月统计,全村宗亲近2000人。
华阳行政村港下村, 况朝俊于元至元年间迁自邻村华阳况坊村,据2017年6月统计,全村宗亲890余人。
石梅行政村的港背况家。
杨圩镇
共有7个聚居村庄。
鲁家行政村的况家。明洪武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鲁家行政村的圩上况家。
傅家行政村的梁况村,明洪武年间迁自老屋况家。
傅家行政村的傅家,原为傅氏居处,后傅氏绝嗣。况升于明嘉靖年间老屋况家迁此开村。
况家行政村的况家,最早在明万历间迁自相城华阳况坊村,又名草坪况家,实际上况坊村历史上有两次间隔地向该村移居,宗亲人数400多(2018年)。
向阳行政村的况家,迁自龙潭镇老屋况家。
爱国行政村的况家。
华林山镇
共有1个聚居村庄。
苏家行政村的况家。
建山镇
共有1个聚居村庄。
新桥行政村的况家。
大城镇
共有1个聚居村庄。
高邮行政村的况家。
辈分排行
郡望
郡望:庐江、高安
主堂号:水南堂
分堂号:
①荣恩堂(彦珍公直系后裔中迁出高安者所用堂号);
②亲睦堂:江西上高大塘况氏堂号;
③祠圣堂:江西上宜况氏堂号;
④龙王堂: 重庆巴蜀况氏堂号。
高安谱系简介
高安况氏一脉相传,拥有多个谱系,各分支族丁兴旺。
高安况氏一修家谱于明宣德年间。
高安况氏四修谱的历史时期,高安及周边地区连年奇旱,匪患特别严重,高安最大的土匪(农民起义军)盘踞华林山号称华林军,匪众一万多人,先后两次攻陷瑞州(今宜春高安市区),攻占临江(今属宜春樟树市)、新余、上高、分宜、奉新、靖安、建昌(今九江永修)、武宁等县,兵锋直指南昌,并打死前来围剿的江西省提刑按察司副史周宪,社会动荡不安。
而修谱又是一个花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为加快进度,当时就分了两个修谱班子:云冈队和药湖队,后来在修谱过程中再分了个堆上队(今高沙谱系的前身)。当时班子一分,各有主事人,人一多主张必然不同。因此在四修时,就有了药湖谱、云冈谱和高沙谱,当时高沙谱主事人还选用了新辈分字派,不过药湖谱和云冈谱这两个谱的辈份都没变,只是没合谱。
高安况氏十修家谱时,药湖谱和云冈谱合谱。高安市内外按<忠厚衍余庆元盛流益堂>辈份上谱人数合计超过六万,约占中国况氏人口的一半,药湖云冈谱亦成为况氏最大的单一谱系;
十修时,原属于药湖谱的杨圩镇族众和原属于云冈谱的荷岭镇族众不愿合谱,并新选定辈分字派,分别衍生出杨圩谱和荷岭谱。
高安况氏老谱系
又名老谱。这个谱系是绝大多数况氏的出处,中国各省绝大部分的况氏都能在这套谱书上找到祖先名讳及籍地。
高安境内:
老谱四修时衍生出了药湖谱、云冈谱和高沙谱;
老谱十修时药湖谱和云冈谱议定合谱,而其中高安荷岭镇族众和杨圩镇族众不愿合谱并选定新的字派,分别衍生出高安荷岭谱系和高安杨圩谱系。
老谱字辈:<。。。。其克嗣先猷 忠厚衍余庆 元盛流益堂 伯世承祖德。。。。。。。。。。。。。。。。。。>
高安石脑镇高沙谱系
高安况氏四修时,从老谱分出,亦称新谱、高沙谱或者石脑谱;分谱至今400余年;
字辈是:< 家声能振大,继起重书香,百世联芳达,千枝普吉祥,英才诚绍述,勋业正辉光>。
高安荷岭镇枫岭谱系
由于高安况氏人口众多,不同村庄的族人增长速度不同,导致辈分相差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不知道称呼该怎么喊的地步。 近代再从老谱分出高安枫岭况氏,该支谱系族人主要生活于高安荷岭镇。分谱至今几十年;
字辈是:
<。。。。。 郁彦永玉洪; 文思荣大廷;士绍开兴旺;垂成裕后昆;循良先祖德;孝友振家声;。。。。。>
高安杨圩镇况家行政村谱系
况家行政村的况姓村庄及周边几个村庄,制定的谱系。列表如下
< 敬恭光显列,懿度启文英,纯粹思元理,忠贞奕世钦,赞勷昭伟杰,平定守徽仁,濬哲宜和顺,祥凝允锡龄 >
族荣遗存
古代碑、坊、牌楼等,皆不可自建,否者严刑峻法处置。欲建碑、坊、牌楼等,主建人必须向当地政府申请或者皇帝下旨奖掖才可。因此,碑、坊、牌楼等皆是家族或个人荣耀的象征。
恩荣坊
建造原因:明代况真为任福建按察佥事时工作勤力,考核优等,御封真父况均仁为刑部主事(赠)。建坊以示光宗耀祖、皇恩浩荡。
祖孙同科进士坊
建造原因: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况叔祺考中进士,且与其祖父况璟的进士类别相同。况璟时任大明苏州知府。修建进士坊于瑞州二十五都(今高安市龙潭镇梅江桥头)。今高安石脑梅江南面统称为二十五都。
南省儒宗坊
建造原因:明代况叔祺逝世时,瑞州乡绅向当时瑞州知府申请建立南省儒宗坊,一为纪念贵州提督学政况叔祺公学问精深,二为激励后生。
廷平坊
建造原因:为表彰大理寺正况照所建。皇帝下旨以表彰其办案公正严明,以示廷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
父子进士坊
建造原因:况照和况维垣为父子进士。公元1526年,即明嘉靖五年,进士况照之子况维垣高中进士,二甲22名,选庶吉士,时任广西按察司令况照亦是进士出身,特建父子进士坊。明代以科举与孝道共治天下,建造这种进士坊有奖励当事人,激励世人的意义。
大夫第
建造原因:出任邵武府同知的况于梧是举人出身,他所建造的庭院称为大夫第。《高安地名志》记载高安的大夫第为城南水门况氏于梧立。明代,福建邵武府同知况于梧晚年在水门建有豪宅,得名大夫第。今已不存。由于高安城为知府驻地,周边比较而言相对富裕。历史上只要城破后全城难寻活口,一切尽毁。古代的居民住宅,只有科举有功名者才能称“第”,如“进士第”,“大夫第”等。也是需要申请的,并且需要有一定规模才会批准。
史上族人
况政(北宋)
宋江南西路新建西山况坊(今江西安义县石鼻镇向坊),名朴,河东节度使,紫金光禄大夫,掌国子尚书兼提调都军事。北宋初期,卜居于筠州(高安)药湖村,为筠州(今高安、上高、宜丰)况姓始祖。
况国用(北宋)
宋代江南西路筠州高安县人(今江西高安龙潭镇梅口药湖村人),名雅,字子文。二甲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北宋中期由筠州高安药湖迁筠州敖邑城北东岳庙祠圣前开基,为敖邑(今上高)况姓始祖。
上高况姓暂计聚居村
共30余村:
①锦江镇:大塘村、城围村、浪亚洲村、横江村、石门前村、况家村、潘家村、赛口村、泉塘村、龙王庙村、土矿、凌江村;其中大塘村是上高最大的况氏村庄,族人众多,开基祖为国用公后裔况如柏,于南宋绍定年间建村。
②敖阳镇:东门村、桂林巷,五马坊;
③田心镇:官路口村、石墙里村、店前村、坪溪村;其中坪溪村是本镇最大况姓村庄,坪溪又名坪塘尾,古名离楼桥,自明代况伯迪迁此开基,历时六百余年。2018年10月统计有农户376户,人口1426人。
④芦洲乡:燕窝里村、山头村、山下村、江口村;
⑤野市乡:蛇形村,水口村,南源、上夫村;
⑥翰堂镇:梓坑况家、棠陂况家;
⑦蒙山乡:档下村;
⑧塔下乡:下林村;
况茂枝(北宋)
宋代江南西路筠州高安人(今高安龙潭镇梅口药湖村),名稳,字天培,号筠栢。生而颖异,髫年嗜学。迨於不惑之年,仕於时,为兵部司马。是时金陵乱贼蜂起,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丰功伟绩,赫赫在人耳目间。葢尝洋溢於吴山楚水。当道每交章奖誉。天子方谓:国家奠安,社稷得人,生灵有赖。其宠遇殊甚。既而椿萱弃世,勅葬栏塘山为茔。公因亲殁,即解印绶致政还乡,绝无囊橐。其清风高洁始终不渝。公真所谓忠孝两全者也。享年九十有六。
况抱元(南宋)
宋代江南西路筠州高安县人(今江西高安),况抱元,南宋孝宗年间的著名的石刻艺匠。今高安市博物馆还存有况抱元的石刻作品拓片。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撰文的《邹定墓志铭》。《邹定墓志铭》为青石质地,长80、宽74、厚5.6厘米。于一九六二年出土于高安县云居山。当时是由高安县石脑乡左家山下金周村农民周洪吉掘得。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安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该村调查访问时发现。
详见《江西历史文物》 1985年01期
况景迁(南宋)
宋代江南西路筠州上高县人(今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人),亦名景仙,延请风水师卜居,于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迁高安县筠西开基(今高安市龙潭镇老屋村),希望不被锦江的洪水侵扰,特取村名为云冈。后人多位进士及第,是况氏最大的分支。但是迁居云冈村初期,多事不顺。后经人指点,在村前加筑一道土梁。从现在观点来看颇有迷信色彩,但自此后云冈确实人财两旺,众多子孙外迁开枝散叶。不仅江西境内很多村庄源于此,像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外省份亦多源自此村。到如今已为况氏一大支。
况普天(元)
元代江西行省瑞州路高安县云冈人(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人,原名况天,后随祖父迁居袁州路(今江西宜春市区),身九尺,体壮。祖父为说书先生,父亲为买卖人。自小听祖父的评书长大,立志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在元末的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为红巾军精神领袖彭莹玉的早期弟子,教内辈分为“普”。取名况普天。早期红巾军悍将。
元帝至元四年(1338年)况普天与其师兄周子旺在袁州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背心皆书“佛”字,以为有“佛”字,刀兵不能伤;扶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况普天行平章事。起义失败后,子旺死,况普天和师傅彭莹玉“逃淮西,淮民闻其风,以故争庇之,虽有司严捕,卒不能获”。此后,跟随彭莹玉在淮西一带继续秘密传教近十年,“劝人念弥勒佛号,遇夜燃火炬名香,会偈礼拜”,广受信徒,遍及江淮地区。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八月,况普天跟随彭莹玉投靠师兄麻城人邹普胜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事,响应刘福通;攻占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位蕲春县东北)后建立政权,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
1352年二月,彭莹玉率领况普天带领红巾军占领江州(今江西九讧),杀了曾作诗咒骂红军的江州路管李黼。接着攻克南康(今江西星子)、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讧西上饶)。四月,进入安徽境内,占领婺源、黟县、休宁和徽州(今安徽歙县)。在这附近,与汪同、程国胜、俞茂等地主阶级武装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六月,彭莹玉、项普略,率军突破昱岭关,进入浙江,况普天西进进攻赣西,克瑞州府,袁州府,吉安。七月,彭莹玉、项普略攻克江浙行省首府杭州。十月,项普略被杀,彭莹玉败退江西。
1353年春,彭莹玉再败退到况普天部,但况部亦处境不顺,十几个府县都已丢失,只剩瑞州路高安县(今高安市)凭借城高墙厚,做殊死抵抗。到这一年的十一月,元军包围瑞州,彭莹玉和况普天、闵总管等红巾军将领进行了英勇的保卫战,城破后,壮烈牺牲。
况 逵(元)
元代江西行省瑞州路高安县人,出生于高安(旧址今江西高安市委党校附近),后随父母迁安徽庐江县谋生。在正史上及庐江地方志中都把况逵记为庐江人,并称寓居高安,而况逵实际上就是高安人,少时随父母迁居庐江。少时勤奋读书,有救世济民之志。这时科举罢废,遂以吏职求仕。至大二年(1309)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泽县尹(今福建光泽县)。下车伊始,即以重法绳治豪绅,使其不敢为非。后调任上高县尹(江西上高),提倡文教,复建云岩书院(江西省古代书院之一),招集诸生讲学。有兄弟二人争田,则以《诗经·伐木》喻之,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动,和解而去。改高安县尹(江西高安),平反境内冤案,百姓立碑传颂政绩。元统二年(1335)擢庆元路(今浙江宁波)提官。
况均仁(明)
元末明初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人(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洪武年间,在南京给朱元璋上条陈十二,条陈之一的“以钞代钱”影响深远。后和况均实自南京返回云冈老家重振家业。为况真之父。以子真(况真)赠刑部主事。老屋村自均仁公开始在整个明代人才辈出,为云冈况氏兴盛之始。
龙潭镇在宋代只有2个况氏村庄,除药湖为高安况氏的发祥村及明代万历迁自城南石桥村的门楼村两村外,本镇其他况氏村庄都是云冈村族人在明代所建,外迁亦很多。因此云冈村也就得名老屋村。人财两旺煊赫300多年。均仁公为老屋村兴盛的开端。
况 真(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彦珍,况均仁之子。由岁贡历刑部主事,福建按察佥事,天性质直,用法平允,正统间邓茂七党寇汀州,真与马雄讨之。初有功,后失利,谪黑盐大使。天顺后复职,寻致仕。
真性质直,用法平允,与人有惠,后进阶中奉大夫。其直系后人谱系堂号为“荣恩堂”,因皇帝恩典均仁“以子真赠刑部主事”,是况氏荣恩支堂号的由来。
况万谋(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以子璟(况璟)赠兵部郎中。
况 璟(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汝明,书法家。明成化22年丙午(1486年)科举人,登弘治三年庚戌(1490年)科钱福榜进士,历官溧阳知县(今江苏常州溧阳),有政声,南京兵部郎中,苏州知州(今江苏苏州),书法著称于时。
况一经(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士伦,号西坡,况璟之子。嘉靖壬午(1522年)举人,嘉靖17年任仙居县令,后升任广东连州知州(今广东清远),赠奉政大夫。
况 滋(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德润,成化朝贡生,两浙运副,弘治元年(1488年)任扬州盐运司副使(今江苏扬州)。
况 宽(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明成化朝选贡,任浙江理问使。
况元茂(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以子照(况照)封评事、赠佥事。
况 照(明)
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廷光,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生。明正德2年丁卯(1507年)科举人(正德丁卯乡试87名);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三甲86名)。
初授大理寺评事,官大理寺卿,广西按察司令事.。
况 熙(明)
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廷辉,号桃泉,况照之弟,嘉靖朝贡生,宁国府太平县训导(今安徽黄山市)。
况荣华(明)
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官至贵州永宁州知州(今贵州安顺)。
况大兴(明)
明江西高安县(今江西高安龙潭镇梅口药湖村),官至浙江绍兴同知(今浙江绍兴)。
况乔迁(明)
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友华,明万历朝贡生,建昌府教授(辖今江西的南城县、资溪县、新城、南丰县、广昌共5县)。
况维埙(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由司椽历广东钦州吏目(今广西钦州市)。
况 台(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南),字翔云,崇祯戊寅(1638年)贡生,德安训导(江西九江德安),郡守陶公延修府志。
况维垣(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况照之子,,一时之间,父子皆进士被传为佳话。明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科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二甲22名,选庶吉士,历官刑部郎中,吏部考功司郎中。
况 夔(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良佐,正德朝选贡,正德10年(1515年)任太仓知州(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况 旭(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村),字文冠,号白山,况夔之子,嘉靖朝选贡,四川夔州府经历(明代夔州府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万源、达州、梁平等市县以东地区及湖北省建始县)。
况 栾(明)
明江西高安,宁远主簿(今湖南永州宁远)。
况 琛(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南),字宗鲁,明代书法家。登永乐二年甲申(1404年)科曾棨榜进士,三甲135名进士。工书法,有名于时。历官永平(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府学教授。
况 澄(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南),字仲源.曾祖琛为永乐间进士,况琛之孙。嘉靖辛卯(1531年)特诏御史拔异才,澄膺选第二,初知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减民徭役;调考城县(今河南省的兰考县和民权县),筑堤通水利,民德之。以耿介忤上,左迁建宁教授(今福建建宁),造士得人,升凤阳通判(今安徽凤阳)。清马政署邑,篆有循良声;归而屏迹公庭。惟事关地方利病者,则独持议侃侃,郡邑咸利赖焉。
况奎琳(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家),曾仕于安徽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后任调宝庆府新化知县(今湖南娄底新化县),因病解组归,经楚南梅城,沉疴不起,遂于毕家巷居焉。生永龙、永虎、永高、永彪、永纪、永文六子,后择地而迁,永龙、永高迁邵北况家坳,永纪迁邵北魏家桥,永虎、永彪、永文世居新化,虎居石窖,彪居老虎坳,文居大江口。六支子孙生齿日繁,散居湖湘。况奎琳为湖南宝庆府况氏祖(今湖南省邵阳,娄底等地况氏祖)。
况叔祺(明)
明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镇万善老屋况家),字吉夫,况一经之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甲49名,初授刑部主事,历官贵州副使致仕,翰林院礼部郎中。传见 [崇 祯]《瑞州府志》,卷二。《人物志二·才臣》。
况叔祺做官不忘学问,为明代名儒,著作等身,现存《考古辞宗》20卷、《二史会编》16卷、《大雅堂摘稿》、《四库总目》、《九夷古事》[善本] : 各1卷,传于世。
况于梧(明)
明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城南),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科举人,授天长知县(今山西长知县),数月政声鹊起。调繁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时,苦淮水泛溢,大为河患,遂条陈开便河,修筑髙家堰(今高堰村附近的一段淮河堤防)。拮据数载,升嘉兴府通判(今浙江嘉兴),抚按皆以于梧河工未竣,题改淮安(今江苏淮安),竟厥功,民号况公河。功成奏闻,敕赐帑金四十两,纪录,陞邵武同知(今福建邵武),河道赖之。
况维城(明)
明江西高安,明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科举人,湖广长沙府湘阴县知县(今湖南岳阳湘阴县)。
况维墉(明)
明江西高安,明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科举人,直隶南京安庆府怀宁县知县(今安徽省安庆怀宁县)。
况 霖(清)
明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城南),字乐沾,号润亭,嘉庆四年己未(1799年)科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
况汝霖(清)
清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城南),字时及,清康熙己卯(1699年)举人,丙戌拣选知县。
况树屏(清)
清高安城南锦水街人,字宪万,雍正戊申(1728年)贡举人,汝霖之子。
况汝霦(清)
清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城南),字璘璋,康熙朝贡生,宁都训导(江西宁都)。
况 庄(清)
清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城南),字正叔,高安城南人,康熙己酉(1669年)贡生,东乡训导(江西抚州东乡)。
况绍钟(清)
清江西高安,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科举人,侯选守备。
况藜照(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英士,号藕舲,附贡,署卢陵县学教谕(今江西吉安)。
况 霞(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蔚华,号质堂,分发江苏署娄县巡检(今上海的松江区)。
况 敏(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南),字敬夫,嘉庆己巳(1809年)岁贡举人。
况国陞(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相城镇华阳况坊),字连三,例贡。
况禹谟(清代,捐躯于抗击缅甸侵略)
清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石脑高沙),字敷五,由贡捐授云南白石井盐课大使。调剂得宜,民甚便之。历署府经、县丞。护理白盐井提举,皆清勤有赧,调补丽江井繁缺(今云南省丽江),值缅匪不轨,委办戎事,不辞劳瘁,战死于虎踞关(云南的腾越八关之一,今划属缅甸)。上宪怜而奏之,蒙恩驰驿归葬。
况禹谦(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号承祇,以孙道明貤赠儒林郎。
况云(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瑞文,号晓亭,况禹谦之子,邑增生,乾隆甲辰(1784年),南巡召试不録,绝意进取,杜门著述,训饬子弟。以子道明,敕赠儒林郎。
况道明(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仿程,号雪轩,况禹谦之孙,授布理问。
况道登(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步青,号云门,候选典史。
况道衢(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南),字履平,号直斋,乾隆壬子科(1792年)举人。
况嗣广(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文远,号益斋,以孙攀桂貤赠儒林郎。
况大荣(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正兴,号仁圃,高安高沙洲人,以子攀桂敕赠儒林郎。
况攀桂(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石脑高沙),字联芳,号仰亭,高安高沙人,授州同衔。
况先立(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老屋况村),以孙定标貤赠武德骑尉。
况文麟(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老屋况村),以子定标敕赠武德骑尉。
况定标(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龙潭老屋况村),号虎臣,花翎选用守备,赏给封典。
况厚居(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北筠西),字宅仁,号怡门,例授州同衔。
况猷鸿(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北筠西),字廷献,号巨峰,太学生,以四子忠绍,诰封朝议大夫。
况忠绍(清)
清江西高安(今高安城北筠西),字济美,号凤池,邑庠生,州同加四级。诰授朝议大夫。
今朝况氏
收录标准:为避免给相关族人带来不必要的纷扰,在世的从商和从政等不予收录。
况学文
况学文,1973年11月出生,江西高安人。教授、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完成1项,在研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以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
况海斌
况海斌,1972年出生,江西高安人,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博士及硕士生导师、江西省赣鄱英才获得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况明义
况明义 ,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现任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况明星
况明星,江西高安石脑镇高沙后况人。1944年3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技术物理系。江西医学院医用物理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无创心功能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阻抗学组委 员、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委员兼药品医械行业组副组长,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1年选入《中国当代技术荟 萃》,1994年选入《中国名医列传》。
况新华
况新华,江西高安市人,1953年 9月21日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9月晋升为讲师。 1995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0 年10月晋升为教授。历任外语系 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 记,基础课部党总支副书记、书记 兼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为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况森保
况森保,江西高安市人,教授,现任南昌航空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况阳
况阳,江西高安龙潭镇柳湖人,1980年考入当时的第一学府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师从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现为美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数学终身教授。
况九龙
况九龙,生于1957年,江西高安人,现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大内科及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江西省医学会理事、江西省呼吸学会常委和老年医学常委。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有独到之处。
况学成
况学成,1966年出生,江西高安人。现任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时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况重晚(抗美援朝烈士)
况重晚,1913年9月出生,江西高安汪家圩乡团山行政村杨林自然村,中共党员。1946年3月25日抓壮丁被编入江西南昌的国民党部队,先派往河南息县参与战斗,最后于1948年辽沈战役中,况重晚主动弃暗投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113师337团二营四连战士,因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19日,况重晚烈士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1952年7月20日况重晚壮烈牺牲于敌人的重火力轰炸中,时年39岁。1954年2月21日经志愿军一一三师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况坤林(对越反击战烈士)
况坤林,江西高安市石脑镇左家行政村况家自然村,共青团员。1977年1月入伍,53259/53217部队8连战士,1979年3月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三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4区11排6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