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德(1922年2月5日-1996年12月24日),陕西省佳县人,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代电能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特级会员,清华大学原校长。
高景德(1922年2月5日-1996年12月24日),电工专家,陕西佳县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教授。从事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发展和深化了电机理论和方法。50年代末,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在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机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1922年2月5日,高景德出生在陕西省佳县神泉堡村。
1939年夏,高景德读完高中一年级后,决心转学西安。由于交通不便,他到那里时,所有的学校都已开学。这时恰好初中教过他数学的老师白书元也到西安,出于对他学习能力的赞赏,为他多方奔走,他终于转至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附属高中学习。
1945年,23岁时毕业于
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名:
西北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他带着增加实际生产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的迫切心情,放弃了留校当助教的机会走进了西安西京发电厂任技术员。抗战胜利了,西北工学院的余谦六教授到北平后,即电邀他去北平任教。
1947年,进入
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助教、讲师。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在
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副博士学位。
1956年,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的凸极同步电机的研究》的论文,被越级授予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1956年,回国在
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是清华大学跨电机与电力系统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科学生产处处长。
1978年开始,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同时兼任校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等职。
1985年,跨国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根据其学术贡献,选他为该会特级会员(Fellow),并被载入国外出版的国际名人录中。
1988年10月,卸任
清华大学校长,学校仍很重视他的作用,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96年,重病入院时,获得全国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同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97年12月26日,在高景德去世一周年后,其生前牵头成立的学术集体,获得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个人成就
科研成就
长期从事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发展和深化了电机理论和方法。50年代末,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在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机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高景德在深入研究电机过渡过程分析理论的同时,创立了新的复数分量理论体系,首先在1、2、0坐标系中完整地建立了同步电机基本方程,并用它详尽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特性,解决了一些其它电机数学模型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一研究成果,他在当时国外发表的四篇论文和国内出版的《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复数分量法)》(电力工业出版社,1957年)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高景德的复数分量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根据一般性的运算电抗得出的,书中深入阐述了它和其他坐标系统的区别和相互转换的关系,便于普遍应用。当时国际电机界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柯斯秦科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是对电机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了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和运行方式的分析》(科学出版社,1963年)中,他进一步将电机动态理论的各个分支加以系统的总结,详尽地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行为。
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高景德在
清华大学指导建成中国第一个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创造性地研究了串联电容引起的交流电动机自激的课题,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在电机工程领域,开拓并发展了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发展了电机参数辨识及测算的新方法;发展了电力系统过渡过程数字仿真的新方法并建立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物理模型实验室;又领导了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拓并推动了电力电子新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在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上的开拓,推动了中国电工学科的发展。
电力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研究
高景德领导的研究集体将
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过渡过程理论相结合,开拓了
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最优控制的学术领域和应用的新方向,并与有关制造厂家及电网、电厂合作,生产出了大型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1986年在碧口水电厂10万千瓦、1988年在刘家峡水电厂23万千瓦及1989年在白山水电厂30万千瓦等大型发电机组上成功地投入运行。这在国际上是一创举,并在中国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技术中国已争取到国际领先地位。
1987年,高景德领导研究集体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研究。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1994年相继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首先在跨国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及国际自动控制学报(IFAC)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组关于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论文。
期刊论文
卢强,
孙元章,高景德.非线性系统几何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0,(10).
高景德,周子寿.异步电机机群自激的分析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2,(4):1-9.
费仁言,高景德.同步电机频率特性的功率谱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5),(4):1-11.
费仁言,高景德,郑逢时.同步电机的异步运行特性.
清华大学学报,1986,(2):13-25.
高景德,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1987,(1):1-8.
王祥珩,高景德,金启玫.凸极同步电机回路参数的计算.清华大学学报,1987,(1):9-19.
张龙照,王祥珩,高景德.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状态的分析方法,Ⅰ,基本方程和分析方法,Ⅱ,参数的计算方法.中国科学,A辑1990,(12),1991,(1).
曹立宇,李发海,杨秉寿,高景德.双定子绕组
自控式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清华大学学报,1991.
Ni Yixin,Zhang Baoling,Gao Jingde,A new approach of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imilation;Interfacing of EMT Model to Quasi-Steady State Model,89,WM,173-6PWRD,1989 IEEE.
孙元章、卢强、高景德.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9,(6):16-22.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Ⅰ)——快速数值积分法,电工技术学报,1992(1):1-7.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模式分类,电工技术学报,1992(2):1-6.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稳态波形和特性,电工技术学报,1992(3):1-4.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同步发电机半导体整流系统分析方法综述,《电工电能新技术》1992年(2):15-20.
1984、1985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人才培养
高景德已经培养研究生28人,其中25人获博士学位,3人获硕士学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78年至1996年期间,高景德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高景德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获得的奖项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1964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1993年,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四、五届副理事长,1981年—1990年,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82年10月,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
1986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及荣誉委员,1988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8年—1997年,
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七、八届委员及第八届常委。1992年—1996年,第二届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及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
国家
攀登计划“现代电能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1992年,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及《科学通报》副主编、《电工技术学报》及《电工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代电力系统丛书》主编。
1994年,高景德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
人物评价
高景德的著作《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不但对电机教育有重大贡献,且将垂之久远,因为正新旧交替,能兼通古典与近代电机理论之人不多,能写得这样周详的尚未见到。(加拿大余耀南教授)
高景德一生真诚坦荡,宽厚待人,提携晚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