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星,1962年10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香港卫视主要创办人,中国金融界、传媒界代表性人物之一。现担任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香港卫视慈善基金会会长。
工作经历
人物履历
早年经历
1962年,高洪星出生于浙江省
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全旺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兄弟众多,经济拮据,和很多
浙商一样,他初中就辍学了。
1980年,为符合18岁当兵的年龄要求,高洪星虚报了一岁,当了一名
基建工程兵。虽然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但在一群新兵蛋子中,他被营长发现对数字敏感,脑瓜好用。于是,他被选调到了营部财务组做财务,管理工程预算施工经费之类。高洪星就此和“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本来一心想做一个“想当将军的好士兵”,但两年后,部队大裁军,共计100万部队人员要集体转业到地方,消息传来后高洪星十分沮丧。按照
基建工程兵总部的安排,31支队(师)整建制调入深圳转业为当地的建设集团公司,其中包括高洪星所在的302团。几天内,部队就开始调防,高洪星和官兵们失落的登上闷罐车。列车徐徐启动,开向南方。
1983年,高洪星从部队专业被调入深圳市市政工程公司工作。后被送到
广州中山大学培训半年,学习财务知识。学习结业回到深圳,他又听说深圳
市委组织部制订了一个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全国高考,选送一批干部和后备人才到大学读书,高洪星报了名。
1985年,他经过一番努力,顺利考上深圳大学成教学院的会计专业,和他一起复习的200多人中,只有10多人最终考上。入学半年,他接触到许多信息,预感到金融改革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资本市场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他决定由会计专业改学更具挑战性的财政金融专业。重回校园的高洪星,终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投身金融
1987年高洪星大学毕业,恰好遇到组建
深圳发展银行。这是一家由特区内
农村信用社改制筹办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全国首家
股份制改革试点。当时,偌大的中国,竟只有深圳大学和另一所高校设置有
金融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高洪星自然成了“香饽饽”。他被选中调入深发展当信贷员,兼任银行的团委书记。3个月后,他被派往
蛇口支行当信贷主任,参与银行改制和管理工作。
1988年4月,银行人事制度改革,全行干部竞聘上岗,26岁的高洪星当上了深圳发展银行爱华支行行长。就在这一年世界经济不景气,香港刚刚经历了一场
股灾,深圳金融业普遍效益不好。在这种境遇下,高洪星领导的爱华支行,却是全行管理最好、效益最好的先进支行,爱华支行因此被誉为
深圳发展银行的“黄埔”。高洪星也成为全行瞩目的年轻高管人才。后来他又考上了
深圳大学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系半脱产在职学习。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日子过得很苦,但他乐在其中。两年后,他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
进去股市
高洪星在深发展总部信贷部工作时,银行正在大力推销深发展股票。“深发展”是深圳股票交易所继“深宝安”之后的第二只股票,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金融股票,升值潜力巨大。
但是,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股票是怎么一回事,股票很难推销出去。银行计划发行1200万的资本金股票,还有500多万不知卖给谁。领导当时没办法,便下令推销。高洪星没闲着,一个个地去拜访老领导,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大讲股票的好处。他说服了许多人,很多机关干部通过他买了一些股票,而且后来都发了财,高洪星由此得了“送财童子”的称号。
高洪星自己也买了一些股票。因为身上没钱,他就回大学找同学借钱,回到老家找亲友筹钱,凑了2万元买了1000股深发展股票。深发展最初的发行价是20元1股,2万元买来的股票,直到1995年他要离开深发展时才出货。8年时间,2万元变成了4000万元。这是他在资本市场创造的第一个“神话”,同时也为他日后从事高层管理工作能坚守廉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职位高升
1995年,国家为进行农村
金融信贷改革,促进农业、粮食生产发展,决定建立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高洪星因其在深圳发展银行出色的业绩表现,被调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信贷处任处长。
1997年,他被提拔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珠海分行行长,是全系统最年轻的分行行长。上任之后他严抓
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使珠海分行成为全系统利润及各项指标完成最好的分行。成为全系统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高管人员。感觉知识需要更新的高洪星,参加全国统考,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管理工程的博士学位。5年时间,他完成博士学业,之后担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到2013年他已培养出9届32名金融学研究生。至今他每年还要带3至4名硕士生。
2000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规模庞大,亟需加强管理。证券市场的沪、深两市已有了近3000家上市公司,
股票市值达到20万亿元左右。这时,高洪星又从银行系统调往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任副总经理兼党组成员,分管华南五省的30多个证券营业部的业务。高洪星上任后,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他也对证券这个新的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研究更趋成熟。此后两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到一段低迷时期。高洪星以独到的眼光,看到了市场的机会,他要作一次收购重组的大动作。
下海经商
2003年,广东江门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经营不善
资不抵债,政府决定出售股权。高洪星得到消息,邀请几家民营企业合资3000万元,收购了江门证券,并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改名为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迁址到了深圳,高洪星出任董事长兼总裁。华林证券成立一年多后,就令同行刮目相看,为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创造了无数个亿万富翁,因此华林证券也被金融界誉为“小君安”之称。
2004年,华林证券遇到了一次投资平安保险的极好机会。当时股市低迷,平安保险还没有上市。高洪星和股东们参加一次政府的公开拍卖活动,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买了平安保险6%的股权,当时的
市值为6亿元。到2007年,平安保险股票的价格最后升至140元。6亿元的投资变成了276亿元,股东们都变成了亿万富翁。高洪星因此成为了事实上的深圳最富有的人之一,再次创造了资本市场的神话。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运作,高洪星还有另一类“耕耘”: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诲人不倦,教书育人。这些年来,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写出了2本金融专著和几十篇论文。刚过而立之年,他的专著《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就由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在《
国际金融研究》、《
财贸经济》等知名刊物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转型发展
2005年,高洪星回到浙江老家,在杭州注册了浙江省第一家
合伙制企业公司,起名为中证大道投资管理基金公司。高洪星将中证大道公司的主营定为主做PE、风投业务,投资了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证大道公司的资本增长速度很快。并在杭州市钱江开发区开办了一个
文化创意产业园。
2007年,他参与了重建汕头商业银行的工作,并担任
汕头市商业银行负责人、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这又是一家
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商业银行。高洪星就像起死回生的良医,承担起了汕头市商业银行的重组工作,一些民营企业和金融界人士也追随左右。
2008年,高洪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投资1亿元给北京“新京报”,成为第二大股东,《
新京报》一度成为最赚钱的报纸之一。随着创业理想的逐步实现,他有了新的梦想。为了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这一年他投资移民到了香港,到香港注册了一家基金投资公司。 或许是因为投资《
新京报》,让高洪星对文化传媒市场颇有情结。
涉足传媒
2009年,他和股东们投入10亿元港币,开始创办
香港卫视,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香港卫视的牌照批给了他,并且一次批了6个频道。
2010年,香港卫视正式开播。高洪星将打造香港卫视作为他后半生的主要事业,决心把香港卫视打造成有国际影响的优秀媒体。高洪星给香港卫视的定位是“立足香港、延伸两岸、融入世界”。现已经在内地15省区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在巴黎、伦敦、台北等地建立了
记者站,美国、日本、韩国、朝鲜、
菲律宾等国的记者站也正在筹建中。
香港卫视租用了3颗卫星,
24小时滚动播放节目,信号覆盖
亚太、欧洲、非洲的150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深圳市政府到香港为深圳
前海新区举办了第一次全球招商活动。这次招商会,有20多家大财团积极报名,新闻媒体机构只有香港卫视一家。高洪星第一个签约,投资建立香港卫视深圳总部。深圳政府热情欢迎香港卫视落户
前海,拟批出土地给香港卫视。高洪星准备在这块土地上建设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作为香港卫视的制作、发射和经营基地。
2011年12月,香港卫视通过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进入了大陆
网络电视,是第一家进入大陆的
港澳台电视机构。
2014年1月,
香港卫视与
华氏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辽宁
盘锦市辽滨开发区以 BT和EPC模式,整体开发总投资约600亿元的“中国·迪拜
欢乐岛”项目,预计2014年年内启动。
2014年10月,高洪星投资兴建浙江饭甑山整个旅游休闲开发项目,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景区、
饭甑山民俗祈福文化游览中心、
九仙湖宗教朝圣文化休闲区等,计划总投入10.8亿元。
荣誉成就
投资行业
下海经商是高洪星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他的坚持也成就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目前投资从事的行业涉及多个领域,旗下有数家公司,在他的领导下,短短数年间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商业涉及到
传媒产业、
金融投资、
地产开发、运输、医药、能源等等,另外他还持有多家知名企业的股份。
社会头衔
广东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华侨招商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衢州市政协委员,深圳市
南山区政协委员,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筹备组副组长,深圳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深圳市
衢州商会会长,
汕头市商业银行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衢州市深圳同乡会会长,深圳大学校友会执行会长,深圳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导师、客座教授。
书刊著作
论文发表
获得殊荣
人物观念
战略眼光
作为
香港卫视的老板,高洪星一度是一个“神秘”人物。他早年投身证券市场,曾任职
国泰君安高管,并一手组建华林证券,“打造了无数个亿万富翁”。后来,高洪星“有幸”成为了
新京报的股东,并在短短数年内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正因为有文化行业的从业背景,高洪星才将目光投向香港卫视。从做出决定到完成
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的注册,高洪星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谈起自己的“投资经”,高洪星表示并没有特别之处,无外乎三点:一是寻找符合大势的产业,二是在该产业中寻找排名靠前的企业,三则是选准管理团队。“投资行业并不是靠了解,而是看这个团队的诚信。”把任何一笔投资,都当成是一项事业,因此绝不可以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找到自己
差异化竞争的独特模式。
在谈到企业发展战略时,高洪星指出,其创新、即发展。这样的定位也符合几个原则:一是求立,突破一点,新不做。二是求胜,点连成线,不优不做。三是求大,全面展开,不强不做。
成功理念
1.最成功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所获得的回报也是最大的。2.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多学知识,眼界决定了境界,思路决定了出路。3.“会跟、会耕、慧根”,“会坚持,要坚持”。4.“工作要努力,平时多付出一点;要有思想,多做创造性的工作。5.以诚实信用为本,做有责任的事,不断努力,时刻准备着,机会就比别人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