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镇,隶属于重庆市城口县,地处城口县西南部,东与复兴街道接壤,南与庙坝镇毗邻,西与坪坝镇相连,北与巴山镇共靠黄溪大梁,距城口县政府驻地3.9千米,区域总面积137.8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属七保八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复木乡团。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复木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复木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复木镇。
1953年3月,复木镇划为太山、覃家2乡。
1954年2月,太山、覃家2乡划为太山、高燕、七雁3小乡。
1956年11月,太山、高燕、七雁3小乡合为高燕乡。
1958年9月,高燕乡改为高燕公社。
1984年10月,高燕公社改为高燕乡。
2004年9月,明月乡并入高燕乡。
2013年,高燕乡撤乡设镇,改为高燕镇。
行政区划
2011年,高燕镇辖有泰山、大元、青山、五峰、来凤、河岸、坪原、星光、西沟、国丰、红军、长田、新军、凉桥14个行政村;下设9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高燕镇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泰山社区、大元社区、来凤村、青山村、长田村、五峰村、河岸村、坪原村、新军村、红军村、凉桥村、西沟村、国丰村、星光村,镇人民政府驻泰山社区庞家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燕镇地处
城口县西南部,东与
复兴街道接壤,南与
庙坝镇毗邻,西与
坪坝镇相连,北与
巴山镇共靠黄溪大梁,距城口县政府驻地3.9千米,区域总面积137.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燕镇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主要为中低山;境内最高峰旗杆山位于坪原村,海拔2411.9米;最低点位于星光村篦子坝,海拔679米。
气候
高燕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6℃,1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13.2℃(2002年2月20日);7月平均气温3.2℃,极端最高气温39.3℃(2007年9月10日);最低月均气温0℃(1997年1月);平均气温年较差9.6℃,最大日较差24.0℃(1994年5月1日);
生长期年平均270.9天,
无霜期年平均235天,最长达274天(1975年),最短为193天(198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534.1小时;0℃以上持续期358.4天(一般为1月21日—次年1月14日);年平均
降水量1245.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2.1天,最多达196天(1974年),最少为131天(1988年);最大雨量2012.9毫米(1983年),最少雨量827.3毫米(199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高燕镇境内主要河道有覃家河,自坪原村入境,由东南至西北,入坪坝河,境内河道长17千米。
自然灾害
高燕镇主要
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连阴雨、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滚石;洪涝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13日,造成高燕镇563人受灾,28户居民房屋垮塌,农作物损毁1258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30万元;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时有发生,严重的的一次是2010年7月23日发生的青山滑坡,造成一户居民房屋被掩埋,一家四口死亡。
自然资源
高燕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锰矿、煤矿等,其中煤矿储量500万吨,锰矿储量2627万吨;已经开发的有锰矿,位于场镇附近大园村、泰山村等地,矿区面积21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627万吨,可采量2000万吨,年产量50万吨;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80万立方米。
人口
2011年,高燕镇总人口164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1人,城镇化率7.1%;另有流动人口132人。总人口中,男性8572人,占52.3%;女性7828人,占47.7%;14岁以下2624人,占16.0%;15—64岁9020人,占55.0%;65岁以上4756人,占29.1%。2011年,高燕镇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9.3‰,
人口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0.6人。
2017年末,高燕镇常住人口为15746人。
根据城口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高燕镇
常住人口为878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4.45%;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3.17%,女性占46.83%,性别比为113.53;总人口中,0-14岁占19.18%,15-59岁占56.20%,60岁及以上占24.62%(其中65岁及以上占19.26%)。
经济
综述
2003年,高燕镇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2.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00万元(含县属重点企业);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
2011年,高燕镇
财政总收入4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4%;人均财政收入1053.3元,比2010年增长9.8%。
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8元。
2018年,高燕镇有
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
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高燕镇有
耕地面积2.5万亩,人均1.5亩,其中水田面积1333亩,林地面积12.9万亩。2011年,高燕镇农业总产值达到9368.7万元,比2010年增长14.9%,农业增加值450万元。高燕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水稻为主。2011年,高燕镇生产
粮食7005吨,人均427千克,其中玉米3137吨,洋芋2512吨,水稻614吨。高燕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中药材及油料作物等。2011年,高燕镇蔬菜种植面积1212亩,产量1612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大蒜、茄子等,其中萝卜543吨,白菜355吨,大蒜227吨,茄子26吨;中药材主要品种有党参、
云木香、桔梗及野生白苕等。高燕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高燕镇生猪饲养量11300头,年末存栏2850头;羊饲养量5450只,年末存栏3250只;家禽年饲养量22万羽,上市家禽16.5万羽。2011年,高燕镇生产肉类1972.4吨;畜教业总产值980万元。
2017年,高燕镇生猪年出栏7534头,牛184头,山羊4491头,山地鸡85830只,鸭3458只,兔300只,粮食产量5525公斤;新培育家庭农场9个、林麝养殖场2个,建成40亩天麻基地、3000亩核桃、200亩紫菀、300亩生态茶园、800亩苍术基地、200亩蓝莓基地。天麻年产量3万斤、林麝存栏120只,发展李树苗27万余株。
工业
高燕镇是城口县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锰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规划了硫酸锰、中低碳锰、富锰渣、低硒或者无硒高纯度锰等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比2010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6.6亿元。2011年,高燕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1560人;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10亿元以上的1家;有工业园区1个(高燕组团A、B区)。
商贸
2011年末,高燕镇有
商业网点47个,职工117人。2011年,高燕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6.8万元,比2010年增长9.3%。
金融
2011年末,高燕镇有1家银行设立了办事处;存款余额为27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5%;人均储蓄1701.2元;各项贷款余额7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高燕镇有幼儿园(所)6所,在园幼儿700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11所,在校生752人,专任教师70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高燕镇主要学校有高燕一小和高燕二小。2011年,高燕镇教育经费达180.9万元,均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2010年增长9%。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高燕镇有
科技人才1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5人,经营管理人才9人,技能人才59人,农村实用人才17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高燕镇有
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4个,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藏书2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08%,均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011年末,高燕镇有体育场地2处;7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2011年末,高燕镇有广播喇叭40只,入户率78%,通响率75%。2011年末,高燕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燕镇有各级
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门诊部(所)15个,有卫生院2个,其它医疗机构1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固定资产总值6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人。2011年,高燕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8000人次,出院病人400人次。2011年,高燕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8%,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752人,参合率90%;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1‰、3.8‰、2.3‰。
社会保障
2011年,高燕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2户,人数72人,支出33600元,比2010年增长7.8%,月人均466.7元,比2010年增长9.1%;医疗救助8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0人次,共支出10.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0户,人数1017人,支出74.2万元,比2010年增长3.2%,月人均729.6元,比2010年增长6.8%;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4.2万元,比2010年增长4.5%;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7%;有敬老院1家,床位3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6人;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500人,参保率60%。
交通
2011年末,高燕镇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12千米。高燕镇有
城万快速通道、202省道和在建G69
银百高速公路城开段等三条出境大通道贯穿而过。
历史文化
高燕镇于1956年11月,各取高家庄、后燕山一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