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

唐朝后期名将、诗人

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人物生平
起家禁旅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出身名门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父亲高承明也官至神策军虞候
高骈早年入右神策军,与同僚周宝过从甚密,待以兄长之礼。他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神策军宦官所器重,后累官为右神策军都虞候。
西讨南征
唐宣宗大中初年,西北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在朱叔明麾下任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宣宗十分赞赏他,提拔为右神策军兵马使。
唐懿宗咸通初年,吐蕃犯边,懿宗命高骈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
当时,安南都护李琢为人贪残,敛赋于民,各族人民不堪忍受,于是联结南诏,合势侵略安南,占领交州(治今越南河内)。唐廷被迫迁交州于海门镇(今中国广西合浦,一说越南海防),并屡次派兵征讨,均不能收复安南。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主持收复安南事宜。高骈抵挡前线后,集结岭南五管(指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兵力,一面招抚少数民族,诛杀叛军首领,“一战而蛮卒遁去”,至咸通七年(866年),收复安南都护府辖地。唐廷加其官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在征战期间,高骈考虑交州至广州间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挡,航运往来不便,于是招募工人役夫,整治江道,沟通交、广间的物资运输。自此之后,“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
咸通九年(868年)八月,懿宗命令高骈入朝为右金吾卫大将军,高骈举荐从孙高浔代他镇守安南。在中央任职半年后,高骈被调任为检校工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观察等使(即天平军节度使)。在天平军任上,颇有治绩,官民称颂。
镇守蜀中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唐懿宗驾崩,唐僖宗即位。九月,僖宗加授包括高骈在内的重要藩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其成为使相
乾符元年(874年),南诏进攻巂州,大举进犯西川,百姓都逃入成都躲避。僖宗于是在乾符二年(875年)授高骈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剑南西川节度使),自天平移镇西川。高骈行至剑州(今四川剑阁),顾虑到数十万百姓聚集成都,容易滋生疾疫,于是不顾属下反对,派使者大开成都诸门,放百姓出城复业,士卒也下城解甲,军民大悦。当时南诏正在围攻雅州(今四川雅安),听说高骈赴任,遣使求和,解去雅州之围。高骈至成都次日,命步骑五千人追击南诏军,在大渡河大破南诏,擒杀其酋长数十人。
战后,高骈因功进官检校司徒。他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并压制蜀地悍兵“突将”,剥夺他们的职名、禀给,导致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突将哗变,高骈带来的天平军不能镇压,高骈乃佯装招抚,到六月就趁虚将数千“突将”及其家属屠杀殆尽。另一方面,他筑成都府罗城(大玄城),加强防御。为防止南诏再度入侵,高骈还在南诏入蜀的要道增修关隘城寨,各派数千兵力守卫,如:邛崃关(今四川汉源北)、大渡河、戎州马湖镇(今四川宜宾东)平夷军、沐源川(今四川沐川)诸城栅。此后,南诏同意和好,不敢再犯。几年内蜀地较为安定。
大破黄巢
乾符五年(878年),高骈徙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江陵尹、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观察等使(荆南节度使)。适逢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唐廷认为高骈镇守天平军时“军民畏服”,而王仙芝的部属多为天平军人,于是任高骈为检校司空、润州刺史及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浙江西道观察等使(镇海军节度使),封燕国公。旋即加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
黄巢军沿长江南岸西进,高骈遣将张璘、梁缵阻击,大破黄巢,降服其将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许勍等数十人,迫使黄巢军转由浙江南进广州。高骈建议派部将张璘率兵五千至郴州堵截,王重任率兵八千至循、潮二州堵截,自己亲率万人翻过大庾岭至广州追击黄巢,等黄巢逃走时,再让荆南节度使王铎率兵三万在梧、昭、桂、永堵截,但朝廷不许。
乾符六年(879年)冬,僖宗进升高骈为检校司徒、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高骈抵达扬州后,修葺城垒,招募士卒,有“土客之军七万”。他“传檄征天下兵”,一时声威大振。唐僖宗和宰相卢携对高骈深为倚信,接连进拜他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拥兵自重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领兵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受阻于张璘,加上军中瘟疫流行,遂诈降于高骈,高骈为了引诱黄巢,予以同意,又怕诸道援军分功,请求朝廷撤走诸道援军,黄巢趁机袭击高骈军,击毙张璘,并于七月飞渡长江。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坐守扬州,拥兵数万,保存实力,于是长安士庶流传着高骈已与黄巢勾结的说法。十二月,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逃亡成都,急调高骈勤王,并加封他为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广明二年(881年),高骈命其幕客崔致远作《檄黄巢书》,出兵至扬州东塘百余日,以虚张声势。又两次上表请唐僖宗巡幸江淮,被唐廷质疑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参见“人物争议-出兵问题”部分)。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对高骈失去信任,任命王铎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代替高骈,五月罢免高骈盐铁转运使之职,以韦昭度代之,只加授高骈以侍中的虚衔,并增实户一百,封渤海郡王。高骈得知自己相继丧失东南兵权与财权,捋起袖子破口大骂,并屡次上书为自己辩解,强调“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乃至出言不逊,提到了秦王子婴系颈于轵道汉更始帝俯首刮席的典故,直指僖宗已为“亡国之君”,朝廷予以驳斥。翌年王铎收复长安,高骈听说后十分悔恨。
光启二年(886年),静难节度使朱玫扶植襄王李煴,加高骈兼中书令、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高骈本来就抱怨唐僖宗,便接受“伪命”,上笺劝进,不断遣使供奉于李煴。
自取灭亡
黄巢攻入长安以后,不仅唐朝统治秩序崩溃,高骈自己的部下也离心离德,雷满张瑰等相继叛逃。高骈本人又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并另外组建了一支名为“莫邪都”的两万人的部队,委任吕、张二人统领。吕用之专断独行,排挤高骈麾下旧将,包括高骈从子高澞在内的多名旧将因反对吕用之而被杀,黄巢降将毕师铎等人人自危。
光启四年(887年),高骈听说秦宗权将要南侵江淮,便派遣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率100余名骑兵屯驻高邮,加以防备。高骈之子高四十三郎欲假手毕师铎除掉吕用之,便散布吕用之请高骈杀毕师铎的消息,毕师铎信以为真,决定起兵诛吕用之,并约另一黄巢降将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围攻扬州,吕用之守城失败而逃走,高骈不得不于四月二十二日投降于毕师铎。此前吕用之让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赴扬州,还未抵达,扬州城陷,高骈一族被囚道院,杨行密则包围扬州。随着战况对毕师铎、秦彦越来越不利,他们怀疑是高骈行厌胜之术所致,便于九月初四日派部将刘匡时将高骈及其子侄全部杀死。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在十月攻破扬州,杀死秦彦、毕师铎二人,为高骈报仇,并让高骈从孙高愈摄淮南副使,改葬高骈及其子侄,但高愈不久暴死,于是改由高骈故吏邝师虔负责改葬事宜。
主要影响
军事方面
高骈在军事和边疆经略上的主要成就如下:
文化方面
高骈颇具诗才,他“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被认为是晚唐勋臣中最有文才者。明人丁仪《诗学渊源》称“(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代表作有《山亭夏日》《对雪》等(参见“主要作品”一节)。高骈书法水平亦不俗。咸通二年(861年)张翔所撰《磻溪庙记》即为高骈所书。
历史评价
孙甫:由朝廷势衰,邪臣悮计,所任宋威、高骈辈奸险之人,无忠义之节、远大之谋,争功忌能,玩寇久权,养成凶贼之盛。贼势既盛,骈以重兵据天下之冲,反闭壁自固。
胡三省:高骈之威名,以破蛮于交趾而徙镇天平,郓人遂畏之耳。
辛文房:少闲鞍马弓发,善射,有膂力……初骈以战讨之勋,累拜节度,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国家倚之。时巢贼日日甚,两京亦陷,大驾蒙尘,遂无勤王之意,包藏祸心,欲便徼幸……骈失兵柄,攘袂大诟,一旦离势,威望顿尽,方且弃人间事,绝女色,属意神仙……卒至叛逆首乱,磔尸道途,死且不悟。
商辂:高骈有《题清溪方仙翁庙诗》……盖骈以唐室多故,擅兵江淮,乃笃意求神仙事。任吕用之等,造迎仙楼,为寓鹤乘之,作仙去状。每访求神仙遗迹,觊有所遇,故为此诗。后为毕师铎辈拘囚而杀之,名列叛党传。其求仙之效乃如此。
吴时仕:高骈在我交南,破南诏以拯一时之生灵,筑罗城以壮万年之都邑,其功伟矣。……今国中妇孺犹能言之,前后牧守将帅,皆不能及骈,盖骈之功名为独盛也。
阮福时:高骈,唐书列入叛臣传,二心取祸,有何可称?其平南诏,亦不过恃其威武胜众耳。
主要作品
全唐诗》录诗1卷,存诗50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若干。此外,越南藏有《高骈遗稿》《高骈奏书地稿》《安南地理稿》等署名高骈的手稿,但应该都是后人伪托的风水迷信之作。
作品参考资料:
人际关系
亲属成员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落雕侍御
大中初年,高骈在朱叔明麾下任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某日巡视时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说:“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或“落雕公”。
亡灭之谶
高骈镇守淮海时,发现蝗虫只爬不飞,从城西浮过护城河,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驱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类的树木,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布幅上的画像,都被它们咬去了头。几天以后,它们又互相咬食。九月中旬,暴雨则晴,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大小如手指,都是下的雨鱼。经卜算说有兵丧。到十月,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声音好象滚雷,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光亮照满庭院。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雾昏沉,长期不散。有人说: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当时米价昂贵,是过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僵卧倒地的人,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都扔到城墙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这时浙西军队叛变,与高骈一向不睦的镇海节度使周宝逃奔毗陵去了。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信上说:“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粉和十斤葛粉,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这是讽刺他将要成为齑粉。三月,使院请他看花赴宴,并列着有一首给诸从事的诗,诗的末句是:“人世间无限伤心事,不如樽前折一枝。”大概被秦彦幽禁羞辱,算计人口供给食物。从五月到八月,外面围兵围困更加紧急。接着就被杀。
迷信仙术
高骈崇尚道教,迷信仙术。镇安南时,传说他曾剖十七岁处女以行厌胜之术;镇西川时,他在与南诏作战期间每夜张旗立队,对将士烧纸,画上人和马,并撒小豆,称为“玄女神兵”,引发军中勇士耻笑,此外还曾被方士蔡畋欺骗;镇淮南时,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人,在府第内兴建道院,内有迎仙楼、延和阁,高八十尺,饰以珠玑金钿,使侍女数百羽衣霓服,和声度曲,拟之钧天广乐。当时高骈与宰相郑畋有隙,吕用之对高骈说:“宰相派剑客刺杀您,今晚就来了!”高骈大惊,询问如何是好,吕用之声称张守一可用仙术驱逐刺客,高骈就按他的话装扮成女人躲进其他房间,张守一则在高骈房间里扔铜器,铿锵作响,又洒猪血,作格斗状。高骈出来看,张守一笑着说:“差点就落入那家伙手中了!”高骈泣谢其再生之恩,于是对这些术士更是宠信有加了。
智安西南
唐僖宗逃往蜀地时,担忧南诏侵扰,答应两国联姻。南诏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前来拜谒僖宗,并且迎聘公主。高骈得知僖宗许婚之事,立即从淮南紧急传书,说:“蛮酋心腹就只有这几人,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果然在杀了这三人后,直到僖宗回京,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明人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道:“此亦寇恂之余智也。”
人物争议
出兵问题
按照正史(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高骈拥兵自重,试图割据东南,所以在黄巢入长安时拒绝奉诏出兵勤王,在中和元年(881年)夏好不容易出兵扬州东塘也是为了禳除野鸡。但根据《册府元龟》所收宰相郑畋在中和元年(881年)三月所发布的檄文,其中提到“淮南高相公,会关东诸道百万雄师,计以夏初,会于关内”,可知此次出兵是既定计划,并非为了禳雉而临时发动。根据高骈幕客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所收录的中和元年秋的两道圣旨,指示高骈不必离任勤王,扼守江淮要地,以防黄巢逃脱,“为朕全吴越之地,遣朕无东南之忧”。由此可知,高骈主观上并非不愿勤王,最后也是奉旨收兵,正如他自己所言:“陛下远许分忧,不令离任,臣进退惟命,始终无亏。”而后人分析高骈无法北上的原因,一则是受到浙西周宝、徐州时溥两大强藩的掣肘,二则是唐廷判断高骈北上,东南必乱,所以最后以高骈奉旨收兵结束。两唐书、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可能受《广陵妖乱志》等丑化高骈的野史的影响。
卒年问题
关于高骈的去世年月,史书有两种说法:
1、光启三年(887年)八月:持此说的有《旧五代史·太祖纪》。
2、光启三年(887年)九月:持此说的有《资治通鉴》《旧唐书·僖宗本纪》《新唐书·僖宗本纪》。
据今人《高骈年谱》,取第二种说法。
评价问题
而关于高骈的历史定位,《旧唐书》和《新唐书》意见不一:
后世纪念
史料索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