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颂·泮水

《诗经》作品

《鲁颂·泮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歌颂鲁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长篇叙事诗,赞美他能继承祖先事业,平服淮夷,成其武功。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不厌其繁地描述鲁侯出席献俘仪式的盛况;四五两章,歌颂鲁侯之德,其实重在武功;六七两章,赞扬鲁侯麾下文武用命高风亮节;最后一章,叙写高兴地看到淮夷臣服献纳。此诗有些言过其实,有夸张溢美之嫌,但气魄宏大,脉络清晰,描写细微,有较强的抒情意味。

作品原文
鲁颂①·泮水②
思乐泮水③,薄采其芹④。鲁侯戾止⑤,言观其旂⑥。其旂茷茷⑦,鸾声哕哕⑧。无小无大⑨,从公于迈⑩。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⑪。鲁侯戾止,其马蹻蹻⑫。其马蹻蹻,其音昭昭⑬。载色载笑⑭,匪怒伊教⑮。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⑯。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⑰,永锡难老⑱。顺彼长道⑲,屈此群丑⑳。
穆穆鲁侯㉑,敬明其德㉒。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㉓,昭假烈祖㉔。靡有不孝㉕,自求伊祜㉖。
明明鲁侯㉗,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㉘。矫矫虎臣㉙,在泮献馘㉚。淑问如皋陶㉛,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㉜,狄彼东南㉝。烝烝皇皇㉞,不吴不扬㉟。不告于讻㊱,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㊲。束矢其搜㊳。戎车孔博㊴。徒御无斁㊵。既克淮夷,孔淑不逆㊶。式固尔犹㊷,淮夷卒获㊸。
翩彼飞鸮㊹,集于泮林。食我桑黮㊺,怀我好音㊻。憬彼淮夷㊼,来献其琛㊽。元龟象齿㊾,大赂南金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鲁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鲁颂是春秋鲁国的诗篇,其内容与“雅”相似,今存四篇。
②泮(pàn)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
③思:发语词。
④薄:语助词,无义。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
⑤戾:临。止:语尾助词。
⑥言:语助词,无义。旂(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
⑦茷(pèi)茷:飘扬貌。
⑧鸾:通“銮”,古代的车铃。哕(huì)哕:铃和鸣声。
⑨无小无大:指随从官员职位不分大小尊卑。
⑩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迈:行走。
⑪藻:水中植物名。
⑫蹻(jué)蹻:马强壮貌。
⑬昭昭:指声音洪亮。
⑭色:指容颜和蔼。
⑮伊:语助词,无义。
⑯茆(mǎo):即今言莼菜。
⑰旨酒:美酒。
⑱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
⑲道:指礼仪制度等。
⑳丑:恶,指淮夷。
㉑穆穆:举止庄重貌。
㉒敬:努力。
㉓允:信,确实。
㉔昭假:犹“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
㉕孝:同“效”,效法。
㉖伊:此。祜(hù):福。
㉗明明:同“勉勉”。
㉘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㉙矫矫:勇武貌。
㉚馘(g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㉛淑:善。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㉜桓桓:威武貌。
㉝狄:同“剔”,除,治。
㉞烝(zhēng)烝皇皇:众多盛大貌。
㉟吴:喧哗。扬:高声。
㊱讻(xiōng):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㊲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觩(qiú):弯曲貌。
㊳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㊴孔:很。博:宽大。
㊵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斁(yì):厌倦。
㊶淑:顺。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
㊷式:语助词。无义。固:坚定。犹:借为“猷”,谋。
㊸卒:终于。获:克,抓获。
㊹鸮(xiāo):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㊺桑黮:同“桑葚”,桑树果实。
㊻怀:归,此处为回答意。好音:善言。
㊼憬(jǐng):觉悟,使……觉悟。
㊽琛(chēn):珍宝。
㊾元龟:大龟。象齿:象牙。
㊿赂(lù):通“璐”,美玉。一说赠。南金:南方出产的金或铜。
白话译文
泮水令人真愉快,来此采摘水芹菜。鲁侯莅临有成仪,看那龙旗多气派。旗帜飘扬猎猎舞,寓钤和鸣声声在。随从不分官大小,跟着鲁公真光彩。
令人高兴泮水好,来此采摘水中藻。鲁侯莅临有成仪,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声音亮又高。面容和蔼又带笑,并非生气是宣教。
泮水令人乐无忧,采摘莼莱轻伸手。鲁侯莅临有威仪,泮水边上饮美酒。饮完香甜的美酒,让人永远不老朽。代代相传遵正道,征服敌寇那群丑。
举止肃穆的鲁侯,小心修德真仁厚。注意威仪要谨慎,为民作则是元首。文治武功两齐备,在天先祖榜样有。效法他们事事顺,求得上天长庇佑。
鲁侯治国真勤勉,善于修养功德圆。已将泮宫兴建成,征服淮夷也如愿。勇壮如虎将帅臣,斩获敌耳泮宫献。善于讯问如皋陶,擒送敌囚泮宫前。
齐心协力众兵将,鲁侯仁德能发扬。大军出征雄赳赳,东南敌人要扫荡。气势雄壮真浩大,不嘈杂也不喧嚷。不为邀功相争吵,泮宫中把功劳上。
兽角镶嵌饰弓梢,束束利箭捆扎牢。作战兵车很宽大,徒步驾车不疲劳。已经战胜那淮夷,甘心顺从不敢闹。因为坚持好谋略,淮夷终于被击倒。
翩翩而飞猫头鹰,泮水边上栖树林。吃了我们的桑椹,回报我们好声音。觉悟过来那淮夷,前来贡献多珍品。内有巨龟和象牙,还有美玉和黄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淮夷生活在当时的淮水一带,不受周王朝所封,对周王朝诸侯造成威胁,所以,各诸侯国曾多次征伐,《左传》载,鲁僖公十三年(前647年)僖公与齐、宋、陈、卫、郑、许、曹“会于咸,淮夷病杞故。”又,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与齐、宋、陈、卫、郑、许、邢、曹“会于淮,谋鄫,且东略也”。这几次战役,虽然战功不大,但鲁是个积弱之国,能累次出师,争霸中原,所以鲁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颂。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礼,《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郑。”《左传》:“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此诗正是围绕饮至歌颂鲁侯的。《毛诗序》曰:“《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诗中泮宫,历来说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郑诗考证》云:“鲁有泮水,作宫其上,故它国绝不闻有泮宫,独鲁有之。泮宫也者,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鲁有文王庙,称周庙,而郊祀后稷,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诸侯庙制所及。宫即水为名,称泮宫。《采蘩》篇传云:‘宫,庙也。’是宫与庙异名同实。《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郑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然则诗曰:‘从公于迈’,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国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献馘’‘献囚’‘献功’,盖鲁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也。不过,不是‘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宫即是《閟宫》中的閟宫和新庙,此不具论。”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鲁僖公能修文德。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蘋》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写文治。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后一章主要写武功。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服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鸮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名家点评
南朝刘勰:“鸮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并意深褒赞,故义成矫饰。大圣所录,以垂宪章,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文心雕龙·夸饰》)
宋代朱熹:“赋其事以起兴也。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第三章)“此章以下,皆颂祷之辞也。”(第五章)“赋也。盖古者出兵,受成于学,及其反也,释奠于学,而以讯馘告。故诗人因鲁侯在泮,而愿其有是功也。”(第七章)“赋也。盖能审固其谋犹,则淮夷终无不获矣。”(第八章)“兴也。此章前四句与后四句,如《行苇》首章之例也。”(《诗集传》)
元代刘瑾:“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
明代孙鑛:“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清代方玉润:“诗前半皆饮酒落成新宫,后半乃威服丑夷,故中间云‘既作泮宫,淮夷攸服’,诗旨甚明。何《小序》仅释前半文义,而《集传》又以献馘实事为颂祷虚词,岂不谬哉?”(《诗经原始》)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