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河

河北省保定市境内河流

瀑河(Bàohé),一名雹河,亦名鲍河。即《水经注》所称南易水。发源于河北保定易县狼牙山东麓。流经易县徐水区、安新县、容城县等地入藻咋淀。瀑河为历代的战场,远在战国时期,燕国沿该河筑长城为防线。赵将李牧攻克燕之武遂东汉耿况于瀑河源之西山破吴耐蠡10余营。迪城为西汉樊舆侯国樊舆县治所,迪城西之防陵为樊舆五代侯的陵墓,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干流概况
瀑河(南易水)古称鲍水,发源于狼牙山东麓,由沙岭向东南流至西山北转为向东北,流至塘湖又转向东南,至曲城出境流入徐水区。境内河长33公里,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条,主要有潦水河。河谷宽一般4~5公里,塘湖附近河床宽约100米,为砂夹卵石,纵坡1/130。西山北附近河床宽50~60米,纵坡1/100。流域而积约213平方公里,呈扇形。流域内地下水位很深,补给地下河段有潜流现象。塘湖以上常年有水。
瀑河,一名雹河,亦名鲍河。即《水经注》所称南易水。发源于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东麓石虎岭(也称杨树岭),自发源地东下,流经西山北、塘湖、至屯里村北入徐水区境内,流向东南,于小老赤鲁村南接纳曲水河,转向东,至石桥村西遇屯庄河汇入,经遂城、南乡丰境内,到前所营村东穿京广铁路、107国道公路,遂分为南北二支。北支过北下关,再经大寺各庄境,在崔庄乡北邵村东入萍河。此支已不通水;南支经徐水城区转向东流,于葛庄村村西接纳黑水沟,复向东南,穿南白塔乡,大因乡到迪城村北进安新县境内,后注入白洋淀,该河为常年河,全长73公里,总流域面积545平方公里,其中徐水区境内长43.2公里,流经11个乡镇(旧建置),流域面积29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宽度80米,石桥村以上坡降1/1500,以下坡降1/3250,铁路桥处安全行洪流量204.3立方米/秒。黄土河床,较稳定。
瀑河,一名雹河,亦名鲍河。即《水经注》所称南易水。发源于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东麓西考村西和西步乐村西。《水经注》称燕王仙台东石虎冈。向东北流,经林泉、北河北、界安,至榆林庄,与另一支源于北娄山之水(《水经注》称泌水)会合,经孔山西北,在塘湖镇东流,至西城阳(《水经注》称西故安城,即阎乡)有潦水自西北来入(即石虎冈瀑河源水,原在北河北),折而东南,经尉都,在曲城村出易县境。入徐水区境屯里,于大牟山南下,经瀑河水库、广门、赤鲁(夏朝遗址),至戊己台西,曲水河汇入(《畿辅通志》称曹河正源,因下游淤塞,由曲水村经大王店、赤鲁就近入瀑河),瀑河向东南行,经大庞村、遂城北,在张丰村东过京广铁路桥。铁路东从滚水坝(《畿辅通志》称姜女庙)分为南北两支,其北支称北瀑河。南支为主流,称南瀑河,经于庄、贺寿营,至葛村黑水沟自西汇入。又东南流经南白塔、大因、迪城(疑为古樊舆县城),在安新县寨里村南入藻杂淀。北支至北下关,鸡爪河南支(源于定兴阎台淀,此支原为正流)经孤庄营来入。然后向东经迁民庄、徐城、西崔庄、兴隆庄,东入容城县,于北河庄汇入萍河,至安新县三台镇南入藻杂淀。
主要支流
潦水河,古称西考水,发源于易县西靠山,从西考村起,流经南考、潦水村,至西城阳村入瀑河,河长11公里。
曲河,发源于徐水区东釜山,流经大王店镇北部,于小赤鲁村南江入瀑河,河道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43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
屯庄河,发源于徐水区屯庄村内,瀑河水库潜流形成溢流泉水,流经屯主城村南至石桥村西汇入瀑河,常年月水,河道全长8.5公里,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
黑水沟,季节性河流。西起徐水区正村,流经史各庄、刘祥店、山东营、敬上村、伍级,到葛庄村西汇入瀑河南支。河道全长12.4 公里,流域面积113.5平方公里。
河长名单
按国家要求全面建立河长制,以下为瀑河市县级河长名单:
近期河道治理
保定市印发“2023年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按照“量水而行,保障重点”原则,根据各主要河流现状、引长江引黄河工程布局和水源条件,积极争取外调水,用足引江水、引黄水,用好水库水。南水北调中线通过瀑河退水闸向瀑河相机补水,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瀑河退水闸—瀑河—白洋淀。
2021年6月7日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大清河(白洋淀)补水线路包括南拒马河和瀑河两条补水支线,其中瀑河补水河段起点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瀑河退水闸,经瀑河入白洋淀,经枣林庄枢纽出白洋淀后经赵王新河独流减河进洪闸,全长137公里。
2019年,瀑河水库吸引来了天鹅,2020年凤头䴙鷉、红隼绿头鸭白琵鹭开始在这里聚集; 2021年,大批鸿雁迁徙过来;2022年,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瀑河水库上连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下连瀑河河道,水库自2018年开始,引蓄南水北调清水,为白洋淀生态补水。2020年,瀑河被确定为白洋淀常态化补水河道,2018年4月至2022年9月,累计给白洋淀生态补水4.5亿立方米。
早期河道治理
瀑河是徐水区的行洪河道,纵贯徐水中部,因源短坡陡,汛期多灾。1951年、1954、1957徐水县(今徐水区)进行了堤防整修。1959年,进行了疏浚,使行洪能力达到140立方米/秒。
拦河闸
1964-1966年,徐水县(今徐水区)在瀑河河道利民渠首,于庄渠首和大因相继建拦河闸处。
灌渠
于庄渠,位于徐水区城东南1公里处,从瀑河引水自流灌溉。安肃镇、大寺各庄、南白塔、南亭、沙口5地21村受益。1956年投入运行,包括东西两条干渠,全长8.8公里,支渠16条,全长16.8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万亩。
利民渠,位于徐水区城西14公里处,从瀑河水库下游500米处解村引水。1960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遂城、正村、瀑河、南张丰等21村受益。干渠1条,长14.4 公里,支渠4 条,全长 9.8公里,斗渠15条,全长9.2公里,设计流量1.8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7万亩。
盘山渠(漕河) ,1966年动工,1971年竣工,于1988年分5期进行扩建。义联庄、东釜山、大王店3乡受益,从龙门水库引水,经倒虹吸穿过河床流入东干渠,经满城大坎村下徐水区境内,经景庄、侯庄至五香坡村分为二、三支渠,五香坡村以上为龙门东支渠,长3公里,宽10米。总长34公里,共有建筑物146座。设计输水能力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65万亩。
水库
瀑河水库,位于徐水区樊村村北,德山村西。1958年动工,6月底主体工程竣工。是一座以拦洪为主,灌溉为辅的水库。坝长5843米,库区11平方公里。总库容9750万立方米。经多次维修加固,达到5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
曲水水库,位于徐水区大王庄曲水村北,是曲水河上游的一座小型水库,1957年6月竣工。坝长1240米,高7.7米,总库容61..6万立方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20年设计,300年校核。
历史记载
水经注》称瀑河为(南)易水。郦道元引阚骃等多家之说,谓“是水(南易水)出代郡广昌县东南(易县)郎山东北,燕王仙台(又称燕王岭)东。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其东谓之石虎冈。范晔《后汉书》云:中山简王焉之窆(埋葬)也。其厚葬,采涿郡山石,以树坟茔。陵隧碑兽,并出此山,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山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经》(《水经》)所谓阎乡西山。其水东流,有毖水南会(疑为发源于北娄山或西步乐村西山之水),浑波同注,俗谓之为雹河。司马彪《郡国志》曰:雹水出故安县(今易县)。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令耿况击故安西山吴耐蠡,符雹上十余营,皆破之,即是水者。易水又东(北),经孔山(西)北,山下有钟乳穴,穴出佳乳,采者篝火寻沙,入穴里许,渡一水,潜流通注,其深可涉。于中众穴奇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趋向)。每于疑路,必有历记,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上有大孔,豁达洞开,故以孔山为名也。其水又东,经西故安城(疑为今城阳)南,即阎乡城也。历送荆陉北。耆旧云:燕丹饯荆轲于此,因而名焉。世代已远,非所详也。遗名旧传,不容不诠,庶广后人传闻之听。易水又东(南)流,屈经(燕)长城西。又东流,南经武遂县(今徐水遂城镇,今河改道至遂城北)南、北新城县(漕河镇)北。《史记》曰:(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将李牧伐燕,取武遂、方城是也。俗又谓是水为武遂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史记·赵世家》云:孝成王十九年(公元前247年),赵与燕易地,以龙兑(易县境)、汾门与燕,燕以葛城、武阳与赵(未施行),即此也。亦曰汾水门,又谓之梁门矣(梁门即今徐水城区)。易水东分为梁门陂。易水又东,梁门陂水注之。水上承易水于梁门,东入长城,东北入陂。陂水北接范阳陂,陂在范阳城(今定兴县固城镇)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宋史·河渠志》称阎台淀)。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淀水东南流,出长城注易(水),谓之范水,易水自下与范水通。又东经范阳故城南,即应劭所谓范水之阳也。易水又东经樊舆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条为侯国,王莽更名握符矣(莽废侯国,更县名)。《地理风俗记》曰: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故县也。易水又东经容城故城(今容城县北边城子村)南,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赵将夜于深泽(今容城境),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以封匈奴降王唯徐卢于容城,皆为侯国,王莽更名深泽也。易水又东,埿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北魏时,今安新县北部属容城,南部属高阳),谓之大埿淀、小埿淀,其水南注易水,谓之埿洞口。水侧有浑埿城(今安新县城),水经其南,东合滱水(唐河与清水河、府河即沈水汇合后,道元仍称滱水)。故桑钦(《水经》著者)曰:易水出北新城西北,东入滱。自下滱易互受通称矣。”
郦道元把瀑河、萍河鸡爪河于徐水县(今徐水区)城以下,记为同走一条河道至安新县城。其后,萍河、鸡爪河与瀑河分道而行。萍河,亦称平水、萍泉水,发源于定兴县南辛村,经北庄头,在肖金营入徐水区,在田村铺西穿京广铁路。十五汲沟水自北沿铁路西侧,经尚汲铺、六里屯、固城镇(古范阳城)等村来汇。而后向东南流经东史端、北营等村,至下河西村北,鸡爪河自西来汇。又东经徐庄北、和尚坟北,至容城县北河庄与西来的北瀑河相会(1965年萍河自此改道)南行,经黑龙口在安新县三台南入藻杂淀。
鸡爪河,《水经注》称范水。旧志载源于定兴县,共有4支,一是陈村以上常福乐村,二为李家庄以上龙华村,三为姚村,四是马村。今在三四支中间只有出于辛木村的一支。三支在台上村西相会。因形似鸡爪而得名。台上村东部即《水经注》之盐台陂、《宋史·河渠志》之阎台淀。三支会合后东南流,至申庄入徐水境。又东南流,至袁家坟、白塔铺间穿京广铁路桥,经何庄至下河西,与萍河合流。《畿辅通志》载,鸡爪河入安肃(徐水)境,屈曲南流,至县城北(滚水坝东)入(北)雹河。
历史文化
瀑河为历代的战场,远在战国时期,燕国沿该河筑长城为防线。赵将李牧攻克燕之武遂。东汉耿况于瀑河源之西山破吴耐蠡10余营。北宋时期,辽国九次南侵,其中八次由黑卢堤(易县段)、长城口、遂城侵入,多次在此遭受重创,付出重大代价。
徐水城曾是金、清兵南下咽喉要道。金兴定二年(1218),中都路留守苗道润为其副职贾瑀所杀,另一副职张柔誓为苗道润复仇。张柔率军在狼牙岭被蒙古军俘虏降蒙古,蒙古任其为河北都元帅,张柔率军与金将贾瑀战于瀑河源东南侧孔山,俘贾瑀,挖其心祭苗道润,葬道润于保定北郊留守坟。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三次解放徐水城。清风店战役时,于徐水截击南下国民党军援清风店第三军。4次战争歼灭国民党军约万余人。
迪城为西汉樊舆侯国樊舆县治所,迪城西之防陵为樊舆五代侯的陵墓,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