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鼠山

渭源县境内山峰

鸟鼠山位于渭源县城西南8公里处,东经104°7′,北纬35°08′,海拔2423米,是渭水发源地,属西秦岭山脉的西延部分。从渭水发源地域的意义上来说,鸟鼠山还包括了渭水三源的其他山峰

鸟鼠山简介
鸟鼠山是中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山海经》称“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鸟鼠山是渭河的发源地,也是古代从渭河进入洮河谷地的要道。为西秦岭北支山脉之一部分,渭河上游北源和洮河支流东峪沟的分水岭。位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18公里,海拔2609米。鸟鼠山在陇西黄土岭谷区,上覆有黄土,山势平缓,梯田重叠。
鸟鼠山位于昆仑山脉东侧,北延东迤直至陇山结束,是甘肃中部的一条主要山脉。它不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边塞要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鸟鼠山历史
鸟鼠山是中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渭水,《尚书·禹贡》载:“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
,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山海经》已写道:“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山海经校注》云:“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晋郭璞注释:“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略阳、扶风、始平、京兆、宏农、华阴县入河”,鸟鼠山因鸟鼠“同穴止宿”而得名。
《尚书》还有一则有趣记载:“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蜍,似鹅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
鸟鼠山位在陇西黄土岭谷区,位处高原,黄沙滚滚,因缺乏大树筑巢,鸟只得用鼠穴营巢下蛋,而鼠以鸟为它们报警,谨防老鹰侵犯。鼠在穴内,鸟在穴外,各自生育,不相侵害。
渭河三源
渭河有三源,居中是发源于渭源县西南五竹山的清源河,南源是发源于锹峪峡的锹峪河,北源是
发源于鸟鼠山的禹河。 渭源县内的渭水之源有文字记载:“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她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历史颠峰。鸟鼠山宛如巨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 城北面是从鸟鼠山流下的禹河,河床挺宽,当前水流较少,几乎成季节河。
渭源县城依渭河两岸发展,城中有始建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当前国内仅存的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灞陵桥。因为地处清源镇上,当地群众把城区向西这一段叫做清源河,其实就是渭河的主干。沿清源河向西南,新修了一座水库,叫峡口水库,水库上面两条水流交汇,沿西边的水流上行5公里许,有座名叫骆驼项的小山,渭源县旅游交通图上把这里标注为“渭河源头”。我们从东边的水流上溯,山前有草场,草场后已封山禁牧,当地群众把这里叫豁豁山。沿途仍可见新鲜牛粪和蹄印。入峪5公里许,又有东、南两股溪流出峪交汇,水流湍急。仰头南望,有山峥嵘,山名露骨,海拔3941米。
从露骨山北望,丘陵中梯田层层的最高点,就是鸟鼠山。鸟鼠山上有禹王庙、渭河龙王庙、品字泉。这里也是很多人烧香磕头的地方。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到过这里,看见有三眼泉水,就拿马鞭子量泉的深度,不料失手将马鞭掉入泉中。后来回长安,到咸阳时却发现马鞭在咸阳桥下。这眼泉后来就叫“遗鞭泉”。另外两眼分别是“禹仰泉”和“吐云泉”。这样看来,那个时候泉水都很大。从鸟鼠山盘旋而下,沟名龙王沟,顺沟而下的就是禹河。向东再走,河里的水,很艰难地向东,才走了十多里,就走不动了。
渭源县城正南,有一条河叫锹峪河,河里曾经淘出过50克重的天然金块。这倒很符合《山海经》中说的鸟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的记载。
《水经注》说渭水“三源合注”,龙王沟流出的禹河算一条,但是看禹河当前的状况,似乎龙王休假去了。另外两源就是我们探寻过的清源河和锹峪河。
鸟鼠山西南出自秦岭余脉,东北抵达陇中黄土高原,绵延百里,既是渭河的发源之地,又是洮河与渭河的分水岭,其主峰在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处,上有沟壑三条,称之为“三条沟”,清泉三眼,称为'品字泉',是渭河的直源。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为鸟鼠山写下这样的对联:疑问鼠山名,试为答案歧千古;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盂。
民国年间诗人杨景熙有诗云:名山矗立万千年,详注水经代代传。导渭探源来大禹,穷奇搜异有前贤……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岸斜阳光射雁,平沙激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西安轻荡舟。
鸟鼠同穴景观
郦道元《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鸟鼠山地处甘肃省中部,渭源城西南,属西秦岭北支。它宛如一条绿色苍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主峰露骨山海拔3941米,距县城30多公里。
奇峰烟锁、满目青翠的鸟鼠山,是各种鸟类和鼠类怡然自乐的天堂。在这个迷人的动物王国里,又因“鸟鼠同穴,鸟在外,鼠在内,一起生活、生育,彼此相安无事”这一奇特景观名扬天下。
从甘肃省会兰州坐上开往渭源的汽车,眼前所见无一不是群山横亘、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苍凉之地。但一进入渭源境内,立马就给人一种“柳暗花明”之感。只见远处云拥雪簇,近处翠竹丛生,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仙景。走近鸟鼠山,只见群山不高而灵秀,水不深而清冽。
鸟鼠山迤北面东,登高远望,只见群峰突兀的棒槌山、丹青相糅的马面山、崎嵘万状的露骨山和白云缭绕的封神山,环绕在鸟鼠山四周,逶迤连绵,千姿百态,形成一种“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壮观景色。鸟鼠山上古松参天,丛灌密布,由山顶潺潺而来的清泉涌波声,夹杂在松涛钟磐之声中,谱成一曲雄浑粗犷的回响,久久在晨霭山雾笼罩的山崖松林间萦绕,仿佛把游人送入了飘飘欲仙的境界。沿着森海中的一条曲径,在向主峰攀登时,只见前后左右都是郁郁葱葱的乔木和灌木,青草、山花丛生,成熟的野果像一串串珍珠,一柄柄火炬,一丛丛星光,一片片霞彩。
鸟鼠山主峰幽雅秀气,自南而北。在一处古木葱茏的断崖边,有道断裂缝隙,深不见底。人走近前,只听风吼水腾之声。裂缝之中,一股激流喷涌而出,那水由高处溅落,顺崖而下,泻珠涌玉,摔碎散落的飞沫,如雨似雾。
鸟鼠山峡谷幽深,奇峰林立,溪流潺潺,林木参天。
其实,狭义上的鸟鼠山,就是三源之一禹河的源头。而包含诸多渭水来源的山峰,就是广义上的鸟鼠山。
源远流长
大禹导渭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率众自鸟鼠山导渭水,开发了这片土地。
根据神话传说,当时中国发生了一次长时期的大洪水,禹主动向天帝请求将息壤赐给他去治水,天帝答应了禹的请求,并派了曾经杀死蚩尤的应龙去帮助他。于是禹带了应龙下到人间,开始平治洪水的工作。
禹带领着他的治水大军来到了渭水源头鸟鼠同穴山。鸟鼠同穴山,绝壁千仞,高耸入云。山上林木茂密,禽兽出没,残害人民。山沟岔间,洪水漫淹。
禹冒着大风大雨走在前面,身后是威武强壮的应龙,还有驮着息壤和地图的一只大黑乌龟以及各方的天神和万国的好汉。在众多的天神和好汉中,有一位叫伯益的人,他能懂各种鸟兽的性情和语言。他首先摸清山林中伤害人的禽兽后,便用鸟兽的语言说服它们,帮助大禹治水,不要伤害人民,或者暂时离开山林,迁往别处。
赶走了禽兽,人民欢天喜地地帮助大禹治水,他们跟着禹驾舟渡河、凿山开道,把渭河疏导向东流去。禹按照河伯送给他的治水地图画出治水路线,由应龙甩尾在前面开路,开出一条条山沟,使洪水流出,需要堵截的地方,便放上息壤,形成一座座山峰,于是便有了山有了川。
经过一段千辛万苦,渭源地区的洪水终于被禹治理平息了。禹见洪水平息后的鸟鼠同穴山坳有三眼清泉流出,就将此水定名为渭水,将三眼品字形的流泉作为渭水的发源。品字泉流出的山沟是应龙划出,如今人们称为龙王沟。为了纪念大禹治渭的功绩,后人在鸟鼠山修建了一座禹王庙,如今仍然香火不断。
巡秦城秦始皇驻跸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帝二十七年,秦始皇西巡陇西、北地两郡。
当时秦始皇39岁,相貌魁魁,血气方刚。他用了25年时间南征北战,攻守分合,和谈攻伐,不断消灭敌方,壮大自己。终于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将军王贲攻陷临淄,灭了齐国,统一了六国,登上皇帝的宝座。秦始皇登基后,便决定巡视天下,安民励官,励精图治。
据连书成介绍,秦,这一狄乡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是喝着渭水成长壮大起来的。因此,西巡陇西,就是寻根拜祖回娘家。始皇帝带着他的文臣武将、士卒卫侍,探水溯源,沿渭河而上,到天水、乡道(今武山及陇西东铺一带)、襄武(今陇西县)至首阳(今渭源县)。当时的陇西郡治在狄道(今临洮)。要到狄道,就得经过首阳,穿越鸟鼠关山。
八月的渭水源头,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稼禾丰穰。始皇赵政兴致特别好,他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下了御辇便催马扬鞭跨上鸟鼠关山。一条关山,分水两流,东流渭水,西入洮河。沿东西两水沟谷劈开一条通道,连襄武、乡道,西达狄道,这条通道翻越鸟鼠关山,成为边陲要塞。战国秦昭襄王所修筑的长城,就沿着这条通道,依山蜿蜒起伏。秦始皇登上山顶,被这雄伟壮观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信马逐猎。后沿城垣而下,到了关山脚下的一座长城烽燧。这里驻守着值更守边的更卒将士,他们跪迎皇帝于烽燧北面的边侯府衙,该衙修建在蜂斗山下的小镇旁,依山傍水,门前有街道店铺,是商旅集散之地。
秦始皇和他的文臣武将在这里住宿一夜,第二天翻越关山,沿滥水北去了狄道。此后,这里的边侯武将、地方臣民把这次巡幸当作至高无上的荣幸。为了永久纪念,遂在边侯府内建了寺庙,取名秦王寺,将院内拴马的柳树命名秦王拴马树,神泉尊为秦王饮马井。寺院建得规模壮观,一进三院,有正殿、山门、会场等。后来因战乱屡建屡焚,规模渐衰,但遗迹尚存。
封君达隐居鸟鼠山
鸟鼠山还与一位古代高人封衡有关。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非常注重养生之道,追求“龟寿永年”。为此,曾下令广招仙释与方伎人物,充作顾问,向他们征询修真养性之诀、强身祛病之道。当时招揽的人物有:左慈华佗、封衡等方术之士16人。其中,封衡字君达,以道术称,常骑青牛,故号“青牛道士”。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召问养生之道。封衡劝他说:丞相若想延年益寿,须得做到以下几条:减思虑、节饮食、慎房事、戒驱驰。以后,他又为曹操讲了许多养生常识。曹操厚待他。他不喜在朝廷留住,嫌那儿嘈杂繁嚣,不能清静。几次辞行,都没获准。后来他揣摩曹操坚留他的原因,于是潜心著述,完成养生学典《容城养气术》、《灵宝卫生经》等10卷。书成之日,上之朝廷,然后飘然而去,归隐故乡渭源鸟鼠山。
封衡幼得师传,修炼于此,服黄精50余年,经常入山采药,炼制丸药,施舍世人。有时遇到病死之人,如尚未僵硬,便从腰间探出个小小竹筒来,倾出数粒丹丸。让家人灌服,死人很快便复活病愈。有时也不施药,用一根金针刺入穴位牞病疾应手便愈。名声传得大了,求药人常常蜂拥而来。有时,封衡隐而不见,只留下空屋冷灶。有时,却与求药者不期而遇,随手施救。
封衡后来探访到长乐道人鲁女生在嵩山得到玉女所授《五岳真形图》和修炼之诀。于是便去寻访鲁女生。鲁女生隐居在华山,封衡找到了他,跟从鲁女生好多年。鲁女生观察、测试了很久,才问其来意。封衡请求鲁女生收己为徒,并传授《五岳真形图》。鲁女生见封衡心诚,又是有缘之人,便给他传授了《五岳真形图》,详细告知他修炼之诀,和修炼中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封衡得到鲁女生传授后,又归隐鸟鼠山修行。一直到200多岁后,告别乡亲,离开渭源去了玄丘山,以后羽化而去。
隋炀帝西行临渭源
《隋书》载,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为经营西域而西巡河西。当年3月,他由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出萧关,渡陇山,经天水,过陇西,于四月初六至渭源。当时渭源县属陇西郡所辖,有5000多户人家,人口万余。炀帝驻跸渭源县城,憩宿一日后,便吩咐侍从,摆驾鸟鼠山。
鸟鼠山奇峰烟锁,禹洞风生。渭水的出处在龙王沟脑,那是一处古木葱茏的山间盆地。面南背北。脑弯里靠北一片断崖,有道断裂罅隙,深不知底。人走近前,只听风吼水腾之声。裂罅之中,一股激流喷涌而出。
炀帝一生最喜品诗题句,此行他在鸟鼠山的“品字泉”旁自拟了一联让从臣看:“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
游过禹庙,炀帝纵马登山,扬鞭指点鸟鼠山景。炀帝目之所至,神清气爽。又闻得深林虎啸,采药人遥歌,禁不住幽思汹涌。望着高缈的群峰,云雾中隐约的曲径,他不由想起了在此地隐居过的青牛道士封衡。仙人已去,遗踪犹存。于是凑着前两句诗,续写眼前景致: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风归花叶散,日举雾烟收。”
炀帝在此地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围猎。炀帝召集了一些野老村民、围猎壮士,来恭承皇筵。他询问了鸟鼠山的风土人情、掌故传说,以及封衡后人的情况。炀帝兴奋之余,又出示自己的诗作,令群臣赓和,相为品评。他于鸟鼠山饱游三日,游赏了陇坻之水,他对此水很感兴趣,并在《临渭源诗》一诗中对此作了形象的描写。
炀帝自长安出发,行程千里,渭源是第一个休整之地。在此历七日之久(四月初六至十二),围猎搜奇,撰文赋诗,受诸国朝觐,这一系列重大活动,史书均有明确记载。除了渭源当时政治、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渭源山水的灵秀是分不开的。
隋大业五年(609年)农历四月十二,隋炀帝一行离开渭源向狄道而去。
鸟鼠山人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世甫,一字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卜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鬃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的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