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赋

东汉末年辞赋家祢衡创作的一篇小赋

《鹦鹉赋》是东汉末年辞赋家祢衡创作的一篇小赋。此赋前两段描绘了鹦鹉的色泽的明辉鲜丽、灵机聪慧和高洁情趣,余下三段则描写其悲苦的遭遇和心境,表现其纷乱的思绪、身不由己的哀怨和无以为乐的悒闷。全赋结构精巧,语言清丽,骈俪工致,托情微妙。

作品原文
鹦鹉赋
时黄祖太子射1,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2,今日无用娱宾3,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4,合火德之明辉5。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6。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7,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8。命虞人于陇坻9,诏伯益于流沙10。跨昆仑而播弋11,冠云霓而张罗12。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13。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14。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15。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16,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17,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18,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19。矧禽鸟之微物20,能驯扰以安处21!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22。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23?嗟禄命之衰薄24,奚遭时之险巇25?岂言语以阶乱26,将不密以致危27?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28。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29,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30,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31,蓐收整辔32。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33,弃妻为之歔欷34。
感平生之游处35,若埙篪之相须36。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37?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38,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39?心怀归而弗果40,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4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当时黄祖的长子黄射邀请宾客举行酒会,有一个进献鹦鹉的人,举着酒杯到祢衡面前说:“祢先生,今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给大家娱乐,私下以为这只鹦鹉从远方而出到此,它明理、智慧、机灵、和善,是鸟类中值得珍贵的。希望先生您替它写一篇赋,让周围在座的人都能荣幸的得到观赏,不也是很好吗?” 祢衡为此就写赋,一气呵成,无须修改。这篇赋是:
那远从西方来的珍奇的鸟啊,挺立着,展示出天生的与众不同的姿容。它身上有一些白色的羽毛,还有通红的嘴。它能言善辩,资性聪慧,能观察出事物变化的苗头。平时它只是在高峻的山冈上,幽深的溪谷中游乐栖息,从来不随意降落,必定是选准了一个合适的安全的树林。它的足是青中带红的。嘴是通红的,羽毛是绿色的,胸脯是翠绿的,真是非常美丽,鸣声又十分动听。虽然它也属于鸟类,然而智慧心思却完全不同。它能和鸾凤相并美,怎能把它的优点和众鸟相比呢?
于是鹦鹉的名声就传到很远的地方,贵人们都觉得它具有独特的美丽的姿容,就派人到遥远的西部地区,越过高山而弯弓射猎,在极高的地方张网捕捉。虽然设下了广大的罗网,然而捕获时只是依靠了一个网眼的作用,而落入网中的鹦鹉神态依然是悠闲自得,情绪不波动,也不慌乱挣扎,迫近它,用手去摸它,也不惊恐,它宁可顺从,而不愿意违逆人的意志,以免任何伤亡。所以猎人献上没有伤残的鹦鹉就会受到奖励,反之伤害了它的肌肤,就要受到刑罚。
于是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听天由命,它离开了伙伴,失去了娇妻,被关闭在精雕的笼中,剪去了翅翼上的长羽,它从万里之外飘荡流落异乡,越过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越过了岷山和障山,经历了寒去暑往的漫长岁月。当想到一个女子总是要出嫁而依附他人,作为臣子就应该献身而事奉主人。即使是从前的圣人,在患难中也不得不淹留而寄人篱下,何况是禽鸟这渺小的生物,必然能顺从地接受人的豢养,安心地居住下来。但是它还会长久地依恋着西去的道路,站在那儿久久地向故乡凝望。它当然也会想到,自己是那么小,那么瘦,肉味也不美,看来还不至于被人宰杀吃掉。可叹我真是命苦,为什么偏偏遭遇上这动乱的年代?难道是我言语不慎而招致祸害,还是因为办事不周密而导致危险?我悲痛母子永别,悲痛夫妻活生生地分离。并不是我留恋残存的岁月,只是怜悯家中的群小还不能独立生活。我离别了故乡来侍奉威仪堂堂的君子,只怕自己没有突出的才能而名不副实。众人都认为长安是天府之国,而我却认为长安虽好,终非故乡,所以也不认为它是乐土。我常怀着绵绵的思乡之情,每一开口谈的都是怀乡之言。
到了深秋季节,大地刚铺上一层白霜,寒风呼啸,凄凉萧条,这时我更是长叹短嘘,思绪飞向遥远的地方,不停地呼唤着,想念着自己的伙伴。呼声是这样的悲伤而牵动人心,脸色又是那么凄惨而困顿委靡,每一个听到这呼声的人都万分悲伤,每一个见到这容貌的人也都会掉下眼泪。就是被放逐而颠沛流离的臣子也不由得屡屡悲叹,连被丈夫遗弃的妇女都为此而哀叹抽泣。
感慨我平时和朋友们相处游乐,真好像兄弟般不可分离,为什么如今却与我隔绝,就好像胡越相隔,你北我南。我沿着这笼儿俯视仰望,看着这一格格栅栏,想远飞而又徘徊不前,遥想那远处的高山,繁茂的树林,然看到自己的翅翼已被人剪残,纵然想振翅疾飞又能飞往何方?纵然有返乡之心也无法实现,只好躲在一边满怀着怨恨。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有竭尽全力来做应做的事,哪里敢忘记当初的恩惠而背弃您呢?我就把这条贱命托付给您了,希望能让我以死来报答您的恩德,甘愿言无不尽,以报效自己的一片愚诚。我倚靠着您过去的深情厚德,希望它能保持很久而不至于发生变化。
创作背景
作者始避难荆州,后游历许都,孔融爱其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自称狂病”,拒不见曹操,并“数有恣言”。曹操欲杀不能,辱为鼓史,他又“裸身而立”,击鼓辱骂曹操。曹操把他送给刘表,又因侮慢刘表而两人不能相容,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性情暴烈的黄祖。根据赋序,在黄祖的长子黄射邀请宾客举行酒会时,作者在一个进献鹦鹉的人的建议下创作此赋以娱众,作者却借题发挥,曲折地表达其生不逢时的遭遇以泄私愤。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前两段用多种手法、从多种侧面描绘鹦鹉的丽容奇姿、辩慧聪明。先以“金精”、“火德”形容鹦鹉色泽的明辉鲜丽,继以“能言”、“识机”的拟人手法状其灵机聪慧,再以想象显示出“嬉游高峻,栖踌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的高洁情趣,又直接描绘其美貌佳音,最后以“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鹦鹉的美。在此,作者借对鹦鹉容姿和“殊智异心”的极力赞美曲折地表现出自己才华的卓越、情志的高尚。
从写鹦鹉的表层结构来看,这里的形貌之美为下文的境遇之悲作了有力的映衬。鹦鹉正因为芳声远扬、灵表可嘉,而遭致天罗地网的捕捉。猎人奉命远至昆仑,高达云霓,下到四方,张设罗网。“终一目之所加”,极形象地说明了鹦鹉面对罗网无法逃脱,虽是“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却被迫屈心顺从。鹦鹉的这种不幸境遇,不仅曲折地反映出汉末大乱贤才遭受权贵严密控制的时代悲剧,而且再现了作者几经转送、任人摆布的命运。随后,作者巧用比喻直抒心臆:“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女、臣、贤哲,是喻鹦鹉,又是自比,嗟叹身世,愤时疾俗。
后三段写鹦鹉的悲苦心境。作者先连用“痛”、“哀”、“愍”、“背”、“侍”、“惧”、“耻”、“羡”、“识”和“怀”十个动词来表现出鹦鹉的纷乱思绪,身不由己的哀怨和无以为乐的悒闷。接着从侧面衬托加以强化,形象地再现这种情感。“严霜初降,凉风萧瑟”,渲染环境气氛的悲凉来示现鹦鹉的心情凄凉;“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欺欷”,用闻声而悲的人物神情作进一层烘托。鹦鹉既有思乡念亲的痛苦,更有志趣难逞的悲叹。它身陷笼槛之中,却时刻“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昆山”、“邓林”是自由翱翔的理想之地,然而,羽翼残毁,无法如愿了。这一笔,曲尽了作者明君不遇、有才无时的怨愤之情。
全赋结构精巧,语言清丽,骈俪工致,托情微妙,咏物托情非同一般,除了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悲,还要兼顾宾客的“荣观”之乐、主人的幸慰之情和献鹦鹉者的殷切之心,其构思谋篇使追求各异的主人、宾客、献者、作者都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其一,作者写鹦鹉由丽貌美德的赞美到闭笼离侣的哀怨,从观者来说,得到美的享受,勾起悲的怜悯,激起感情的起伏波动。而从作者来看,鹦鹉实为其化身,形象地再现了个其才志美德和不幸的身世。其二,结尾未顺势以悲收结反而收回笔锋,写鹦鹉对主人的效忠报德的感激之情,这既是借以表达献鹦鹉者对主人的奉献诚意,又曲折地表现了主人的深情而博得宾客的信任,同时也藏匿了自己借题发挥的用心,“略无露才扬己意”。由此则言之纵横,淋漓痛快。而写鹦鹉从悲怨到顺从的转变,则深刻暗示作者不满现实却又无法挣脱,因而被迫屈心事主的人生悲剧。
名家点评
南宋洪迈:《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容斋三笔》)
元代祝尧:凡咏物题当以此等赋为法。其为辞也,须就物理上推出人情,直教从肺腑中流出,方有高士气味。(《古赋辨体》)
清代刘熙载:祢正平赋鹦鹉于黄祖长子座上,蹙蹙焉有自怜依人之态,于生平志气,得无未称。(《艺概·赋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道衡:《鹦鹉赋》是咏物赋中的名篇。赋前的小序从行文语气及“祢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等赞誉祢衡文思敏捷的话来看,显然是后人著录编选时所加。(《汉魏六朝辞赋与骈文精品》)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讲师冯莉:祢衡《鹦鹉赋》是汉魏之际杰出的咏鸟赋。(《〈文选〉赋研究》)
作者简介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幼时聪敏好学,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而被杀。《隋书·经籍志》载有《祢衡集》2卷,已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