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州

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

马六甲州(英语:State of Malacca;马来语:Melaka),简称“甲州”,首府马六甲市(Kota Melaka),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边,与森美兰州柔佛州毗连。面积1720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92.22万(包括4.77万外籍人士),下辖3个县。

历史沿革
马六甲王国
马六甲原为一无名渔村,四处草莽丛生,一片荒凉,位于马六甲河边,背山面海,形势险要,又有便于停泊小船的港湾,海盗出没,仅有居民数十,多为来自暹罗属地淡马锡的难民。 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不足,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中国唐代开始,马六甲海峡成为东西交通孔道。
1402年,来自苏门答腊的巨港王子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初到马六甲并建立起马六甲王朝,其随从占居民人数的大半。当时印度文化在马六甲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佛教或印度教,许多地区甚至仍处自然崇拜。相较于长久盘锯马来半岛沿海与内陆森林的土著,拜里米苏拉等人无疑是外来民族。为了稳定国基,和当地土著和睦共处被视为马六甲立国国策。此外,因其与室利佛逝的渊源,在国防军事上得到了以海为生的海人(Orang Laut)之绝对效忠和配合。
马六甲王朝历史上与中国联系密切。明朝满剌加王国的政治、贸易关系有很大发展。据《明史》记载,1403年(永乐元年)10月明朝尹庆南巡,拜里米苏拉拜里迷苏剌)遣使朝贡。1405年9月,中国皇帝明成祖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赠予诰印、彩币、袭衣、黄盖,并应拜里米苏拉请求刻制镇国石碑。该碑由郑和于1409年用船载到马六甲,立于三宝山上(该碑现已下落不明)。
1411年,拜里米苏拉亲自率领妻子和随从540人朝贡中国,进贡麒麟,明成祖赐黄金相玉带、仪仗、鞍马,赐王妃冠服。九月拜里米苏拉王辞行,明成祖赐宴于奉天门,赐玉带、仪仗、鞍马、黄金、白金等。此后,拜里米苏拉及其子孙曾多次访问中国。据《明会典》的记载,马六甲的贡品有四十余种,其中大部分并非马六甲的产物,由此推断马六甲在当时已经是商贾辐揍之地,举凡波斯、阿刺伯、印度及马来群岛之珍奇异品,几乎尽萃于此。
第二任统治者伊斯干陀沙(Megat Iskandar Shah)为了调和与当地土著的关系,迎娶了巴塞公主,改信伊斯兰教。第三任统治者斯里马哈拉加(Seri Maharaja)仿效室利佛逝的遗制,建立起马六甲典章制度。第五任统治者苏丹目扎法沙(Sultan Muzaffar Shah)在位时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马六甲的繁荣引来了暹罗的入侵,因拒绝向暹罗进贡,马六甲王朝遭到暹罗两次进犯,四朝首相敦霹雳(Tun Perak)派敦他拉尼前往暹罗修好。极力推广伊斯兰教的马六甲后来更取代巴塞(Pasai)成为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获得“小麦加”的美誉。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抬头,印度宗教派与伊斯兰教教派的争端逐渐加剧。首相敦霹雳致力于调和两者的关系,敦霹雳也采用了许多印度的制度,使马六甲的行政更有效率。该时期是马六甲王朝的黄金时期。逐渐地,马六甲海峡取代了克拉地峡(KraIsthmus)地位。马六甲从渔村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吸引来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
据《马来纪年》记载,明朝皇帝把汉丽宝公主嫁给第六任统治者苏丹曼速沙(Sultan Mansor Shah),设置华人区(Den China)安顿公主及500名随从宫女。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足马六甲。由于郑和多次在华人区驻扎,所以被称为三宝山(Bukit Cina,直译“中国山”)。这些中国后裔定居马六甲并与当地土著妇女通婚,形成了独有的峇峇娘惹(Baba Nyonya)社群。
中国《瀛涯胜览》记载了马六甲王朝时风俗,指出“国王、国人皆从回回教门,持斋受戒。其王之扮,细白番布缠头,身穿细花番布如袍长衣,脚穿鞋,出入乘轿。国人男女方帕包头。女人撮髻脑后,身体微黑,下围白布各色手巾,上穿色布短衫。风俗淳朴,房屋如楼阁,所置则不铺板,但高四尺许,以椰子树木劈成条片,稀布于上,用藤缚定如平棚样,自有层次,连床就榻,蟠膝而坐、饮卧灶厕俱在上也。人多以渔为业,用独木刳舟泛海取鱼。”这些习俗在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时仍没有太大改变。此外,《瀛涯胜览》对其物产也有详文记述,指出当地物产有黄速香、鸟木、打麻儿香、花锡、沙孤、茭蔁叶、甘蔗、芭蕉子、波罗蜜、野荔枝(红毛丹),有葱、蒜、姜、芥、冬瓜、西瓜,牛、羊、鸡、鸭、水牛、鼍龙(鳄鱼)和老虎等。
1488年,马末沙(Mahmud Syah)出任苏丹,他不理朝政,1499年出任首相的敦墨太希更打压马来贵族,派系斗争剧烈。最终,马六甲国殇于1511年。
马六甲王朝的影响力及重要性,马来民族政权、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版图的确定。马来民族政权奠定了往后马来民族在马来半岛主流地位和话语权;马六甲王朝建国后所制定和采行的朝廷礼仪、典章制度、律法风俗等成为往后各马来土邦的蓝本;第五任统治者苏丹目扎法沙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使伊斯兰教从此在马来半岛定于一尊,形成往后马来民族与伊斯兰教不分的局面;马六甲王朝版图是形成马来西亚疆域基础。
葡属马六甲
地理大发现以后,欧人凭其海上优势,纷纷向海外殖民。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进入马来半岛,薛魁拉(Diogo-Lopes de Sequiera)要求与马六甲通商失败后,葡萄牙驻印度果阿总督亚伯奎(Affonso de Aibuquerque)便在1511年7月25日率19艘战船进攻马六甲展开马六甲围城战,同年8月10日马六甲沦陷。
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建起法摩沙城堡(Porta de Sangtiago)以抵御马六甲王朝末位苏丹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的反攻及控制马六甲海峡,他们铸造新币,采取商业垄断政策,收取入港税及货物进口税,控制香料贸易。此外,积极传播天主教,排斥伊斯兰教,派遣天主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到马六甲传教;鼓励葡兵与当地妇女通婚。行政上,保留了马六甲官制、甲必丹(Captain)制度,最高行政长官谓太守,最高军事长官谓司令。
苏丹马末沙反攻失败最终死于苏门答腊甘巴(Kampar),其长子阿拉乌丁‧利雅沙二世于(Sultan Alauddin Riayat Shah Ⅱ)1536年放弃马六甲苏丹称号,建立柔佛王国,而葡萄牙也承认其柔佛苏丹身份。
1537年至1636年间,葡属马六甲和柔佛王国亚齐国因各自原因互相攻伐,三角战争爆发,三方均无绝对优势可将对方击败,三败俱伤。
荷属马六甲
1602年,荷兰首次围攻马六甲,此后多次出战都以失败告终。1639年,荷兰与柔佛王国签订合作约定,荷兰于1641年1月轻而易举占领了马六甲,成为第二个占领马六甲的西方国家。
荷兰主力发展以巴达维亚(Batavia)为中心的东印度群岛,在马来半岛仅以锡米垄断为务。荷兰殖民政府排拆天主教,但对其他宗教则宽容,并沿用了沿用甲必丹制度。
英属马六甲
英国分别在1786年及1819年占领槟榔屿和新加坡。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订《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从而取得马六甲和其他马来土邦。1826年,英国把马六甲、槟榔屿和新加坡合组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隶属印度,俗称“三州府”。1867年,海峡殖民地便直属英国殖民郁,称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英国势力虽然进入马来半岛,但英国采取不干预政策,对其他马来土邦基本上不闻不问。
1946年,英国将马六甲、槟城与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和马来属邦(Unfederated MalayStates)合并成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2年后改组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
加入马来西亚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马六甲成为其中一州。
1963年9月16日,联合邦11个州属和英属新加坡、砂拉越与北婆罗洲(今沙巴)组成了新的国家即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13州属之一。
历史文化
“马六甲”地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著录马六甲一名最早的文献,首推1360年的暹罗《王室法典》。中国的载籍由于译名之不同,而形成多名互见。《星槎胜览》、《郑和航海图》和《海语》称满刺加;《瀛涯胜览》除称满刺加,也别称五屿;《东西洋考》作马六甲;《海国闻见录》作麻喇甲;《海录》作马六日甲。欧洲人对马六甲一名之拼音较汉文更为分歧,但一般通用的是“Malacca”;马来文为“Melaka”;梵文为“Malaka”;阿拉伯文则为“Malakat”。且而最早把马六甲介绍给欧洲人的,是一位名叫Ludavico de Varthema的法国探险家。
行政区划
马六甲州分为三个县,由四个地方政府管理,州首府为马六甲市(Kota Melaka):
主要城市为马六甲市、亚罗牙也县市(Alor Gajah)、马日丹那(Masjid Tanah)、野新(Jasin)、万里望(Merlimau)、普罗斯邦(Pulau Sebang)及爱极乐(Ayer Keroh)。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马六甲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边,面积1720平方千米(2017年),北部与森美兰州交接,南部与柔佛州相连,西边即马六甲海峡。中心坐标为北纬2°12′,东经102°15′。
地形地貌
马六甲州地势较平坦,大部分是平原,只是东境有一些丘陵,州内最高点在圣保罗山。
水文特征
马六甲州西部有宁宜河、中部有马六甲河、东部有吉山河,三条河流皆流入马六甲海峡
气候特征
马六甲州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型,全年阳光普照。
人口民族
马六甲州三大族群为马来人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印度裔,州内还有峇峇娘惹(早期华人和马来人通婚的后代)、仄迪人(印度人和马来人通婚的后代)、葡萄牙后裔等。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库,2018年马六甲州的总人口为92.22万(包括4.77万非马来西亚公民),男女比率为1.01。人口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85%。
*土著:包含马来人及原住民
政治
甲州元首
2004年6月4日,敦莫哈末卡立(Tun Dr Mohd Khalil Yaakob)成为第六任马六甲州州元首(Yang Di-Pertua Negeri Melaka),为现任甲元首。
立法议会
马六甲州立法议会(马来文:Dewan Undangan Negeri Melaka)是甲州立法机构,由28名议员组成的一院制议会。议会选举一般会和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选举同时进行,并每隔约5年举行一次。
在2018年5月9日的第十四届甲州州选举中,国民阵线巫统赢得13个州席、剩下的15个州席则由希望联盟赢得(民主行动党8席、人民公正党3席、土著团结党国家诚信党各2席)。最终,由希盟以简单多数执政。
2018年7月,奥玛嘉化正式上任甲州立法议会议长,副议长为黄和平(甲州首位华裔副议长)。
行政议会
马六甲州行政议会(Kerajaan Negeri Melaka)是马六甲州行政机关,由马六甲州首席部长及行政议员组成,他们都由马六甲州元首任命。首席部长是州政府的行政支柱,管理全州一切的行政。
甲州首席部长(Ketua Menteri Melaka)为阿德里(Adly Zahari),系马六甲第11任首席部长。
甲州行政议员共11名:
第13任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首长:苏莱曼
交通运输
公路
南北大道(North-South Expressway)是马六甲州与马来西亚半岛上其他州属连接的主要公路,该大道在马六甲的主要出口位于爱极乐(Ayer Keroh)、亚罗牙也(Alor Gajah)及野新(Jasin)。
马六甲州内主要巴士总站有亚罗牙也巴士总站(Alor Gajah Bus Terminal)和马六甲巴士总站(Melaka Sentral Bus Terminal),皆有定时班车开到吉隆坡(Kuala Lumpur)、新山(Johor Bahru)及马来半岛其它地点。
铁路
马六甲州内有两一个火车站,即普罗士邦站(Pulau Sebang Railway Station)和巴登马六甲站(Batang MelakaRailway Station),属于西海岸线,可北上直达玻璃市州或南下到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六甲市区有铁道接通到森美兰州淡边,但在日据时期铁路遭日军挪用建材建造泰缅铁路而被废弃不再使用。
马六甲州内还有单轨火车(Malacca Monorail),全长2.5千米,站点有敦阿里站(Tun Ali Station)、汉都亚站(Hang Tuah Station)及汉惹拔站(Hang Jebat Station)。
空运
马六甲州内机场有马六甲国际机场(Lapangan Terbang Antarabangsa Melaka)。
水运
马六甲州内主要港口有马六甲港
经济
综述
旅游业及制造业为马六甲州两大经济支柱。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马六甲州对马来西亚GDP的贡献率仅3.1%,州经济增长率达8.1%。2017年马六甲州人均GDP为46015令吉,高于马来西亚人均GDP(42228令吉)。2017年失业率为1.0%。
第一产业
2016年,马六甲州农业总产值3,529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10.6%(2015:10.7%),GDP增长率3.7%。2017年,马六甲州的农业业取得6.8%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棕榈油和其他畜牧业推动。
第二产业
制造业
2016年,马六甲州制造业总产值13,491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40.7%(2015:40.9%),GDP增长率4.1%。2017年,马六甲州的制造业取得6.7%的经济增长率,主要是机动车辆、运输设备、电气及电子产品为后盾。
建筑业
2016年,马六甲州建筑业总产值813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2.5%(2015:2.4%),GDP增长率5.6%。2017年,马六甲州的建筑业取得72.2%的负经济增长率。
采矿和采石业
2016年,马六甲州采矿和采石业总产值53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0.2%(2015:0.1%),GDP增长率19.5%。2017年,马六甲州的采矿和采石业取得7.6%的经济增长率。
第三产业
2016年,马六甲州服务业总产值15,206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45.9%(2015:45.6%),GDP增长率5.1%。2017年,马六甲州的服务业取得5.6%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批发零售业及通讯领域牵头。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基础教育
截至2019年6月,马六甲州内有237所小学及77所中学,小学学生人数共8.1086万,中学学生人数则为6.9911万。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公立高校(包括公立大学、公立学院和技术职业学院)和私立高校(包括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学院、私立学院和外国大学分校)。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学院和部分公立学院具有颁发本校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凭的资格。专科学制2-3年,本科学制3年,硕士学制1-2年、博士学制2-6年。马六甲州内的高等院校(马来西亚大学列表)主要有:
1.马六甲马来西亚技术大学(Universiti Teknikal Malaysia Melaka):公立大学;
2.玛拉工艺大学马六甲亚罗牙也校区(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Alor Gajah Melaka):公立大学;
3.马六甲理工学院(Politeknik Melaka):公立理工学院;
4.马六甲万里茂理工学院(Politeknik Merlimau Melaka):公立理工学院;
5.多媒体大学(Multimedia University):私立大学;
6.马六甲伊斯兰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Islam Malacca):私立大学学院;
7.马六甲斯里史丹福学院(Kolej Seri Stamford Melaka):私立学院。
华文教育
截至2019年5月,州内共有5所国民型华文中学、1所华文独立中学:
1.马六甲培风中学(Pay Fong High School);
2.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KATHOLIK);
3.圣母女子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NOTRE DAME);
4.普罗士邦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PULAU SEBANG);
5.马六甲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TINGGI CINA);
6.育民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YOK BIN)。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6月,马六甲州内有3所政府医院(Hospital Kerajaan)、88所政府卫生诊所(Klinik Kesihatan Kerajaan)、12所社区诊所(Klinik 1Malaysia)、30所政府牙科诊所(Klinik Pergigian Kerajaan),其中政府医院包括:
1.亚罗牙也医院(Hospital Alor Gajah);
2.野新医院(Hospital Jasin);
3.马六甲医院(Hospital Melaka)。
马六甲州较大的私立医院包括:Mahkota医疗中心、Pantai Ayer Keroh医院、马六甲医院和南方医院。
媒体事业
马六甲州主要的中文报纸:《星洲日报》(Sin Chew Jit Poh,1929年创办)、《南洋商报》(Nanyang Siang Pau,1923年创办)、《中国报》(China Press,1946年创办)、《东方日报》(2003年创刊)、《光明日报》(Guang Ming Daily,1987年创办)和《光华日报》(Kwong Wah Yit Poh)。这些中文报一般以简体字为主,也有繁简字并用的情况。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