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二,男(1970年4月16日— ),台湾屏东人。曾是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研究所博士后,现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字中心兼职教授。
基本简介
曾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担任助理、
台湾清华大学、
静宜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现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字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出土文献学、先秦两汉史、敦煌学、青铜器铭文。已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著作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研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研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研究》、《出土文献论文集》、《敦煌悬泉置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试析》、《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整理与研究》。即将出版《楚辞九歌通释》、《
战国楚简研究》,与有关於上博藏简、清华简的著作之出版,近两三年主要欲在战国竹简、《楚辞》、《诗经》研究上,有所收获。未来大型和几项科学研究计画,也将渐次完成。
论文著述
(一)读张家山汉简〈史律〉书後,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第184至194页,广州: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二)上博藏简〈仲弓〉试探,《
文物》第82至86页,2006年第1期。
(三)读上博藏简第四册〈内礼〉书後,
(1)2006年11月12至15日,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广东:广州从化。
(2)《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第350至35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1版。
(四)《论语․雍也》篇「齐一变至於鲁」章与上博藏简〈子羔〉之编联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编《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第282至287页,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五)《孟子․万章》上篇诸章与上博藏简〈容成氏〉涉及尧舜禅让之竹简,
(1)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合办,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武汉: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一楼,2006年6月6至28日。
(2)郭齐勇主编《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新出楚简研究专号第188-217页,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6月第1版。
(六)陈寅恪诗笺释稿(一),第二届香港旧体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8月30至31日。
(七)长沙东牌楼东汉熹平元年覃超人形木牍试探,麦永雄主编《东方丛刊》2007年第3辑第85-91页,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八)上博藏简第四册〈昭王毁室〉试释,
(1)《考古学报》总第461至474页,2008年第4期。
(2)并被选入全文刊载於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复印报刊资料》之《先秦、秦汉史》2009年第1期第27至37页。
(九)古书旁行邪上考,《故宫学术季刊》(台湾),第26卷第3期(2009年3月)第1至18页。
(一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试释,北京《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5期(总第145期)第132至139页。
(一一)上博藏简第五册〈鬼神之明〉试释,
(1)张培锋、湛如、普慧(编)《文学与宗教》-孙昌武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第1-16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方勇主编《诸子学刊》第二辑第267至278页,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一二)战国郭店竹简〈语丛一〉「夫生百物人为贵」句释解-兼论郭简之年代,香港浸会大学编《
人文中国学报》第十五期第327-33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一三)从上博藏简第五册〈竞建内之〉看《尚书》「高宗肜日,越有雊雉」句之古义与新解-兼论战国中晚期楚国之内政,
(1)台湾《书目季刊》第42卷第2期第47至62页,2008年9月16日。
(2)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五辑第55至68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一四)
北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宝训〉校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儒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发展与转化研究计画」主办,第一届新出土文字与文献资料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
台湾大学文学院,2009年10月30日至31日。
(一五)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宝训〉校读,《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6期第73至79页。
(一六)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他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编《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第33至4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一七)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整理与研究(专著),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一八)从战国郭店竹简〈语丛四〉《庄子》引文论其内外杂篇之性质,
(1)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1月7日至10日。
(2)刊於《简帛研究》2008第19至29页,卜宪群、杨振红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一九)马王堆帛书《经法․君正》章试解兼论《老子》乙卷前古佚书之性质,
(1)「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6年7月21至23日。
(2)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经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人文学院编《中国经学论集》第668至683页,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论丛》(2009年卷)第225至235页,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4)待刊於《考古》近期(早已通过刊登,可能在2012年第1期)。
(二零)战国简〈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上「道统说」建立之重要性,
(1)北京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主办之第三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白鹭洲大酒店,2009年11月7日至8日。
(2)先秦文本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大中文系,2010年8月7-8日。
(3)《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3期(总第71期)第17-26页。
(4)被选入刊载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复印报刊资料》之《中国哲学》2010年第12期第21至29页。
(5)亦被选入华东师范大学主编《思勉论丛》创刊号,出刊时间未定(可能在2012年)。
(6)台湾大学中文系迈顶计画「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发展与转化研究」(2008-2010)编辑《先秦文本与思想之形成、发展、转化》一书,近期正式出版。
(二一)上博七〈吴命〉简五释字一则:以子、史部古籍释证,兼校正《庄子․庚桑楚》「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句误字,《诸子学刊》第四辑第193至19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二二)读上博藏简第四册〈昭王与龚之准〉书後,
(1)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中心和历史研究所主办之「第四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地点在上海。
(2)刊於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编《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八辑第39-4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二三)上博藏简(五)《君子为礼》与《弟子问》试释——兼论本篇篇名为《论语弟子问》与《论语》之形成和主要编辑时间,
(1)
西北大学文学院、北京
清华大学历史系合办之第二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地点陜西西安,2007年8月27至30日。
(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总第95期)第65至80页,2011年第6期。
(二四)清华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通释,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八辑)第7至22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二五)《楚辞․离骚》结构通释-兼从战国楚系卜筮祭祷简论其错简问题,
中国屈原学会、
漳州师范学院联合主辧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曁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漳州,2011年6月4日至6月6日。(即将出版论文集。)
(二六)楚怀王代称考,
(1)「从江南看中国:文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12月。
(二七)上博藏简第五册〈姑城家父〉试释,待刊於《考古学报》(早已通过刊登,可能刊在2012年第1期)。
(二八)上博藏简第六册〈慎子曰恭俭〉试释,
(1)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顾立雅古文字学中心合办之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会议,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2007年11月10至11日。
(2)《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论文集》,2011年12月第1版。
(二九)上博藏简第六册〈荆平王就郑寿〉试释,〔简帛․经典․古史〕国际论坛会议论文,香港九龙塘: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
(三零)楚辞九歌通释(专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出版。
(三一)出土文献论文集(专著,正式出版时,可能改为「战国楚简研究」,或其他更适切的名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出版。
(三二)说白玉三朽,待刊於韩国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主编《汉字研究》第五辑(已通过刊登),即将出版。
(三三)释《庄子․外物》「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兼谈《鱼鼎匕》之性质,待刊於《
中国文字研究》第十五辑第93至96页,郑州:大象出版社,即将出版。
(三四)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李颂》,待刊於《江汉考古》。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