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渠桥镇,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地处平罗县北部,东与宝丰镇、灵沙乡相邻,南与头闸镇接壤,西、北接惠农区、高庄乡,行政区域面积90.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黄渠桥镇户籍人口为24240人。
历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29年)前属平罗县辖;同年,属新置宝丰县辖。
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大地震宝丰城毁。
清乾隆四年(1739年),复归平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划归新成立的惠农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宁夏划分为3个行政督察专员区,第三行政区(辖平罗、惠农、磴口、陶乐4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黄渠桥。
1954年10月至1959年1月,为惠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时为惠农县黄渠桥乡。
1958年,为黄渠桥人民公社。
1963年,划归平罗县辖。
1984年3月,改为黄渠桥乡。
1985年3月,改为黄渠桥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黄渠桥镇辖黄渠桥1个居民委员会,黄渠桥、红光、四渠、万家营子、渠中、通润、侯家梁、前光、永丰、通惠、惠北、五星、西润、联丰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黄渠桥镇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黄渠桥社区、红光村、黄渠桥村、前光村、侯家梁村、四渠村、万家营村、渠中村、通润村、永丰村、通惠村、惠北村、五星村、西润村、联丰村,镇人民政府驻文化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渠桥镇地处
平罗县北部,东与宝丰镇、
灵沙乡相邻,南与
头闸镇接壤,西、北接
惠农区、高庄乡,行政区域面积90.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渠桥镇地处黄河近代冲积(洪积)平原带,地势平坦。
气候
黄渠桥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贺兰山的屏障作用,西北来的冷空气难以长驱直入,形成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强、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9.2℃,1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28.2℃(1971年1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3.9℃,极端最高气温38.9℃(1999年7月28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1.8℃。生长期年平均219天,无霜期年平均175天,最长达230天,最短为131天。年平均降水量177.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45.1天,最多达58天(1996年),最少为28天(197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308.4毫米(197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8.6毫米(1974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平均降水量在47.6毫米以上,最少出现在12月至2月,降水量在1毫米左右。
自然灾害
黄渠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霜冻、干旱、虫害、冰雹等,犹以冰雹灾害频繁。1962年9月,镇区的通润、渠中、万家营子等生产大队遭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303亩,减产2.35万千克。1965年6月23日,镇区遭冰雹袭击,持续30分钟,冰雹直径1.5厘米,地面积雹5—6厘米,受灾面积1869亩,损失粮食40%—60%。2005年5月26日下午19时42分,镇区联丰村遭冰雹袭击,持续时间15分钟左右,冰雹直径0.5—1厘米,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自然资源
2011年,黄渠桥镇有耕地面积6.88万亩,林地面积2.2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黄渠桥镇辖区总人口228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6人。总人口中,汉族13444人,回族943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3.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1人。
2017年末,黄渠桥镇常住人口为14701人。
截至2020年末,黄渠桥镇户籍人口为2424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黄渠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35元。
2020年,黄渠桥镇有工业企业19个。
农业
2011年,黄渠桥镇农业总产值22934.1万元,比上年增长34.18%。
黄渠桥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045吨,人均1094千克,其中小麦8248吨、玉米1677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35万亩,产量1117吨,其中胡麻籽172吨,向日葵籽945吨;蔬菜种植面积2.81万亩,产量105174吨,主要品种有叶菜类、大白菜、马铃薯、黄瓜、茄子、西红柿、大葱、大蒜等,其中叶菜类蔬菜6439吨,白菜类41457吨,马铃薯30213吨,黄瓜160吨,西红柿1192吨,大葱16500吨,大蒜375吨,韭菜5090吨,食用菌906吨。西瓜种植面积0.05万亩,产量2590吨。
黄渠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89万头,年末存栏0.19万头;羊饲养量5.17万只,年末存栏2.56万只;牛饲养量0.65万头,年末存栏0.32万头;家禽饲养量21.53万羽,上市家禽18.2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691吨,其中猪肉456吨,牛肉450吨,羊肉390吨,禽肉361吨;禽蛋283吨;牛奶1980吨;畜牧业总产值422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44%。
黄渠桥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养殖面积7125亩,水产品总产量1109吨;渔业总产值793.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
2011年,黄渠桥镇拥有大型农业机械0.1万台(辆)。
商贸
2011年末,黄渠桥镇有商业网点180个,从业人员820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黄渠桥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82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4所,在校生330人,专任教师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43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黄渠桥镇放映电影84场次,观众达4200人次。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含农村电视户户通用户)5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黄渠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18人(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完成诊疗3.8万人次;民营诊所3所,专业卫生人员6人;乡村医疗站14个,专业卫生人员18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369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黄渠桥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6户,人数802人,支出76.4万元,比上年增长59.5%,月人均77.5元,比上年增长17.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1人,支出10.9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农村医疗救助1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13人次,共支出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村临时救济113人次,支出2.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社区服务中心1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黄渠桥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5千米,投递点16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480户,比上年减少18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0%;移动电话用户5100户,比上年增加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黄渠桥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43千米,生产能力3600吨/日,生活用水10.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08吨;排水管道2.5千米。供电2011年末,镇区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30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42%,供电可靠率99.83%。
交通运输
黄渠桥镇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109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过境,境内总长12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7条,境内总长41.5千米。
历史文化
黄渠桥是惠农渠上的一座大桥,原名通沟桥。因惠农渠是清朝廷修建,群众称“皇渠”,后称为黄渠桥。故名。
地方特产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回族群众马少彰在黄渠桥“忠兴饭馆”打工,跟随当地名厨“刘辣呼”学习制作羊羔肉的手艺,之后马少彰将手艺传给了儿子马忠民。2007年,黄渠桥爆炒羊羔肉制作技艺被评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渠桥的糖麻丫香甜可口,粘软耐食,老少皆喜。作为回族美食,糖麻丫也叫糖麻鸭,用糖稀包裹后,活像烤鸭卤鸡,金黄润亮,香味四溢。制作糖麻丫并不复杂,先在1公斤干面中加入适量花椒水、调和、苏打、鸡蛋4个、100克红糖昨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再切成相等的两块,然后将两块面皮摞在一起,从面皮中部切一刀口,但两头绝不能切通。捏住面皮的两头,往上一卷、钻孔、往回一拉,即成麻丫生坯。入油锅煎炸,呈紫红色时捞出,冷却后放入事先用白糖或红糖熬成的热糖稀中,泡一两分钟,取出即可食用。
黄渠桥老豆腐采用传统工艺,用石磨将精选黄豆碾磨、卤水点制而成。
黄渠桥扁豆凉粉用当地种植精选扁豆石磨后加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特点透明亮晶,筋道又凉软。黄渠桥扁豆凉粉可凉拌也可热炒。凉吃则咸辣筋道,爽口无比。热炒后香嫩软化。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黄渠桥镇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2020年11月20日,黄渠桥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