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1912年-1938年),空军飞行员,抗日烈士。广西都安县人。早年在宜山广西省立第十一中学和柳州航校读书。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尉飞行员。1938年春夏之交,在河南、归德两次空战中,击落日机4架,打死日机长加藤大佐。同年7月18日驾机在江西南昌与苏联志愿机队联合同日机作战。苏联志愿机领队巴比洛夫上校的座机被日机追迫,危在旦夕,黄莺不计个人安危,为救援巴比洛夫而被日机击落,英勇献身,时年仅26岁。
人物生平
少小立志 品学兼优
黄莺,原名黄廓,水族,广西宜山县龙头乡九磨村(现属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仁村)人,祖籍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平远县。
他出生于1911年7月20日(农历6月25日)。其父亲黄任难是地方名士,热心公益,学识渊博,曾先后在龙头街和九磨村开办私塾教书;母亲陈氏,系纯朴善良、与世无争的家庭妇女。黄莺姐弟五人,姐名黄序,三个弟弟分别名黄廒、黄叔雍、黄季庞。黄莺少年时,深受父亲好学精神和爱国思想的熏陶,有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对联作业的出句时,他立即在黑板上写了对句“欲图报国苦攻书”,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齐声称赞。
1927年5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省立第十一中学(现河池高中前身),每学期总有一两篇作文获得“贴堂”(即老师将优秀作业和考卷贴在教室甚至校园的墙壁上以作示范,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他爱好游泳和踢足球。暑假回家经常结伴到附近的刁江畅游,且喜欢在水急地段作逆水游。他说:“人的一生,多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且是顺境易处,逆境难熬。在江中游泳,不但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坚强的意志。不敢迎难而上,怎能战胜骇浪惊涛。”
投笔从戎 考入军校
黄莺初中毕业后,曾到宜山县立闲存小学(现宜州区实验小学)任教,常勉励学生勤奋攻读,力求上进,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1933年,黄莺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附设的广西童子军训练所。1934年6月,经过严格的空中测验、体格检查、笔试和口试,他从训练所转入设在柳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航空学校(1935年1月该校改名为“广西航空学校”)第二期飞行班就读。
黄莺考入航校后,正值日本侵略者加紧对我国疯狂侵犯,他感到自己的姓名“黄廓”与“亡国”的读音相近,遂改名黄莺。在航校两年学习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科目、编队飞行及长途飞行、中高级训练,成绩优异,技术精湛。1936年5月4日,与9位同学代表学校在南宁机场进行跳伞表演,获得陆军二级上将白崇禧的赞扬。航校毕业后,他先后任广西航空学校助教,飞机教导第一队、第五路军飞机大队第二中队飞行员。
北上抗日 屡立战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广西航空学校拨归中央航空委员会,将飞机教导第一队编成空军第三大队,下辖第七、第八两个中队。黄莺在第八中队任少尉飞行员,驾驶驱逐机。8月下旬,第三大队离柳北上,加入全国空军战斗序列。
1938年1月,随队到兰州接收苏联新式飞机。2月,回到湖北樊城机场集训。黄莺善于思考,勇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在集训期间,黄莺建议改进操纵设备及加装座舱防弹板,获得采纳,提高了飞机性能,增强了空战防卫能力。在参加多次空战后,他曾提出一个问题:“空军要机动化;我们出发轰炸敌人,因加油或休息的必要,往往来去就是一条航线,容易被敌人所算,所以务须机动化,使敌人捉摸不定,劳而无功。”
2月28日,日机9架侵犯襄樊,黄莺随第七中队长吕天龙升空拦击,英勇作战,敌机仓惶投弹后逃离。这是黄莺在抗战中初露头角。
3月18日,正当台儿庄大会战时,第三大队长吴汝鎏率湖北孝感第七中队、河南信阳第八中队10架驱逐机,飞往鲁南上空,支援国军地面部队作战,摧毁了敌阵不少堡垒工事,夺回了制空权,鼓舞了我前线部队士气。返航途中,在临城滕县间击落敌八八式重轰炸机两架。黄莺参加了这次战斗。战斗结束后,吴汝鎏与徐州通电话,报告战斗情况。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将军亲自接电话,对第七、第八中队的战果大加表扬,连连说“好得很!好得很!”
3月25日、4月10日,第三大队与日机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市)上空先后发生了两次激烈空战。
首战,我10架战机与敌方加藤大尉率领之九五式27架敌机发生遭遇战。黄莺向上抢夺一万英尺高空,立刻便有3架敌机来包围他。他不慌不忙射落敌机一架;而另一敌机则居高临下,黄莺乃躲到其垂直线下方死角,使敌无法见到,又突然跃至敌机尾后将其击落。此役,我方打下敌机7架,其中黄莺单独击落两架。
4月10日,我空军第三大队会同四大队一部共18架飞机出击山东枣庄轰炸敌军,归航时,又在归德东边上空与敌机20余架遭遇。激战中,我方指挥官、第三大队副大队长林佐被敌机两架包围。当时,黄莺在高空担任戒备,冲下救援,将两架敌机冲散。突然,发现一架敌机尾追我友机不舍,他趁敌不备,将其击落。是役共击落敌机4架,重伤两架;我机3架被毁,第三大队队员梁志航、第四大队队员孙金铿阵亡,黄莺与第七中队长吕天龙受伤。
同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为了表彰和奖励在对日作战中击落敌机有功的空军将士,特别设置了星序奖章。该奖章分1至10星共10个等级,即每击落敌机一架,即增加一颗小星(5颗小星由一颗大星代替)。黄莺因有击落敌机3架的纪录,荣获三星星序奖章。
舍己救人 为国捐躯
1938年夏秋,日军分两路重兵,南北推进,进逼武汉,一路由徐州向陇海线西进而南下,一路从粤汉路北上进攻。因此,南昌就成为中国空军支援东南各战场的重要基地。7月18日,日军由粤汉、陇海两路纠集飞机50余架,从南北两路突袭我南昌机场,妄图为其侵犯武汉扫除障碍。驻在樟树镇的国民政府空军第三大队队长陆光球一闻警报,立即率领黄莺等四架飞机,向南昌方向飞去,以援助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战斗。这时,苏联空军20多架飞机正与日军在高空中展开激战。第三大队的四架飞机马上加入战斗。一架单翼96式敌机正紧追一架E-16式苏联飞机,随后有中国空军一架E-15式双翼机来营救。不料在我E-15双翼机的后面又追来一架单翼96式敌机。四架飞机相互追逐,连成一串。由于单翼机阻力小,加速快,双翼机阻力大,加速慢,造成第三架我双翼机与被我尾追之单翼96式敌机的距离越拉越远,而我双翼机与后面追来的单翼敌机则越来越近。当我双翼机向前面的敌机开火,以营救苏联E-16式机时,敌机发觉而仓惶逃走。就在这时,中国空军E-15双翼机突然被从后面追来的敌机击中,笔直往下冲,轰然一声,冲到机场边的泥土里,顿时机身碎片高飞,浓烟一片。中国空军地勤人员飞跑去营救,不幸机体已烧成焦炭,即认不出飞行人员的面目,更找不出他完整的骨骸,只凭机尾几个小号码(P-5873),才知道壮烈牺牲的飞行员是黄莺,而得到他营救的正是苏联志愿空军领队巴比洛夫上校。黄莺牺牲时年仅26岁。
黄莺这种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位被黄莺营救的苏联上校,他亲自到国民政府致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黄莺题了一幅“救仁得仁”的挽联,并追赠他为陆军中尉。黄莺的灵柩运回故乡宜山,安葬在宜山公园的中山纪念亭旁。当时,广西各地的群众都沉痛哀悼这位为国捐躯的壮士。
原国民政府军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将军曾为黄莺纪念碑题词:“抱峥嵘之壮志兮,夙赋凌云。著战绩于鲁赣兮,迭扫倭氛。洒碧血以殉国兮,英光耀乎日星,竟一瞑而不视兮,浩气充沛乎寰瀛。念同胞之弥恸兮,维桑梓之敬诚。风雨不磨斯碣兮,历亘古而常新。”
后世纪念
1942年间,宜山县各界捐资计划在黄莺的家乡九磨村建造“莺谷园”一座,以期永久纪念黄莺烈士。当时,将收到的军政界及各方面人士的题词、题诗、挽联多幅,刻制成碑。惜园尚未落成,碑未安装,而日寇侵境,这些碑刻先后散失。20世纪80年代,经当地政府广泛查找,一些碑已经找到,其中夏威的诗碑保存完好,现存
宜州博物馆;蒋介石的题刻“铁血忠魂”的下半截石碑尚存,现在
宜州博物馆展馆展览。
1989年11月,黄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莺烈士的英勇事迹广为传播。先后编印、出版的《宜州市志》《都安瑶族自治县志》《宜山文史》《英烈足迹》《宜山县抗日战争史料》《河池历史名人传记》《广西文史》《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碧血长空忠魂舞---抗日航空英烈传》《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江西抗战》等书刊都对烈士的生平事迹有翔实、生动的描写。黄莺烈士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重点展示的十余位全国抗日空战英雄之一。宜州博物馆有黄莺烈士的生平事迹、图片和相关文物展览。
2018年3月,在黄莺的家乡宜州区龙头乡西龙山上,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筹资修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莺谷园,并对外开放,以纪念这位从龙头走出去的抗日空战英雄。该园占地6亩,设烈士塔、纪念馆、题词碑林、八角楼、小广场。2018年清明期间,烈士的母校河池高中组织师生到莺谷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主要领导表示,黄莺是“华夏之英雄,母校之骄傲”,学校将以莺谷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全体师生报效祖国、爱我中华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信念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