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乡,隶属于重庆市武隆区,地处武隆区南部,东与石桥乡相邻,东南、西南皆与贵州省道真县洛龙镇相连,西、西北与白马镇毗邻,北、东北与巷口镇接壤,距武隆区人民政府驻地16千米,区域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51年5月,置黄莺乡、龙洞2乡。
1958年,黄莺乡改为黄莺公社。
1983年,由黄莺公社改为黄莺乡。
1992年9月,隶属巷口片区。
1998年6月,隶属羊角片区。
2003年12月,龙洞乡并入黄莺乡。
行政区划
1997年,黄莺乡下辖隆兴、群力、红岩、九重、笋子坪、复兴、上村、阳高、灯塔、麻池10个行政村。
2011年末,黄莺乡下辖黄莺1个社区,双河、黄莺、新树、隆兴、群力、复兴6个行政村;下设2个居民小组、4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黄莺乡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黄莺社区、双河村、黄莺村、新树村、隆兴村、群力村、复兴村,人民政府驻黄莺街道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莺乡地处
武隆区南部,东与
石桥乡相邻,东南、西南皆与贵州省道真县
洛龙镇相连,西、西北与
白马镇毗邻,北、东北与巷口镇接壤,距武隆区人民政府驻地16千米,区域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莺乡地处大娄山余脉中山及低丘带坝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平均海拔120米,境内最高峰灯台坝山崖主峰位于复兴村,海拔1980米;最低点位于双河村长头河下游河段,海拔281米。
气候
黄莺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4℃,1月平均气温18.0℃,极端最低气温-3.5℃(2008年11月20日);同年7月平均气温37.0℃,极端最高气温41.0℃(2007年8月16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9.0℃;生长期年平均240天,年均无霜期310天,最长330天,最短6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33小时,年总辐射17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2天(一般为2月9日—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最少降水量894毫米(2007年),最大降水量1363毫米(1976年),最大日降水量193毫米(1976年7月6日);降水主要集中在6—7月,7月最多。
水文
黄莺乡境内河道属乌江流域;境内有老龙洞河、蔡家沟、鱼泉沟、双溪沟4条溪流,汇合于朱砂洞,形成乌江长头河支流;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长头河,从桥上至乱洞子,流经境内双河村,境内长6.2千米,年均径流量5.2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黄莺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雪、地质滑坡等;旱涝灾害年年程度不同发生。冰雪灾害3年一遇;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6年7月6日,4个村、10个村民小组受灾,死亡10人,冲毁农田500余亩,房屋26间,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冰雪灾害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黄莺乡冻死大小牲畜近500余头,损毁高压线9千余米,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自然资源
黄莺乡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铝土矿、页岩砂,铝土矿储藏量300万余吨;有林地13万亩,森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58.1%。2011年,黄莺乡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3.4亩。
人口
2011年末,黄莺乡总人口104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2人,城镇化率4.1%;另有流动人口208人。总人口中,男性5571人,占5.1%;女性4927人,占46.9%;14岁以下1949人,占19%;15—64岁7223人,占68%;65岁以上1326人,占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8.7%;有苗、仡佬2个少数民族,共136人,占1.3%;其中苗族9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1%;仡佬族38人,占27.9%,以外来婚进女性为主。2011年,黄莺乡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9.3‰,人口自然增长率-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0人。
2017年末,黄莺乡常住人口为8123人。
截至2018年末,黄莺乡户籍人口为10130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黄莺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1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242万元,同比增长32.5%;本级财政税收完成46.9万元,同比增长4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05元,同比增长2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9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4万元。
2011年,黄莺乡财政总收入15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万元,比2010年增长29.6%;人均财政收入136.4元,比2010年增长1.4%。2011年,黄莺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317元,比2010年增长34%。
2018年,黄莺乡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2011年,黄莺乡农业总产值达到0.9亿元,比2010年增长23.5%,农业增加值3865万元。黄莺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黄莺乡生产粮食6202吨,人均620千克,其中水稻2085吨,玉米3251吨。黄莺乡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中药材为主。2011年,黄莺乡烤烟种植面积2611亩,产量339.4吨,产值712.7万元;蔬菜种植面积为9970亩,产量1.7万吨,产值1710万元,其中大白菜2580吨,圆白菜2174吨;玄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9700亩,产量503吨,产值201.2万元。黄莺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山羊、肉牛为主。2011年,黄莺乡生猪饲养量1.4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山羊饲养量1.2万只,年末存栏1.0万只;肉牛饲养量0.2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家禽饲养量2.5万羽,上市家禽1.7万羽。2011年,黄莺乡生产肉类650.5吨;畜牧业总产值0.3万元。2011年,黄莺乡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150吨,主要品种有梨、柑橘、枇杷。黄莺乡渔业以冷水养鱼为主。2011年,黄莺乡渔业总产值240万元。
工业
2011年,黄莺乡工业总产值为达到132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工业增加值909万元。2011年,黄莺乡实现工业增加值909万元。
商贸
2011年末,黄莺乡有商业网点14个。2011年,黄莺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05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47万元,比2010年增长19.6%。
金融
2011年,黄莺乡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4%;各类存款余额为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2.6%;人均存款5690元;各项贷款余额190万元,比2010年增长-9.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黄莺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2所,在校生820人,专任教师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有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黄莺乡主要学校有黄莺乡中心校、龙洞完校。2011年,黄莺乡教育经费达20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黄莺乡有各类科技人才1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8人,经营管理人才7人,技能人才8人,农村实用人才2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黄莺乡有文体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图书阅览室8个,藏书3.2万余册。2011年末,黄莺乡有体育场地3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3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0.1%。2011年,黄莺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广播电视线路21杆千米。2011年,黄莺乡有广播喇叭6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10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黄莺乡有卫生院2所;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8人。2011年,黄莺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562人次。黄莺乡重点医院有黄莺乡卫生院。2011年,黄莺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2.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600人,参合率91.4%,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黄莺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97户,人数960人,月支出14.5万元,比2010年增长1.6%,月人均150.6元,比2010年增长1.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59人次,支出25.1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3户,人数2421人,月支出48.5万元,比2010年增长1.4%,月人均168.4元,比2010年增长1.1%;有敬老院1家,床位6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7人,支出19.1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农村医疗救助70人次,民政部门参加资助合作医疗380人次,共支出1.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15人次,支出0.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9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7.9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011年,黄莺乡新增就业人员114人,有4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116人。
交通
黄莺乡有S203省道过境,境内长23千米,双向2车道。
历史文化
黄莺乡因境内曾建有一座黄莺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