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面积444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3月,黎平县辖3个街道、14个镇、9个乡。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户籍人口57.72万人。

历史沿革
五帝,属西戎,三苗迁来。禹贡,为荆梁之裔。
殷商,为鬼方
周朝,属楚国。
秦代,属黔中郡
汉代,属武陵郡
晋代,属武陵郡罈城县。
五代十国,梁,属龙标县;陈国,属沅陵郡
隋朝,属辰州。
唐代,为叙州龙标县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
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至治二年(1322年),总管府废,设上黎平长官司,属湖广行省思州宣抚司。
洪武十八年(1385年),废上黎平、乐墩洞土司,建五开卫于五垴寨,实行军政统管。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宣抚司,设黎平府于官团,隶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实行军民分治,五开卫辖所、屯,隶湖广;黎平府辖长官司,隶贵州。宣德九年(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废福禄永从长官司,设永从县,仍属黎平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置三郎土舍。万历十年(1582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兼治五开卫,知府归沅辰道节制。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黎平府隶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复隶贵州。
雍正三年(1725年),湖广使司五开、铜鼓二卫改属黎平府。雍正五年(1727年),五开卫改设开泰县,铜鼓卫改设锦屏县,仍隶属黎平府,并改楚省靖州天柱县归黎平府。雍正八年(1730年),设古州厅同知,属黎平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柱县改隶属镇远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下江厅通判,属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裁锦屏县入开泰县,黎平府辖二厅二县(古州厅、下江厅、永从县、开泰县)。
民国二年(1913年),黎平府废,设黎平县、洪州分县,隶镇远道。原黎平府古州厅改设榕江县,下江厅改设下江县,开泰县改为锦屏县,永从县依旧。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镇远道,黎平县直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黎平县为贵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辖黎平、永从、下江、榕江、锦屏、天柱、剑河7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永从、下江合并为从江县,原永从县划为镇,改属黎平县。
1950年,改属独山行署。
1952年,独山专区改为都匀专区,黎平仍属都匀专区。
1956年,划归镇远专区。同年7月,废镇远专区,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3年7月2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双江区更名为岩洞区,岑牙公社更名为牙双公社,新化公社更名为平架公社,少兴公社更名为肇兴公社,团结公社更名为草坪公社,企寨公社更名为器寨公社,青光公社更名为己流公社。
1984年5月22日,撤销人民公社建置,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7月20日,撤销德凤公社和城关镇,建立德凤镇;撤销尚重、孟彦、中潮、水口、洪州、敖市、高屯7个公社,并改建为7个镇;撤销平寨公社建立平寨乡和六合乡;撤销顺化、滚懂公社,建立顺化瑶族乡和滚懂瑶族乡。同时将高青公社的岑浦大队划归滚懂瑶族乡。9月3日,德凤镇升格为区级镇。
1990年,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德凤镇街道。
1992年1月25日,省人民政府(1992)33号文件《关于黎平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黎平县撤9个区、1个区级镇,65个乡(镇),并为25个乡(镇),辖403个村民委员会,18个居民委员会。
1999年12月17,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黎平县岩洞乡,设立岩洞镇。同意撤销黎平县九潮乡,设立九潮镇。
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肇兴乡、龙额乡、双江乡撤乡设肇兴镇、龙额镇、双江镇。
2013年,全县403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251个村民委员会。
201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高屯镇、德凤镇,设立高屯街道和德凤街道。
2015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茅贡乡、永从乡、地坪乡撤乡设茅贡镇、永从镇、地坪镇。
2019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在黎平城关地区新设立龙形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3月,黎平县辖3个街道、14个镇、9个乡:德凤街道高屯街道龙形街道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镇双江镇肇兴镇龙额镇永从镇茅贡镇地坪镇罗里乡坝寨乡口江乡德顺乡大稼乡平寨乡德化乡雷洞瑶族水族乡顺化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德凤街道南泉大道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北纬25°41′—26°08′、东经108°31′—109°31′之间,东界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锦屏县剑河县。全县总面积4441平方千米,东西长约94千米,南北宽约112千米。
地质
黎平县有元古界的前震旦系板溪群、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质分布。
地形地貌
黎平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斜坡地带,苗岭山脉余脉横贯全境,东北与武陵山系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北、东南、西南低。
气候
黎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9.8℃。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
水文
黎平县较大的河流有六条,河流总长3480千米,占地43平方千米。其中,洪州河、八舟河、孟彦河注入沅江,属长江水系;育洞河、双江河、南江河注入柳江,属珠江水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4年3月,黎平县耕地面积304.4034平方千米,其中水田279.23平方千米,旱地25.1734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黎平县发现与查明的矿产资源种类少、储量少、规模小,已发现矿种12种,其中查明资源量的矿种有10种;矿产地12处,其中金属矿产3处,非金属矿产9处;金矿查明资源量1.88吨、压电水晶资源量6千克、熔炼水晶17吨、饰面用灰岩575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岩9441.11千立方米、建筑用砂4798.8千立方米、饰面用板岩1500万立方米、水泥用石灰岩6848.04万吨、砖瓦用砂岩154.41万立方米、砖瓦用页岩95.81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黎平县境内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24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野兽种类为52属675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药用植物有桔梗、金银花、三颗针、勾藤、半夏、独脚莲、三百棒、续断、杜仲、栀子、黄柏、山楂、乌梅、通草、竹莎、金边小黄草、竹节人参、中华秋海棠、中华雪胆等数百种。
水资源
黎平县属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江河径流总产水量约26.60亿立方,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80210千瓦,其中长江水系42820千瓦,珠江水系37390千瓦,可开发电能为31720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9.5%,其中长江水系16060千瓦,珠江水海15660千瓦。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0.78千米,地下水蕴藏量达2.8亿立方米,占地面水的10.7%。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户籍人口57.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3万人;乡村人口38.99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0.82万人,女性26.90万人。常住人口40.92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94%,常住人口死亡率7.11%,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2%。
民族
截至2024年5月,黎平县有侗、苗、汉、瑶、壮、水等13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黎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9.6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5.3:23.6:51.1;财政总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41.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6亿元,同比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5元,同比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0元,同比增长3.9%。
第一产业
2023年,黎平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7.74亿元,同比增长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1亿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47.52亿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现价产值完成1.59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林产品木材采伐产量56.0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水产品产量5653吨,同比增长5.6%。
2023年,黎平县粮食种植面积44.52万亩,比上年减少0.2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88万亩,比上年减少0.45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0.17万亩,比上年减少0.0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4.04万亩;比上年减少0.0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9.46万亩,比上年减少1.1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4.91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粮食产量15.83万吨,比上年减少0.73万吨,减产4.4%;蔬菜产量22.22万吨,比上年增加2.65万吨,增产13.5%;食用菌产量0.30万吨,减产22.0%;水果产量5.15万吨,增产10.7%;中草药材产量3.96万吨,增产19.3%;茶叶产量0.97万吨,减产0.1%。
第二产业
2023年,黎平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5.91亿元,同比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6%;全部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同比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19.6%,制造业同比下降2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2%。按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同比下降6.3%,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2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非公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5%。在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中,水泥完成55.47万吨,同比下降15.5%;商品混凝土完成39.7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0%;软饮料完成46086吨同比增长20.7%;精制油产量完成4352吨,同比增长18.6%;精制茶产量完成264吨,同比下降46.3%;白酒产量完成816吨,同比增长6.3%。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1%。
2023年,黎平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14户,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家、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6家,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75亿元,同比增长2.4%。
第三产业
2023年,黎平县第三产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3.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服务业增加值56.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2.1%;金融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10.4%;房地产业增加值5.47亿元,增长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42亿元,增长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0.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1.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3.06亿元,同比增长0.2%。
2023年,黎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8亿元,同比增长5.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7.8%。批发业销售额13.18亿元,同比增长5.9%;零售业销售额67.45亿元,同比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7亿元,同比增长12.1%;住宿业营业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6.2%;餐饮业营业额7.59亿元,同比增长10.3%。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80.43万人次,同比增长34.8%,旅游综合收入61.84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79.96万人次,同比增长34.7%;国内旅游收入61.78亿元,同比增长42.1%。接待入境旅游者4628人次,同比增长49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29.20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9.56亿元,同比增长12.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64亿元,同比增长13.5%。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7.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有小学校点222所,其中完小83所,教学点139个,小学在校学生49814人(其中民办242人),小学教职工3343人(其中民办22人);初级中学2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学生22619人(其中民办288人),初中教职工1710人(其中民办37人);普通高中5所(其中民办2所),在校学生10603人(其中民办1365人),普通高中教职工959人(其中民办181人);中职学校1所,在校学生3117人,教职工93人;幼儿园212所,46所学校附设幼儿班,在园(班)幼儿18132人(其中民办8223人),教职工1776人(其中民办79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9人,特校教职工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82.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1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6%。
科学技术
2023年,黎平县专利授权量为85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2件,外观设计专利49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共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0.39万册,文化馆(站)26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建成农体工程项目311个。其中,乡镇级农体工程项目25个,村级农体工程286个。建成综合性体育馆1个雪碳工程馆1个、生态体育公园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社会足球场10个、拼装式游泳池1个、门球场2个、网球场2个,建成绿色步道累计长达50余千米、省级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项目11个、州级项目6个、全民健身示范站6个、全民健身步道50千米;县体育馆智慧场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年入馆人数达31.97万人次;共有体育场地1347块,人均体育场地占有2.33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483个。其中,卫生健康行政单位1个,县级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24个,朝阳麻风病康复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级卫生室391个,民营医疗机构50个,个体诊所42所。各级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2739张,实际开放床位3346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8.18张。卫生技术人3408人,其中在编在岗1557人,编外聘用2632人,民营机构1058人,乡村医师427人,执业(助理)医师共1043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55人;注册护士共1480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62人;全科医师共13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3.3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黎平县总劳动力30.56万人,已实现就业人数23.53万人。其中,县内就业10.01万人,县外省内就业0.97万人,省外就业12.5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6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7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5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69人,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就业6535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51人;公益性岗位在岗7761人,其中城镇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在岗413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734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笔1856万元,帮助52人创业,带动369人就业;共筹集到资金7652.80万元,其中上级拨付就业补助资金3118.20万元,乡村振兴街接资金3849.9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545万元,地方投入资金139.70万元。
2023年,黎平县社会保险参保330680人。其中,养老保险300679人、失业保险8308人、工伤保险参保30001人;累计征缴基金38499.4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38499.46万元、失业保险486.07万元、工伤保险1061.44万元。劳动保障监察仲裁方面,处理仲裁案件209起(含立案后调解),涉及金额607.12万元,案外调解91起,涉及金额总数201.12万元,处理工伤案件159起,赔偿金额89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0904人,参保率为99.83%。各级财政匹配和个人筹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总额为4.96亿元。共有265.60万人次享受医疗保险补偿,受益率为530.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偿4.22亿元,占本年度筹资可用基金使用率85.17%。其中参合患者门诊(含慢、大病门诊)补偿252.84万人次,门诊总费用21509.8万元,门诊补偿1.40亿元;住院补偿127570人次,住院总费用4.94亿元,住院补偿2.82亿元。
2023年,黎平县农村低保标准从5280元/年提高至6072元/年、城市低保标准从660元/月提高至713元/月。全县纳入城乡低保11836户32291人,其中: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60户5268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的对象有9976户2702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18825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6211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634人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1亿元。其中,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827.0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3亿元。特困供养对象1717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2057.98万元;孤儿51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82.0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8人,累计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资金170.54万元;重度残疾人4407人,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60.65万元。
交通运输
公路
356国道242国道、S222省道、S403省道,厦蓉高速公路松从高速公路黎靖高速公路、剑黎高速公路穿过黎平县境内。G76厦蓉高速公路路经肇兴、双江、水口、雷洞四乡镇,其中设置双江、水口、雷洞3收费站出入口,贵迷1个服务区。S15松从高速公路黎洛段2012年07月12日正式通车运行,设立永从、中潮、黎平南、黎平北4个收费站出入口,中潮、黎平2个服务区;三黎段2014年12月通车通往北部天柱县、铜仁市。黎靖高速公路贵州段2020年1月1日正式通车试运营,设置高屯、猫耳塘收费站。该路段全长16.096千米,沿线共有大中桥梁8座,隧道4座,枢纽互通2座,设计时速为80千米每小时。剑黎高速公路,2020年8月开工建设,全长74.4千米。黎平公交目前共开通8条公交线路,是黔东南州除凯里市外开通公交路线最多的县城。其中1、2、3、4、6路为县城区公交,5路公交为黎平肇兴往返洛香,8路公交为黎平中潮工业园区往返中潮派出所,11路公交为黎平高屯往返黎平县城。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公路总里程4417.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3.4千米,国道155.0千米,省道358.3千米,县道545.3千米,乡道642.4千米,村道1506.1千米,组道1097.1千米。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13.4千米、一级公路0千米、二级公路167.2千米、三级公路57.4千米、四级公路2909.4千米、等外级公路1170.3千米。公路旅客周转量4722.4万人千米同比增长7.0%;货物周转量3381.4万吨千米,同比下降28.4%。机动车拥有量119551辆,同比增长9.0%。民用汽车拥有量119444辆,增长8.9%。在民用汽车中,汽车拥有量48519辆,增长7.9%,摩托车拥有量70925辆,增长9.6%。
航空
黔东南黎平机场(Liping Airport,IATA:HZH,ICAO:ZUNP),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高屯镇机场路,距黎平县城9千米,为4C级旅游支线机场。目前开通航线有黎平—长沙、黎平—贵阳;重庆—黎平—杭州航线。2023年,黎平县民航航班起降50架次,同比下降78.0%;民航旅客吞吐量4433人,同比下降70.0%;民航货邮吞吐量0吨。
铁路
贵广高速铁路,经过黎平县双江、肇兴、龙额、地坪等乡镇,并在黎平县与从江县交界处设置火车站—从江站。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永兴铁路(兴义至永州)、玉从铁路(玉屏至从江)拟经过黎平县城并设立黎平站。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至治二年(1322年),设上黎平长官司,废除境内之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于里坪寨设上黎平长官司,里坪寨更名黎平寨(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坪,比较宽敞平坦的地方),黎平始得名。黎平,侗语音译,官方语言寓意黎民百姓平安。
非遗文化
综述
截至2024年3月,黎平县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人、省级13人、州级14人、县级707人,共计738人。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传统音乐。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2006年5月20日,侗族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贵州省黎平县传统音乐。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琵琶歌唱词体现了侗族诗歌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20日,侗族琵琶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戏
侗戏,贵州省黎平县传统戏剧。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吴文彩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根据汉族说唱本《二度梅》编制出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之后,侗戏不断吸取桂剧、彩调、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其他戏曲剧种的营养,逐渐提高和完善,最终演变成表演有说有唱、曲调丰富、别具风格的独立剧种。2006年5月20日,侗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贵州省黎平县传统技艺。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一般高3至5丈,底部宽度为7至10米,楼檐层叠,上覆青瓦,并饰以各种彩塑。这些侗族鼓楼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而中置火塘,四周有长凳供人休息。2008年6月14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萨玛节
侗族萨玛节,贵州省黎平县民俗。“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萨玛又是传说中母系氏族社会的女英雄,人们对她无比崇敬,视她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作“萨玛”。侗乡俗语有云: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由此可见,在侗族人民心目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每年农历的正月和二月,侗族民众都要举行盛大的“祭萨”活动,场面宏大而壮观,这种祭祀代代相传,便形成了今天的“萨玛节”。节期有时也会根据生产、生活情况或其他重大活动的需要而改在其他月份。祭萨一般是各村(团寨)各祭,也有数村或相邻片区联祭的状况。参加者各地区不尽相同,通常只有中老年妇女和年长的男性有权参加,但也有地方是全寨男女老少一起参加。比较而言,以榕江三宝侗乡各村寨的祭萨活动最为隆重。祭萨仪式开始时,先由管萨人烧好茶水,给“萨”敬香献茶,然后各家各户身着盛装的女主人排着队前往祭祀。当地人说,萨玛节也是侗族的妇女节。祭祀活动中,来自各村寨的萨玛队几乎全由妇女组成,她们在耶坪(广场)上围成圆圈,手拉手跳起舞蹈,齐声高唱赞颂萨玛的“耶歌”,意在与“萨”同乐。这种边唱边舞的形式称为“多耶”,它在仪式中出现时,形态古朴,气氛热烈,往往将仪式推向高潮。2008年6月14日,侗族萨玛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也
月也,贵州省黎平县民俗。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当地汉族称为“吃乡思”“吃乡食”,一般在农历正月和八月举行,是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2011年6月9日,月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规约习俗(侗族款约)
规约习俗(侗族款约),贵州省黎平县民俗。侗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将古代侗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其中包括组织机构,行为规范、移风易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2014年11月11日,规约习俗(侗族款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贵州省黎平县民俗。侗族服饰从结构和风格来区分,主要有七十二寨侗族服饰、四十八寨侗族服饰、苗兰宰荡侗族服饰、三宝侗族服饰和天甫侗族服饰、“六洞”服饰、“九洞”服饰、黎平洪州服饰、锦屏九寨服饰、天柱三门塘服饰、镇远报京服饰等类型。其中七十二寨侗族服饰和四十八寨侗族服饰,较完整地保持了原生态传承风格,具有代表性。2014年11月11日,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黎平县不可移动文物达413处。其中,51处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中国传统村落98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村寨5个,纪念馆5个。
风景名胜
截至2024年3月,黎平县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特级旅游景点1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
肇兴侗文化景区
肇兴侗文化景区,是中国最大的侗寨,有“侗乡第一寨”之美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含“八寨一山”,具体包括肇兴侗寨、中挪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寨、夏格、纪堂、上地坪、登江、己伦、萨岁山等。
黎平翘街
黎平翘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防示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包含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两湖会馆、黎平古城、阴沉木、西佛崖石刻、黎平鉴泉、神鱼井、翘街、双井、红军广场、府衙等。
八舟河
八舟河,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八舟河名胜风景区范围打造,由喀斯特地貌景观、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景观、河、溪、库水域景观、丘陵草场景观以及村寨田园风光组成。
地方特产
黎平香禾糯
黎平香禾糯,贵州省黎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黎平香禾糯具有米粒大、色泽洁白、糯性强等特点。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香禾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茯苓
黎平茯苓,贵州省黎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黎平茯苓体重坚实,色白细腻,粘牙力强。2014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4日,黎平县入选“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区)名单”。
2015年7月3日,黎平县入选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2018年1月15日,黎平县入选2017年度“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名单。
2018年12月29日,黎平县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名单”。
2019年2月2日,黎平县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3月,黎平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30日,黎平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
2023年11月28日,黎平县入选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