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玛果梁子,黑水河上游右岸有较大支流则木河汇入,则木河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638平方公里;黑水河在则木河汇口以上称为西罗河,西罗河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为1447平方公里。这两条河汇合以后称为黑水河。自北向南流经凉山州昭觉、普格、宁南三县,于宁南县葫芦口处汇入金沙江,全长192公里,流域面积360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3.5‰
干流概况
黑水河,源于昭觉县西部三岗乡马石梁子(妈姑梁子东麓的四开区库莫乡其门独,昭觉县解放沟区三岗乡地莫尔觉山),自北向南流经昭觉、普格、宁南3县,于宁南县东南部华弹葫芦口注入金沙江。全长173.3公里(黑水河全长192公里),水面平均宽45米,流域面积3591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8.2立方米,径流量25.25亿立方米。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年际变化不大。天然落差1931米,平均比降11.90‰。
在昭觉县境,黑水河上游称西罗河(西洛河),发源于昭觉县县境西部妈姑梁子东麓的四开区库莫乡其门独,源头位于北纬28°7′,东经102°39′,海拔3257米。在昭觉县部分为其上游称地坡日莫。由北向南流经三岗、洒拉地坡、解放、拉青乡等地,入普格县。境内干流长50公里,河床平均宽20米,流经拉青乡中部在一深谷中形成拉青瀑布,垂直落差60米。干流总落差431米,纵比降1/116。流域面积304.3平方公里,西罗河在昭觉县境内段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36万千瓦,已于1989年11月竣工建成装机1.7万千瓦的拉青电站。
黑水河南流至瓦洛乡火山村入普格县后改称西洛河(西罗河),再南流48.5公里至中梁子南端纳入则木河,以下称黑水河,再南流12.5公里入宁南县。普格县境内流长61公里,汇集乌科梁子西坡、中梁子东坡、螺髻山南段东坡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穿行峡谷中。上流湍急,汇则木河后,水势舒缓,河床平均比降为3.7%。自北而南,流经瓦洛、夹铁、洛鸟、孟甘、吉乐、雨水、向阳、花山、普乐、黎安、大坪共11个乡,为普格县第一大河。
黑水河,于普格县与宁南县交界处纳入白水河后入宁南县境。在境内,由北西向南东,流经松新、新村、幸福、稻谷、披惠、俱乐、双塘、景星、松林、大同、华弹11个乡,于葫芦口注入金沙江。宁南县境内流程59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支流)12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水流湍急,河床平均比降为7.8%。
水文特征
黑水河上游昭觉县段,多年平均流量6.0立方米/秒。洪峰最大流量106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1.4立方米/秒,全年总流量18822万立方米。
黑水河,据普格县水文资料,河流水质,酸碱度(pH值)7.4,溶解氧15.12毫克/升,耗氧量7.28毫克/升,营养元素氨氮含量0.02毫克/升,总硬度39.3毫克/升,铁质含量0.04毫克/升,不含汞,氟化物含量0.04毫克/升。年平均含沙量为820克/立方米,年平均侵蚀模数698.5吨/平方公里,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为38720克/立方米,最大值为9.17万克/立方米,三项指标均居本县三大河流之最低。
最枯水期为4月中旬,枯水流量7.93立方米/秒;洪峰期在7月,洪峰流量313立方米/秒。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5.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4.3亿立方米。河水含沙量820克/立方米,年输沙总量214.9万吨,流域面积1236.8平方公里。
河口段宁南县段,洪峰期一般在七月,最大洪峰流量为1130立方米/秒,发生在1969年7月16日;最枯期一般在四月下旬,最枯流量为12立方米/秒,发生在1973年5月1日;多年平均流量为68.18立方米/秒。河水含沙量为1300克/立方米,平均输沙量254万吨/年。
主要支流
径流
主要支流有瓦洛河、洛则依莫河、祝联河、哈力洛河、龙塘河、孟甘河、牛角母河、鲁溪河、老憨沟、矮波洛河沟、石菩萨沟、坪塘河沟、白水河等13条。
洛则依莫河,亦名洛甘河、马洪河,发源于昭觉县七里坝,在普格县境内流长30.76公里,先向南,至洛甘村折向东在夹铁乡团结村附近再南流注入西洛河,共经红莫依达、马洪、洛甘、夹铁等四个乡,流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
则木河,古称大青河,又名内西水。主流发源于特尔果乡海拔3302米的阿则木山,汇集了螺髻山东坡北段、中段和中梁子西坡的地表和地下水。由北向南流经特尔果、五道箐、特补、德育、大槽、耿底、永安、向阳、普乐等9个乡,至县城东郊老农场处与西洛河汇合。流长53.1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4.35%。流域面积668.2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02立方米/秒。河内生长有细甲鱼,河的下游还有珍贵的水獭。主要支流有五道箐河、夹夹沟、田坝河、清水河、打洛河、小槽河、唐家河、大槽河、小荞窝沟、耿底河沟、安木脚河沟、扯扯街河沟、胥家桥河沟、油房沟等14条,为普格县境第二大河。
宁南县境内注入黑水河的主要支流有白水河、龙洞河、三岔河、小河、老木河、俱乐河、银厂河、白水河(大同乡境内)、碧迹河共9条。
大同白水河,在宁南县大同乡境内,长8公里,天然落差1230米,平均比降153.8%。另有白水河,是宁南县与普格县的分界河,有白水河瀑布,景观壮丽。
泉水
大槽河温泉瀑布,地处耿底和德育乡天然分界线大槽河上游,泉水从地壳深处沿一南北走向的断裂带出露,形成瀑布,悬挂在一个深4米、宽2米和高2米的岩洞口上,构成水帘洞景观。泉水水温32℃,流量100升/秒,矿化度0.192克/升,pH7.9,属重碳酸钙镁型温泉水。泉水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是天然的淋浴场所。四周风景优美,常年气候温和,是旅游胜地。
热水塘温泉,在普格县城向北下坡2公里。塘水是从地壳深处沿一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出露。水温42-44℃。枯水季节流量37.84升/秒,最大流量91升/秒,矿化度0.701克/升,硬度30.02德国度,pH7。属重碳酸、硫酸钙型温泉水。还含有铁、锰、氟、钼、钛、铜、硒、锂和氡等元素。普格县地震台多年监测平均含氡达37.1马赫,又属放射性氡泉水。热水塘依山傍水,东、南边青山环抱,西北边小溪萦绕,有石灰岩溶洞和峡谷奇景。近年建有现代浴室和游泳池,已成为冬泳场所和旅游胜地。
大坪矿泉水,地处普格县东南30公里的大坪乡洛久归村南,公路可直抵泉边。泉水主要是峨眉山玄武岩裂隙水,并有方圆10平方公里地面的地表水为补充,无色、透明、无味、无臭。枯水季节流量11.6升/秒,硬度4.86德国度,矿化度0.16克/升,pH8,硅酸含量29毫克/升,属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据攀西地质大队水质分析,大坪矿泉水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钼、锰、溴、锌、碘、氟、锂、钒、锶等元素。据普格地震台分析,泉中含氡0.46马赫。
金洞子泉水,地处普格县城西郊油房沟上游,由裂隙潜水沿倾斜岩层在沟谷坡坎出露而成。泉水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温度17℃。水质经普格防疫站检验,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为县城居民饮用水和城区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已建自来水设施,日产水量2500吨。
治理开发
水库
灌溉
大槽河堰,起于大槽河二坪子脚下的温泉,止于普乐乡长房村,全长30.4公里。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设计灌面11000亩。1958年10月动工,在龙洞水以下全面开挖土石方工程。1960年初工程下马,完成渠道4.1公里,通水至青杠坪,灌面200余亩。第二期工程于1963年8月开始测量设计,1964年底动工。1966年1月大槽河灌溉工程被列为四川省水电厅当年
基本建设项目,6月全线通水,灌面只有2500亩。1973年10月,第三次组织上马,修理渠道,砌筑保坎、完善部分配套、防渗减糙工程。3个乡47个生产单位受益,有效灌面10500亩。
鲁溪河堰,起于东山乡保家岩脚的鲁溪河,止于花山乡联合村,全长22公里。设计流量0.6立方米/秒,设计灌面2560亩。第一期工程于1964年9月开工,于1965年4月按计划完成堰头至三尖石一段,临时通水至毛坪子,马家村、三尖石、花山等6个队当年受益。第二期工程于1965年9月开工,修建引水口部分及黄水沟圬工渡槽。各公社分段负责开挖渠道,完成三尖石至干田坝段。1966年5月按计划全线通水。共完成引水闸1座,泄水闸8座,圬工渡槽2座,山溪涵洞39处。开挖土方8.18万立方米,石方1.45万立方米,砌石方0.37万立方米。总耗资19.3万元。花山乡基本解除了干旱。有效灌溉面积3400亩。
新村大堰,引水于黑水河的主要支流龙洞河上游之铧头嘴,海拔1620米,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渠长17.3公里,实灌面积2094亩。沿线拦截飚水岩泉水,杨家火山沟水,经太平坡、竹家火山、大重元、观音岩、草坪子、肖家梁子,于盐巴坪进入灌区。1963年11月,由新村公社投工兴建,1965年春建成通水,当年灌区增产50%,是本县当前灌溉面积最大的渠堰工程。
水电
拉青电站,属昭觉县、普格县、西昌电力公司联办,由州拉青电站建设指挥部建设,西昌电力公司管理。拉青电站引用拉青日木(西罗河的一段)水,取水枢纽位于昭觉县拉青乡独克村,厂房位于普格县瓦洛乡火山村。装机3×6300千瓦,渠长5.35公里,引用流量:沉沙池前8.25立方米/秒,沉沙池后6.25立方米/秒,机组引用流量5.94立方米/秒。设计工作水头397米。拉青电站于1986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1990年5月底竣工,昭觉县拥有其50%的利益分配权。
1970年,普格县国营黑水河电站建成,装机容量225千瓦。1978年,建成装机容量1500千瓦的白水河电站。随后又建成装机为125千瓦的德育电站,装机为250千瓦的西洛电站,装机为400千瓦的瓦洛电站等。
黑水河电站1966年3月完成勘测设计,同年7月动工兴建,1970年元月建成投产。该站引水口在黑水河西岸铁索桥上游130米处,渠长320米,引用流量每秒6立方米。一号机组水头5米,水轮机为TCT-80型,配125千瓦发电机;二号机组水头7米,水轮机为NP101-70型,配100千瓦发电机。总装机容量225千瓦。总投资近40万元。为普格县第一座国营水电站。1978年9月,冲沙闸被冲毁,停止运行,1980年,冲沙闸墩倾覆,扭损启闭机,当年10月撤走全部机器设备,电站报废。
白水河电站位于西巧公路75公里、黑水河与白水河交汇处。1970年勘测设计,1972年第一次开工。因资金缺乏,次年4月停建。1976年5月再次上马,1978年5月3日竣工发电。总投资178万元。引用流量1.2立方米/秒,渠长620米,水头高171.1米。压力管道长320米,内径0.8米,单管分岔供水。装机容量2×750千瓦。除1983年遭受泥石流灾害停产3个月外,其余时间运行稳定。
扇子坝电站位于则木河东岸,经1400米渠道引水至顺河村二组建站,距县城4公里。设计水头17.9米,引用流量2×3.7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500千瓦。总投资177.39万元。1985年元月正式动工兴建。
拖木沟区德育电站。1975年3月勘测设计,6月开工,1978年11月竣工投产。从区中心小学校坎下引则木河水至园艺场下建站,渠长1670米。引用流量0.83立方米/秒。落差47.6米。压力管道长75米,内径0.5米,装机125千瓦。
小兴场区瓦洛电站。电站引水渠道与幸福堰灌渠配套综合利用。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水头65米,装机容量2×200千瓦。1977年元月动工,1979年8月建成运行发电。
西洛区西洛电站。该站位于吉乐乡团结村普三公路30公里处,西洛河西岸。1977年12月勘测设计,1979年元月动工,1980年10月建成发电。引水渠长2.4公里,引用流量2.5立方米/秒,水头30米。计划装机2×250千瓦,实际只安装了1台250千瓦。
1958年为冶炼钢铁,宁南县在披惠乡石洛沟建48千瓦电站1座,用明漕无坝旁侧式引山溪水,以木质旋浆式水轮机和木质管道,平皮带传动。因水源和设备关系,最大出力只9千瓦,且时发时停,不能满足冶炼需要,只能供县城机关照明。又因无变压设备,灯光昏暗,常在电灯下加煤油灯。1959年9月,添置6千伏变压器1台,终因出力不足,于1961年停产。1962年,将其设备拆迁至龙王庙建站,改用宁南铅锌矿试制的CT型轴流式铁质水轮机,平皮带间接传送,木质压力水管、木杆架设6千伏高压线,配30干伏安变压器1台,总投资1.9万元。5月投产,最大出力30千瓦,夜供县城机关照明,昼供部份生产用电。1963年10月,经上级批准,将宁南铅锌矿于1959年前后在银厂沟修建的80千瓦和136千瓦两座电站划归县上,正式成立宁南县水电厂。
1968年初,在银厂沟修建电站。第一台机组250千瓦,于1971年9月投产;第二台机组200千瓦,于1972年6月投产,共装机2台,450千瓦,称为“五百电站”,总投资45.70万元;1972年9月,修建转堡电站,装机1台,250千瓦,1976年12月投产;1977年4月,修建唐家坪电站,装机1台,160千瓦,1978年8月投产。1958~1978年先后建站7座,后经调整划归水电厂经营的共4座,装机5台,容量940千瓦,以五百电站为调度中心。水电厂占地8608平方米,建筑面积3986平方米,建厂至1985年,累计发电3687万度,工业产值240.77万元,实现利税208.26万元(其中税金16.83万元)。老木河电站。1976年,县委、县革委组织力量着手开发黑水河水利资源规划,并决定首先开发王坤田至老木河段水利资源。1979年2月,完成并上报老木河电站任务书,1981年7月,省水电厅批复同意,进行电站初步设计。1983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并上报省、州;同年12月省水电厅批复同意。
老木河电站,系无调节引水式电站,输水渠长3200米、设计水头32.5米,设计流量2×10立方米/秒;装机2×2600千瓦,电站主结线方式,近期有二回路送电,均为35千伏,一回向南至县城、约14公里;一回向北至松新,约10公里。经过三年多前期工作,于1984年7月10日正式开工。两台机组分别于1987年5月和10月,先后运行投产。工程总投资1233万元,其中省拨款103万元、凉山州拨款50万元、县拨款60万元,区乡借款81万元,以电养电款172万元,国家贷款767万元。
普格县红莫依达水电站,位于黑水河右岸支流洛则依莫河上游,控制集水面积82.52平方公里;电站厂址位于首部枢纽下游约6公里的右岸台地,控制集水面积120.0平方公里,电站装机4.0兆瓦。
此外,黑水河干流则木河和西罗河汇合口至
白鹤滩水库回水末端之间的河段,全长45公里,天然落差为347米(1172米~825米),河道平均比降为7.71‰,河道水面宽度25~35米。规划4级开发方案,自上而下依次为:苏家湾电站、公德房电站、松新电站、顺河电站,其中苏家湾电站(5兆瓦),公德房(15兆瓦),松新(20兆瓦)为已建电站,苏家湾新增装机容量(10兆瓦),松新新增装机容量(20兆瓦)。利用落差323米,总装机容量149兆瓦,年发电量45828万度,各梯级均为引水式开发。
航道航运
航道
黑水河水运:黑水河流经宁南县境内59公里。据水文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农历七月,洪水位553.77米、流量1807.7立方米/秒;1984年7月16日,洪水位553.05米、流速8m/秒,流量为13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68.18立方米/秒。河面狭窄,滩多水急,无船航行。解放前至五十年代,冬春枯水季节,有商人雇请水手从松新乡下坝或王坤田,运棺材板到葫芦口。每三、四合大板梆扎成筏子,水手立于筏上,手持篙竿顺水划行,沿河而下,叫“划板子”。划至葫芦口起岸约需三、四天,每合运价4元。六十年代西巧路通车后,改用公路运输,加之木材管理加强,禁止私人经营,划板子因此而终止。
溜索
能使欲渡者达到彼岸。沿黑水河的公德房、王坤田、天久、碧窝、老木河、吴家湾等处和一些山涧深沟,未架桥之前都曾用溜索过渡,称之“过溜”。溜索用小榆竹的篾条编绞成纤藤,横系河面,配以木制溜筒、溜棒、棕制腰绳、回索等。过渡者凭溜筒滑动和手攀溜索配合身体摆动向前推进。过溜极不安全,常有落水死亡事故发生。解放后溜索渡口先后架设成钢丝桥,过溜方式仅在个别地方农忙时采用。
渡船
解放前,金沙江和黑水河有多处以小木船摆渡的渡口,其经营形式为官渡、义渡、私渡三种。黑水河上渡口。解放前,沿黑水河的三岔河(现松新林业经营所)、下坝、谢家坝三处设有渡船。三岔河渡口在清代时由官府在小松林坪划定公田一份,作为渡船经费,免收附近村民渡资,只对其它行人收费。下坝渡口由松林坪和新村两个乡公所联合建立;谢家坝渡口由松林乡公所建立。乡公所负责渡船、溜索修造资金,船工工资由乡民负担,每年每户黄谷三升(约15斤),秋收时由船工挨户上门收取,非本乡行人按次收费。黑水河上的渡船是以溜索牵引,船系于溜索的溜筒上,船工掌舵依靠河水流速滑过对岸。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三处渡口,又在王坤田和天久河坝两处将溜索改为渡船。全由县财政拨款,不收渡资。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黑水河上船渡陆续建成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