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心,女,汉族,1936年4月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研究员,1997年 退休,2001年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1.姓名、性别、族别及工作单位
齐文心、女、汉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
2.出生日期及出生地
1936年4月生于北京
3.学历
1955年9月——1960年9月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
1960年10月——196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
专业:甲骨学与商代史 导师:胡厚宣
职务经历
1965年——1985年 本所助理研究员
1985年——1991年 本所副研究员
1991年至今 任本所研究员
1997年 退休
2001年 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5.获奖情况
(1)1993年获“对我国社会科学事业有突出贡献者”政府津贴
(2)《甲骨文合集》(合作项目,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
四次获奖:1983年获国务院国家古籍整理奖,1987年获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历史学特别奖,1992年获国家级古籍整理图书奖,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3)《英国所藏甲骨集》(与李学勤、艾兰合作)
三次获奖:获1997年——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1977年——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获1992年——1993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1999年)。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
6.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982年4月至6月 访问加拿大多伦多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982年10月——1983年6月 赴英国6个城市11个公私收藏单位拓集甲骨文资料
1996年6月——1997年12月 到美国达慕思大学交流讲学。期间应张光直邀请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学术讲演。应吉德炜邀请在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历史系做学术讲演。
2001年8月 到
加拿大温哥华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出席第四届古代汉语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著目录
一、论文
1.《殷代的奴隶监狱和奴隶暴动——兼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刊《中国史研究》1979年创刊号。
本文证明“圉”的本义是奴隶监狱。又通过甲骨卜辞中有数例在“圉”之前附有地名,称“某圉”,并有奴隶从那里逃跑,证明商王国有多处设有奴隶监狱。卜辞还证明“圉”曾发生暴动。另外又证明“戎”自商朝就是北方的大敌。
2.《“六”为商之封国说》,刊《甲骨探史录》,1982年,三联书店。
“六”是江淮之间的古国,当今安徽六安县北。本文通过甲骨卜辞证明“六”是商的封国,“六”向商王贡龟、进女。在这里设了“圉”,商王还到此巡狩。由此证明商王国势力已达到江淮一带。这里曾出土商朝铜器,又可得到考古学的证明。
本文《安徽考古学会会刊》第8期(1984年)转载。美国《古代中国》(Early China)第8辑(1982-1983)发表了本文摘要。
3.《商殷时期古黄国初探》,刊《古文字研究》1985年第2期。
本文证明甲骨卜辞中的“黄”是商朝的封国,与王朝关系密切。地理位置在今河南潢川一带。首次指出商朝黄国首领称王。
4.《关于商代称王的封国君长的探讨》,刊《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
历来学者认为除商王以外,其它小国君长不能称王。本文举出甲骨卜辞中至少有14例小国首领称“王某”或“某王”。他们与“侯某”、“伯某”地位相同。本文具体阐述了他们与商王的关系。
5.《释羁——关于商朝驿站的探讨》,刊《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学者一般认为我国驿站的历史始于周代,本文通过对甲骨文“羁”字本义的考证,和对有关卜辞的释读,证明商代已有相当完备的驿传制度。
6.《伊尹、黄尹为二人辨析》,刊《英国所藏甲骨集》下编。
伊尹是商朝名相。黄尹是甲骨卜辞中的重要祭祀对象,有关卜辞逾百条。王国维以来认为伊尹、黄尹是一个人,是不同时期的称谓。本文阐明伊、黄都是国名,尹是官名。他们都是来自不同封国的贡职者。
英文发表:The Case for Yi Yin and Huang Yin Being Two Persons,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Fall 1997, Vol.31, New York.
7.《王字本义试探》,刊《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关于“王”字本义,聚讼纷纭。本文认为其本义为“大人”,由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发展而来。
英文发表: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King(Wang王),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Winter 1991-1992, Vol.25, New York.
8.《历组胛骨记事刻辞试释》,刊《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
历组胛骨记事刻辞有五十多条,过去不明其义。本文通过与宾组骨臼刻辞的比较,证明其基本内容相同,是有关钻凿甲骨的记录。
9.《记美国辛格博士所藏甲骨》,刊《文物》1993年第5期。
1982年在纽约见到著名中国文物收藏家Dr. Pual Singer,参观了他收藏的甲骨,共24片,惠允发表,绝大多数是末经著录的。
10.《孟克廉所藏甲骨的史料价值》,刊《书品》1992年第2期,中华书局。
孟克廉医生所藏甲骨全部收入《英国所藏甲骨集》,共计68片,在《英藏》所收未发表过的新材料中,是最重要的一批。本文分析其史料价值所在。
11.《玉戈铭“作册吾”和甲骨文中的“吾”国》,刊《
出土文献研究》第3辑,1995年,中华书局。
1977年在甘肃省出土的一件玉戈,上刻“作册吾”三字,本文证明“吾”是戎族古国名,在今陕、甘之间关中秦岭一带。“作册吾”是“吾”国人在商王朝任“作册”之官的称谓,该玉戈应是商王赏赐之物。
12.《关于英藏甲骨整理的几个问题》,刊《史学月刊》1986年第3期。
这是关于英藏甲骨最为详细的一篇分析报告,其内容包括:(1)藏品概况;(2)新史料举例;(3)拼合补遗;(4)辨伪;(5)摹本校勘。
英文发表:Sage and Filial Sono, Mythology and Archaeology in Ancient Chin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91.
本文证明甲骨文“帚”,来源于商朝王室贵族妇女的特殊发式。
14.《探寻商代古麇国》,刊《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
本文证明古麇国位于江汉之间,是商朝西南方面的重要封国,处于中原与巴蜀交通的中介要地。
15.《释读“沚戛称册”相关卜辞——商代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刊《
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
本文认为沚是商朝重要封国,地处商之西北、长城一带。沚国以农业经济为主,负有抵御西北少数族群入侵并提供军赋的义务。“爯册”是商人的册命之礼,是周代册命典礼的雏形。
16.《先父齐思和生平及著作简述》,刊《学林往事》,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二、专著
1.《中华文化通志·商西周文化志》(与王贵民合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2.《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陈高华主编,本人撰写《商代史料》部分)。
三、资料整理
1.《甲骨文合集》共13册(合作项目),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1978-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
2.《
甲骨文合集释文》共4册(合作项目),胡厚宣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英国所藏甲骨集》共4册(与李学勤、艾兰合作),上编2册是图版,下编2册是释文、论文及附录,1985、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
本集首次用墨拓本发表了英国所藏的全部甲骨,包括英国六个城市十一个公私收藏单位的藏品,共计2735片(其中部分曾以摹本方式发表,有摹错、漏字及辨伪不确等情况)。本集未发表过的新片有1086片,约38%。
4.《
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与李学勤、艾兰合作),1999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
收图版108片,都未发表过。后附13纸墨拓本,原骨现藏美国皮博地博物馆。
四、工具书
《中国国家大地图集·历史地图》,本人承担《商代历史地图》,包括《商文化遗址图》和《甲骨卜辞地名图》。(出版中)
五、译文
1.《英国所藏甲骨集·书评》[美]吉德炜
2.《评·法国所藏甲骨录》[美]吉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