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身的女孩》是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首次出版于2005年,系“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
内容简介
备受尊重的金融记者布隆维斯特一向以揭发企业丑闻为职志,却突然因一篇报道而获诽谤罪,职业生涯跌入谷底,不得不辞去亲手创办的《千禧年》杂志发行人一职。此时,一位大企业家亨利·范耶尔突然找上门来,开出不可思议的天价,请布隆维斯特花费一年的时间为他撰写传记,同时私下偷偷调查一起沉寂多年的少女失踪案,他的侄女四十年前在瑞典北部他们家族所有的一个岛屿上神秘消失的事实数十年来一直折磨着他。失业且面临财务危机的布隆维斯特接受了这一令人不安的请托。最终,他发现了隐藏在这个光鲜亮丽的显赫家族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
在调查过程中,布隆维斯特认识了矮小瘦弱的莎兰德,她貌似问题少女,却是个顶尖级的黑客,对电脑的掌控有如跟魔鬼签了契约。有了她的协助,布隆维斯特如虎添翼,然而这个龙文身的女孩的身世和内心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斯蒂格·拉森曾表示,写作此书的灵感来源于瑞典文学经典《
长袜子皮皮》。
人物介绍
麦可·布隆维斯特(Mikael Blomkvist)
布隆维斯特作为《千禧年》杂志的发行人和财经记者,虽然知道自己的报道是真实的,但却由于消息来源的不可靠和缺少实证性的证据,导致在官司中败诉,不仅要交纳高额的赔偿金,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事业跌人低谷。而就在此时,企业家亨利·范耶尔假借为自己撰写自传的名义邀请了布隆维斯特,而实际上却是为了调查其家族的一桩谋杀案。苦于生计,布隆维斯特只能接受了这一工作。
调查不啻是在历史谜团中玩拼图游戏,布隆维斯特从时光回溯中一点点辨认罪孽的脚印。莎兰德的出现打破了迷雾重重的局面,他们开始逐渐接近事情的真相。借助她的机智和她身边那个顶尖的黑客圈子,他们终于发现了隐藏在一个显赫家族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历史的印迹终于引向地狱之门,罪恶来自人性深处的兽性本源,范耶尔家族某些成员的暴虐和变态足以追溯到早年的纳粹主义。然而,是否应向公众披露那宗家族丑闻?布隆维斯特犹豫了。
莉丝·莎兰德(Lisbeth Salander)
由于自身的经历,莎兰德从出生时就被父母抛弃,经历了寄居别家、沉迷吸毒、多次出入精神病院的她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典型,其完全游离于社会体制之外。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供职的她是一名雷厉风行的调查员,而在接受公司委派调查财经记者布隆维斯特的她最终发现对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而这种单一的品质在复杂的社会之中是罕见的,就这样两人最终产生了交集,并一同调查范耶尔家族的谋杀案,而在调查过程中两人的关系逐渐拉近,最终走到了一起。然而在两人的性格中,莎兰德强硬且冷静的特点使其处于关系的上方,而软弱的布隆维斯特成为下方,受到莎兰德的保护,甚至在遭受杀人狂马丁的捅杀时也是被莎兰德拯救。在两人平静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喜欢循规蹈矩的布隆维斯特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莎兰德,与自己的女同事保持婚外情,而这也定格了莎兰德在爱情面前的失败者形象。
作品鉴赏
反乌托邦叙事风格
《龙文身的女孩》中关于故事情节方面的反乌托邦叙事风格运用相对比较多,并且一些故事情节以超越一般人的正常思维为独特之处。小说关于莎兰德与布隆维斯特之间的爱情的描述便是一例。按照常规人的思维,两人之间的案情应该以更加甜蜜和和谐的方式展开和维持,但是这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却是在粗暴的方式下发展的,在他们看来,欲望的满足比那些甜言蜜语要有用的多,并且身为男人的布隆维斯特甘心屈服与莎兰德的控制,成为一只温顺的小羊,但是最终的故事结果却是粗暴的莎兰德被软弱的布隆维斯特所抛弃。这种起伏转折式的故事情节描述超越了人们思维的预料,同时也展示了在社会的发展面前,一些人在一些事情面前的失语。《龙文身的女孩》中关于反乌托邦叙事风格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突破了读者以常规的思维所能够预测的故事发展,从而以情节的独特之处提升小说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人物是小说中的主体,也是小说叙事风格的重点服务对象。在小说《龙文身的女孩》中,关于反乌托邦叙事风格在人物方面的体现主要集中于两个主人公———布隆维斯特和莎兰德形象的塑造方面,也恰恰是这种叙事风格使得小说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龙文身的女孩》中反乌托邦叙事风格在人物形象和命运塑造方面的应用使得两个主人公的失败者形象超乎想象,成为理想社会的反面,大大强化了小说人物的形象,也使得读者对人物命运的独特理解,从而增强了该小说的文化价值。
作品影响
2005年,《龙文身的女孩》一经在瑞典问世即成为销量以百万计的超级畅销书,此后该小说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售出逾40国版权,接连在欧洲多国热销。此外,《龙文身的女孩》在2006年获得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
《龙文身的女孩》在瑞典国内的巨大影响使得斯德哥尔摩于2009年5月特别出版了一套地图,斯德哥尔摩城市博物馆和斯德哥尔摩旅游中心有售,该小说读者可参照地图在城内旅游,重温书中情节。
由于该小说的影响力,2009年,改编自小说的电影《
龙纹身的女孩》在瑞典上映,由
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执导
迈克尔·恩奎斯特、
彼得·哈贝尔等联袂主演。而在此之后,导演
大卫·芬奇又对该片进行了改编翻拍,于2011年在美国上映,由
丹尼尔·克雷格、
鲁妮·玛拉等主演。
作品评价
几乎找不到比这则数十年前发生在斯德哥尔摩北方一座偏僻小岛的少女失踪案来得更冰冷的案件,也找不到比勇于揭发丑闻的瑞典记者拉森所写的这本欧洲畅销书,来得更热卖的小说处女作。(《出版人周刊》评)
一项出版界的奇迹,一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成功犯罪小说家……犯罪小说界极少同时需要向一位作家致敬与致哀——拉森就是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作家。(《周日泰晤士报》评)
瑞典的犯罪小说,就像该国一样,兼具高水平与社会关怀。这样的国家产生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战争与和平》是早晚的事……这部小说巨著借由许多角色来呈现许多主题……本书的情节与节奏的掌握都极为出色,难怪整个欧洲都为之疯狂。(《悉尼前锋早报》评)
如雪地上的血迹般强烈鲜明!一部完美的杰作,带领读者感受北欧犯罪小说的独特力量。(英国推理小说作家李·恰尔德评)
《龙文身的女孩》是部全新的政治与新闻悬疑小说,内容非常贴近人心且具道德精神。尽管揭露的是社会的黑暗面,斯蒂格·拉森仍完成了一部精彩丰富的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令人难忘。(《
英国病人》作者
迈克尔·翁达杰评)
一开始,我带着一种老练的读者挑剔的眼光阅读斯蒂格·拉森长达二千一百页的“千禧年三部曲”,但很快就被彻底地征服了。几个星期来,我完全沉浸在每一部作品带给我的无尽的欢喜和极度的兴奋中。这种欢喜和兴奋只有在我童年和少年时阅读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或者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时才有……像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伟大的复仇故事一样,这个三部曲安抚了我们,让我们觉得在这个残缺的充满了谎言的世界上,还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也许它们就保存在城市的芸芸众生之中?!(秘鲁作家
巴尔加斯·略萨评)
拉森的《龙文身的女孩》,总的来说属于密室犯罪小说,它起于智力,罪恶,仇恨,但终于一个人黑暗的内心,人性的“恶之花”,性与命相连的宿命。它终究是在丈量人心、世道,这是一般密室犯罪小说所达不到的。它像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旋律是轻曼的,但调子是忧怨的,听着听着就听出一点宗教意味来,像麦当娜唱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中国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麦家评)
已经好久没有像读《龙文身的女孩》的激动,书中的女主人公的野性和正义,智慧和个性的美,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女子所需要的形象!这本小说紧扣人心,使你一拿起就放不下,而且让你心里发出震撼,没人看了这本书会不喜欢的。(华人女作家、诗人
虹影评)
《龙文身的女孩》连同“千禧年三部曲”其余两部作品彻底改变了有些古板的瑞典文学传统。一直以来瑞典文学总是滞后于世界文学的潮流,而北欧文学也常被看作边缘文学,但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作品完全不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
石琴娥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1954—2004),瑞典作家与新闻记者。曾任职于瑞典中央新闻通讯社,并于工作之余投身反法西斯主义的活动。1995年,他创办了Expo会,并自1999年开始担任会同名杂志主编。由于他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派组织的不法行为,多年来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死亡恐吓与威胁。“千禧年”系列中总是积极捍卫社会正义、不求个人名利的男主角,几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
拉森从2001年开始撰写“千禧年”系列,2004年完成三部后,竟不幸于11月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来不及看见《龙文身的女孩》在2005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售出全球五十国版权、轰动全欧的盛况。随着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出版,“千禧年”系列引发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且历久不坠。2008年2月,拉森入选英国《
每日电讯报》“一生的五十位犯罪家”。2010年,拉森上榜“欧洲十大畅销家”,排名超过
丹·布朗与《
暮光之城》作者
斯蒂芬妮·梅尔,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