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桥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地处庐江县东南部,北与白湖镇相邻,东连芜湖市无为县鹤毛乡,南与矾山镇接壤,西邻泥河镇,行政区域面积105.0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龙桥镇户籍人口为59765人。
建制沿革
清代,为东乡和二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桐庐民主县政府砖桥乡。
1949年,属矾山区和水上区。
1955年,属黄屯区。
1958年,为缺口公社。
1961年,属缺口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龙桥镇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缺口社区、黄屯社区安定、
凌安村、新建村、
马山村、
福兴村、龙桥村、梅林村、
曹河村、高山村、夹板村、
盆形村。
截至2020年6月,龙桥镇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缺口社区、黄屯社区、安定村、凌安村、新建村、马山村、福兴村、龙桥村、梅林村、曹河村、高山村、夹板村、盆形村,镇人民政府驻龙桥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桥镇地处
庐江县东南部,北与
白湖镇相邻,东连芜湖市
无为县鹤毛乡,南与
矾山镇接壤,西邻
泥河镇,行政区域面积105.01平方千米。
地形
龙桥镇属于
丘陵地区,相对高差66米。境内最高峰钟子山位于安定村,海拔480米,最低点连河圩位于马山村,海拔5米。
气候
龙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15.8℃。
水文
龙桥镇境内河道属西河水系,县河、西河、瓦洋河、黄屯河、失曹河流经境内。
自然灾害
龙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泥石流等。严重的水灾分别发生在1954年、1969年、1991年。。
自然资源
龙桥镇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铜、硫、铅、锌、银、锰和煤等。其中铁矿储量1.4亿吨,硫铁矿储量1.3亿吨,铅锌矿储量5670万吨,绢云母储量100万吨,锰矿储量1500万吨,高岭土储量300万吨。黄屯毛竹资源丰富。
人口
2011年末,龙桥镇总人口5837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79人,城镇化率9.4%。总人口中,男性30432人,占52.1%;女性27945人,占47.9%;18岁以下10856人,占18.6%;19—59岁38481人,占65.9%;60岁以上9040人,占15.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340人,占99.94%;有藏、回等少数民族37人,占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5人。
截至2019年末,龙桥镇户籍人口为5976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桥镇
财政总收入38155.6万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12125.5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966.6万元,
增值税14407.5万元,企业
所得税19478.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5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1元。
2019年,龙桥镇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龙桥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51亿元。
粮食作物以
水稻、
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9629吨,人均679千克,其中水稻28866吨,小麦1126吨。主要
经济作物有
棉花、
油菜、
花生、
芝麻、
大豆等。2011年
棉花种植面积0.22万亩,产量22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71万亩,产量3286吨,其中油菜1550吨、花生458吨、芝麻180吨、大豆1098吨;蔬菜种植面积9380亩,产量3762吨。
畜牧业以
家禽、
家畜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2990头,年末存栏8700头;家禽饲养量42.6万羽,上市家禽5万羽。
2011年,龙桥镇生产
肉类1087吨,
畜牧业总产值6605万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26.2%。
渔业以养殖
鱼、
蟹为主,2011年水产品总产品1100吨,渔业总产值12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2%。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7000亩,林木覆盖率37.6%。
第二产业
2011年,龙桥镇
工业生产总值118224万元,占生产总值65.5%。拥有
工业企业25家,职工1627人;实现
工业增加值83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龙桥镇共有商业网点1520个,职工615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8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476万元。
2011年末,龙桥镇境内
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64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桥镇有
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70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2800人,专任教师180人。初中3所,在校生1300人,专任教师12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龙桥镇有各类
科技人才3560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540人,
经营管理人才80人,
技能人才2870人,
农村实用人才7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龙桥镇有
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处,各类文化专业户5个,
图书室13个,
藏书6万册。文化业从业人员3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广播电视综合
覆盖率达9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桥镇有
卫生院2年,病床35张,专业卫生人员4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5622万人次,住院手术280台次,出院病人594人次。重点医院有1所,龙桥
中心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1万人,参保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龙桥镇有城镇
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0户,人数512人,支出184.32万元,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66.67%;医疗救助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85人,共支出15.9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96户,人数2477人,支出214.24万元,月人均72元;农村
五保集中供养40人,支出9.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95人,支出66.8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87人次,支出18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000人,紧急转移安置13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569亩,倒塌房屋10间,
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救灾支出21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39人,
抚恤事业费支出93.40万元。敬老院3个,床位110张。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0万元,捐赔物资折款2万元,接收捐款衣被80件,25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0万元;基金支出合计13万元,参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6000人,参保率9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桥镇有
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30千米,投递点4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6万件,业务收入12万元。电信服务网点5个,电话用户普及率达60%;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8%;光缆线路总长达300千米,主干电缆达21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3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龙桥镇有
自来水厂5座,铺设干线水管70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58%,排水管道2千米,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011年末,龙桥镇有
园林绿地面积4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公顷,
绿化覆盖率32.5%,人均绿地8.3平方米。
交通
2011年,龙桥镇有
裴桂路省道过境,境内长15千米,双向两车道,由裴岗通往桂家坝。
历史文化
龙桥镇因境内有龙桥铁矿而得名。
风景名胜
在黄屯河中游,由清朝朱、何、所等百姓捐资兴建的古石板桥。三个桥墩以
青石砌成,桥面由12块麻石组成,建桥的
碑文记述了修桥的历史,桥面由
钢筋混凝土改建,原桥面石在黄屯街道上街头的河道中作便桥。
美女峰位于
永安村,一列石峰宛若少女沐浴后仰卧于万绿丛中,五官俊俏,秀发长披,双乳高耸,修长两腿弯曲,睫毛清晰可见,仰视蓝天。美女峰东侧有虎啸崖,宛若一虎雄踞,人动虎也动,令人惊骇。其下是凤形地有一古墓,为清光绪七年诰命世袭思骑尉刘华夫妇合冢,古碑及三台拜完整,墓主系清朝刘秉章后人。
吴家山头,在黄屯社区双湖村民组境内,清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宰相
张英葬其舅父吴易齐夫妇于此,这里也有
光绪时武功将军吴荫庄夫妇之墓,还有吴母孙太君之墓,
坟茔及
墓碑保存完好。
青帘渔火是庐江八景之一,在连河村李院村民组。西对宽阔的青帘河,渔船沿圩堤一字排开。船尾悬挂着一盏灯,灯光水影,相映成趣。“
岳山雨信是龙桥景观之一,
岳山在邢疃村,海拔234米,山顶白云古寺,三进两包厢佛殿,东侧是
僧房。文革期间被毁,当地居民重建庙宇,再塑佛像,恢复原貌。春夏季节,一旦岳山顶覃云,预示即将雨淋。
黄屯社区吴家山头残墙破壁中有一块清代
护林碑。这块碑高1.6米,宽1米,是当时“江南安徽省庐州府庐江县正堂加二级随带一级纪禄六次”的李为下令制作的《李大父师禁碑》。
观音洞始建于
唐朝,位于龙桥镇
盆形村一座秀美的山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