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古寨

广东省潮州市旅游景点

龙湖古寨,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护堤路旁,地处韩江中下游之滨。面积约1.5平方千米,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

历史沿革
龙湖古寨又称塘湖,因西、南、北三面皆池塘,故名。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以前(《海阳县志》有绍兴二年建地藏院的记载),经数百年龙湖先民的建设初创。
明永乐三年(1405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围寨自卫,并设七门,即南门,北门,西门,上东门,下东门,客巷门,夏厝巷门。
明天启元年(1621年),始改称现名“龙湖古寨”。因龙湖寨地处韩江流域昔年的出海口,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是商业贸易活跃的墟市。
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将潮州辟为通商口岸,因潮州民众强烈反对,加上南海滨线逐渐南移。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英双方改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从此随之崛起,因而龙湖古寨和潮州其它港口一样,其海运口岸的功能逐渐退化。龙湖自迩也成为内陆镇,由于龙湖晚期地理位置的变化,得不到商业经济的刺激,整体经济退坡,加上潮汕不能随便拆改祖屋的传统观念约束,故较完整地保存了龙湖寨全盛时期的风貌。
建筑布局
综述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平原,韩江中下游西岸,呈带状,南北走向,方圆约1.5平方千米。古寨的结构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从门到街巷设计有致,布置明朗,俨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相似,故有龙湖是潮州小城之称。
古寨特色
龙湖古寨的古建筑仍保存着少量线条洗练的宋代建筑构件,大量是风格简约的明式建筑和华贵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其中仅保存基本完好和重修的祠堂约8座,三进以上的民居约40座。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
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天后宫的风格尤其与众不同,一般祠寺的门神是八面威风的武将,天后宫的门神却是身穿罗裙的女将;镇宅的石鼓,一般两面没有任何装饰,天后宫的石鼓两面却刻有“双狮戏球”的图案。
俗话说:“潮州厝,皇宫起。”这些府第、民居的门廊主面装饰浓重,门匾、侧壁等多绘风俗彩画,十分气派;天井地铺卵石或条石,摆设花盆,简洁明快;门厅与天井间置同花屏风隔扇,使空间转折变化。这些建筑虽历尽沧桑,但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屋脊嵌瓷的花虫鸟兽生动传神。龙湖古寨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誉。
龙湖古寨遗存的民居聚落规模,其规模是一处正在发育的城市雏形。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三街六巷”间,线条洗练的宋式建筑,风格简约的明式建筑,华贵尚美的清式建筑,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由古历今,中西并蓄,几乎荟萃潮汕地区所有民居样式,见证昔日“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风范与气派。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大型民居聚落。建筑风格特色属潮汕建筑的风格。
首先,从聚落总体来看,潮汕的乡村聚落多为聚族而居,一般是一姓一乡或数姓一乡,而龙湖寨作为一个自然聚落,其聚居姓氏达五十余姓之多,寨中宗祠、家庙百余座,民居、府第数百座,直街长度达一千米有余,(早年潮州府城的太平路长仅1678米)。是潮州少有的姓氏繁多、宗派林立的杂居聚落。其规模之大,在岭南地区的自然聚落中极为鲜见。可见,龙湖寨的聚落规模在岭南地区具有独特的个性。
其次,龙湖寨因历宋近千年的历史,寨中尚保存着少量线条洗炼的宋式的建筑构件,大量的带简约风格的明式建筑;华贵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带太平洋彼岸装饰风格的侨眷建筑。可谓为古今并存、中西兼有、花样百出,不失为一座潮州民居建筑的博物馆。在建筑形制上,由于受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具体地理条件的限制,龙湖寨中的府第、民居较少受到《营造法式》和《工部做法则例》等官式建筑形制的约束。在平面布局方面,因地理条件的限制,龙湖寨中的府第、民居大部分无法横向发展,形成多纵轴线的建筑群体,只能沿中轴线纵向发展,个别府第达八进之多。这些建筑平面布局在潮州民居建筑中甚为罕见。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有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而寨中个别家庙宽“准五间”,斗拱及彩色妆饰更是比比皆是。
龙湖古寨中个别建筑由于营造者的心理或条件等因素的作用,在构件、建筑符号的处理上一反传统样式,形成鲜明的个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黄府的檐口桁横贯三跨,长约12.8米,是国内传统建筑中鲜见的超长构件。婆祠的大门肚宽达建筑物宽度的一半,比例极为张扬,有“阔嘴祠”之称;天后宫大门两侧的抱鼓石内向一面,分别为剔凿花活(浮雕),主题为双狮戏球。在中原地区,抱鼓石下部雕为须弥座,中间为鼓形,饰以花纹浮雕,上部透雕狮子,这是常见的样式。(据《营造法原》,将圆鼓部分雕成狮形者,以术语称,叫拉狮砷或挨狮砷。)但是在潮州却为孤例。天后宫的门神绘着二位端庄肃穆、和蔼慈祥的女性。虽然中国的门神,多是采自征战疆场的武将,诸如秦琼尉迟恭岳飞、关羽、韩信赵云等男性历史人物,但个别地区尚有绘着花木兰、穆桂英的女性将军。
主要景点
综述
龙湖古寨古民居建筑群有宗祠、家庙百余座,女性祠堂“阿婆祠”、纪念老师的“先生祠”在中国较少;“探花第”、“进士第”、“方伯第”、“大夫第”、“文翰第”、“太卿第”、“绣依第”、“儒林第”等名宦府邸、商贾豪宅,“天后宫”等建筑精品,无不闪烁着潮州民间建筑艺术;以及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装饰艺术的光芒。古寨大门路两边都是各式各样的小巷祠堂,错综复杂。
寨门
龙湖古寨保留有寨门与周围的一小段城墙。称寨不叫村,据说与抗倭有关。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筑寨自卫。
方伯第
刘子兴故居,始建于明朝中期,三进二后包。位于客巷中段。由他的后裔,新加坡知名人士,侨领刘正兴先生重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一进为:进士第,二进为:方伯第,三进为:继成堂,四进后包,五进为:浮坛,东面带从厝,浮坛后面为花园,总占地面积为1642平方米,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方伯第是二门制,一进大门为进士第显示主人学历,二进大门方伯第显示主人官阶,这在潮汕地区众多府第中较为少见。
阿婆祠
潮州唯一的女祠——婆祠是当时龙湖寨的富商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祠堂。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占地面积大,用料讲究,祠堂的格局为门前广场的二进,四厅相向,四面八屐,大厅内以四柱通抵,筒斗,大退扇的宫殿形式,大门楼屐下还以倒挂莲花为装饰,过去称这种形式为皇宫建,祠的门楼,门壁的石雕精美。画面有山有水,有人有物,皆栩栩如生,特别是两边墙壁上的松鹤、松鹿,都出自名工巧匠之手,但却在文革时,遭到很大的破坏。黄作雨为何要为生母建造如此雄丽的祠堂呢?原来是由于其母出身低微,族人不允许其牌位进入重建的公祠内,于是黄作雨便另建一座比黄氏宗祠更大的祠堂以慰其生母,并提出让出身低微的妇女入祠,至此,妇女的地位才有所提高,这标志着当时思想的进步。
许氏宗祠
许氏宗祠位于下中栅上段,坐西向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是龙湖寨内最大的祠宇之一。其格局按潮州传统建筑“四点金”并进行扩大而成,布局分为四进,大门,二门厅,其二门为三面门,称为三山门,三山门的中门也称鞠躬门,其上额有两个突出的圆形门簪,称为“门当”,门两旁有两个石鼓,称为“户对”,那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门当户对”。许氏宗祠行栏大厅的进阶都用巨石,其他石柱、梁、栋等用完整的材料铺满,它是龙湖寨最为坚固的祠堂,还保存得较完整。
进士第
进士第位于隆庆巷中段,坐北向南,是清嘉靖时上任为广西布政的龙湖人刘子兴的宅第,其建筑风格以中式为主,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府内的装饰由于融汇了西式建筑的韵味,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嵌瓷屋脊有飞禽走兽,各类水族,四季花卉,水果等。壁画以人物戏屏,动植物,山景,树石等,门窗上则有荷花,山羊,西洋摩登女郎,红发西装男士,鹦鹉鸣枝头等浮雕。外窗的防雨盖仿西洋图案罗马花式,檐板有寿字图案,花卉等木雕。漏水口则以江西瓷器的葡萄、香蕉、石榴、南瓜为装饰,浮坛围栏还以法国瓷砖为装饰,仍颜色鲜艳,花纹清晰可见。
夏雨来故居
夏雨来是一名秀才,“把戏无真,秀才无假”,按说也是乡里名人,但正史未见记载,《龙湖志》只把其作为民间传说,有《夏雨来故事》九篇。夏雨来曾帮乡里打赢过官司,作为讼棍,一些官司客观上也有积极面。但人品不被看好,怪事成了谈资。
龙湖寨夏厝巷他的老宅门口,却赫然挂着“夏雨来故居”,供人参观。不单龙湖寨有关部门欢迎来客,夏氏后人还居住着,从容面对来客询问。龙湖人有包容心,宽容大度。这种《夏雨来故事》是一种民俗文化,不是历史。民间故事也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一个反面人物不单可供娱乐,也可启迪人生,获取正能量。潮人的“包容”特质在他们身上得到鲜明表现。龙湖人对于民间传说中强加在夏雨来头上的许多污点淡然处之,包括那副有不雅之嫌的对联,说是私塾先生用他跌跤出了上联“今日门生头点地”让他对下联,他回敬的下联“昨宵师母脚朝天”,分明是纪晓岚的故事移植的,龙湖夏氏后人也不辩驳,不要求平反。
龙湖书斋
宋代时,注重文化教育的龙湖寨富家大户便在自己的房舍中设立书斋,聘请学识好的先生(教师)教授自家的子弟。俗称“一个先生教一个弟子”。至明清时期,龙湖的书斋迅速发展。其中,既有富户人家设立的,也有以宗族名义创办的。全盛时全寨书斋数量不少于30处。  
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故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肖氏书斋”。但更多的是由邑绅或进士、举人命名,如“梨花吟馆”、“读我书屋”、“抱经舍”、“雨花精庐”、“怡香书室”等等,书斋名字可谓各具意蕴,别有情趣。此外,各书斋均配以门联或由名人撰写的诗词雕刻。黄姓大夫第“读我书屋”联曰:读史方知司马笔,我诗不让杜玲篇。原位于南堤上的“卯桥诗庄”由岁进士许促仙撰联曰:读书常至卯,溪涨欲平桥。花楼巷的“兰亭讲易,石室藏书。石喜兰香,兰爱石洁。居子相交,不在颜色。” 
过去龙湖寨书斋,大多为男童所设,但也为女子设立的书斋。明崇祯年间(1610年~1644年),当地“家资丰盈甲于潮州”的员外郎黄作雨,不仅在自家院落设立书楼,供男童读书,还于头设立了一处女书斋,以供族内小姐们就读,这在毗邻村落中尚属少见。  
由于龙湖寨中大量书斋的涌现和龙湖书院(创办于明时)的创立,使龙湖寨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名人名家,仅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就达60多人,最为著名的有潮州历史上唯一探花姚宏中,山东道监察御史许宏宥,御倭名吏广西布政使刘子兴,太卿成子学,一代名吏肖廷玉,还有一门三科甲的夏建中、子夏宏、孙夏懋学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在龙湖寨北门旁,仍有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学生为老师建造的祠堂,那就是王侗初先生祠,祠中还有一块《府宪撰给碑记》。
文化活动
地方习俗
龙湖古寨凝结潮州千年文化,其村规习俗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舞龙、舞狮、英歌舞、潮乐、游鲤鱼、赛灯笼等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有以下几种:
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龙湖酥糖、龙湖炖糕、老拱合大糯粽、玩如落汤钱、大坤鸭丸、牢江清心丸、阿章粿汁、文龙糯米丸、元城炒炒面、姚华南蚝煎等。
活动举办
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5G杯”定向大赛(第六站·潮州潮安)暨“魅力潮安行”系列活动在潮州市潮安区龙湖古寨举行。
所获荣誉
龙湖古寨先后被列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采访创作基地”、“香港中华民俗摄影采访创作基地”、“广东省最美人文历史乡村”、“广东古村落”、广东省“潮文化研究基地”、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2年11月龙湖古寨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相关历史
形成条件
历史上的龙湖古寨水陆交通便利,对它后来成为繁荣的商埠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创乡之初,龙湖古寨东有韩江西溪,西临尚未湮没的古彩塘溪,陆路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周围十里沃土。恰处于韩江的出海口,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由于龙湖具备水陆交通的特殊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
人文历史
龙湖古寨有五多:一是姓氏多,顶峰时期72姓,今余21姓;二是举士多,史载进士、举人一百多人,高居华南列村之首,惜经“破四旧”,后可细考究者仅五十有三,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因直言不讳而被下压名次”的冠军型探花姚宏中;三是府第祠堂多,今留有五十余座,不仅建的多而且敢于破除藩篱,尊师重教,设“先生祠”;重义行孝,建“阿婆祠”;四是书院、书斋多,仍可寻得踪迹的就有三十余处,如“读我书屋”、“芥舟书斋”、“友竹居”、“梨花吟馆”、“抱经舍”、“兰后斋”、“津南别墅”、“雨花精庐”等;五是学田多,潮州地处省尾国角,古时进京赶考一路坎坷凶险,没钱拉倒,还好该村有钱,光龙湖书院就有学田736亩(明朝)。
相关人物
姚宏中(1181年-1209年):字安道,潮州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探花。天资聪敏,悟性奇佳,专心好学。性格特立不群,狂傲耿介。少年时期就跟随地方前辈学者学习,志向远大。醉心于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诸理学名家的著作,他勤于玩味,探索其中深奥微妙之处。
刘子兴:字宾之,号见湖。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举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进士,曾任浙江临海县知县,后历任兵部主事、车驾郎中兼职方事、福建参议、四川建川兵备道、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广西左布政使等职。明嘉靖戊午(1558年)倭寇侵潮,焚烧掳掠,祸乱至深。刘子兴闻变痛愤,行道返乡,筑寨御倭。后托病退居乡里。到了明万历十年(1582年)前后,吏部奏请重新起用,任命文书未到达,而刘子兴已经去世了。
夏懋学:字力庸,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先任浙江海宁知县,后被贬为顺天府知事。任顺天府知事期间,由于拘打当地的大宦官凶悍跋扈的奴仆,而险遭杀身之祸。后又升任顺天府推官,协助兴建皇陵(德陵),受到皇上赏识,长任为福建司郎中。夏懋学少承庭训,潜心研究理学。他自小聪明绝伦而却性格质朴静穆,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一番呕心沥血方才写就,他创作的文章深奥奇诡一般人很难读懂,而且他也不轻易把文章给别人看。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夏懋学为之哀痛欲绝,不久病逝。
黄衍参(1636年-1712年):字元唯。受父亲黄作雨影响,黄衍参青年时期意气豪迈,胸怀大志,在清初政局动荡,社会纷乱的情况下,对保全龙湖寨乃至隆津都,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
夏雨来:夏雨来是潮汕民间传奇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良莠夹杂,真伪难辩。关于夏雨来其人,多以为是清朝人。但又有传说他是夏懋学的侄儿,同为龙湖寨夏厝巷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龙湖古寨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护堤公路龙鹳路口。南距潮安县城庵埠11.5千米,北距潮州市区16千米,南至汕头特区26千米。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线路
客运线路:乘坐汽车客运站班车汕头至潮州(护堤线)在龙湖站下车。
自驾线路:可经护堤公路往汕头方向,过江东大桥后再继续往前大约3千米即到;
可经潮汕路进入龙鹤路到达或者走护堤路直接到达。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