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赛湖

湖北省孝感市陈河、义和镇交界处的湖泊

龙赛湖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陈河、义和镇交界处,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0′25″,北纬30°49′14″。北抵陈河镇梅岭、彭万村,东到张集、熊幺村,南至义和镇龙湖农场、张万村张万大坝,西临陈河镇古堤、陶李村。

形成演变
明清时期,龙赛湖北到陈河街道与陈家河相接,东至马旺嘴与萧家贩湖相依,南以葛蓬岗为界与三台湖相通,西与白洋湖、老观湖隔岗相望。葛蓬岗四面皆湖,一岗特立,长逾2千米,广1千米许,在城区西南20千米处。由于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龙赛湖湖泊淤塞,湖底变浅,水面缩小。由民国时期的54.69平方千米,减至1965年的36.69平方千米。于今,湖中原有的芦苇、野藕、野菱、蒲草、芡实等水生植物已变得稀少,湖中蚂媸台周边尚有芦苇0.33~0.40公顷螺螂、蚌壳、泥、鳝鱼等动物越来越少,各类鸟禽数量锐减。
位置境域
龙赛湖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陈河、义和镇交界处,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0′25″,北纬30°49′14″。北抵陈河镇梅岭、彭万村,东到张集、熊幺村,南至义和镇龙湖农场、张万村张万大坝,西临陈河镇古堤、陶李村。
水文特征
汉北河改道前,龙赛湖水质优良,纯净甘醇。1973年龙湖围垦以后,水面由1962年36.69平方千米减少至14.01平方千米、水量相应减少,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水质逐年下降。1983年,对龙赛湖水样分析测定,水质略偏碱性(pH值8.3~8.4),溶氧量10.9毫克/升,硫酸盐含量为3.0毫克/升,硅酸盐含量为4.41~6.0毫克/升。1985年,上游乡镇兴起大办膏盐企业热潮,加之龙赛湖周围的猪场、鸡场的粪便污水不断地排入河港;周边村庄的农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入湖;湖泊养殖户经常向湖中投放饲料,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下降。进入21世纪,民营石膏矿含盐废水常年向下游排放。2012年,经环保部门监测、水质为Ⅲ类。
湖区水系
龙赛湖上源渔子河、陈家河、毛河诸港水,下接三台湖、河汉湖,东北流入损水,承雨面积153平方千米。
流域特征
地质地貌
龙赛湖区地质有两类:湖西岸边为第四纪黄色黏土母质,其他三面均为全新统近代河湖相冲积沉积母质。地形上为河湖漫滩及大部分一级阶地,一般厚度3~10米,多具从湖相静水沉积过渡为河流冲积的分带性。湖积母质由于贝壳类软体动物钙化残骸及大富水冲积母质受上游碳酸岩的影响。多具有石灰反应,呈碱性或弱碱性。
地貌特征为湖沼洼地,由于受晚近期升降作用的影响,湖积、冲积、淤积现象继续加剧,水域面积逐渐缩小、加之围湖开垦,大部分已成湖沼洼地,海拔高程普遍在25米以下。昔日龙赛湖与萧家湖、三台湖、天门河相通,东南入汉汉湖,其水文随河汉湖而涨落。
气候
龙赛湖湖区水系流域内秋末至春初雨量偏少,夏季较多、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130毫米,丰水年多达1676.9毫米(1980年),干旱年仅为705.3毫米(1978年),丰水年与干旱年相差917.6毫米。1949年以来,丰水年平均4年一遇,典型年有15年;枯水年平均3年一遇,典型年有24年。
资源状况
综述
龙赛湖为淡水湖,水质较肥,有利于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故水中饵料丰富。1983年,龙赛湖每升水含浮游动物6186~6501个,浮游植物322万~435万个。
动物资源
汉北河改道前,龙赛湖原有鱼类百余种。改道后,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鳡鱼、鳊鱼、鲌鱼、泥鲋、黄颡鱼、黄鳝、鲇鱼、乌鳢等近100种。湖中及周边还有水蛇、水獭、蚌、螺蛳、龟、鳖、湖虾、河蟹、青蛙、泽蛙、沼蛙、蟾蜍、蚂蟥等动物。禽类有野鸭、天鹅、黄嘴白鹭、灰鹤、鸬鹚、苍鹭、牛背鹭、大白鹭、中白鹭、夜鹭、鸿雁、灰雁、灰斑鸠、杜鹃、普通翠鸟、苍鹰、鹦鹉、乌鸦、鹌鹑、小云雀、麻雀、燕、鸲鸽鹆、红嘴蓝鹊、灰喜鹊、赤麻鸭、绿头鸭、秋沙鸭。
植物资源
龙赛湖水生植物有蒿草、芦苇(有岗柴、芦柴两种)、蒲草、野菱、野藕、茭白、芡实、水浮莲、水葫芦、绿萍、红萍、空心莲子草、扁担草、虾腥草、水禾子、牛尾草等。1949—1959年,湖区年产岗柴、芦柴近4000吨。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湖底变浅,水面缩小,湖中原有获芦、菱藕、蒲草、水藻等水生植物大量减少,芦苇尤甚。螺蛳、蚌壳、淡水鱼等水生动物和浮游生物亦随之减少。
历史文化
传说故事
夫妻湖的传说
有位赛女姑娘,勤劳美丽,四里八乡的青年小伙子都想娶她为妻,追求最执的有两个,金龙和银观。金龙为人憨厚,腼腆,脸皮薄,只有偷偷躲着看。银观长相英俊,能说会道,总围着赛女打转转。冬天,金龙冒雪送来一担芦柴放在门楼下,不声不响走了。银观看见敲赛女的门讨好地说:“近日大雪,我怕你没得柴烧,就砍了这点柴。”赛女心里一动,收下了柴火。春天来了,金龙夜里给赛女犁田。银观等金龙回家后往自己身上撒些泥土,拿着鞭子,坐在田头。天亮后,赛女走到田头对银观感激地说:“又劳你吃苦了!”“给你帮点忙,就像六月里喝凉水,甜透了心啊!”秋天赛女在田里收谷,一条土聋子蛇将赛女咬得昏死过去。金龙赶紧用嘴把毒吸出来又用药草嚼烂敷上,见已无危险就走了。银观等金龙走远用口水把眼睛弄湿,用草汁把嘴染绿,坐到赛女身旁。赛女醒来,只见银观泪汪汪地坐在身边,嘴唇上也是绿的,赛女眼里滚出了泪珠。秋收后,银观和赛女成了亲。两年后的一天,一个叫刁伯的老人到他们家乞讨,银观横眉竖眼要赶走刁伯,赛女端一升米赶来送老人,老人叹了口长气说:“可惜啊!可惜!”赛女问何意,老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以后就晓得了!”半夜里赛女浑身瘙痒,不到一个时辰嘴歪鼻斜满脸生疗,银观看变了脸色,不顾天正下着雨,把赛女赶出门休掉。金龙打鱼回来把她背回家精心调养,赛女病好后和金龙拜了天地。不久,刁伯到金龙家里乞讨,夫妻俩热情款待老人。老人临走时说:“好!好人有好报!”拍了拍赛女的肩膀走了。半夜赛女浑身痒了起来,不到一时辰就恢复了往日模样。从此,夫妻二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而银观几年间家业嫖光赌尽,成了叫花子。玉帝知道这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下旨,让金龙赛女死后化作龙湖和赛湖,永远连在一起不分离,罚银观喝他俩的洗脚水.这就是如今在赛湖之下的老观湖。蚂蟥台之谜赛湖中部偏北有高台,广十余亩,高出湖面数米,渔民谓之蚂蟥台。百余年来,历经数十次涨水,蚂蟥台均未被淹过,如一大舟飘在湖中。传说台底有巨龙将台托住,水涨多高,台升多高。亦有人称,台底有条大鲤鱼将蚂蟥台托于背上,故不淹。
文物古迹
辰巳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辰巳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陈河镇陶李村陶嘴湾西边,东南距龙赛湖500米。呈长方形台地,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24483平方米。四面有环濠,西北角和东南角略高,高出地面约5米,其余部分高出地面约4米,台地四周切削整齐,上端中部平整。当地传说三国时曹操83万大军于此地筑台点将、从辰时至子时共9个时辰,故曰“辰子台”。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采集的标本有平底鬲足、缸口沿、盆口沿等。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主,有方格纹和其他纹饰。陶质以夹砂陶多,泥质少见。遗址属新石器至东周时期,可能为城址,更名为辰已台遗址。1986年,被应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椁冢楚墓群
三冢又名三椁家、三孤家,亦称三椁冢楚墓群位于王郑村王家湾后台地上。大小9家,东西一线排列,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以中冢最大,高出台面8米,其左右两冢次之、其余6冢较小,故称三冢。《光绪应城县志》载:“在县南三十里马旺嘴,蒲骚庙南。相传楚武王卒于横木之下,即葬其地。今蒲骚庙南有三冢,则非王墓明矣。或当时以征诸臣卒于军者葬于此与?”
陈振新衣冠冢
陈振新衣冠冢位于鼎集陈东湾,墓前有石碑1座。陈振新(1903—1932年),字文轩,应城陈河鼎集陈东湾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调第5军88师527团3营任少校营长,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身躯被炮弹击碎阵亡,故筑衣冠冢,以示哀悼。
张国安墓
张国安墓位于葛蓬岗长湾。张国安(1910—1938年),应城葛蓬岗长湾人。民国十九年(1940年)9月,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晋升陆军第42军27师79旅153团中校团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台儿庄抗战中阵亡,遗体归葬。
季伟烈士墓
季伟烈士墓原葬古楼三湾切堰口。1954年,迁葬葛蓬岗新西街。1984年,季伟乡人民政府复迁季伟中学院内。墓前有石碑一座,镌刻“季伟烈士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福珍烈士墓
张福珍烈士墓原葬鼎集后张湾之芦堰角。1974年,迁葬于合张山,并筑垣保护。张福珍(1921—1946年),应城鼎集后张湾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参加陈河抗日自卫大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年(1941年)任公安中队副队长,3月,与董武、赵德望等在汉宜公路西段的门前湾打死日寇联队长山本大佐。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任应西县大队警卫连连长。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初,在西十里铺执行任务时、与国民党第75军通讯排遭遇,中弹牺牲。
习俗
湖区习俗主要有赛龙舟、划彩船和唱桃花戏。
清及民国时期,滨湖12大姓,各备龙舟3~5条,端午节前后,举办龙舟竞赛,以此庆祝节日,联络感情。每姓的赛手统一着装,比赛中锣鼓喧天、赛旗猎猎,少则二三十条,多则50条龙舟争先恐后,依次穿梭在各姓码头,民众沿岸观看、呐喊助威。1949年以后,湖边各村牵头,组织龙舟赛,以吊屈原遗风。
湖区人喜好采莲船,均用竹彤和五色彩纸扎成。彩船无底,上扎亭阁式彩篷。一名彩船女身着戏装置身彩篷之中,将船提起,人舞船舞,舞姿翩翩;一男子扮演躺公在旁,手执竹篙,作划船势,一边划船,一边唱着贺词;锣鼓手敲出节奏、朗朗有韵。
每年正月至三月、休渔农闲,滨湖各湾,轮番搭台,邀请外地戏班,前来登台唱戏,直至桃花盛开、谓之唱桃花戏。
禁忌
禁忌驾船人最忌讳“翻、沉、滚、破”之类的字。如一条鱼吃了半边,不能说“翻”边,要说调个面。东西掉到水里去了,不能说“沉”下去了,要说落下去了。水壶烧水沸腾时,不能说水“滚”了,要说烧开了。打破了碗,不能说“破”,要说碎,碎与岁同音,曰岁岁平安。船上过年最讲禁忌。鸡蛋要说元宝,因蛋与断同音,说了会断胳膊断腿。有一家的小女孩吐词不清,总把“洗”说成“死”。大年初一早上,她爸端上一盆水准备洗脸。她在一旁说:“爸爸死了妈妈死,妈妈死了哥哥死,我最后死。”她爸赶紧将一盆水泼掉,这女孩说:“哟呵!都死不成!”她爸要的就是这句话。
生态保护
2013年,水产部门侧重水产养殖管理,引进新物种,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存在水体污染隐患。水利部门侧重工程设施和防洪调度管理,环保部门侧重水质污染监测,确保农业生产和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林业等部门对湖滨农田、林地的生产活动开展指导监管,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环保部门侧重水质污染监管,认真制定环保措施,对龙赛湖及上游河渠水质常年监测,水质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部门分工明确,对湖泊资源实施有效管理和保护。
社会生活
养殖业
2008年,河蟹、花链、草鱼获产地认证证书。2010年,注册“龙赛湖”系列水产品商标。2011年,龙赛湖养殖场加入湖北省河蟹养殖协会。
河蟹养殖
陈河、义和镇及龙赛湖养殖场,共有养殖水面300公顷,年产河蟹70余吨。1959年,龙赛湖养殖场成立,开始大规模人工饲养鱼类。以鲤鱼、卿鱼、青鱼、草鱼、鳊鱼、鲢鱼等为主,年产鲜鱼达500多吨。2006年养殖对虾、金鳜鱼、乌鳢、七星鲈鱼,陈河镇开发梅岭下坑和余嘴坑水面160公顷。主要养殖南美白(蓝)对虾、金鳜鱼、乌鳢、七星鲈鱼等品种。年产量336.7吨,产值688.28万元。2012年改养河蟹、鳊鱼。
意杨种植
惇义和镇利用湖泊湿地种植意杨面积440公顷,20万株,其中苗圃20公顷,为汉北平原速生林生产基地。林业大户15户、年产值800万元,占农民纯收入6%以上。
开发利用
1959年10月,在陈河镇南的翁家湾与抱鸡母湾之间,开工兴建翁抱抽水机站,1963年5月全面竣工。以赛湖为水源,扬程24.8米,提水能力3立方米/秒。1964年,陈河、黄滩两区分别在龙赛湖的陈家河汉和毛家河汉两处围垦,计103.3公顷。1969年,汉北河改道、同时修筑汉北河堤,河湖分家,龙赛湖成为一个内湖。湖中鱼类锐减。
1970年,在汉北河北堤动工兴建龙赛湖闸(亦名六孔闸),1971年7月建成启用,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1973年,陈河、黄滩两区的沿湖社队,相继修筑余嘴东坑、西坑、乌岭坑等15处,围垦面积500公顷。1973年冬,组织陈河、黄滩、天鹅、郎君区和南坑良种场共3万民工,在赛湖与龙湖的狭窄处由石头嘴至瓜老嘴,兴建张万大坝。1974年,在围星后的龙湖所处的汉北河北堤上,兴建龙湖泵站,1975年全部建成。扬程8米、起排水位23.5米。年排水量6000余万立方米,实际最高排水量1.3亿立方米。
生产方式
1949年以前,湖区渔民有两种。一是主业渔民,多数以舟为家,还有的扎芦结蒿为室。主要靠捕捞鱼虾、欣柴山芦苇获柴为生。二是兼业渔民,以种田为主,农闲下湖捞捕。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建立湖泊管理机构,组织渔民有序地捞捕作业。1958年人民公社化,渔民生产合作社编为专业队、捞捕组,不少渔民转向农业生产。
1958—1962年,国家拨发渔民建房款,逐步安置老渔民陆地定居,结束了世代水上漂泊的生活。1970年以后,多数渔民均以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除镇办、村办渔场外,其余为专业户建鱼池养殖。
生活方式
1949年前,渔民以捕鱼维持生计,在渔民中流传着“无鱼不吃饭”的俗话,意指没有鱼就不能生活。其次管理柴山、出卖芦荻、采集莲藕、茭白、芡实、蚌壳、螺螂等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补充粮食不足。
1949年后,渔民逐步以捞鱼为业转向农业。1970年后,因汉北河改道水位落差,沿湖干部群众大搞围湖造田,开挖引水河、排水沟,兴建排灌泵站,湖区生产条件发生根本变化。陈河、义和地区的渔民改变过去“用钱捞鱼虾,吃粮靠国家”的局面,1971年,不再吃供应粮。1978年以来、渔民生活发生极大变化。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有8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新楼房,安装了自来水、数字电视、摩托车、电动车普遍化,运输汽车、农用车进农家、农民种田基本实现机械化。
人口
临湖有熊幺、张集、高尚、彭万、毛河、爆竹、梅岭、陈熊、余嘴、中街、南街、陶李、古堤、鼎集(亦称典集)、乌岭、张万、新集、龙湖、季伟共19个村,约2.60万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