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河图

汉代纬书

《龙鱼河图》,是汉代纬书之一,作者不详,原书已佚。〈说乳洛〉(百二十卷本)、《汉学堂丛书》及《古微书》等均有辑录。其书记玄女助黄帝制服蚩尤及昆仑天柱、玄洲、祖洲等事,略可供神话研究参考。

简介
《龙鱼河图》是汉代谶纬《河图》中的一种,黄奭云“清河郡本(知北逰按:指《清河郡本纬书》)又称《河图龙鱼徵纪》”,但是古籍中不见此名,只在引用时或简称《龙鱼图》或《河图》。书名当是本自纬书传说,本书中记载河中黄龙负图出授黄帝,《河图挺佐辅》中又说翠妫之川有大卢(鲈)鱼授给黄帝《录图》,该书是想说本书所记即此黄龙、鲈鱼所授者,故名《龙鱼河图》。
书中记述的内容十分驳杂,有神话传说、天文占验以及巫术等内容,古籍传注类书中引用其文很多,影响较大,今神话传说研究者也经常引用到其中的文字。此书久佚,自明代孙瑴《古微书》开始既有辑录,目前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纬书集成》的辑本比较详备,兹据此辑本校订录入,供同好参考。
内容
【正文】
〇伏牺氏王天下,有神龙负图出於黄河,法而效之,始画八卦,推阴阳之道,知吉凶所在,谓之“河图”。
〇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
【校勘】《艺文类聚》卷11“前”作“时”,“不仁不慈”作“仁慈”,“天子”作“天下”,“遂不敌乃”作“黄帝”,“伏蚩尤”之下有“帝因使之主兵”六字,无“不宁”二字,“象”作“像”,“殄伏”作“弭伏”。《太平御览》卷872“伏蚩”下有“蚩尤归臣,因使镇兵”八字。《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前”作“时”,“不仁不慈”作“不仁慈”,“仁义”之上有“以”字,无“遂不敌”三字,“伏蚩尤”之下有“帝因使之主兵”六字,无“不宁”二字,“象”作“像”,“殄”作“弭”。按:同类文在于《河图》。
※黄帝之初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
〇玄女出兵符与黄帝,战蚩尤。
【校勘】按:同类文在於《河图》。
※玄女出信兵符付黄帝,制蚩尤。
【校勘】《书钞》卷103“兵”下有“信”字,“与”作“授”,“战”作“刺”。
※玄女出兵符信符,黄帝制蚩尤。
【校勘】《唐类函》卷103“兵符”作“行”。
〇黄龙附图,鳞甲成字,从河中出,付黄帝,令侍臣自写以示天下。
【校勘】按:同文在於《河图》。◇知北游按:“附”当作“负”。“令”前当脱“帝”字。
※黄龙从雒水出,诣虞舜,鳞甲成字。舜令写之,写竟去。
◇知北游按:此条是言舜事,非黄帝事,当单独立条目。
※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出,付黄帝。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
※天授帝号,黄龙负图,鳞甲光耀,从河出。黄帝命侍臣写以示天下。
〇河龙图发,洛龟书威。
〇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後,河出符信,战则剋矣。”黄帝寤,思其符,不能悉忆,以告风后、力牧,曰:“此兵应也,战必自胜。”力牧与黄帝俱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中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於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
◇知北游按:此条文字乃根据《清河郡本纬书》所辑,该书辑录纬书佚文极不严谨,把一些不是纬书的文字也收入书中。该条文字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黄帝出军决》,非《龙鱼河图》之文。
〇帝喾骈齿。
宋均曰:所以骈齿,齿,星位。
〇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渊,大龟负图来,出授尧。尧敕臣下写取,写毕,龟还水中。
【校勘】《艺文类聚》卷99、《天文要录》卷57、《清河郡本纬书》“渊”作“川”,“出授”作“投”,“取”下有“告瑞应”三字。
※尧时与群臣到翠妫之渊,大龟负图来,出授尧。尧敕臣下写取吉瑞,写毕,龟还水中也。
〇舜以太尉则与三公临视,黄龙五彩,负图出於舜前,金绳芝泥,章曰:“天皇帝玺”。
【校勘】按:同类文在於《河图》。
〇东方泰山君神,姓圆名常龙;南方衡山君神,娃丹名灵峙;西方华山君神,姓浩名郁狩;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中央嵩山君神,姓寿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
〇东方泰山将军,姓唐名臣;南方霍山将军,姓朱名丹;西岳华阴将军,姓邹名尚;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中岳嵩高山将军,姓石名玄。恒存之,却百邪。
◇知北游按:道书《法文十籙召仪》引四方将军名与此略同,然无“莫惠”,云“中央将军姓黄名忠”、“北方将军姓石名玄”。
〇一云:嵩山君角普生,泰山君玄邱目睦,华山君浩元仓,衡山君烂洋光,恒山君伏通萌。
〇东海君姓冯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隐娥;南海君姓视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大名丘百,夫人姓灵名素简;北海君姓是名禹帐里,夫人姓结名连翘;河伯姓公名子,夫人姓冯名夷君。有四海河神名,并可请之、呼之,却鬼气。
【校勘】《天文要录》卷9无“青”、“百”二字。按:同类文在於《河图》。◇知北游按:“河伯姓公名子”当作“姓吕名公子”,参下条。“北海君姓是名禹帐里”《御览》卷881作“北海君姓禹名帐里”,辑文盖误。
〇河伯姓吕名公子,夫子姓冯名夷。《上古圣贤处所记》曰:“冯夷者,弘农华阴人也,在潼关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
◇知北游按:“夫子”当作“夫人”。《上古圣贤处所记》以下乃《事始》抄录它书,非《龙鱼河图》之文,当删。
※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
〇高皇摄正总万庭,四海归咏治武明。文德道治承天精,元祚兴隆协圣灵。
※文德道治承天精。
〇阳积精为日。
〇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从东青道;立秋、秋分,从西白道;立冬、冬至,从北黑道;立夏、夏至,从南赤道。天有四表,月有三道,圣人知之,可以延年益寿。
◇知北游按:此文用《汉书·天文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
〇髪神名寿长,耳神名娇女,目神名珠映,鼻神名勇庐,齿神名丹朱。夜卧三呼之,有患亦便呼之九过,恶鬼自却。
〇天岁星主德庆,其精下为大社之神。天太白星主兵凶,其精下为雨师之神。天荧惑星主司非,其精下为风伯之神。天辰星之气司灾,其精下为先农之神。天镇星主得土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
【校勘】《广博物志》卷14“之”作“主”。
※天岁星主德庆,其神下为大祉之神。
◇知北游按:《开元占经》卷23作“大祉”,《御览》卷881作“大社”。
※太白之精,下为风伯之神,主司非。星辰之气,下为灵星之神,主得土。
【校勘】《清河郡本纬书》“精”上有“星”字,“星辰之气”作“辰星之精”。◇知北游按:“星辰”当作“辰星”。此条文字残谬过甚,不可据。参主条目。
※火荧惑主司非,其精下为风伯之神。
◇知北游按:“火”是“天”之误。
※夫填星主得土之庆,其星下为虚星之神。
◇知北游按:“夫”是“天”之误。
※火辰之气主司灾,其精下为先农之神。
◇知北游按:“火”是“天”之误,“辰”下当有“星”字。
〇山冬天雾,十日已上不除者,山崩之後。出水脉也。
【校勘】《艺文类聚》卷2“後出水脉也”作“候”。《清河郡本纬书》“冬天雾”作“有大雾”。《事词类奇》卷1“冬”作“东”。《书钞》“後”作“候”。《唐类函》卷5“冬天”作“有大”。◇知北游按:黄奭辑本“出”作“山”,当是。原文断句有误,当作“山冬天雾十日已上不除者,山崩之候。山,水脉也。”後四字疑是古注文。
〇帝淫泆,则奎有角,月有足。
〇昆仑山,天中柱也。
〇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头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有太平之都,有都甲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〇剑名飞扬。
【校勘】《格致镜原》卷42“剑”下有“神”字。◇知北游按:有“神”字是。黄奭辑本作“剑神名飞扬”。
〇弓之神名曲张。
【校勘】《艺文类聚》卷60、《书钞》卷125“名”下有“曰”字。◇知北游按:黄奭辑本作“弓神名曲张”。
〇楯名目障。
◇知北游按:“楯”下当有“神”字。黄奭辑本作“盾神名自障”。
〇斧神名狂章。
〇矛名天矢阴。
◇知北游按:“矛”下当有“神”字。黄奭辑本作“矛神名天矢阴”。
〇玄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芝著玄涧,涧水如蜜味,服之长生。
【校勘】《天中记》卷9“著”作“生”。按:同类文在於《河图》。
〇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石,冶其石为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以割玉,如土。
【校勘】《艺文类聚》卷60“冶”作“治”,“为”作“成”,“明”下有“四之”字。《书钞》卷122“方”下有“万”字,“黑”下有“去东岸十九万里”七字。
〇囗州在南海中,地方三千里,多檀木,可治为弓,鸟见之则号。弓之神名曰曲张。
◇知北游按:玄洲在北海、流洲在西海之说均见《海内十洲记》,《十洲记》载南海之洲有炎洲和长洲,云“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然无上有檀木之说;又云“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首之缺文疑当作“长”,所谓“多檀木”即指长洲上的“大树”,“三”当作“五”。“鸟”当作“乌”,古有弓名“乌号”即指此。
〇邓国有工,善铸剑,因名邓师。
〇有脱光刀。
◇知北游按:原文当作“刀之神名曰脱光”或“刀神名脱光”。
〇妇人无以夫衣合集澣之,使之不利。
〇埋蚕沙於宅亥地,大富,得蚕丝,吉利。
【校勘】《御览》无“埋”、“於”字,无“以”以下。◇知北游按:“大富,得蚕丝”疑不当断读,应作“大富得蚕丝”,意为大量收获蚕丝。
△以一斛二斗,甲子日镇宅,大吉,至钱千万。
〇七月七日,取赤小豆,男吞一七,女吞二七,令人毕岁无病。
〇七月七日,晒暴革裘,无虫。
〇合乌鸡药。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三日桃花末,涂面及遍身,三二日肌白如玉。此是太平公主法,曾试有效。
◇知北游按:“此是太平公主法,曾试有效”二句乃《韦氏月录》之语,非《龙鱼河图》之文,黄奭辑本亦无此二句,当删。
〇岁暮夕四更,取二二豆子,二十七麻子,家人头发,少合麻豆,著井中,咒敕井吏,其家竟年不遭伤寒,辟五温鬼。
【校勘】《艺文类聚》卷85“更”下有“中”字,“二十”作“二七”,“二十七”作“二七”,“髪少”作“少许髪”,“麻豆”作“麻子豆”,“咒”作“祝”。《齐民要术》卷2“更”下有“中”字,“二十”作“二七”,“二十七”作“二七”,“少”下有“许”字,“吏”作“使”,“温”作“方疫”。◇知北游按:正文“二二”当作“二七”。“温”通“瘟”。
〇白马玄头,食之杀人;下病,食马肉,亦杀人。
△以卖马钱娶妇,令多恶病,夫妻离别。
【校勘】《御览》卷893无“令”以下。
〇悬文虎鼻门上,宜官,子孙带印绶。悬虎鼻门中,周一年,取烧作屑,与妇饮之,二月中便有儿,生贵子。勿令人知之,泄则不验也;亦勿令妇人见之。
〇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
〇羊有一角,食之杀人。
〇瓜有两鼻者,杀人。
〇玄鸡白头,食之病人。鸡有六指,亦杀人。鸡有四距,亦杀人。鸡有五色,亦杀人。
◇知北游按:此条及上条之“杀人”均当为“食之杀人”之省语。
〇冬以腊月鼠断尾。正月旦,日未出时,家长斩鼠著屋中,祝云:“付敕屋吏,制断鼠虫。三时言功,鼠不敢行。”
〇君有四海河神名,并可请之、呼之,却鬼气。
◇知北游按:此条与上四海河神条重复,当删。
〇黍米糜粥合糒中,食病杀人。米食不可合穄,食洞下杀人也。
◇知北游按:断句疑当为“黍米糜粥合糒中食,病杀人。米食不可合穄食,洞下杀人也。”前後二“食”字乃“吃”义,“米食”则谓米做的食物。“洞下”指腹泻之病。
〇风者,天之使也。
【校勘】按同类文在於《帝通纪》。
【补遗】
〇昔神禹治水,天帝遣玄夷使者乘龙秉节,授禹以《四海真形之图》,然後能疏通众水,共流入海。——《宣德鼎彝谱》卷六引《龙鱼图》。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