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英语:Renminbi,缩写:RMB,货币代码:CNY,货币符号:¥),全称中国人民银行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人民币是中国唯一用法律确定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以国家强制力赋予的法定货币,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支付工具。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
表示符号
2000年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学习辅导读本中有详细释义,称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作为支付单位的代号,
人民币符号是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
从1937年初开始,由于国民党政府超额发行法币,国民经济彻底走向崩溃。法币的发行总额在1948年达到了660万亿元,国统区的物价是抗战前的150万余倍,关联资本极度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大批民族工商业濒于倒闭,城市失业人数陡增,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在饥饿和死亡边缘挣扎。
解放战争初期,各解放区尚未连结成片,还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中,各解放区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散地发行本位币。有的地方通过成立银行发行货币,有的通过政府发行货币,有的通过联合贸易公司发行货币,各地货币的印刷板式各不相同。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推进,解放区之间贸易沟通日益发展。但是各解放区货币互不流通,辨识很难,给过境的群众和跨区作战的解放军部队带来了很大困难。
货币统一
1947年3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财经问题的指示,华北财经会议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商讨统一财经等相关问题。在华北财经会议召开期间,经中共中央批准,1947年4月16日,华北财经办事处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并任命董必武为主任。5月,董必武到达邯郸,在主持华北财经会议之际,和会议代表对战争形势及统一货币的主、客观条件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要支持全国范围内的战争,财政必须统一,在新形势下加快统一货币势在必行。会议决定,统一计划掌握各地货币发行,稳定货币兑换比率,并逐渐达到各解放区财经的统一。1947年秋季开始,解放战争形势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但各个解放区仍发行流通自己的货币。为支持广大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为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迫切需要有一种统一的货币,以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避免造成金融混乱。10月2日,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并提议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成立,由曾经担任过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的南汉宸担任筹备处主任。12月11日,董必武向中央汇报说明发行人民币还需等待时机的问题。董必武指出,发行人民币的工作,有许多基本问题,主客观条件都未成熟。
1948年以后,各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有些邻近的解放区开始统一行政区划,统一财政。例如,1948年1月,陕甘宁解放区同它邻近的晋绥解放区在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两区的货币以同等价值混合流通。1948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同晋冀鲁豫解放区按冀南币一元等于晋察冀边币十元的固定比价混合流通。1948年5月,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正式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冀南银行和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同年10月,山东解放区的北海币与华北解放区冀南币按相等的比价实行混合流通。这些解放区的货币实行固定比价、混合流通,把各区间货币流通的统一向前推进了一步。1948年冬,解放战争已胜利在望,客观上要求尽快发行人民币、建立新型货币制度。董必武认识到时机已成熟。
货币发行
1948年12月1日,根据华北财经办事处工作要求,将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进行合并,在河北石家庄市挂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根据要求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该货币由于由人民银行发行,而且又是由革命根据地人民货币发展而来,是新中国人民政权的货币,所以定名为“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随之迁往北平,成为新中国的中央银行。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0年,受
南汉宸行长的委托,由
马文蔚先生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合法货币。在南汉宸主持、引导下,1952年12月,全国金融系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改造任务的行业。在此期间,南汉宸还协助陈云、陈毅打赢了人民币保卫战。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面额过大、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较严重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中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至1974年1月5日,第三套人民币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于198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准,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国际化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7月1日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首先,中国人民银行逐渐放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的限制。从2009年7月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内地5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和东盟国家开始试点。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全面铺开,除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外,与人民币投资相关的政策也纷纷出台。在人民币的跨境投资使用中,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最初是依托于跨境贸易结算的,2011年6月,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人民币合格境内投资者机制和“沪港通”,实现人民币证券投资双向流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方面,2015年7月,允许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央行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并于2015年9月允许这几类机构参与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11月30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
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会议上透露: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议认为,在中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6年到2017年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中国采取了新“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开放国内市场加快引进境外投资者,以及培育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此外,中国持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10月30日,
菲律宾人民币交易商协会在首都
马尼拉正式签约成立,这标志着人民币和
菲律宾比索将可实现直接兑换。菲律宾人民币交易商协会是中国境外第一家人民币对当地货币交易的自律性金融组织。协会将在菲律宾央行的指导和监督下,建设人民币与菲律宾比索的直接交易市场,实现人民币与
比索直接兑换,结束
菲律宾外汇交易必须经
美元中转的历史。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在菲律宾迈出的坚实一步。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4日,
缅甸中央银行依据
缅甸《外汇管理法》第17条和第22条发布通告,即日起允许在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直接使用人民币和缅币进行贸易结算。12月20日,随着出口商缅甸棉花制造公司收到的首笔预付款6万元人民币汇入其在缅甸经济银行木姐分行的人民币账户,并于2021年12月完成了进出口贸易流程,临沧外贸企业云南龙盛商贸公司参与的中国首笔中缅边贸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宣告成功。12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4日,俄罗斯财政部长
西卢安诺夫表示,人民币是俄罗斯的储备外汇之一,俄方将继续使用人民币。4月21日,以色列央行将首次将人民币纳入
外汇储备,同时削减美元和欧元持有量。并延长投资期限。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协议长期有效。此外,还与沙特阿拉伯中央银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与印度尼西亚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等央行或货币当局续签本币互换协议。7月13日,白俄罗斯中央银行在官网发布消息,自7月15日起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10月3日,人民币交易额在
莫斯科交易所首次超越美元,成为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外币。11月8日,阿根廷人民币清算行服务启动仪式在阿根廷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12月5日早盘,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强势升破7.00关口,为9月份来首次,日内涨450点,最高报6.9665。2022年以来,先后在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新设人民币清算行,海外人民币清算网络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3.91%,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2023年2月,伊拉克中央银行公布最新改善外汇储备措施,其中包括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该国对华贸易。3月31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占巴西国际储备比例达到了5.37%,已超过欧元4.74%的国际储备比例并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4月17日,
孟加拉国一名政府官员表示,孟加拉国和俄罗斯已商定同意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俄罗斯在该国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款项。6月15日,俄罗斯以人民币发放了萨哈林1号和2号项目的分红。5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54%。6月29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人民币纳入阿根廷银行系统允许进行存取的币种,批准阿根廷国内银行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和
活期存款账户业务。6月30日,阿根廷已经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和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了于当天到期的27亿美元外债。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外债。7月27日,
玻利维亚经济财政部长蒙特内格罗在记者会上表示,5月至7月,玻利维亚人民币交易金额达2.78亿元,占该时期对外贸易额的10%,预计未来人民币交易业务将会进一步扩大。7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升至3.06%,为连续第六个月上升。8月份,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额为3.92万亿卢布,环比增长超过30%。
2023年1月至9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同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8.9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当地时间9月4日,巴西纸浆企业埃尔多拉多公司(ELDORADO)在对华出口纸浆时首次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该公司首批对华出口集装箱已于8月25日装船启程前往中国。9月11日,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坎佐表示,
缅甸使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石油产品,而缅俄双方正准备签署国家货币兑换协议。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截至2023年9月末,境外货币当局实际动用人民币余额1171亿元。10月27日,巴基斯坦人民币清算行开业仪式在
巴基斯坦首都
伊斯兰堡举行,这标志着巴基斯坦人民币清算行业务正式启动。1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10月的3.6%升至4.6%,创人民币最高纪录。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超过日元,成为国际支付第四大货币。此外,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11月人民币位列第五,占比3.15%。与2023年10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34.87%,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5.35%。
2024年4月11日,马尔代夫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表示,马尔代夫将很快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进口货品的结算。6月末,在中国央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1045亿元人民币,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4.81亿美元。7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价值份额由6月份的4.61%上升至4.74%,连续9个月高于4%,且创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国际支付排名连续9个月维持在全球第四。8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新闻处发布公告,该行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公告说,国家银行理事会通过决议,修改外国货币兑换该国货币的官方汇率规则。从2024年9月1日起,将每日公布人民币兑换吉尔吉斯斯坦索姆的官方汇率。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再次超过日元,占全球支付总额的3.89%,为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若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人民币当月位列第五,占比3.02%。这一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在储备功能方面,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均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
2025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人民币本质
关于人民币的本质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课题。争论的核心是:人民币仍然是货币,还是已经转化或部分转化为劳动券。承认人民币是货币的学者,对其本质的表述,有两种看法:①认为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并不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货币只是被不同的阶级利用,而不具有阶级性。所以,人民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范畴,其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②认为货币的本质既包括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属性,也包括体现其借以存在的特定生产关系的特殊属性。因此,对人民币的本质应概括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两方面的内容。持人民币部分具有劳动券性质的观点,其主要论据是:国有企业之间产品的运动不改变所有权,从而不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也不存在劳动力的买卖,所以,人民币也就不再是或不完全是本来意义的货币。
1978年后,理论界的看法基本趋向一致,认为人民币依然是货币。主要论据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存在着商品经济,劳动还需要由货币这个间接的尺度来衡量,商品交换也需要借助于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来实现。
价值基础
人民币是不是黄金的符号,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争论中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①认为人民币是黄金符号,论据是货币只能由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来承担,本身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用来衡量价值;纸币所以能用来计价,只是因为它代表着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商品长期是白银,抗日战争前夕,则逐步从白银过渡到黄金。人民币与旧中国的货币符号有着历史的延续关系,并与世界上采用黄金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种货币符号时刻发生联系,所以人民币仍然是黄金的代表。②认为人民币与黄金不存在什么联系,主要理由是,人民币与黄金无法定联系,黄金作为货币商品只是存在于国际经济联系中,在中国国内黄金已无货币作用,即使是在国际联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趋势也已非常明显。不代表黄金的人民币如何衡量价值,论点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人民币的购买力靠国家所掌握的大量物资来保证,因而它所代表的价值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或称之为“百物”;有的认为,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是商品总价值的等分值,或认为实质是劳动时间。
材质成分
人民币纸张主要是由棉花制成的,约占95%,另外还有大约3%的木材以及其他化学材料。人民币要经过多道印钞工序及干燥、检验等环节后,一张张雪白的印钞纸才能变成红红绿绿的钞票,整个过程前后需要耗时1个月左右。
历史版本
第一套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1947年夏,解放战争进入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各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但是各地货币不统一,货币比价不固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的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折算不便的状况,统一各解放区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技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以满足解放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7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参差不齐,差别较大。
设计:第一套人民币统一了版式,扫除了原有其他货币的半殖民地色彩,票面上取消了英文,不再采用行长的签字,而采用印章,正面所印的年份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背面使用公元纪年1948。图案是与经济建设和新社会的人们所经历的生活有关的图案,如农耕、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图景。
防伪手段:第一套人民币多为无水印钞纸印制,因而,暗记和底纹成了其主要的防伪手段,暗记设计形式多样,有汉字,数字,英文字母,还有几何图形和网纹等。底纹有行名底纹、线纹底纹、图形底纹、面值底纹等。
第一套部分人民币概览如下:
第二套
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财政连续出现盈余,商品库存、黄金储备连年增加,到1953年GDP达910亿元。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存在上述缺陷,且面额大,流通使用不便,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便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
设计: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技术: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中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防伪手段: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
第二套部分人民币概览如下:
第二套人民币硬币概览如下:
第三套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和挫折,1961年,党中央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1962年实行财政银行“双六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调整,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
技术: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自行设计,使用中国自己研制的印钞专用设备印制的,是中国印制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
防伪手段:壹圆、贰圆、伍圆券采用定向或不定向五星水印纸,拾圆券采用天安门图景固定水印纸,增强了人民币的打假防伪能力。
部份第三套人民币概览如下:
第三套人民币硬币概览如下:
第四套
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国民经济经过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到1987年GDP已达12058亿元,是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3.3倍,是1962年的10.49倍。社会商品零售额1987年为5820亿元,是1978年的3.73倍。而此时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仅10元。这已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与第三套人民币的比率为1:1。
技术:纸张是印制钞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币纸张主要成份是短棉绒,纸张光洁、坚韧、耐折、挺度好,并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而不易损坏。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
设计:主景图案分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工农、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人物头像。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推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
防伪手段:第四套人民币除3种角币券没有水印外,主币均采用水印防伪。1元到5元券采用方圆古钱四方连续水印钞票纸,10元到100元券采用固定人物头像水印钞票纸。在纸张中设有安全线也是纸张防伪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属安全线,它是在造纸时加人的,含在钞票纸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视肉眼即可看到贯穿于票面右侧的钞纸中。
第四套部份人民币概览如下:
第四套人民币硬币概览如下:
流通版本
发行背景
到20世纪末,中国经济分三步走的战略已顺利实现前两步,1999年,GDP已达89677亿元,是1987年的7.43倍,是1978年的24倍。随着金融电子化和银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第四套人民币缺乏机读性能而不利钞票的自动化处理。于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发行过程
第五套人民币是根据国务院第268号令,1999年10月1日一次公布、陆续发行的,各面额纸币年版号均为“1999年”。因此,通常或者习惯称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首先发行了100元纸币、1元和1角硬币;2000年10月16日发行了20元纸币;2001年9月1日,发行了50元、1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发行了5元纸币、5角硬币;2004年7月30日,发行了1元纸币。
为提升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发行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部分纸硬币,2015年11月发行了新版100元纸币,2019年8月发行了新版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根据人民币提升工作总体安排,为适应人民币流通使用的发展变化,提升人民币整体设计水平和防伪能力,保持第五套人民币系列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
兑换比例
第四套人民币按面额1:1兑换为第五套流通人民币。
纸币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调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取消左下角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右侧增加动感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20元纸币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10元纸币调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1元面中部调整面额数字、装饰团花的样式;左侧增加装饰纹样、面额数字白水印,调整横号码的样式,取消左下角装饰纹样;右侧调整毛泽东头像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
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如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背面是西湖图案的顶部底纹,来自于庙底沟出土彩陶上的“金乌负日”图。
凹印对印面额数字与凹印对印图案是通过双面凹印对印技术来实现的,透光观察可见正背面局部图案组成完整的对印面额数字与对印图案,触摸有凹凸感,这展示了人民币防伪技术的安全性和创新性。
硬币特征
直径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正面面额数字“1”轮廓线内增加隐形图文“¥”和“1”,边部增加圆点。5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正背面内周缘由圆形调整为多边形。
面额数字的字体由衬线体调整为无衬线体后,数字的字体简洁大方、更易识别,与相邻的面额拼音、人民币单位的字体字形更加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面额数字造型作倾斜处理后,视觉效果更活泼、富有动感,更加突出和醒目;面额数字轮廓线的粗细变化,强化了数字造型的立体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识别性。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保持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外缘滚字不变,增加隐形图文特征,防伪性能明显提升,公众更易于识别真伪。
第五套硬币概览如下:
人民币作用
对人民币作用的看法在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出现几次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论点是:货币这个私有制的产物,可以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掌握并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有关政策的制定基本上也以这种论点为依据。1958年“大跃进”时,把货币与资产阶级权利等同起来,对货币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的论点一时间占统治地位;同时,在共产主义不要很久即可到来的气氛下,似乎货币即将消亡。于是出现了直接、间接削弱乃至否定货币作用的“左”倾政策和措施,给经济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害。这种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段就曾受到批判的“左”倾观点,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重新提起,而且变本加厉地直接把货币说成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温床,并认为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它加以限制。1976年后,通过对极左观点的批判,才认定不能把货币只视为是资产阶级可以利用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它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积极因素。
流通地区
人民币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瑞士、加拿大、俄罗斯、南非、韩国、丹麦、瑞典、土耳其、墨西哥、泰国等地区流通。
货币政策
1945年12月27日,美国、英国、中国等29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国务院举行仪式,正式签署基金组织协定。中国是基金组织29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直到1980年才恢复在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经过特别增资,中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占比由2.98%上升至3.72%,份额排名从原来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中国于1996年正式接受《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
2019年7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2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82亿美元,升幅为0.6%。
2022年,
人民银行公布新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建立人民币与
港币之间的常备互换安排。人民银行与
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双方已建立的货币互换机制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升级后协议无需再续签,也即将长期有效,互换规模从500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
2023年8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利率从2.75%下调至2.65%,7天利率从2.9%下调至2.8%。1个月利率从3.25%下调至3.15%;8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0%,分别较前次下降10个基点和持平。
2024年,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
汇率亦称“汇价”、“外汇牌价”。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诞生于1949年1月18日。截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中国国外的22种货币订有汇率,实行直接标价法,并采取双向报价,买卖差价大致为5%。在1994年以前,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官方制定,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市场汇率逐渐形成。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跨境支付
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和使用,深化双边货币合作。通过“代理行模式”和“清算行模式”等多种方式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在境内有关商业银行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人民银行于2012年启动建设CIPS。2015年,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迫切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业务发展。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该系统按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其主要功能特点包括:一是CIPS(一期)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处理客户汇款和金融机构汇款业务。二是各直接参与者一点接入,集中清算业务,缩短清算路径,提高清算效率。三是采用国际通用ISO20022报文标准,便于参与者跨境业务直通处理。四是运行时间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人民币业务主要时区。五是为境内直接参与者提供专线接入方式。CIPS的建成运行是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民币国内支付和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CIPS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等国际监管要求,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截至2023年11月末,CIPS系统共有1482家参与者,其中,直接参与者129家,包括121家银行、8家境内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接参与者1353家。从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看,CIPS系统业务实际可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余家法人银行机构。CIPS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人民币和港元的跨境收付款需求,也可以提供DvP(付款交割)、PvP(人民币对外币同步交割)、CCP(中央对手方清算)等金融市场业务的跨境人民币清算、DvP业务的跨境港元清算。
SDR权重
加入过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体系相对稳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稳定和提升全球经济金融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完全开放境内外贸易结算。2011年12月和2014年11月,中国相继启动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机制。2014年11月,中国正式启动了沪港通,为跨境证券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渠道。经过多年改革和开放,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为人民币加入SDR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15年适逢IMF五年一次的SDR审查。中国经济和金融实力持续增强,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加入SDR的条件,国际上对人民币入篮的呼声渐高。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审时度势,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的重要决定。
篮子货币
2016年,人民币成为
SDR的篮子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已经满足了成为SDR篮子货币的两个标准——出口标准和可自由使用的标准。如果一种货币的发行人是
IMF成员或包括IMF成员的货币联盟,并且也是世界前五名出口国之一,则该货币符合出口标准;被IMF确定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必须被广泛用于支付国际交易,并在主要交易市场广泛交易。
新的SDR货币篮子在2022年8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调整后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同时,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维持不变,即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
美元权重由41.73%上调至43.38%,
欧元、
日元和
英镑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
权重影响
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提高,反映了这些年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人民币外汇储备占比和外汇交易占比的提高,意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外汇储备、全球外汇交易、投融资中的使用更加广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储备与投融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同时,人民币SDR权重提升,反映国际对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度认可。
其他形态
普通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
纪念币,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这些纪念币选题丰富多彩,设计独具匠心,规格材质多种多样,图案新颖美观,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这些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货币制度,弘扬了中国货币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属纪念币
金属流通纪念币自1984年10月1日起开始发行,主要题材有体育(包括第29届奥运会)、珍惜野生动物、世界文化遗产、特殊日子纪念、人物像,以及经济社会重大事项纪念等。面值一般为1、5、10元,材质多为钢芯镀镍、紫铜合金、黄铜合金,直径有25、30、32毫米,大致共发行了80枚左右。以2023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2年10月26日发行2023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一套14枚,其中熊猫普制金银纪念币6枚、熊猫精制贵金属纪念币8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是
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也就是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由人民银行发行,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与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的交互,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不同指定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截至2021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
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相关事件
2020年12月,央行就规范人民币
现金收付行为对外发布公告,要求大中型商业机构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经营场所,应设置现金收付通道。
铁路、道路客运、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客运站、轮渡码头等经营主体应设置现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转换手段。社会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年第18号),依法维权。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拒收现金的行为既损害了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也剥夺了消费者支付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