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力量,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
行动内容
(一)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成果
巩固拓展“
万企帮万村”成果是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在继续保持原“万企帮万村”
精准扶贫行动的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各级行动领导小组要保持支持服务力度不减,指导帮扶企业帮助原帮扶对象脱贫不返贫。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支持服务“万企帮万村”产业帮扶项目行稳致远,做优项目,做强企业,拓展帮扶成果。要继续教育引导帮扶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筑牢村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鼓励合作经营好的企业扩大规模,引导规模经营的企业帮助更多村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促进村庄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熟乡情、重亲情、懂管理、善经营、有实力、讲信誉、受尊重、乐奉献等优势特点,教育引导民营企业继续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光彩理念,积极到乡(民族乡、镇)、村(含行政村、自然村)等投资兴业,支持举办各项社会事业,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丰硕成果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深挖农村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实施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农村人文资源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和特长,通过支持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书、村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荣誉职务,有序参与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内道路、小型供水工程、分布式清洁能源、仓储物流、公共照明、养老助残、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三)东西部协作和其他活动
有
东西部协作和
对口支援任务的省份,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下跨省域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开展帮扶。对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内受帮扶地区提出的对接民营企业的需求,帮扶地区要努力帮助解决。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依托省内对口帮扶平台,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省域内“富帮穷强帮弱”工作。鼓励民营企业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公益基金等,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公益帮扶等。要注重发挥商会、企业联盟等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和联合,发挥集团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工作要求
(一)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成果
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成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在继续保持原“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各级行动领导小组要保持支持服务力度不减,指导帮扶企业帮助原帮扶对象脱贫不返贫。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支持服务“万企帮万村”产业帮扶项目行稳致远,做优项目,做强企业,拓展帮扶成果。要继续教育引导帮扶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筑牢村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鼓励合作经营好的企业扩大规模,引导规模经营的企业帮助更多村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促进村庄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熟乡情、重亲情、懂管理、善经营、有实力、讲信誉、受尊重、乐奉献等优势特点,教育引导民营企业继续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光彩理念,积极到乡(民族乡、镇)、村(含行政村、自然村)等投资兴业,支持举办各项社会事业,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丰硕成果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深挖农村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实施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农村人文资源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和特长,通过支持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书、村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荣誉职务,有序参与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内道路、小型供水工程、分布式清洁能源、仓储物流、公共照明、养老助残、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三)东西部协作和其他活动
有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的省份,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下跨省域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开展帮扶。对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内受帮扶地区提出的对接民营企业的需求,帮扶地区要努力帮助解决。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依托省内对口帮扶平台,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省域内“富帮穷强帮弱”工作。鼓励民营企业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公益基金等,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公益帮扶等。要注重发挥商会、企业联盟等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和联合,发挥集团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各省情况
河南省
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印发《关于2023年河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的通报》
《通报》指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决定认定一批 2023年河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其中登封市垌头村会唱歌的村庄项目被认定为2023年河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登封市工商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持续深化结对帮扶成效,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引领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在产业帮扶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技术帮扶、人才帮扶等,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序开展。
特别是大冶镇垌头村以践行文化自信为抓手、兴办文化产业为引领,从十几个人的全国第一支农民合唱团发展成拥有603名社员、多项文化产业的垌头村农民文化合作社,形成了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效益增的良好局面,奏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美、和谐的田园交响曲,走出了一条切合村情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川省
2021年5月28日,四川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总结表彰暨“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在成都召开。
会议强调,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央省委有要求、脱贫地区有需要、企业发展有空间、企业家自身受教育,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发展机遇和教育平台,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找准着力重点,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新型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统筹“
十个结合”,围绕“十个一批”,准确把握“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关键任务;要夯实工作基础,搞好统筹、建好平台、选好示范、讲好故事,做到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确保“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2021年9月2日,浙江·四川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来自浙江省的数千家企业将对四川数千个乡村进行帮扶,从产业升级、乡村治理等方面助推当地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14日,四川省“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会暨“川茶兴千村”启动仪式在宜宾举行,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工商联合会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金融服务“万企兴万村”行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川茶产业培育和促农增收,
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农业银行宜宾分行、
宜宾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签署《金融服务“万企兴万村”行动合作框架协议》,与四川省重点产茶县代表屏山县签署茶产业“万企兴万村-川茶兴千村”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2021年9月2日,重庆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在
南川举行。会议指出,重庆“万企兴万村”到2021年底,要掌握全市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发现并命名一批示范项目和基地;到2023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努力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参与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到2025年,要建立行动示范基地100个以上,助力全市1000个以上行政村脱贫成果稳定巩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贵州省
2021年8月30日,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精神,安排部署贵州“万企兴万村”行动。会议指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贵州省将按照“坚持主动参与,市场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协同推进;坚持依靠科技,鼓励创新;坚持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坚持三条红线,依法兴村”五条基本原则,聚焦“持续巩固拓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主动参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助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帮扶、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积极参与
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围绕民生工程开展公益捐赠、积极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七方面主要任务,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云南省
2021年8月26日,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在昆明召开,对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作出部署,对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并号召广大民营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云南乡村全面振兴,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接续努力,再立新功。会上下发了《云南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10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向全省民营企业发出了《发扬滇商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的倡议。
2021年9月23日,云南省临沧市召开临沧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会上,临沧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代光伟代表全市联名签署倡议书的25个民营企业家发出了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的倡议,号召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来。
海南省
“万企兴万村”海南行动启动大会在
白沙黎族自治县召开,并向全省民营经济人士发出“汇聚力量再出发,振兴乡村建新功”的倡议,印发《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海南行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围绕海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鼓励引导1000家以上民营企业及商(协)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以启动大会为契机,白沙组织还开展了 “共建自贸港 投资到白沙”招商推介会,推介白沙乡村振兴招商项目,并组织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示范点。
广东省
2021年9月8日,广东省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大会在广东省
清远市所辖
英德市举行。会上宣读了《让我们积极投身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来》倡议书;21家民营企业分别与全省各地的21条帮扶村签订了《广东省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乡村振兴村企共建协议书》。会议强调,广东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以及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重视把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支持好、服务好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广大民营企业要迅速行动,把促进
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到行动上。
甘肃省
2021年7月26日下午“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暨“光彩会宁行”活动启动大会在甘肃省
会宁县举行。会上,甘肃省工商联通报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光彩会宁行”活动情况;民营企业代表和会宁县委、省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了发言;省工商联、省民间商会向民营企业发出《让我们积极投身到“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中来》的倡议。
2021年9月1日下午,甘肃省
敦煌市工商联组织30余名民营企业家开展了“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观摩调研活动。先后实地查看了敦煌市
郭家堡镇万亩红枣产业园、敦煌市万头肉牛良种繁育基地、敦煌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规模化土地流转示范点、敦煌碧玥山居建设项目,深入了解了相关示范点农业研学、旅游多产融合发展、村镇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情况以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
西藏自治区
2022年月,西藏自治区召开“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标志着“万企兴万村”行动在西藏自治区全面开展。
据了解,2021年7月16日,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标志着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西藏自治区“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接下来的5年里,西藏自治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将按照“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实施村企结对共建,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探索民营企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西藏特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
2024年,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发布,荆州市3家民营企业成功入选。
指导意见
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2022年3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中提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当其时:以“三农”为着力方向,通过开展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农民稳定增收,乡村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