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

运城市万荣县内景点

后土祠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

简介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
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
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
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
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
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
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
汉武帝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在这里顶礼膜拜。
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
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
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
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
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
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
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
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至为珍贵。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扫地坛,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
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
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历史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地母的处所。在上古时期,祭祀和战争是人们最重视的两件大事,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有这样的说法:“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从商代开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献中,“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
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拟在黄河岸边修建后土庙。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祭天时,对大臣们说:“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汉书·郊祀志》下同)让大臣们讨论祭祀后土事宜。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建议在汾阴县祭祀后土,汉武帝便“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率领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亲望拜,如上帝礼。”太史令司马谈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他的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与汾阴仅一水之隔,他建议汉武帝到汾阴祭祀后土,应当说在汾阴祭祀后土的活动,在汉武帝以前就有很久的历史了。司马谈作为史官,熟悉历史上的祭祀情况和汾阴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向汉武帝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汉武帝在祭祀完后土之后,泛舟于河汾之间,同群臣欢宴于船上,极目四望,秋风萧瑟,草木落黄,鸿雁南归,即景生情,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后来,汉武帝又先后五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并在后土祠建造了一座万岁宫,汉宣帝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汉元帝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汉成帝初年,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向汉成帝上奏章,认为到汾阴祭祀后土,要“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建议把对后土的祭祀活动改在长安北郊,把祭天的活动改在长安南郊。
汉成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暂把祭天和祭地的活动改在长安近郊举行,不再去汾阴祭祀后土了。
过了两年,匡衡因为别的事情被罢了官,朝野上下都认为这是对匡衡的报应,认为他不应该建议皇帝轻易改变祭祀天地的地方。
汉成帝十分后悔当初听了匡衡的建议。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汉成帝的母亲看到皇帝久无子嗣,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令,决定恢复皇帝至汾阴祭祀后土的“先帝之制”。皇太后认为汉成帝当初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换在长安南北郊,得罪了皇天后土,失天地之心,天地之神降罪,以致皇帝久无子嗣。
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三月,汉成帝率群臣渡黄河,到汾阴祭祀后土。其后,汉成帝又先后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
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率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这是汉朝皇帝最后一次到汾阴祭祀后土。
古之帝王即位,均要郊祀社、稷。万荣后土祠,是明以前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庙宇。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是轩辕黄帝扫地而祭之所。后土祠位于中国历史上盛称为“汾阴脽上丘”。所谓“脽” ,是因此地背汾(河)带河(黄河),自然形成一条长四、五里,宽二里有余,高十多丈的长阜。因东周时属魏,故又称为“魏都”。汉武帝刘彻即位,把祭祀后土列为国家一件重要大事。从元鼎至天汉元年,汉武帝八次巡幸汾阴祀后土,设坛施祭,大筵群臣,中流饮然而赋千古绝调《秋风辞》。
元鼎元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即兴作《宝鼎之歌》,并改年号为元鼎。
唐代,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大臣张说向唐玄宗上奏说:“汾阴上有汉家后土祠,其礼久废,陛下宜因巡幸修之,为农祈谷。”(《旧唐书·张说传》)开元十一年(723年)、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时,在后土祠掘得两尊古代宝鼎,便将汾阴县改为宝鼎县。
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庄严弘钜,为海内祠庙之冠。后土祠庙貌图碑所记,庙南北长732步,东西阔320步,约合南北长1204.14米,东西宽526.4米,面积为 633859.29平方米,是现存后土祠面积的25倍,所以说后土祠是海内祠庙之冠,中华之最。
西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不下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其规模壮丽,同于王居,号奉祗宫。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先命人对祠作了修葺,庙貌倍益增丽,次年亦来亲祭,还为后土祠亲撰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
现庙内明天启年间重刻的金代庙图碑上,记载了宋代以前历朝立庙致祠实迹。
该祠在明以前是皇家祭祀圣地,而后属民间祭祀的庙宇。
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冲刷,脽丘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秋,黄河决口,后土祠建筑荡然无存。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将此祠移迁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这就是现在的后土祠。
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建筑宏伟,结构精巧。
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正殿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极为珍贵。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文学记载
《唐大诏令集·祀后土赏赐行事官等制》有这样的记载:北巡并都,南辕汾上,览汉武故事,修后土旧祠。时为仲春,地气萌动,将先政本,为众祈谷宝鼎出地,奠此币玉,荣光塞河。改汾阴为宝鼎。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之前,唐玄宗下令对后土祠进行扩建,使后土祠的建筑规模更加壮观。
唐代诗人李峤的《汾阴行》一诗,对开元年间祭祀后土的盛况有如下描述:“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旗。”“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兴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据《中国古代建筑史》载,北宋后土祠是按照最高标准修建的,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北京故宫在建筑布局和技法上,继承了万荣汾阴后土祠的建筑特点。祠内的代表建筑“秋风楼”巧夺天工,品字戏台国内外罕见,正殿、献殿的石雕、木雕、琉璃饰品等精妙绝伦。
万荣后土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文明发展史的见证。
据《资治通鉴·汉纪七》记载,汾阴后土祠正式建庙始于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另据《史纪·孝武本纪》记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改庙为祠。《史记·孝武本纪》载:“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
相关诗词
1、《汾阴后土祠作》 唐 李适适
昔予读旧史,遍睹汉世君。武皇实稽古,建兹百代勋。
号令垂懋典,旧经备阙文。西巡历九嶷,舳舻被江滨。
勒兵十八万,旌旗何纷纷。朅来茂陵下,英声不复闻。
我行岁方晏,极望山河分。神光终冥漠,鼎气独氛氲。
揽涕步脽上,登高见彼汾。雄图今安在,飞飞有白云。
2、《汾阴行》 唐 李峤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
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祇炜烨摅景光。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3、《汾阴祠后土》 金 赵秉文
闲闲吏隐官蓬莱,玉堂给札非仙才。封香汾阴祠后土,骑士引赴轩辕台。
龙门峡束天下险,状如万顷纳一杯。方丘中峙巨鳌趾,黄河一箭从天来。
长风吹云碧海去,旷荡万里晴天开。青山终古不改色,下送落日浮金罍。
沧波几回照新雁,往日繁雄安在哉。君不见汉家六叶夸雄才,力通象郡臣龙堆。
泰山日观封禅罢,属车九九声如雷。横汾中流箫鼓发,酒酣乐极情生哀。
秋风一曲在人世,茂陵桂树空莓苔。又不见开元四海不动尘,千麾万骑祠神脽。
侍臣文章咸第一,丰碑自勒崔嵬。凭高慨咏才子句,山川满目空尘埃。
铃声琳琅蜀道雨,想见万里愁云回。蒲关北走荣河道,岩深地古令人老。
胡儿夜渡黄河冰,生人憔悴如霜草。吾皇神圣如轩辕,北伐獯鬻清中原。
遍秩群神礼乔岳,还因告土祀坤元。灵祇纷纷福来下,倒卷天河洗兵马。
重新日月照乾坤,再整山河归庙社。三河形势满河中,独纪葵邱第一功。
唐汉遗民寻故事,还思法驾幸河东。
4、《送家叔季鸿先生游脽上谒后土祠》 其三(清 王又旦)
玉果犀钱伴客醺,此生投老恨空闻。对人敢说青箱字,隔水徒湔白练裙
三月扶筇登殿阁,一天垂柳下河汾。灵祠飒飒如风马,应有神光入夜分。
主要景点
秋风楼在后土庙内。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秋风楼是为保存《秋风辞》兴建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建。秋风楼建于汾阴脽上,靠近黄河,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今的秋风楼,系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风楼,楼身高达32.6米,楼身为曲尺形,主体为三层檐,2、3层上建有回廊,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引人观瞻。其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它既象征着秋风楼的古老,又为秋风楼增加了艺术色彩。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全楼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1.2米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 、残疾人、现役军官、革命伤残凭相关证件可免票;另,每月农历初一、十五门票免费。
餐饮
后土祠小吃有油酥火烧大刀面黄河鱼荣河拌菜油糕等等。
万荣汽车西站有到后土祠所在地庙前村的车,但是上车前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到景区所在的村,因为有些车只到荣河镇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