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East Europe)指由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东岸一线向东达乌拉尔山脉的欧洲东部地区,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国家。另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北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也被视为东欧或东南欧国家。
地形
东欧是指欧洲东部,地貌比较单一,以
东欧平原为主。气候以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
东欧平原上。和西欧相比经济发展差异悬殊。
本区的地形大致可以
喀尔巴阡山为分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的
波兰和
波罗的海三小国平原广阔,为欧洲大平原的东段,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第
四季的大陆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
外洗黄土,也在平原的中北部地区堆积了成群的
冰碛丘,使平原成波状起伏。冰碛丘间的东西向洼地,自古以来即为东西向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欧南部地形较为复杂,山地平原交错,只有在匈牙利东部和
罗马尼亚南部,才可见到面积较大的平原,上覆肥沃的
冲积土,为农业的重要地带。高大的山地散布,对交通构成严重的阻碍,所幸山地间有多处通谷和隘口,可作为出入的门户。本区是
喀斯特地形的
分布区。
俄罗斯的
乌拉尔山及
乌拉尔河以西是一片辽阔且起伏平缓的古老
陆块,地层十分稳定坚实,全境多属久经侵蚀的
准平原,有主要位于
俄罗斯境内,故称俄罗斯平原。平原中部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
分水岭。
位于
里海和
黑海之间的
高加索山脉,是欧亚的
界山之一,山势高大,地形崎岖复杂,夹杂著高原、平原和低地。
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地区受到
苏联强有力的军事控制和政治影响,有一批国家建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共产党长期单独执政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波兰、保加利亚、民主德国象征性地保留了几个小党,但这些党对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实际影响,外部世界对其一无所知。
在1989年底的暴风雨中,东欧各党已处于十分困难的逆境之中。他们所选择的
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已经受到冲击。多党制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东欧出现了多党竞争的复杂局面。1989年11至12月份,东欧各国通过修改宪法,取消了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款,纷纷放弃
一党制,建立
多党制。东欧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宣告结束。
气候
东欧绝大部分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春秋季较短,
年温差大。夏季多雨,水气主要由西风自
北大西洋带入,
年雨量约为500毫米。
本区
冬温甚低,故河流冰封,雪橇通行,部分地区冬季长达六个月至八个月。冬季降雪区域广泛,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时常落雪,北部泰卡(Taiga)
针叶林区,冬雪最多,经常积雪二、三呎,春季雪融缓慢,融雪水渗入土中,可供植物吸收,对
寒带森林的发育裨益甚大。
南部和
高加索地区因山脉阻挡俄罗斯酷寒气流南下,气候较暖,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高加索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气候上已带有浓厚亚热带色彩。
民族
斯拉夫民族发源于今波兰东南部
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于1世纪时开始向外迁徙,至6世纪时期居地已经遍布东欧以及俄罗斯地区。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东、西、南三支,其中东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分布在东欧各地者以西、南两支为主。
匈牙利人原为东欧西侧的民族,于9世纪建立
匈牙利王国。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曾与
斯拉夫人、土耳其人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后又受德国文化的影响。
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分布于今阿尔巴尼亚和
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由于14世纪以后一直后到
土耳其的统治,文化充满东方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
罗马尼亚人是东欧唯一的巴尔干民族,但跟大多数
斯拉夫民族一样,信奉东正教,他们是罗马人的后裔,因
古罗马曾在此建省并统治由留居东欧。
文明
按照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东欧还可以细分为以下数个文明圈:
被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过的
匈牙利、
捷克、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以及被
德意志帝国和
奥地利帝国统治过部分领土的
波兰属于
西方文明下属的天主教文明圈,这几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德意志文化的影响(尤以曾有大量德国地主移民拓殖的波兰和捷克为最),大多数民众信奉罗马天主教(捷克例外,捷克如今已是无宗教信仰者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较早建立
代议制民主政体(如波兰早在1791年就颁布了欧洲第一部
成文宪法——
五三宪法),在
东欧剧变后民主转型较为平和。这些国家大多在
一战前就已开展
工业革命,经济虽然落后于
西欧但仍然领先全球大多数国家(捷克在
二战前还拥有能与德国克虏伯匹敌的先进军工企业)。科技和文化也较为发达,如
弗里德里克·肖邦、
玛丽·居里、
拉娜·沃卓斯基、
莉莉·沃卓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为世界知名的波兰裔文化与科技名人,
约翰·冯·诺依曼、
西奥多·冯·卡门、
裴多菲·山陀尔、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等皆为匈牙利裔科学与文化名人,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米兰·昆德拉则为捷克的文化名人。
被
土耳其长期统治的
巴尔干半岛诸国(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除外)大多属于东正教
文化圈,这些国家的文明来自对
拜占庭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民众大多信奉
东正教。按照亨廷顿的理论,巴尔干的东正教国家没有如
西欧国家一般经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革命,
人文精神薄弱,未能树立
个人主义和
自由主义传统。这些国家在脱离土耳其独立后大多实行
君主专制政体,而且在二战后又都建立了共产集权政体(
希腊除外),冷战后的民主转型较之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欧国家亦困难得多。这些国家和中欧国家的另一显著区别就是国内民族众多,
民族矛盾复杂,
南斯拉夫和
阿尔巴尼亚在冷战结束后都爆发了激烈的动乱。由于两次
工业革命都没有赶上,直到二战后才开始工业化,巴尔干诸国经济普遍落后(冷战期间被西欧诸国倾全力扶助了几十年的希腊除外),不仅落后于西欧和中欧的国家,就是跟台湾、
泰国、
马来西亚等
亚洲先进国家(地区)相比也算是贫穷国家。
巴尔干地区的人口贩卖活动尤其猖獗。
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三国都是东欧人的国家,种族血缘和
语言文字都很相近,也都属于东正教国家。但该三国较之巴尔干诸国专制传统更为深厚,民主转型更为困难,因而被更早的
文明史观论者汤因比视为独立的俄罗斯文明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亦属于经济落后国家,尽管乌克兰仍能维持世界一流的军工业。俄罗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和武器军备而尚能维持
高收入水平。
阿尔巴尼亚、
波黑和
北马其顿属于穆斯林和东正教徒混合杂居的地区。历经霍查对宗教的几十年铁拳打压,阿尔巴尼亚的大多数民众如今已无
宗教信仰。
宗教
东欧大部分地区信仰东正教。亨廷顿在他的
文明冲突论中提出
西欧与东欧的分别在于是否信仰东正教,因此
希腊应算是东方国家。前
南斯拉夫地区也有部分民族信奉伊斯兰教。
经济
区盛产小麦、马铃薯、
甜菜、向日葵,养畜业发达。东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俄罗斯,这里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交通网发达,分布有许多著名工业区,如莫斯科、库兹巴斯工业区、
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工业区,顿巴斯工业区,
乌拉尔工业区等。
国家
俄罗斯位于东欧和
北亚,面积1705.4万
平方公里,人口约1.45亿,有176个民族,其中
俄罗斯族占人口83%。俄罗斯地跨
欧亚两洲,其欧洲部分是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四分之三的工业和人口都集中在这里。其民族和文化渊源主要出自欧洲,同时,也兼有
东方文化特点,宗教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主要信仰
东正教。俄罗斯原是以
莫斯科为中心的几个偏僻小村落组成,十二世纪中期建城,以它为中心逐渐形成
莫斯科公国。1480年,俄罗斯摆脱了蒙古人长达240年的控制而独立。十六世纪中期,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
沙皇,俄罗斯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689年,沙皇
彼得一世进行改革,使
俄国成为一个近代强国。1861年,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17年10月,
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成立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12月8日,联盟解体。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成立,并承接了前
苏联在国际上的主体地位。
俄罗斯由85个
联邦主体组成,其中有22个
自治共和国,46个州,1个自治州,9个边疆区,104个民族
自治区和3个联邦直辖市。俄罗斯是实行
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
国家权力由立法、执行、司法组成,均为独立机关。总统、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
国家杜马组成)、政府、联邦法院共同行使国家权力。
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军工、航天等尖端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是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天然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总量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储量65亿吨,占世界
探明储量的百分之十三;
煤炭储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
森林面积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7%,占世界林木总
蓄积量的四分之一。森林
年生长量8亿立方米,年
采伐量4亿立方米,是世界木材和木制品的主要出口国。
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为欧洲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内流河。俄罗斯
内河航运干道。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伏尔加河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
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
里海。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它通过伏尔加河--
波罗的海运河连接波罗的海,通往北德纳维河水系和
白海——波罗的海接通白海,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与
亚速海和黑海沟通,所以有“五海之河”的美称。
伏尔加河是俄国的历史摇篮。被称为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盆地占俄罗斯欧洲部分的2/5,居民几乎占俄罗斯联邦全部人口的1/2。伏尔加河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还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面积——使其跻身于世界大河之列。
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
加里宁州奥斯塔什科夫区、
瓦尔代丘陵东南的湖泊间,源头海拔228m。自源头向东北流至雷宾斯克转向东南,至古比雪夫折向南,流至
伏尔加格勒后,向东南注入里海。河流全长3688km,
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
平均流量约为8000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为2540亿立方米。伏尔加河干流总落差256m,平均坡降0.007。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多沙洲和浅滩,两岸多
牛轭湖和
废河道。在伏尔加格勒以下,由于流经半荒漠和荒漠,水分被蒸发,没有支流汇入,流量降低。伏尔加河
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
海平面28米。从距河源不远的尔热夫算起,往下3000多公里的河段内,总落差仅有190米,因此河水流速缓慢,沙洲、浅滩、牛轭湖、废河道广为分布,是一条典型的
平原河流。
三角洲面积1.9万平方公里。
伏尔加河在河口的三角洲,上分成80条汊河注入里海。干、支流
通航里程3,256公里;
货运量占全国
河运总量的半数以上。主要
货流以石油、木材、粮食、机械为大宗。
结冰期11月末至次年4月。
通航期7-9个月。重要
河港还有特维尔、
雅罗斯拉夫尔、喀山、
萨马拉和阿斯特拉罕等。伏尔加河流经俄罗斯13个联邦主体,它们依次是
特维尔州、
雅罗斯拉夫尔州、
科斯特罗马州、伊凡诺夫州、
下诺夫哥罗德州、
马里共和国、
楚瓦什共和国、鞑靼共和国、乌利扬诺夫斯克州、
萨马拉州、
萨拉托夫州、
伏尔加格勒州、
阿斯特拉罕州。
旅游胜地
综述
东欧,一个充满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旅游胜地,悠久历史的大城小镇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是艺术家们的乐土。春节期间的东欧也别具风情,漫步其间领略
波西米亚风情将是不错的选择。
爱沙尼亚塔林
塔林(Tallinn)著名
旅游城市,是东欧
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首都,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波罗的海边,受
海洋性气候影响,春季凉爽,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也是爱沙尼入波罗的海最重要的港口,人口有40万,塔林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十字路口,连接东欧
南欧和
北欧的要冲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风光秀美,三面环水。
塔林老城区建于13世纪中叶,有上城和下城之分,上城是给贵族和宗教阶层等
上流社会的聚集区,一直保持者中世纪风格的外貌,上城中有著名的城堡托姆别阿,而相对应的下城是给
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居住的,还建有
市政厅和广场雕像等,其中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是塔林城市的象征和地标之一,和老城相得益彰的是还建有塔林新城,建设了很多公园让游人休憩。
这里还有一座历史游记的公园叫有
卡德里奥尔格公园(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它是
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园里有一尊青铜天使像高达16米,是为悼念1893年触礁沉没的
俄国战舰“美人鱼”号而塑造的。市内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其中的奥列维斯特大教堂是波罗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依然屹立,古风犹存。
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自成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
交通中心,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城。该城市是
欧亚大陆上重要的
交通枢纽,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高处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市内建有96座公园、14座花园、400个
街心花园、160条
林荫道,绿化总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一,达4.56万公顷。莫斯科是欧洲一个很著名的旅游城市,绿化面积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市内的人文景点数目也非常众多。
克林姆林宫、红场、新圣女公墓、武装力量博物馆、奥斯坦基诺、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
普希金故居博物馆、
阿尔巴特大街、柏拉仁诺教堂都是必游之地。
东欧平原
东欧平原位于欧洲东部,北起
白海和
巴伦支海,南抵
黑海、
亚速海、
里海和
高加索山,,西界为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中欧山地、
喀尔巴阡山脉,东接
乌拉尔山脉。又称 “俄罗斯平原”。面积约为 40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170米。有海拔300-400米的
瓦尔代丘陵、
中俄罗斯丘陵、
伏尔加河沿岸丘陵等,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
森林草原和草原带。里海北岸为
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
顿河、
第聂伯河。矿藏丰富,有世界著名的
顿巴斯煤田、库尔斯克和
克里沃罗格铁矿区、
尼科波尔锰矿区、第二巴库油田。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
俄罗斯东欧部分、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白罗斯、
乌克兰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平原南部地形较平坦。以流水
侵蚀作用为主,冲沟平谷地貌比较发育。东欧平原的平均海拔虽然只有170米,但平原上既有许多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如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丘陵等),也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由于地形波浪起伏,面积广大,各地的气候并不相同,动植物分布的差异也很大。从北向南,依次是严寒的
苔原带、比较寒冷的
森林带、气候适中的森林草原带、最南边的草原带。其中森林带占了平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原上有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等著名的大河。
东欧平原上不仅有着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而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分布着很多重要
工矿区,是俄罗斯的心脏部分。
地质构造上曾先后受4次
冰期的影响,
冰碛地貌十分发育。平原的北部地区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
终碛垄,瓦尔代高地即由终碛垄演化而成。
冰碛丘陵之间,广布洼地、
沼泽地。此外
蛇形丘、鼓丘、冰碛埠等冰碛地貌也很普遍。丘陵性高地与低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约170米。平原北部广布
冰川地形,有瓦尔代丘陵等典型的冰碛丘陵和
冰水平原;南部流水
地貌发育,黑海沿岸有
干旱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