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成立于1985年9月,由当时的河北省邯郸市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中原13市联合成立的一庞大经济区域。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历经几十年风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强大。
由来
中原经济区成立于1985年9月,由当时的
邯郸市市长
白录堂和
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4年风雨,与时具进,不断发展强大。
有
晋、
冀、
鲁、
豫四省接壤区十三市组成,包括山西省的
长治市、
晋城市;河北省的
邯郸市、
邢台市;山东省的
临清市、
菏泽市、
聊城市;河南省的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济源市组成的跨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按照章程规定,各成员市市长均为经济区主席,执行主席方的市长为执行主席,执行主席方为轮换制,每年一轮换,一年一市。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部腹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一是它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二是它的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它处于中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中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四是它处于中部腹地,又是革命老区,对全国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好中原经济区的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前途广阔。
经济区联络处
“中原经济区联络处”是经济区唯一的常设办事机构。按照章程规定,办公地点设在
邯郸市,干部由邯郸市选派管理。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牵头筹备各种活动和会议,收集传递信息,组织协调包括各市联合协作项目在内的多种事项的落实,搞好服务等。
战略目标
1、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发展交通、流通、融通,积极培育大市场体系。
培育
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实施股份改造、租赁转让、托管拍卖、合资合作,激活重组国有资产,加快存量资本优化配置,带动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3、充分发挥知识经济先导作用,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4、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战略。
优越区位优势
中原经济区地处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特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优势奠定了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地位,赋予了它吸引力较大、辐射力较强的特点。
独特的区位优势
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的结合部,增长潜力较大、成长力较强,是东、西、南、北经济对流的中转站和交汇点。它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它的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处于中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中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同时它处于中原腹地,又是革命老区,对全国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就是描绘本区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
聊城、鹤壁的
浚县。山河壮丽的太行风光、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光辉灿烂的文物遗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一区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形成了西有煤田、东有油田、西、北有铁矿的主要矿产分布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漳河、
卫河、
汾河横穿本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境,在
华北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宜的气候条件,肥沃坦荡的
华北平原,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四是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丰富的资源条件,中原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综合发展、相对均衡的工业体系。
主要合作成果
1985年以前,晋冀鲁豫四省交界许多地段,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省份,加上财政状况、重视程度的不同,很多路存在宽窄不同,质量不一,有的干脆就对不上头,成为了“
断头路”;由于资源、信息的不共享,新乡和邯郸几乎同时都建立起了自行车厂,当时的经营状况比较理想,随着兄弟间竞争的残酷,盛极一时的状况难以维继,导致最后的破产。这种以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自为战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趋同等种种弊端,致使这一区域各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未得到显著提高。
24年来,得益于中原经济区的凝聚力,中原的人气合了,煤、铁、油,棉、面、果等分散的资源和特产聚合为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区域合作日趋紧密
以开发中原地区资源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为目的,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联合与协作。一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促进区域内商品流通。先后举办了安阳春节物资调剂会、长治轻纺产品交易会、聊城农副产品交易会、邢台协作项目洽谈会、邯郸食品博览会、北方糖酒博览会、国际建材博览会等等,成交额达300多亿元;二是协进协出各类物资,调剂余缺,互通有无,金额达260亿元;三是积极交流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00多项;四是为建设项目争取贷款和拆借资金。争取国家低息横向联合贷款1800万,拆借融通资金37亿元。
改善交通
中原经济区瞄准影响和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交通问题,首先修通了一批地市间的断头公路,初步改善了区内交通状况。联合投资修建了馆聊地方窄轨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跨省的地方铁路。
以中原经济区名义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1994年架起了豫鲁边界上的东明黄河大桥,解决了两岸人民世世代代无桥的不便。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市与市之间基本实现了高速互通。
区内
京广线、
京九线、
邯济铁路穿越而过;
京珠高速、
青兰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邯郸机场、
长治机场都已通航。有关成员市正在联合推进
邯黄铁路建设、
邯长铁路、
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区域内大交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加快行业协作
先后组建了包括发改、广电、旅游、文化、统计、人事、教育等部门在内的30多条行业协作网络,解决了一市一地一系统内部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现已成为中原经济区交流与合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块。文化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掘区域民间共有文化资源,每年五一期间的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已成为区域内代表性文化活动。
旅游方面: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中原游”精品旅游旅游线路。编印了北方第一张打破行政区划、跨省绘制的交通旅游图——《中原经济区交通旅游图》(04年首发,07年再版);08年9月举办了首届“中原经济区(晋城)旅游交易会”。
统计方面:定期发布统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信息方面:2005年开通了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区第一网——“
中原经济网”,2009年创刊了平面信息刊物《中原瞭望》,同时不断提升《今日中原》画报质量,通过“一网一报一刊”,全方位反映各成员市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中原大地建设成就,寻找拓展合作互补领域,借鉴推广先进经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
水利方面:2003年,河南省濮阳市与山东省聊城市密切协作,共同争取国家支持,顺利实施了金堤河干流疏通和彭楼引黄入鲁灌溉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灌溉排水问题。有关成员市正在积极推进“引岳入鲁”供水工程建设项目。
环保方面:2005年,邯郸市与安阳市联合查处了
岳城水库上游的一些污染企业,解决了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污染问题,保证了邯郸、安阳两市人民的饮水安全。2009年,邯郸市与濮阳市联合依法取缔了冀豫边界处的3家二硫化碳生产企业,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联防联控方面:2004年初,禽流感期间建立了区域内百县联防联控机制。2009年,长治、邯郸、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安阳三省七市气象部门在河南省安阳市正式成立区域减灾防灾协作区,联合抗旱、蓄水、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少协作区域内的气象灾害。
通过这些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有力促进了各成员市的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谋划合作远景
多年来,中原经济区走出中原,向专家学者请教,向友好经济区请教,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并取得了工作支持,探讨区域经济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
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费孝通教授对中原经济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几乎走遍了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并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国家支持解决的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了专题汇报。社会发展战略专家、全国人大常委、环资委副主任
冯之浚主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原经济区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为中原经济区的联合协作与发展理出了新思路,对后来横跨经济区的长(治)-邯(郸)-济(南)铁路和整个区域高速公路框架等区域性重大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大大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知名度。
1994年,中原经济区聘请中国科学院的16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小组,历时一年,完成了“中原经济区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研究”项目,为国家整体开发中原、深化区域联合与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部委领导长期关注、支持中原经济区工作,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强产业对接
2008年12月19日,中原经济区第十九届市长联席会在山东省临清市召开。会上,有关成员市共同签署了《协同物流战略框架协议》、《关于共同加快推进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的协议》、《关于联合加强漳河、卫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协议》、《邯、聊、临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意向书》等四个协议、意向,重点加强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方面的对接,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工作向务实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市长联席会机制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是这一区域十三市自愿参加、跨地区、开放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宗旨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推进中原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组织原则是“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按照章程规定,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设执行主席方和常任副主席方,执行主席方实行轮换制,每年一轮换,负责牵头组织经济区年度工作,并承办年度市长联席会议;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所在城市邯郸市为常任副主席方,更多履行对区域合作工作的协调、服务职能。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是经济区的最高组织形式和决策机构。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市长会议,由执行主席方承办,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项进行决策;每半年召开一次政府秘书长会议,对市长联席会所定事项进行协调落实;每季度召开一次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交流、沟通工作落实情况。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设秘书长一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郸市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秘书长领导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市贯彻落实市长联席会各项决议、决定。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常设办事机构,名称为“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市长联席会秘书长兼任;副主任若干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郸市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领导成员常任、执行主席方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轮流担任。办公地点设在邯郸市,办公室的年度工作归属执行主席方领导,人员由邯郸市选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