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乒乓球队(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是一支由中国乒乓球协会管辖的球队,于1952年成立,主要征战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赛事。
队伍历史
成立早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国家乒乓球队1952年成立。1952年10月,由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
北京大学举行,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出席了开幕式,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于1953年加入了国际乒联。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比赛中,虽打败了
奥地利、
瑞典、
西德等队,但却分别败于
英国、
匈牙利等强队。在团体比赛中,中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初露头角
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
匈牙利参加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二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
匈牙利而占第二位。中国乒乓球队于1955年参加在
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中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
日本、
罗马尼亚、
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
1956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第23届世乒赛中,男队先后战胜了亚洲冠军南越队和美国队,负于
英国、
日本和
罗马尼亚等队。中国男队上升为第一级第六名,女队由二级队升为一级队。在
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了种子队
罗马尼亚队和
英国队,双双获得了决赛权。中国选手
王传耀在团体赛中打败了日本优秀选手
荻村伊智郎,女选手
孙梅英打败了英国优秀选手安·海顿,初步显示了直拍两面攻和左推右攻打法的威力。中国男队由第一级第六名升为第一级第四名,女队由第一级第十一名升为第一级第三名。
首次告捷
1959年在西德多特蒙德举行的
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世界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
北京承办新中国第一个国际赛事——第26届世乒赛。在比赛前夕
国家体委举全国之力,选调了108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以直板快攻为主要打法的男、女队主力队员在比赛中充分显示了实力,男队首次夺得了团体冠军,在女单决赛中,
邱钟惠苦斗五局力克
匈牙利名将高基安,捧得
吉·盖斯特杯,成为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在
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面对如林的世界强手,英勇奋战,顽强拼搏,夺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三项世界冠军。随后在原
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在七个项目的比赛中共夺得五项冠军、四项亚军和七个第三名,中国乒乓球队已是连续第三次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庄则栋第三次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中国女乒也取得新突破,在决赛中击败四连冠日本队,首次捧起
考比伦杯。
之后由于文革,国乒缺席第29和第30届世乒赛。1971年国乒重回世乒赛赛场,参加在日本
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阔别世界乒坛六年之久,中国队终于捧得男团金杯。而中国女队虽打进决赛,最终却输给老冤家日本队。男子单项,中国队的最好成绩是男双第二、男单第三,而在女团比赛中失利的中国女队却拿到女单、女双两枚金牌。此外,
林慧卿还与
张燮林合作摘得混双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混双项目的金牌。在此期间,经中央批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访,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
乒乓外交”。
势不可挡
1973年,中国乒乓球队派出21名运动员参加
南斯拉夫第32届世乒赛,男、女队团体赛纷纷失利,在单项比赛中,
梁戈亮、
李莉夺得混双冠军,
胡玉兰捧得女单金杯。在男单比赛中,中国选手郗恩亭接连闯过奥洛夫斯基、斯蒂潘契奇、约翰逊三关,成为中国第一个直板反胶男单冠军。在印度
加尔各答举行的第33届世乒赛上,男团决赛以5:3战胜南斯拉夫队夺回了斯韦思林杯。中国女乒也在女团决赛中力克老对手韩国队,捧回了阔别十年之久的
考比伦杯。
1977年国际乒联成立50周年,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
英国承办了第34届世乒赛。中国队决赛战胜日本队,顺利卫冕
斯韦思林杯。而中国女队在过去的两年中针对主要对手朝鲜队和韩国队苦练技战术,在本届世乒赛上也顺利蝉联
考比伦杯。随后的第35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频频受挫,男子团体负于匈牙利。而女队却全面告捷。在女团决赛中,中国队战胜朝鲜队夺得冠军,在女单比赛中,
童玲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粉碎
朴英顺张立、
张德英和
葛新爱、
阎桂丽还包揽了女子双打的冠亚军。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开幕了,中国男队获得斯韦思林杯冠军,中国女队也成功卫冕,在之后的比赛中,中国队拿下了五个单项的所有金银牌:
郭跃华、
童玲分获男、女单打冠军;
蔡振华、
李振恃获男双冠军;
张德英、
曹燕华获女双冠军;
谢赛克、
黄俊群获混双金牌。一支队伍在一届世乒赛上囊括七项锦标并包揽五个单项的冠亚军,这是世乒赛史上空前的奇迹。这样的成绩在之后的数年间都不可撼动。从1983的
东京到1985年的
哥德堡,再到1987年的
新德里,中国乒乓球队在这三届世乒赛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非凡实力,每届世乒赛都只有一项失手,摘得了三届世乒赛总共21项锦标中的18项。
遭遇挫折
进入八十年代末,中国男队的劣势渐渐显现出来。起源于欧洲的横板弧圈球打法渐渐成为世界乒坛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直板快攻打法劣势也一点点暴露出来。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国乒队兵败汉城,仅获得男子双打和女子单打二项冠军。1989年在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的赛场上,中国男队0:5惨败给瑞典队,失掉了已保存八年之久的
斯韦思林杯,不仅如此,男单、男双和混双冠军也分别被瑞典队、德国队和韩国队夺得。1991年日本
千叶世乒赛上,中国男队仅获男子第七名,中国女队也在团体决赛中负于朝韩联队。但也就是在这届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摘得了女单冠军,开始了席卷世界女子乒坛的历程。
开始复苏
在
许绍发的大力推荐下,从意大利回国的
蔡振华成为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在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在决赛中战胜瑞典,夺得男团冠军。1992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大奖赛上,年仅16岁的
刘国梁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王涛、吕林在男双决赛中战胜德国名将
罗斯科夫、费茨纳尔获得冠军。而
邓亚萍也在本届比赛中一人独得女单、女双两块金牌。
次年的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团再负瑞典队无缘冠军。这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第40届世乒赛女单冠军
乔红和第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
邓亚萍分别被代表德国出战的施捷和代表新加坡出战的井俊泓淘汰。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拉开帷幕。这是继1961年北京主办第26届世乒赛以来在中国举行的第二届世乒赛。中国男团顺利杀入决赛,以3:2战胜了瑞典队,再次捧得斯韦思林杯。受到男团打响翻身仗的激励,中国队在这届世乒赛上重演了36届世乒赛的辉煌,再次包揽了全部的七项冠军,其中
邓亚萍一人获女团、女单、女双三枚金牌;
王涛、刘伟连续第三次蝉联混双冠军;小将
孔令辉与
刘国梁在男单决赛中会师,最终
孔令辉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横板男选手夺得的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同年,
徐寅生当选国际乒联第五任主席。
1996年,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再度将四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在男单决赛中,小将
刘国梁战胜师兄
王涛夺得冠军,至此,中国乒乓球队年轻一代选手已经完全成熟起来。1997年第44届世乒赛在
英国的
曼彻斯特举办,中国队收获了六枚金牌,只有男单冠军被瑞典选手
瓦尔德内尔夺得。第二年的
曼谷亚运会上,中国队再次痛失男单金牌,而年轻小将
王楠在这届亚运会上一人独得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四枚金牌,从而填补了
邓亚萍退役后中国女队第一主力的空缺。
1999年因为北约轰炸
南斯拉夫,国际乒联决定将单项比赛和团体比赛分开举行。当时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在荷兰
埃因霍温举行,中国队拿到全部五枚金牌,
刘国梁在这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苦战5局力克队友
马琳夺得男单冠军,至此,刘国梁已成为世界乒坛继瓦尔德内尔之后的第二位大满贯选手。第45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于2000年在马来西亚
吉隆坡举行,中国男团2:3负于老对手瑞典队。当时双方阵中各有两位世乒赛男单冠军,一共囊括了3位大满贯得主。同年10月1日起,国际乒联将比赛用球的直径改为40毫米,这项改革对现有的乒乓球技术带来很大影响。
重回巅峰
2000年9月的
悉尼奥运会是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赛,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金牌,
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中战胜
瓦尔德内尔,成为世界乒坛第三位大满贯得主。一个月后,大球时代的第一场世界大赛:男子世界杯在中国扬州开赛,未能入选
悉尼奥运会阵容的中国选手
马琳在世界杯上夺冠,成为大球时代的第一位世界冠军。随后在日本
大阪举行的第46届世乒赛是大球时代的第一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再度包揽了全部的七枚金牌,这已经是中国队在世乒赛上的第三次包揽。
2004年中国队征战
雅典奥运会并取得了三金一银两铜的成绩,其中最受关注的男单决赛中,小将
王皓不敌韩国选手
柳承敏。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创造了世界乒坛的一个奇迹。从团体赛到单打赛,包揽男女团体冠军,席卷男女单打三甲。2012年
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再度包揽全部四金,历史上第四次囊括金牌。男单
张继科实现大满贯,女单
李晓霞、
丁宁分获冠亚军,男女团决赛中国队分别3:0击败韩国队和日本队。国乒再次巩固自己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2015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和世界杯两项世界大赛中表现平稳,在国际乒联颁奖盛典上也成为最大赢家,
马龙和
刘诗雯分获最佳男、女运动员。2016年中国乒乓球队在
里约奥运会中,取得了4枚金牌和2枚银牌的优异成绩。2018年2月2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8年乒乓球团体世界杯国乒男女队夺冠。
近年表现
2020年3月8日,在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中,国乒收获4冠1亚。2021年7月26日,
许昕、
刘诗雯夺得2020年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银牌。8月5日,在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日本队,获得金牌。中国队连续四届蝉联奥运会女团冠军。8月6日,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国队3-0战胜德国队,获得冠军。11月30日,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
王曼昱战胜队友
孙颖莎,夺得冠军。同日,
樊振东以4-0战胜瑞典队
莫雷加德,首次捧起
圣·勃莱德杯,为中国队斩获本届世乒赛第4金。中国男乒实现在世乒赛男单项目上的9连冠。
2022年10月3日,2022年成都团体世乒赛男子团体举行。10月8日,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击败日本队,从而以八战全胜的战绩夺得冠军。10月9日,男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德国队,成就十连冠。12月,国乒确定新一届教练组:总教练为
李隼,男队主教练为
王皓,女队主教练为
马琳,混双组长为
肖战,刘恒等24名教练员进入国乒教练大名单。
2023年5月26日,在南非
德班进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乒包揽五金,其中女单冠军为
孙颖莎、男单冠军为
樊振东、混双冠军为
孙颖莎/
王楚钦、女双冠军为
陈梦/
王艺迪、男双冠军为
樊振东/
王楚钦。9月杭州亚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女双首次无缘亚运女双金牌。12月9日,成都混团世界杯中国队8-1战胜韩国队,累计九连胜夺冠。
2024年2月25日,
2024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大比分3-0战胜法国队,夺得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组合
孙颖莎/王楚钦以4-2战胜朝鲜组合
李正植/
金琴英,获得冠军,这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参赛历史上的首枚混双金牌。8月4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赛中,中国选手樊振东战胜瑞典选手,夺得金牌。随后的
巴黎奥运会乒乓男子团体金牌赛,由
马龙、
樊振东、
王楚钦组成的中国队以3-0战胜瑞典队,获得冠军。女子团体金牌赛,由
陈梦、
王曼昱、
孙颖莎组成的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国乒女队至此实现了自2008年
北京奥运会首设乒乓球团体项目以来的奥运女团五连冠。中国乒乓球队则包揽了巴黎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中国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支包揽乒乓球项目五枚金牌的队伍。
2024年10月8日,2024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团1/4决赛,国乒女团3比1战胜朝鲜女团,晋级4强。第一场:孙颖莎1-3金琴英;第二场:王艺迪3-1边松景;第三场:石洵瑶3-2车秀英;第四场:孙颖莎3-2边松景。10月13日,2024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半决赛中,陈幸同/蒯曼以0比3不敌日本组合大藤沙月/横井咲樱。至此,中国女乒在本届比赛各单项中全部折戟。女单、女双、女团全部无缘登顶,中国女乒在阿斯塔纳亚锦赛中遭遇了1972年赛事创办以来的最差战绩。50年来,中国女乒亚锦赛首次0冠。
现役成员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队
历任教练
相关赛事
队伍数据
奥运会
世锦赛
世界杯
亚锦赛
亚运会
亚洲杯
世界冠军
截至2022年10月,中国乒乓球队117人成为世界冠军。
冠军之最
荣誉记录
国际乒联名人堂
相关事件
2017年6月23日,在
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
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子单打16进8的比赛中,
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
马龙、
许昕、
樊振东及主管教练
秦志戬、
马琳,在未经中国乒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放弃参赛,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2017年6月24日,中国乒乓球队通过乒协官网发布致歉信,就23日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
马龙、
许昕、
樊振东及教练员
秦志戬、
马琳在中国公开赛中退赛一事道歉。
合作伙伴
2020年6月2日,
前程无忧(NASDAQ:JOBS)宣布,已经签约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成为其最新的官方合作伙伴。
社会评价
个人评价
中国队不是奥运冠军就是世界冠军,不管谁上,我们都打不过。(日本乒乓球原运动员
福原爱 评)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是世界体坛的中坚,他们还会继续活跃在赛场。(日本乒乓球原运动员
荻村伊智郎 评)
中国在乒乓球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他们采取了非常系统的做法。中国的整个乒乓球基础设施都是更高层次的。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印度乒乓球国家队总教练苏米亚迪普·罗伊 评)
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选拔是十分残酷的,完全致力于运动员是否有现在或将来拿奖牌的潜质,而不是在特定的时间盲目地将所有顶尖的运动员都纳入编制。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顶尖运动员有专门的训练搭档,有时候甚至以一对二——这在大多数球队中是看不到的。中国乒乓球队对于全球比赛有广泛的战术分析能力,并且是新型桌上技术的开发者。(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程英华 评)
媒体评价
没有哪支队伍像中国乒乓球队,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雄踞世界体坛榜首。(光明日报 评)
“小球转动大球”,在中国体育外交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乒乓外交”的深远意义影响至今。(人民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