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语缩写”BRD“),一般称呼两德统一前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位于欧洲中部,东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
雅尔塔协定,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
占领区合并,成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
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1961年,为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民主德国在东
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
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
冷战达到了最高峰。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
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
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
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
经济体之一。由于
东欧剧变等各种因素,东德于1989年11月9日下令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地理
位置
西德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民主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南接
奥地利、
瑞士,西接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法国,北接
丹麦,濒临
北海和
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形
可分为四个
地形区:
北德平原,
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
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为
巴伐利亚高原和
阿尔卑斯山区,其间
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
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
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
易北河、
威悉河、
奥得河、
多瑙河。较大湖泊有
博登湖、
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
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
大陆性气候过渡。
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
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西德
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
硬煤、
褐煤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
探明储量为:
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
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
巴登-
符腾堡州、
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
不来梅市、
汉堡市、
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
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莱茵兰-普法耳茨州、
萨尔州、
萨克森州、
萨克森-安哈特州、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国家象征
国旗
联邦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
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
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代表
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
德意志大地上。
1918年
德意志帝国垮台后,
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金三种颜色的旗帜为国旗。1949年9月,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
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国徽
联邦德国国徽以金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据考证,这一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
霍亨索伦家族。
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
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
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
国歌
《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
交响乐之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的旋律。
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
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总统豪伊斯和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
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国鸟
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为
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
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
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政治
宪法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
共和制、
民主制、
联邦制、
法制国家和
社会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
议会
由
联邦议院和联邦
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和通过政党得票率
按比例分配产生,任期4年,最重要的任务是立法、选举总理和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共69席,由各联邦州代表组成,每州按人口比例拥有3至6个席位。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管理以及欧盟事务。参议院议长按固定顺序由各州州长轮任,任期1年。当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
政府
内阁制。通常由联邦议院最大的政党牵头组阁,其领袖经联邦议院选举担任总理。总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直接对议会负责。
司法机构
联邦
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
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
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工法院、联邦
社会法院等。联邦和州法院相应设有检察院,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
提起公诉。检察院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
政党
(1)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
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 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
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
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
(3)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
(4)联盟90/
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
(5)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在野党。成立于1948年12月。
(6)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
德国共产党。
外交
与东德关系
西德从建国开始就提出“单独代表要求”,拒不承认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5年又提出“
哈尔斯坦主义”,声称除
苏联以外,其他国家若与民主德国建交,联邦德国便可能与之断交,旨在封杀民主德国的国际
活动空间,孤立民主德国。
20世纪60年代,随着民主德国地位的巩固和提高,“
哈尔斯坦主义”反而使联邦德国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于是,联邦德国开始考虑放弃“
哈尔斯坦主义”。1967年,联邦德国与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建交。为此,它提出了一个所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天生缺陷论”(即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民主德国有同样体制的国家,一开始就与民主德国有了
外交关系,因此联邦德国可以不顾及它们与民主德国的外交关系而同它们建交),从而为联邦德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和活动范围打开了大门。
1969年10月28日,
维利·勃兰特在其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发表的第一篇政府声明中,就明确向民主德国提议,两国领导人举行互不歧视的会谈。1970年3月19日,维利·勃兰特与民主德国
部长会议主席
维利·斯多夫举行了两国第一次
政府首脑会晤,为了体现互不歧视,双方议定在两国轮流举行两次会晤,第一次的会晤地点定在了民主德国的
爱尔福特。这两次会晤尽管没有达成任何
实质性的协议,最重要的是,这次会晤从此打开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大门。1972年12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签订《基础条约》,两德关系恢复正常。
20世纪80年代初,
北约通过关于在
西欧国家部署
中程导弹的决议,
东西方关系又呈恶化的背景下,联邦德国总理汉姆·施密特主动写信给民主德国领导人
埃里希·昂纳克,提议两人在不提任何
先决条件的前提下会晤。1981年12月,汉姆·施密特和埃里希·昂纳克在民主德国境内举行了会谈。会谈虽然成果不大,但双方还是在东西方紧张的气氛中强调两德关系正常化是欧洲缓和的一个重要因素,双方对保卫欧洲和平,确保在德国领土上绝不再次爆发战争都负有特殊的责任,并将此写入了双方的
联合公报中。
1980年底,在东西方关系和两德关系依然处在
中程导弹危机的阴影下时,联邦德国总理
赫尔穆特·科尔接承汉姆·施密特的做法,于1981年邀请埃里希·昂纳克访问联邦德国。1987年9月,埃里希·昂纳克以民主德国元首身份访问联邦德国。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整体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重新统一,分裂达40多年的
两德统一。
与中国关系
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与苏联关系
1955年,联邦德国和苏联建交。
著名景点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
柏林市中心,东侧是
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
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
六月十七大街(德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
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1788年,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造。
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
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无忧宫
无忧宫位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
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
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
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厅高42米,顶
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