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岛是位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西沙群岛最南端的岛屿,东北距华光礁西南位50公里、距永乐主岛晋卿岛大约90公里、距离西沙主岛永兴岛178公里。中国渔民俗称螺岛或半路峙,现名为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派往接收西沙群岛的中建号军舰。属于永乐群岛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
位置
中建岛(Zhonqjian Dao)在北纬15°47′,东经111°12′,西沙群岛西南方位的一个岛(实为沙洲),长1850米,宽800米,面积1.5
平方公里。属于
永乐群岛西南端。
东北距
华光礁西南位50公里、距
永乐群岛的主岛
晋卿岛大约90公里、离磐石屿69公里、距离西沙主岛
永兴岛178公里,北距
海南岛400公里,正西距离
越南砚港330公里。
海拔2米多,陆地面积因风浪吞噬而由1.5平方公里缩小为1.2平公里。台风大潮时常会淹没岛的大部分。
涨潮时中建岛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即0.014平方公里,大约是低潮时的百分之一。
所在
礁盘较大,约7.5平方公里。岛是在
台礁顶部发育成的灰沙岛,四周有
沙堤,内有残留浅水
潟湖。
中建岛是出了名的荒岛、火岛、风岛、沙岛,1982年中建岛种活了第一棵
椰子树,通过官兵们长期的不懈努力,有了很大一片绿林,营区周围绿树成荫、鸡鸭成群,三防菜地、时蔬常新。
2009年的大台风
严重破坏数十年的植树成果,2013年的两次超级台风大面积
破坏力更大,而且大风浪吹走了大量沙地,岛面积严重缩小,岛上官兵说需要栽
红树林,它号称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面积
沙岛在低潮时高出海面2—3米,在
高潮时高出海面1米;曾经面积低潮时达1.5平方公里,涨潮时中建岛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即0.014平方公里,大约是低潮时期的百分之一,大约是西沙微型小岛
石岛的六分之一,标准11人
足球场面积为7140平方米(68米*105米)。
其中礁盘上沙岛面积约1.5平方公里。沙岛高2-3米,降雨时挖沙2尺可得淡水,量大质优。有
泻湖,面积约0.3平方公里。
地势
中建岛地势低平,海拔只有2-3米,最高2.7米,
强台风时常被海水淹没,中部偏南有一
泻湖,水深半米。
中建岛是在礁盘上发育的沙岛,四周有较高沙堤,中部洼地,不甚明显,且常积水,水深0.5米。全岛海拔不大,平均只有2米多,略呈圆形。
沙岛在低潮时高出海面3米,在高潮时高出海面1米;以前,面积低潮时达1.5平方公里,高潮时只有0.85平方公里(后来因台风影响而缩小了2成)。沙堤受
东北季风影响以东北部为高。台风过境时,高潮可以淹没岛屿的大部分,故地形变化较大,显示出由沙洲向沙岛过渡的特征。
水文
由于本岛常受海淹,故岛上草木难于自然生长。高处有海鸟栖息,故有
鸟粪层存在。由于沙体大而厚,又少鸟粪污染,因而清泉易得,尤以雨季为好,挖地2尺即可得淡水。
气候
地理层次
中建岛所在的礁盘较大,椭圆形,长3.8公里、宽2.2公里,面积约有7.5平方公里。本岛:居礁盘的中心。中心区:就是
树林区,看图片,大约全岛的12分之一,大约是0.1平方公里。比较:
石岛只有0.08平方公里,
东门礁上填海的岛域0.08平方公里,
赤瓜礁上填海的岛域接近0.12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海南渔民俗称“螺岛”(岛上盛产
马蹄螺)或“半路峙”(在去
南沙群岛的中途上),属于
永乐群岛的岛屿。
1947年,
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中建岛(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接收西沙群岛的“中建号”军舰);
1974年的
西沙之战,中国夺回西沙
永乐群岛的
控制权,是进一步控制西沙孤散岛屿的重要基础。
1975年5月,中国大陆军队驻防中建岛,在废旧商船中住了三年。
1978年1月中建岛守备队正式成立。
1982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中建岛守备队“
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名称为中建岛。
2002年,
中国邮政发行“爱国爱岛天涯哨兵”
纪念封。
领海基点
1996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
领海范围的声明,中建岛有七点是中国
领海基点。
1、 中建岛(1)北纬15°46.5’东经111°12.6’
2、中建岛(2)北纬15°46.4’东经111°12.1’
3、中建岛(3)北纬15°46.4’东经111°11.8’
4、中建岛(4)北纬15°46.5’东经111°11.6’
5、中建岛(5)北纬15°46.7’东经111°11.4’
6、中建岛(6)北纬15°46.9’东经111°11.3’
7、中建岛(7)北纬15°47.2’东经111°11.4’
生态资源
中建岛自七十年代守岛官兵进驻以来,进行了大量植树绿化。岛上已种下59种树,马尾松3000多棵、羊角树1000多棵、椰树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
每到春末夏初季节,就会有数万只
大凤头燕鸥到岛上栖息,是西沙群岛中海鸟最多的一个岛。
中建岛四周礁盘阔2—3海里,高潮水深2米,为各种海产繁生场所,除闻名的马啼螺外,
梅花参、
海龟均多,礁盘四周海面因
浮游生物丰富,引来不少鱼群,加上礁盘外缘水深又大,故有利于拖、钓作业,一船日获
马鲛鱼100担是很常见的。
家禽炎炎烈日,踏着火焰山般的沙滩,来到小岛的最西端,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群鸥飞翔的壮丽景观。 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奉献。
采访视频(
央视7台):中建岛 守岛官兵心中的绿洲-20140924报道。
交通
在记者前往中建岛途中,随行的海军某基地政治部干事邵龙飞说:“前往各个小岛最大的困难就是交通。每年下半年开始
寒潮,这期间风大浪急,船只经常无法靠港。如果再遇上台风,那就会两三个月没有补给船。”
基础设施
中建岛官兵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骑上了沙滩
摩托车,住进了空调房,喝上了
淡化海水,用上了4G手机和政工网,
海南移动公司在西沙群岛上建了新设施。
2012年,官兵们利用训练间隙,用海马草在茫茫白沙滩上种出了一面
巨型国旗和“祖国万岁”标语,以表达天涯哨兵
铁心跟党走、喜迎盛会开的激动心情。
岛上有中国主权碑。经过疏浚航道,在岛西部建有码头。由
中国移动通讯架设移动通讯基站。
植树造林
沙岛白茫
中建岛,有着风岛、火岛、沙岛之称,曾被称为南海戈壁。1975年,
南海舰队首批守岛官兵带着一顶帐篷来到这里,开始了长期的建设和植树造林工程。从此
解放军边防部队常年驻守于此。
中建岛远离大陆,整个小岛面积不到2
平方千米。涨大潮时露在水上的只有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的地面;退潮后,就剩下一片片白茫茫的
珊瑚沙。
植树数十年
中建岛曾是火岛、风岛、沙岛,1982年中建岛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当时作为新闻公布于媒体,2002年收获了第一个椰子。
中建岛上除了洁白的珊瑚沙地就是海水,为了在岛上种树,官兵们利用探亲、出差等各种机会,一包一包从大陆20多个省市背来泥土、树苗和菜种,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树种菜,种上
椰子、
木麻黄、马尾松、
榄仁树(
野枇杷)、爬藤等59种。在寸草不生,高温、高湿、高盐的珊瑚沙地上种活一棵植物非常不易,就算好不容易成活了,还要挺过岛上一年百余次台风的“洗礼”,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要提高种植的
成活率,增加泥土和有机肥是关键。多年来,中建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位回家探亲的守岛官兵归队时都要带回一包泥土和肥料。1980年10月,中建岛老兵李华平从安徽老家带着两大袋
干鸡粪上汽车,因为鸡粪实在太臭,
售票员硬是不让他上车。无奈之下李华平只得告诉售票员原因,当得知西沙中建岛的情况和官兵们爱岛建岛的故事后,售票员感动了,不但让李华平上了车,还免了货运费。从此以后,李华平只要回家归队再带泥土肥料,当地车站总会为他亮“
绿灯”。如今,每年定期都会有新鲜的泥土用军舰运上岛,以改良岛上的土壤。但中建岛上的菜地仍保留着30多年来由官兵从各个省市带上岛的泥土而建成的各省“团结地”,不时还有休假归队的官兵从家乡带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团结地”里。
在官兵的不懈努力下,
羊角树、马尾松和爬藤最先在岛上扎下根。截止2009年底中建岛上已种下马尾松3000多棵,羊角树1000多棵,
椰树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2006年11月椰树林还结出了第一个
椰果。昔日的南海戈壁现已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
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的中建岛守备队就驻守在这里。经过历代守岛官兵的不懈努力,原来寸草不生的中建岛已生长有59种植物,其中海马草是分布面积最广,生命力最为顽强的一种。它
根茎鲜红,象征着天涯哨兵对党忠诚、时刻捍卫国家
领海主权的满腔热血,官兵将其推举为“岛草”。
防风固边
风浪吞噬
由于风浪与潮水的吞噬,沙土流失,岛的面积由1.5平方公里变为1.2平公里。2009年的大台风严重破坏数十年的植树成果,多年内在艰难恢复,新种植大量树木,2013年的两次超级台风大面积破坏力更大,而且大风浪吹走了一两米深的沙子,吹走了大量沙地。
需要红树林
2013年“台风过后探西沙:中建岛急需
红树林”报道:近期先后经历“
蝴蝶”和“百合”台风袭扰,中建岛植物损失严重。马尾松和椰子树伏倒一片,原本长满爬藤的沙滩裸露大片白沙,受伤的
白鹭成群滞留。守备队养殖的几十只鸡鸭大都死亡,3万多平方米的爬藤也大多被连根吹走。中建岛守备队队长李辉说,全体官兵正在努力恢复植被,急需防风能力较强的红树林。
红树林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号称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而且大风浪吹走了大量沙地,岛面积严重缩小,因此,在这个
地理位置特殊的小岛上,植树造林、
防风固沙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需要,更是一个事关国土面积的问题。
中建岛官兵说很需要栽植红树林,它防风能力强。
历史经验:
中国: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
风暴潮,
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跨,经济损失就小。许多群众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
国外的,: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海啸袭向周边12个
国家和地区,造成23万人死亡。而印度
泰米尔纳德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幸运地躲过了海啸的袭击。原来,这里的海岸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红树林,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没有被排山倒海的海浪摧毁,还守护了岸上渔民的生命。优异表现让红树林“海岸卫士”的盛名在国际上远播。
木麻黄树
雷州半岛北部湾海边以前也是白茫茫的海沙一片,但上面长满一种叫“
木麻黄”的马尾松树,很有生命力,中建岛也有,但都不如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的
红树林强大。
官兵故事
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面积1.5
平方公里,海拔2.7米,曾经寸草不生,被喻为“南海戈壁”。
记者踏上小岛,顿觉
热浪袭人,行走在茫茫沙滩中举目四眺,宛如置身在白色大漠。
海天茫茫,渺无人迹。
在望不到边的蓝色中,有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一行手执钢枪的战士迎着浪涛和夕阳,巡逻在白色的珊瑚沙滩上,渐行渐远……
来到西沙,穿行在各个小岛上,记者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这如诗如画的一幕。描述起这样的画卷,是否给人一种独守天涯的苍凉?
可当记者走近他们,惊喜地发现,那些黝黑的面孔汗珠晶莹,最动人的是他们脸上的笑容。那年轻的,充满了力量的笑容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乐观和坚守,让这群远在天边的男子汉,守在天涯也不言愁。
记者从西沙
永兴岛乘坐海军某
猎潜艇,前往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
在记者前往中建岛途中,随行的海军某基地政治部干事邵龙飞说:“前往各个小岛最大的困难就是交通。每年下半年开始寒潮,这期间风大浪急,船只经常无法靠港。如果再遇上台风,那就会两三个月没有补给船。”
此时,即使是难得的好海况,猎潜艇航行在大海上,依然像一片树叶般飘摇。5个多小时的航程过后,由于中建岛正在疏浚航道,记者一行又在剧烈的摇晃中登上当地渔民老邓的渔船,艰难航行在前往中建岛的途中。
又是连续两个小时,在海浪滔滔中竟传来了阵阵欢快的锣鼓声。顶着
眩晕,记者看到了宛如梦幻般的景象:蓝蓝的海,蓝蓝的天,白色的
码头上彩旗招展。身穿蓝色
迷彩的战士们顶着烈日,迎着海风,敲打着锣鼓迎接我们的到访,仿佛过节般喜庆。
行走在厚厚的沙滩中举目四眺,宛如置身在白色大漠,远处便是茫茫大海。若从空中鸟瞰,整个小岛一定如同大海怀抱中的一只贝壳,这才是真正的沧海一粟。
“没有植被,没有淡水,没有房屋……1975年,海军官兵正式驻守中建岛。可一场台风就把官兵们驻扎的帐篷吹跑了。于是战士们在搁浅岸边的一条废旧商船中住了3年,直到1978年建好了营房。”在
中建岛守备队指导员唐烂漫的介绍中,记者走进了绿树掩映的营院,一座五层高的营房崭新明亮:“相比老一代戍边人的艰苦,这就是我们的无敌
海景房!”这位年轻指导员语气中透出的自豪和乐观令人动容。
可这岛下半年总有几次涨大潮、刮台风。汹涌的海水冲上沙滩,营院外就成了苍茫大海。有时候海水还会漫进营院,一米多深的水还曾淹没了整个小岛。2009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凯撒娜”狂飙而来。
护墙冲倒了,猪圈、菜地冲毁了,水库被倒灌海水,整个岛只剩下
炊事班水池中的7吨淡水。
退潮过后,树木被刮倒了,猪被冲走了,菜地全是沙子。可随着队长和指导员一声令下,招呼一句,兄弟们!大家就甩开膀子干起来,第一时间投入到生产
生活物资的抢救恢复中。官兵们清理了100多车沙子,把被海水浸过的菜地重新
换土,然后拿着矿泉水瓶给一棵又一棵的树木进行滴灌……雷达班班长郭丹阳说,看着重新整建起来的小岛,我们的心里最骄傲!因为我们早就把这里当做
自己的家了!
走上营房二楼,记者放眼看去,前方大片的马尾松茂密成林,白色的沙滩上竟然也能绿树成荫。4月来到中建岛守备队担任队长的李万波指着这满目的绿色,眼神中充满了憧憬。他说:“台风刮倒多少树木,我们就重新栽种上更多!前不久我又带着
大家种了1000多棵马尾松,如今岛上已经有超过12种植被了。我的愿望,就是在岛上种满绿树!那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他一边说着,嘴角挂上了掩饰不住的笑意,仿佛在他的眼前已经看到了那蔓延开来的绿色。
顺着李队长的目光,记者看到了树林旁边的白沙滩上,醒目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在海天间呈现,接着队长向记者讲述了这其中的动人故事:
2002年,为庆祝中建岛守备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国爱岛、天涯哨兵”
荣誉称号二十周年。守岛官兵从海里捞起一块块礁石,在沙滩上摆出“祖国万岁”四个大字。
可就是2009年的那场台风过后,官兵们惊讶地发现,“祖国万岁”图案被吹得无影无踪,从此,大家的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6月份,守备队官兵自发组织起来,找来海马草,在沙滩上按“祖国万岁”的字样挖出一排排浅坑后将海马草植下去。经过2个多月的持续浇水,海马草终于成活,战士们高兴得欢呼雀跃。如今,海马草长得郁郁葱葱,这崭新的绿色的“祖国万岁”凝聚着守岛官兵们对这
蓝色国土多少的热爱。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每个新上岛的战士,都会受到战友们敲锣打鼓的迎接;都会喝上一杯战友们亲手端上的酒,喝下这杯酒,他就成了又一个
铁血的“中建人”。
这里的男子汉有苦不言苦:那年因寒潮补给困难,为了给战士王少辉过生日,战友们在黑板上画了一顿丰盛的“生日宴”:彩色
粉笔画下蛋糕,烛光,
红酒。他闭上眼睛“吹”蜡烛,战友们就把黑板上的蜡烛擦掉;他端起酒杯“喝”酒,战友们又把黑板上的红酒擦掉,当他用粉笔分割蛋糕的时候,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里的男子汉再苦也是甜:通信班长邱华面朝大海,深情地吟诵着自己的诗歌:你是海,用无限的宽广爱着我,也爱着小岛;只因为你最亲的爱人,我,住在小岛上。你清楚,我是你的支柱,但小岛更是大海的心啊,所以我不能离开小岛……
临别前,记者看到了守岛大学生士兵乔瀚拍摄的一张照片:前景是火红的灯笼,背景是鲜红的国旗,信号台的
探照灯闪烁在夜色中。他告诉记者,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却是岛上战备最严峻的时刻。那些日子,每个战士都怀抱着步枪入睡。可这样的枕戈待旦,却是每个战士心中最神圣的记忆……
而这些,或许正是官兵们乐守天涯的真正答案。
中建岛海战
曾任新华社海军分社副社长的著名作家
陆其明《六十年海军作品选 第五卷》(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9年版)108-137页的
中篇报告文学《大海将星──
南沙海战编队指挥员
陈伟文纪事》 介绍:“更为可贵的是,陈伟文通过同越军3次“交手”——
西沙海战、中建岛海战和这次南沙海战,提出了一个收复被越南等国侵占的南沙诸岛礁的方案”。
《大海将星──南沙海战编队
指挥员陈伟文纪事》介绍:
1979年中建岛对越
反袭击:1979年1月开始中越
自卫反击战,此年也有越南侵犯中建岛,4月中国反击。
1979年4月10日,陈伟文指挥了在中建岛海面捕获越南3艘军用武装船的战斗。这是陈伟文第四次参加海战。 春节过后,时任西沙群岛
水警区航保
训练科科长的陈伟文,奉命前往中建岛守备队检查
战备训练工作。
中建岛
上除海军守备队外,还有陆军的一个
高炮营、海军的1个
挖泥船中队、9521
登陆艇和广州海运局的一艘“红旗”086号运输船。由于形势紧张,水警区根据
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的指示,在中建岛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所,任命陈伟文为指挥员兼党委书记,统管驻岛陆、海军部队和地方船只的战备工作。 10日凌晨7时许,越南3艘武装船突然向我中建岛袭击。陈伟文迅速判明了情况。没有
战斗舰艇,他就把所有施工用的运输船、挖泥船和登陆艇编成两个编队,组织追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追击,越南3艘武装船全被捕获,并俘获24名越南军人。 这次战斗,陈伟文荣立
二等功,并获得提前晋级的奖励。
中建南盆地
中建岛南方盆地被简称为
中建南盆地,是面积很大的油气
勘探区,981平台(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曾在此勘探。说明中建岛在这个区域很重要,不仅是我国的一个岛屿,而且与我国广大海疆地区的开发有关。
美战舰擅闯
外媒称,
美国海军一艘
导弹驱逐舰2016年1月30日航行进入南海一个岛屿的12海里范围内,
就美国军舰进入南海中建岛12海里范围以内,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美国此举是严重
违法行为,破坏了有关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国防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报道说,据新华社报道,杨宇军晚上发表谈话说,中国守岛部队和海军舰机当即采取应对行动,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迅即予以警告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