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下辖县级行政管理区

乌拉盖管理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是享有旗县级行政管理权限的行政管理区,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锡盟兴安盟通辽市交界地带,南临霍林郭勒市,东北与阿尔山市接壤,介于东经118°44′-119°50′,北纬45°29′-46°38′之间,是锡盟面向东北开放的重要门户。

历史沿革
1960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建立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
1969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1975年,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机构,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乌拉盖分局。
1981年改称乌拉盖牧场管理局。
199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行使旗县管理职能的乌拉盖综合开发区。
2005年更名为乌拉盖管理区,与乌拉盖牧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体制管理。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乌拉盖管理区下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3个国有农牧场和巴彦胡硕镇1个建制镇,管理区管委会位于巴音胡硕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拉盖管理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锡盟、兴安盟通辽市交界地带,南临霍林郭勒市,东北与阿尔山市接壤,介于东经118°44′-119°50′,北纬45°29′-46°38′之间,全区总面积5013.67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
乌拉盖管理区处于内陆新华夏沉降带的锡林郭勒多字形构造系,由巴隆马格龙隆起带与乌拉盖沉降带组成。
巴隆马格隆直带分布于锡林郭勒盟北部国境线一带,东起乌拉盖管理区东北部,沿国境线向西延展至二连浩特一带。主要由古生带变质岩和大面积华力两斯化岩体构成,其南部堆积有侏罗系际相碎屑岩、喷发岩和凝灰岩等。中生代地层受南北压力作用,形成一座北东向小型褶皱和一系列北东向压性和压扭性断裂,在隆起带中断,垂直压性断裂出现若干张性断裂。由于这些张性断裂有新生代玄武岩喷出,而形成数条北西向的玄武带。在北北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的相交处,曾有大量的玄武喷出,形成大片的菱形玄武岩体,另外,隆起带内部,存在着一系列北北向的古生界岩系组成的小型隆起和中生代沉降区,二者呈相间排列,属更次一级的多字型构造形成。
乌拉盖沉降带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中部,其北界是哈拉盖图农牧场巴彦额日和图至二连,南界是彦吉嘎至乌日根塔拉(二道井子),地区的西南半部居于乌拉盖沉降带的东北边缘部分,因南北两侧均有大断裂存在,在构成上为北北向的断陷式沉降带,断陷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基底为古生界变质岩花岗岩。沉降带内沉积了中生界地层。乌力雅斯太南部至小埃梁一带,由于古生界岩层出露,将沉降带分为东、西两个沉降区。区属东沉降区,为一近似椭圆形洼地,故称乌拉盖盆地。泥岩呈片状出露于盆地边部,第四系冲积,沉积物充填于中部的低洼地带。乌拉盖牧场的南部属乌拉盖盆地及东北边缘。
乌拉盖管理区有三条下伏的暗河带,色也勒吉河西岩丘陵的西北坡;乌拉盖河上游丘陵的西北坡;巴音胡硕到巴彦温都尔一线以南至白音乌拉浩特到彦吉嘎庙一线以北暗沙带的东北一部分。沙层厚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上。
地形地貌
乌拉盖管理区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和内蒙古高原的衔接部位,因内应力和外应力作用的不同,显示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区境内地势开阔,波状起伏,整个地区在地貌上分为两大部分:北部为巴龙马格陆低山丘陵;南部为乌拉盖沉降带的东沉降区—乌拉盖盆地东北边缘。东部靠近大兴安岭,具有山地外貌特征,西部属内蒙古高原区的低山丘陵特征。因此,区内总的地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开阔坦荡,起伏平缓。景观单调。海拔在855.1-1334.9米之间。最高峰是贺斯格乌拉东北部的乌兰哈达,海拔1334.9米,最低处是乌拉盖河下游西南的河谷平原。全区由低山丘陵、河谷和平滩地组成,大部分山地和丘陵较平缓。区内地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多呈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东西向叶脉状排列。东北部乌拉盖河以东的中低山区,坡度一般在10°-15°,地势较为平缓,山顶呈圆顶形状,上面附有薄层沙土。
乌拉盖河水系造成了较多的河流冲击,形成洪积平原。河谷中有30-50米厚的上新统及更新统沉积物组成的河谷平原。在河谷平原的外缘有部分倾斜平原,呈裙带状展布,主要由上更新统冲洪积中粗砂,砂砾石组成。区内绝大地区是低山丘陵,海拔在85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100米。且陵中冲沟很少,宽广的平谷很多,大多宽在200-500米之间,哈拉盖图农牧场的野猪沟宽1000米。丘陵浑圆,风化壳厚,主要由花岗岩、片岩、玄武岩构成,峰顶相差不大,丘陵间宽谷发育。地面组成物质为残积、坡积、碎石、河砾土层。乌拉盖地区的地貌以带状结构突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体,河流阶地广泛发育为特色。
气候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春季干燥多风,四季交替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零下0.9摄氏度,年均10摄氏度及以上有效积温1900-2100摄氏度,年均日照时数2700小时,日照百分率61%,年均降水量342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该地区受气旋环流作用的影响,秋到春季盛行西和西北风,夏季以东南和南风为多,历年平均风速4.1米/秒,测风塔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55米/秒。
水文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主要有乌拉盖河及其支流色也勒吉河,均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乌拉盖河全长360千米,流域面积达20200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58米/秒,在胡硕庙与支流色也勒吉河汇合,向西流入乌拉盖戈壁。色也勒吉河全长98千米,多年平均流量0.41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水资源总量约占锡林郭勒盟总储量的1/3。截至2015年,该区地上水总量为17.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78.6亿立方米,水质为淡水。境内有乌拉盖水库和贺斯格乌拉水库。乌拉盖水库位于乌拉盖河中上游,总库容2.48亿立方米。贺斯格乌拉水库位于色也勒吉河上游,库容2000万立方米。境内分布大小湖泊12个,泉水23处。
矿产资源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分布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萤石、锌、粘土石灰石膨润土矿泉水等,特别是煤炭、矿泉水、萤石、膨润土、石灰石等储量较高。煤炭资源预测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与白音华和霍林河煤田属一个成煤带。截至2015年,该区完成勘探的贺斯格乌拉煤田和农乃庙煤田煤炭资源总储量在24亿吨以上,煤质为褐煤,中灰、低硫、低磷,发热量在3500-5000千卡之间。
生物资源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有野生植物801种,分属62科256属,优势种群是菊科禾本科豆科;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常见的有黄芪黄芩赤芍百合地榆秦艽等30余种;可食野生植物有黄花蕨菜等。野生动物有数十种,其中珍稀动物有鹿黄羊天鹅百灵丹顶鹤等;鱼类主要出产、鲫、鲢、雅罗鱼泥鳅鱼等。
人口民族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常住人口为26129人,比2013年末增加38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8269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9%;全年出生人口339人,出生率为13.1‰;死亡人口66人,死亡率为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6‰。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哈尼族朝鲜族佤族彝族等11个民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4577亿元,比2013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00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6.635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7.0213亿元,增长5.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7184元,比2013年下降6%。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76530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18.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67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1.4%。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460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0.1%。
第一产业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46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334公顷。粮食总产量9.7万吨;油料产量1.2万吨;蔬菜产量3150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616342头(只),比2013年增长17.8%,年内出栏牲畜319950头(只),2014年底牲畜存栏头数404506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7534吨;牛奶产量8606吨;禽蛋产量106吨;水产品产量33吨;山羊绒产量7吨。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03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14.9%;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892万千瓦时,比2013年增长9.2%;机电井数量1277眼;化肥施用量(按折纯)7810吨,比2013年增长33.8%。年末实有暖棚363653平方米,年内打草数量1.1亿公斤。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18万亩,其中:封山育林面积1万亩,人工造林面积0.18万亩。
第二产业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4.10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2299万元,增长1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31.553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轻工业实现产值2.8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11.1%。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产值30.376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3%;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663亿元,同比增长7.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产值1.4584亿元,同比增长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4624万元,同比增长10.5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7145万元,同比下降1.3%。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达1552万吨,同比2013年增长13.8%;售电量达到7385万千瓦小时,下降8.85%;褐煤提质139.2万吨,增长8.5%;白酒1331千升,增长13.8%;矿泉水1.5万吨,增长15.4%;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增长21.4%;砼结构构件制造11万立方米,增长10%;鲜冻肉1562吨,增长19.5%;洗煤1514万吨,下降9%。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7730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4.87%;实现利润1.0402亿元,比2013年下降35.7%;实现税金总额32570万元,比2013年增长6.93%。全年实现销售产值30.6918亿元,产销比89.3%,较2013年同期下降8.3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3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8%。
第三产业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11亿元,比2013年增长11.3%。从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6亿元,增长11.4%;农村牧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65万元,增长10.6%;分行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4.2410亿元,增长10.4%,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1230万元,增长62.7%,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9971万元,增长10.9%。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邮电业务总量3103万元,比2013年下降1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55元,下降10.9%;邮政业务总量148万元,增长13%。全年邮件累计达到9.34万余件,较2013年增长54.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600万元,比2013年增长9.3%。接待旅游人数43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24.8%。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9045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8035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1336万元,增长5%;个人存款余额7.1010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8796万元,增长14.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8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951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1.1819亿元,增长73.3%;中长期贷款余额3.0849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92万元,增长0.3%。2014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62万元,比2013年下降9.4%。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263万元,比2013年下降59.5%。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镇区规划面积900公顷,建成区面积652公顷,镇区绿化面积136公顷。
文化教育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共有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914人,比2013年增加9.8%,普通中学在岗教师116人,增加10.5%。有小学3所,在校学生1544人,比2013年减少3.7%,小学在岗教师84人,增加7.7%。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拥有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博物馆1座,体育馆1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800户。
医疗卫生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2个,卫生室6个,医务室3个,个体诊所4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12张。全管理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其中:执业医师56人。
社会保障
2014年末,乌拉盖管理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79人,比2013年末增长16.2%;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26人,增长9.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78人,增长12.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675人,增长0.7%。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人,下降37.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03人,增长1.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7人,增长28%,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1万元,同比2013年减少57.34万元。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74元。有社会福利机构1家,总床位数22张,共集中供养11人。
人民生活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98元,比2013年增加2669元,增长9.8%。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为16777元,增长9.9%;经营净收入8563元,增长10.0%;财产净收入2503元,增长8.3%;转移净收入2055元,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408元,比2013年增长9.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0元,比2013年增加2321元,增长13.7%。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576元,增长22.4%;经营净收入11417元,增长11.6%;财产净收入1071元,增长26.7%;转移净收入4196元,增长11.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78元,比2013年增长10.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77元,比2013年增长1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1%,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3%。
交通运输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有省道S101横穿,境内公路里程650公里,至2012年,全区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里程达119公里。2012年开工建设三级通村油路348公里,年内交付使用90公里。
2014年,乌拉盖管理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38万吨,其中,铁路1573万吨,比2013年下降17.5%;公路1765万吨,增长0.1%。全年铁路货运周转量113256万吨公里,比2013年下降17.5%;公路货运周转量71573万吨公里,比2013年增长21.7%。全年公路运输客运量22万人,增长14.9%,公路旅客周转量5920万人公里,增长24.4%。
民俗风情
那达慕大会
乌拉盖管理区与内蒙古草原上大多数地区一样,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参加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上一个隆重的节日就是祭敖包,它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乘马斩劈、马竞走、摩托车等表演。夜幕降临时,马头琴声会在草原上飘荡,蒙古包前男女青年会围着篝火跳舞。
所获荣誉
2020年8月,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旅游景点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