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往生,又称九品者,念佛人的智慧功德,有深浅的不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辈。在三辈中,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
基本概念
莲花开的时间
1.上品上生:一生即开。0小时。
2.上品中生:经宿即开。12小时。
5.中品中生:经于七日。疑为6日。
6.中品下生:经七日已。7日。
7.下品上生:经七七日。49天。
9.
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亿年。
根据佛经记载:一个
小劫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
推算如下:小劫是1680万年。中劫是3.36亿年。大劫是:13.44亿年。
下品中生的莲花开需要80.64亿年。
下品下生需要161.28亿年。
另外引证《
阿弥陀经》里“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样看阿弥陀佛成佛为134.4亿年了。就算佛刚刚建立
极乐净土时候,下下品(第九品)人往生,莲花还需要继续等26.88亿年才开。
原文阅读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
深心,三者
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
大势至,无数
化佛,百千比丘,
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
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
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
无生法忍,经须臾间, 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
受记。还至该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
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 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
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
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
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
三昧。经
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 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
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
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 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
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
五戒,持
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
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 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
阿罗汉道,
三明六通,具
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
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
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
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
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
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
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
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
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
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
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
大乘十二部经
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
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
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
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
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
僧物,
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
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
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
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
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
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
十六观。
重要注备
《佛说观无量寿经》
欲生彼国(极乐世界)者,当修三福:一者、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
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
净业。
唯有净业可出轮回
《如来会》说:“
阿难,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
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
楞严经》: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
下品魔女。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
卵生、
胎生、湿生、
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阿难又诸世界
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
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尚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
灭度后
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
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其上辈者,
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
积集善根,应持
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
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
退转。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
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
不绮语。六
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
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
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
阿惟越致,皆具金色
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
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法师讲义
可以搜索
明证法师《九品往生》系列视频,明证法师
发心弘扬净土宗,多次详细讲解《
观无量寿经》中的九品往生。
其他信息
证果时间
1.上品上生:即悟
无生法忍。很短时间证初地(欢喜地)菩萨。
2.上品中生:经一小劫,得无生忍。1680万年证初地菩萨。
3.上品下生:经三小劫,住欢喜地。5040万年证初地菩萨。
4.中品上生:应时即得阿罗汉道。很短时间证
阿罗汉果位。
5.中品中生:经半劫已,成阿罗汉。840万年证阿罗汉果位。
6.中品下生:过一小劫,成阿罗汉。1680万年证阿罗汉果位。
7.下品上生:经十小劫,得入初地。1.68亿年证初地菩萨。
8.下品中生:花开后闻法即发菩提心。证果位时间很长 大于82.32亿年。
9.下品下生:花开即闻法即发菩提心。证果位时间很长 大于162.96亿年。
往生之因
1.上品上生: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
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
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2.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3.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
4.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5.中品中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
6.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7.下品上生:
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8.下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只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9.下品下生: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第九品是度犯五逆罪欲堕无间地狱之人。
第七品是度做十恶业欲堕畜生,饿鬼之人。
第六品是度无恶业欲托人生之人。
第五品是适合曾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之人。
(注:上一品兼备下一品的功德。第一至第四品都是持戒无犯之人。以上九品都需临终念佛,这个是往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另第六品对普通人当机。第五品对佛门弟子们最当机。第一至第四品是根据戒律精严和解经智慧,说法布施等功德大小,而品位有所区别。)
往生接引
1.上品上生: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
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
2.上品中生: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3.上品下生: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
4.中品上生: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
5.中品中生: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6.中品下生:
7.下品上生: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
8.下品中生:
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9.下品下生:
见金莲华,犹如日轮。
(根据上品下生里面的“坐已花合”和中品中生里面的“坐莲华上,莲华即合”,和莲花待时而开。可以判定往生者是坐莲花台上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除上品上生者外,是花合后再去极乐世界,
七宝池化生。另外
上上品人坐的莲台为金刚台,上中品人为紫金台。)
往生前与菩提心
1.上品上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2.上品中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3.上品下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4.中品上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5.中品中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6.中品下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7.下品上生:未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8.下品中生:未发菩提心。花开后为大乘根基。
9.下品下生:未发菩提心。花开后为大乘根基。
(判定依据:一.往生之因。二.往生时候是否有菩萨来接。三.花开后证果。)
一、上品上生的人,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立刻就开了,他马上可以见到阿弥陀佛。
二、上品中生的人,经过一个晚上,莲花就开,也是可以即刻看到佛。
三、上品下生的人,要经一日一夜,莲花才能开,而且要等到七天之后,才能看佛。
四、中品上生的人,也是到西方极乐,莲花开,但是只能先证小果。
五、中品中生的人,等到第七天莲花才开,也是先证小果。
六、中品下生的人,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经过七天才能开,先听菩萨说法,后证小果。
七、下品上生的人,必须经过四十
九天,莲花才能开,也是先听 菩萨说法,后证小果。
八、下品中生的人,经过六劫之后才能开,也是先听 菩萨说法,求其开悟,后证小果。
九、下品下生的人,就要等到十二大劫之后,莲花才能开,也是先听 菩萨说法,让其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