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悲回风

屈原诗作

《九章·悲回风》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章》的最后一篇。此诗以首句命名,抒写作者遭受邪恶势力的打击、政治理想无从实现的悲哀。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其次是多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作品原文
九章·悲回风1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2,声有隐而先倡3。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4。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5,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6。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7,兰茝幽而独芳8。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9。
介眇志之所惑兮10,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11,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12。
寤从容以周流兮13,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14。
糺思心以为纕兮15,编愁苦以为膺16。
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17。
存仿佛而不见兮18,心踊跃其若汤。
抚佩衽以案志兮19,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20,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21,芳以歇而不比22。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23,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24。
入景响之无应兮25,闻省想而不可得26。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27,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蔓蔓之不可量兮28,缥绵绵之不可纡29。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30。
凌大波而流风兮31,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32。
据青冥而摅虹兮33,遂倏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凉兮34,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35,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磕磕兮36,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37,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泛潏潏其前后兮38,伴张驰之信期39。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40,施黄棘之枉策41。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42,刻著志之无适43。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44。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45。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46。
骤谏君而不听兮47,重任石之何益48?
心絓结而不解兮49,思蹇产而不释50。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九章:《楚辞》篇名,是屈原所作的九篇散诗的合集。回风:旋风,秋季的大风。
2.性(shēng):通“生”,生命。
3.声:秋风吹动的声音。倡:通“唱”。
4.暨(jì):慕求。志介:志节。
5.盖:覆盖,遮掩。
6.苴(chá):枯草。比:混在一起。
7.荼:苦菜。荠:甜菜。
8.茝(chǎi):白芷。
9.相(cháng)羊:同“徜徉”,自由自在的徘徊,指云儿自由飘荡。
10.介眇(miǎo)志:介,耿介持守。眇志,高远之志行。眇:通“渺”,远,高。
11.曾:通“增”,屡次。
12.掩:通“淹”,止。
13.寤:醒,这里指起床。
14.于邑:同“郁悒”,郁闷。
15.糺(jiū):通“纠”,纠结。纕(xiāng):佩的带子。
16.膺:胸,这里指护胸的衣服。
17.仍:因循。
18.存:客观存在的事物。仿佛:模糊不清。
19.案:同“按”,按捺,抑止。
20.曶(hū)曶:同“忽忽”,很快的样子。
21.薠(fán)蘅:薠,蘅皆为芳草名。
22.以:已。不比:比,聚合。不比,分散飘零。
23.吟:呻吟。抆:擦拭。
24.眇眇:同“渺渺”,遥远不清楚。
25.景:通“影”,影子。
26.闻:耳听。省:目视。想:心想。
27.声:指秋风。
28.邈:距离遥远。
29.缥:缥缈。绵绵:隐约不绝,若有若无的样子。
30.翩冥冥:黑夜里飞舞,指梦中思绪。
31.流风:顺风漂流。
32.雌蜺(ní):虹的一种,古人认为内层色彩鲜艳的虹为雄性,称虹,外层色彩较淡的虹为雌性,称蜺。标颠:最高处,指虹的弓形最上部。
33.青冥:青天,摅:舒展。
34.湛:露厚重。
35.风穴:神山名,在昆仑山上,是北方寒风风源之地。
36.磕磕:水击石发出的声音。
37.轧:“轧忽”之省文,长远貌。
38.潏(yù)潏:水涌出的样子。
39.信期:固定的时间。
40.光景:日月之光。
41.黄棘:神话中的树木名。策:鞭。
42.心调度:仔细考虑。
43.刻著志:下决心。
44.悐(tì)悐:同“惕惕”,忧劳,恐惧。
45.子胥:伍子胥,传说其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尸体被抛入江中,神化而归大海。
46.申徒:申徒狄,殷末贤臣,力谏纣王不听,抱石自沉而死。
47.骤:屡次,多次。
48.任:抱。
49.絓(guà)结:牵挂郁结。
50.蹇(jiǎn)产:曲折纠结。释:解开,消释。
白话译文
悲痛回旋之风摇落蕙草,我心中郁结内自感伤。
物有因美好而本性凋丧,声有因隐微而不能起唱。
何以彭咸产生的思想,与其心志相联系能始终不忘。
遭遇万变其中情由岂能遮盖,虚伪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长。
鸟兽鸣叫呼号它们的同类,鲜草枯苴杂合就没有芬芳。
鱼儿叠起鳞片自己显示特别,蛟龙隐藏起它身上的纹章。
苦荼甜荠不在一块田里生长,兰草芷草在幽深处独含清香。
想那佳人是永久美丽的,经过几代之久能自求多福。
远大的志向所达到的高度,爱白云在天空自由飘浮。
耿介抱着远大志向感于世事,私下赋诗来明白倾诉。
想那佳人与众不同的胸襟。折采杜若申椒自我安排。
屡屡悲慨哽咽连声叹息,独自隐居伏处思绪满怀。
涕泪交流真是十分凄凉,思量着难以入睡直到天亮。
过尽了漫漫的长夜,留着的这点悲哀仍不消亡。
醒来后从容地周游四方,姑且以逍遥自在自我支持。
伤感叹息实在太可哀怜,心气郁闷总不能停止。
纠合忧思之心作为佩带,编结愁苦之情作为背心。
折下若华之木遮蔽日光,任随飘风乱吹循着各种路径。
存在的事物迷迷糊糊辨不清,心却跳跃著有如汤水沸腾。
抚着玉佩衣襟抑制激动的心情,怅惘失意中便动身出行。
岁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缓缓地将要到来。
白薠杜蘅枯槁而节节断离,芬芳鲜花已消歇不再并开。
可怜思念之心不能止住,证明这些谎言不可信赖。
宁愿忽然死去从流而亡,不忍心再作此常愁之态。
孤独的人悲叹着拭去泪水,被放逐的人受贬谪不能返回。
谁能满怀思念而不心痛?清楚地听说彭咸的所作所为。
登上石山向远处瞭望,道路纡远而又静默。
进入光影声响都无回应之地,听闻省视思索一无所获。
愁思郁郁没有一点快乐,居处总戚戚悲凉不能自解。
心中有所束缚挣扎不开,血气缭绕自我纠缠打结。
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
声音隐蔽而能相感应,事物纯美却每多无奈。
渺渺漫漫不可量度,悠悠长长不可收束。
愁心深重常自感悲痛,疾飞高远也并无欢娱。
乘着大波顺风而流,将托寄在彭咸所居之处。
登上岩石高高的陡峭河岸,处于雌霓副虹的高颠。
依凭着青天舒展一道彩虹,于是刹时间已摸到苍天。
将浓浓成团的露水吸饮,用纷纷凝结的寒霜漱口。
倚着天上风的穴口休息,忽然全部了悟因而悲忧。
凭靠着昆仑山下视云雾,依傍着岷山看清江流。
害怕急流中水石撞击之声,听着涛声汹汹的怒吼。
心思纷纷乱乱没有规律,精神迷迷惘惘没有头绪。
波涛互相倾压难以趋从,连绵起伏奔流着哪儿停住?
心如飘浮翻飞一上一下,像两翼在左右摇动拍击。
像泛滥的大水前后奔涌,伴着涨落定时的汛期。
观看那火焰与烟气相因而生,窥察那云朵与雨滴所以集积。
悲慨霜与雪一起降下,听着潮水波浪震激。
我借着光与影来来往往,使用棘刺做成的弯鞭驾御。
去寻求介子推隐居之地,再见一见伯夷放逐之处。
心里惆怅不已忧思难除,意志坚决哪儿也不会去。
煞尾:我怨恨往昔的那些期望,悲悼未来更戒惧警惕。
浮长江过淮水向东入海,追随伍子胥自求适意。
眺望大河中的沙洲水渚,悲伤申徒狄的高尚事迹。
屡屡劝谏君王而不被听从,抱着重石自沉又有何益。
心头打了死结不能解开,思理壅塞终究没法清理。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作者,从汉代王逸以来历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是屈原所作,但也有研究者提出质疑。如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以此篇风格不似屈原而像宋玉景差之作而怀疑此篇为伪作,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以语气不似屈原而提出疑问,吴汝纶《古文辞类纂点勘记》以此篇文字太奇而疑为伪作,后来陈钟凡《楚辞各篇作者考》、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刘永济《屈赋通笺》、谭介甫《屈赋新编》、胡念贻《屈原作品的真伪及其写作年代》也从各个角度认为此篇不是屈原所作。但他们质疑的理由一般是从语言、风格、文字、语气各个角度提出的,证据仍不够充足。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作于楚怀王楚顷襄王时等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陆侃如《屈原评传》认为是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放逐汉北时所作;第二种意见,林云铭《楚辞灯》、夏大霖《屈骚心印》、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是顷襄王六至七年(公元前293年至前292年)间作品;第三种意见,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是自沉汨罗的前一年秋天;第四种意见,王夫之楚辞通释》、王闿运《楚辞释》认为是屈原自沉时所作,为屈原绝笔。根据篇中流露出的感情,大致可判定此诗是在自沉汨罗前不远之时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以句首名篇,透露出作者欲负石自沉、永诀人世之意。全篇共分五段。从开头至“窃赋诗之所明”为第一段。因回风摇蕙的季节气候,联系对忠贤见斥的现实悲哀,指出君子始终是光明正大的,与万变其情的小人不同,同时表明了自己终不改悔的坚定胸怀。“悲回风”四句,前二句是说在回风震荡之中,凋陨了蕙草的微弱生机。后二句是说,这回风的初起,是有隐微的声音倡之于先的。这是即景生情,托物起兴,钱澄之庄屈合诂》说:“秋风起,蕙草先死;害气至,贤人先丧。”可谓得矣。“夫何彭咸”四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臣彭咸的无限思念仰慕之情,并说,虽然天下之事万变,但真相怎么能够掩盖得了,虚伪哪能保持长久?“鸟兽鸣”六句写秋冬之景,似都有所指称。“鸟兽鸣以号群”、“鱼葺鳞以自别”是说物以类聚,不相杂厕。用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不能共处。“草苴比而不芳”象征奸佞在朝,同恶相济。“蛟龙隐其文章”比喻贤人远引,文采不彰,两两相对,交错成文。下面二句先以苦菜与甜菜不能种在一起,亦喻贤人处乱世,虽无人知,但不因此而改变其芬芳的节操。“惟佳人”六句意思又进一层,谓自己眼界高远,以古人彭咸等自期,然孤高之心却无所依傍,自己深微的意志不为别人理解。于是私下写作此诗,来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从“惟佳人之独怀兮”至“昭彭咸之所闻”为第二段。写自己在放逐时感到十分孤单,但仍然爱国忧时,因此弄得心烦意乱。“惟佳人”四句,姜亮夫谓“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屈原赋校注》)。“涕泣交”八句王夫之释为“宵而不安于寝,旦而不怡于游,终不释于怀抱”(《楚辞通释》)。“糺思心”二句形容自己忧思之深切,这就像后世辛弃疾所谓“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也。“折若木”二句,上句说自己求神木以遮蔽日光,象征自己曾力求韬光养晦,下句说自己随着飘风的牵引。任从它把自己吹到哪里,意指心情之空虚。“存仿髴”二句接着形容自己极端愁苦,有时陷入不闻不问、万念俱灰的枯寂状态,但有时又激动起来,心跳不止。“抚佩袵”二句意为勉强抑制自己的悲愁,茫无目的,踽踽而行。“岁曶曶”四句承“遂行”之后,写“行”中所见,时序迁流,众芳摇落,触目惊心,益深忧虑。“怜思心”四句言自己长愁的原因。“孤子唫”四句,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云:“此言思心既不可创伤,则惟存一死。”又引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所以然者,秦关不返,孤臣有故主之悲;南土投荒,放子无还家之日,此固交痛而不已者也。安得不为彭咸之所为乎?”
从“登石峦以远望兮”至“托彭咸之所居”为第三段。该段写自己生意已尽,死志已决。“登石峦”四句言自己登山远望,一片寂静。楚国本是个强国。上下本应忧勤警惕,奋发图强,然而此时既不见行动,呼之又不闻其反响,因此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愁郁郁”四句紧承上文,写登高远望后引起的愁肠寸结。“穆眇眇”四句紧承上文,意谓自己的心情有时愁思茫茫无边无际,有时则陷入空虚而无所著落的状态。叹声隐尚有可感,志纯竟不可为。“藐蔓蔓”两句,亦诉说自己的主观心情,言思入辽远,则渺渺漫漫不可度量,思入深微,则悠悠长长不可收束,“愁悄悄”两句言自己的神魂虽在高远处飞逝,却并无快乐。“凌大波”两句,表明忠臣直士只有一条路:效法古之贤人彭咸。屈原于是想乘着滚滚波涛,随风而流,到彭咸投水而死的地方去。
从“上高岩之峭岸兮”至“刻着志之无适”为第四段。该段设想自己死后。灵魂不灭,神游天地的情形,进而抒写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剖白自己光明正大、志洁行芳。“上高岩”四句,姜亮夫认为:“此言上依彭咸,初至高岩陖岸之间,继则更上而处于云气之杪顶,再上则至于玄冥之上;而舒摅其虹采,遂尔于俄顷之间,而上抚于天庭矣。此上升之事也。”(《屈原赋校注》)“吸湛露”四句,姜亮夫认为是从彭咸居后之事。以上八句写神游太空,极想像中壮丽、高洁、温暖之乐。但转侧之间突然惊醒,又起故国之思。“冯昆仑”四句写身宿风穴。风穴在昆仑,故醒后即依凭昆仑透过云雾而下瞰人寰。“纷容容”四句就心境立说,姜亮夫说:“此言己心烦乱,无复经纪,欲进则无所从,欲退则无所止也。”(《屈原赋校注》)“漂翻翻”四句,上两句仍写心境,心如两翼摇摇,翻飞飘浮或上或下,时左时右;下两句言自昆仑下至江水,往来江上,神游故国而下观。“观炎气”四句,借炎气烟液等为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咸也不可终随,故下转为访问古代的贤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决心,循着介子推、伯夷的足迹前进。
“曰”字以下至结尾为第五段。顾往悼来,表白决心,但决不轻于一死。“吾怨”二句谓怨恨往昔的希望落空,警惕来日可危。“浮江海”二句指伍子胥事。谓准备投水而死,追随子胥。“望大河之洲渚兮”四句承前“从子胥”而言,意思是说,申徒狄以身殉国,其情固属可悲,但他的死并不能挽救殷商的覆亡,则死又何益?显示自己的处境,虽然死志已决,但就整个楚国言,未来的危机,也不是自己一死所能遽了的。故以“心絓结”二句作为全篇的终结。屈原在政治斗争过程中,虽然早已作了最后牺牲的思想准备,这种念头,也曾经常浮现,但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易付诸实施,可见此尚非绝命之词。
此篇写作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全篇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作品充满着深沉、悲愤的情绪,思理困惑,不知所释,忧伤悲怆,故有此篇之作。
此外,此篇语言上也有其特色。作品中有不少双声叠韵联绵词,“相羊”“歔欷”“仿髴”“从容”“周流”“逍遥”“于邑”“踊跃”“婵媛”“委移”等等,随处可见。而叠字词的运用,更是接二连三,触目皆是,“嗟嗟”“凄凄”“曼曼”“惘惘”“曶曶”“冉冉”“眇眇”“默默”“郁郁”“戚戚”“芒芒”“蔓蔓”“緜緜”“悄悄”“冥冥”“雰雰”“礚礚”“汹汹”“容容”“洋洋”“翻翻”“遥遥”“潏潏”“悐悐”,总计共有二十四个,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幽怨悲凉意境的形成,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名家点评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此章言小人之盛,君子所忧,故托游天地之间,以泄愤懑。终沉汨罗,从子胥、申徒,以毕其志也。”
明代汪瑗《楚辞集解》:“此篇词气浑雄悲壮,骤而读之,虽若稠叠可厌,而熟读详玩之余,则旨意实各有攸归,条理脉络灿然明白,真作手也。尝闻之师曰:此篇议论幽眇,词调铿锵,体裁齐整。奇伟佚宕,如洪涛巨浪奔腾;涌涌舂撞,如汪洋大海之间。视之令人魂夺目炫,莫可端倪,非规规然从事于寻常笔墨蹊径间者,所可得而仿佛其万一也。”
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此篇继《怀沙》而作,于为彭咸之志,反复著明,几已死矣而卒不死,盖恐死不足以悟君,徒死无益,而尚幸其未死而悟,则又不如不死之为愈也。故原之于死,详矣。原死以五月五日,兹其隔年之秋也欤。”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其传世作品保存在刘向辑集的《楚辞》中,主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