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英国首都、第一大城市

伦敦(英语:London),又名“大伦敦”(Greater London),隶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地区,英国首都,为英国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教育中心。地处英国东南部、英格兰东南部同名盆地的中央,距泰晤士河入海口40英里,总面积1572.0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伦敦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和1个“金融城”,市政厅驻东伦敦皇家码头水晶大楼。截至2023年,伦敦总人口为894.53万人,是英国第一大城市。

历史沿革
伦敦最早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考古研究显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伦敦就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
至1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Claudius)的领导下正式在43年征服了这个后来成为英国的地方。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50年(罗马帝国)。当时伦敦被称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另被译为伦丁尼)。
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是从50年,伦敦(London)该一名字是来自凯尔特语的Londinium。凯尔特人在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该地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
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cca)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伦敦。640年伦敦开始铸造银币。
842年和851年,丹麦人两次入侵英国,抢劫和烧毁了大多数的城镇。侵略军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
878年,丹麦人被阿尔弗雷德大帝所击败,英国的国土被分为两部分,丹麦人拿走了英格兰的东部领土,包括伦敦。而阿尔弗雷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阿尔弗雷德大帝于886年重新收复伦敦,他重新修整了破败的旧罗马城的城墙。为了得到保护,居住在罗马城以外的伦敦人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统治时期又从新搬回到城里来居住。
994年,伦敦人击退了丹麦人并迫使他们撤离此地。
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后,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是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人(Normans)。他们的领袖威廉声称因血缘关系有权继承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帝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的王位而大举发动进攻。1066年,威廉军事行动成功,成为英格兰的君主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
虽然此时英格兰的首都设于伦敦西南部的温彻斯特(Winchester),但是威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在伦敦东部修筑了坚固的伦敦塔以防御反抗者的进犯,该也作为宣示自己的一种手段。
在诺曼人的统治下,伦敦终于在12世纪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
学者一般认为,在诺曼人的统治开始之后,英国步入了所谓的“中古时代”。该段时期的特点包括王权逐步的巩固,以及基督教会的权力的扩大。伦敦也在该时候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两个城合组为一个伦敦市的模式。在东面,在古罗马人的古伦敦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伦敦市(City of London)。该地后来发展成为伦敦金融城。在西面,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成为了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在该时期,王室陆续在伦敦建筑王宫,而教会也修建了不少教堂和修道院。伦敦市方面,其市长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商业发展迅速。
伦敦在第14到17世纪之间和欧洲大陆一样地受到瘟疫之侵袭。致命的黑死病瘟疫大流行让伦敦的人口急剧减少。据估计,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存活。
1642年,英国议会党人与保皇党人之间的战争开始。
1643年保皇党人试图攻占伦敦,但双方的军队在圣保罗大教堂以西10千米处相遇,议会党人的军队的战斗力要强于对方,所以保皇党人的军队被击退。
1666年,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大火——伦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大约13200座房屋被大火所毁,其中就包括了圣保罗大教堂。大约80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国王命令海军帮助城市中露宿的灾民搭建帐篷,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再发生,国王下令所有今后在伦敦建造的房屋一律使用石头和砖瓦为建筑材料,而不再使用木材。大火据称是人为错误造成的,几乎烧掉了伦敦全部建筑,但是都市建设却因此有机会重新开始。
16世纪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的规模迅速扩大。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19世纪,伦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1900年,伦敦的人口增加到了200万。到了20世纪60年代,伦敦的人口已达到800多万。
17世纪下半叶,一些时尚设计风格的房屋开始在伦敦的布鲁斯伯里区(Bloomsbury)和去往骑士桥的路上兴建,在该些区域内百年中还兴建了几家医院:包括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1720年)、盖伊(Guys,1724年)、圣乔治(St. Georges,1733年)、伦敦(London,1740年)和米德尔塞克斯郡(Middlesex,1745年)。
伦敦在第18和19世纪急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繁荣,伦敦的人口也不断增加。1801年伦敦成为世界最大都市。1834年,国会大厦被大火烧毁,后又重新兴建。新建的国会大厦还包括一个大钟,就是所称的“大本钟”(Big Ben)。从1859—1875年因霍乱的爆发而使得下水道系统的诞生。从此以后,因传染性疾病而死亡的病死率大为降低。
19世纪,伦敦有一批新的博物馆建成,包括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1852年)、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1857年)和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1881年)。新苏格兰场(New Scotland Yard)则建造于1891年。
大英帝国的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庞大的商机。为了方便产品的输出,以及所需的原料和外来产品的入口,伦敦东部陆续修建了多个大型的船坞。航运业的发展非常蓬勃。
到了20世纪初,伦敦人口已经有66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在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伦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的破坏仍然有部分可以在伦敦看到。
1940年代初,纳粹德国空军飞机对包括伦敦在内的英国城市进行了密集轰炸,造成了财产和人命方面的严重损失。
就伦敦而言,该市东部地区受破坏最为严重,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为船坞区,是伦敦其中一条物资供应线的开端。不少在伦敦居住的人被迫疏散到英国其他地方。
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估计有大约3万5千名伦敦市民丧生,大约5万人受重伤,受损或被摧毁的建筑物数以万计,其中包括圣保罗大教堂伦敦金融城内的多家教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4年,由于伦敦人口的急剧膨胀,有人提议并计划在距离伦敦城20—30英里的周边地区地方建立卫星城并吸引熟练工人从伦敦来到卫星城工作,从而减轻伦敦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
20世纪50年代开始,伦敦进入繁荣时代,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发展的很快。码头也非常繁忙,从业人员已经达到30,000人。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大英帝国的逐渐瓦解而受到影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伦敦下设独立的32个独立城区和1个“金融城”,市政厅驻东伦敦皇家码头水晶大楼。
独立城区有威斯敏斯特(City of Westminster)、肯辛顿—切尔西(Kensington and Chelsea)、哈默尔史密斯—富勒姆(Hammersmith and Fulham)、旺兹沃思(Wandsworth)、兰贝斯(Lambeth)、萨瑟克(Southwark)、陶尔哈姆莱茨(Tower Hamlets)、哈克尼(Hackney)、伊斯灵顿(Islington)、卡姆登(Camden)、布伦特(Brent)、伊令(Ealing)、豪恩斯洛(Hounslow)、里士满(Richmond)、金斯敦(Kingston)、默顿(Merton)、萨顿(Sutton)、克罗伊登(Croydon)、布罗姆利(Bromley)、刘易舍姆(Lewisham)、格林威治(Greenwich)、贝克斯利(Bexley)、黑弗灵(Havering)、巴金—达格南(Barking and Dagenham)、雷德布里奇(Redbridge)、纽汉(Newham)、沃尔瑟姆福雷斯特(Waltham Forest)、哈林盖(Haringey)、恩菲尔德(Enfield)、巴尼特(Barnet)、哈罗(Harrow)、希灵登(Hillingdon)。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伦敦地处英国东南部、英格兰东南部同名盆地的中央,地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泰晤士河入海口40英里,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51°30′—东经0.1°5′。总面积1572.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全市平均海拔约为24米(79英尺)。
气候
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
伦敦夏季的气温在18°C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气温则维持在15°C左右。而在冬季,气温波动在6°C左右。在伦敦冬季有罕见结冰的情况。
水文
泰晤士河是伦敦重要的一条河流,该河流发源于英格兰南部科茨沃尔德丘陵靠近塞伦塞斯特的地方,河流先由西向东流,至牛津转向东南方向流,过雷丁后转向东北流,至温莎再次转向东流经伦敦,最后在绍森德附近注入北海。泰晤士河水网较复杂,支流众多,其主要支流有彻恩河、科恩河、科尔河、温德拉什河、埃文洛德河、查韦尔河、雷河、奥克河、肯尼特河、洛登河、韦河、利河、罗丁河以及达伦特河等。
人口
截至2023年,总人口8945309人。
政治
伦敦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英国王室、政府、议会以及各政党总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活动场所,故又称为议会大厅。议会广场南边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65年建成后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加冕及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
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宫,坐落在西伦敦的中心区域,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接海德公园,是英国王室成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国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白厅是英国政府机关所在地,首相办公室、枢密院、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国防部等主要政府机构都设在该地。白厅的核心是设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它是英国历代首相的官邸。
伦敦不仅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还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笔会国际妇女同盟社会党国际大赦国际等。
经济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伦敦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621.79亿英镑,实现经济增长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404英镑。
伦敦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控制着全世界45%的外汇交易和黄金白银原油大宗商品定价权,也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保险期货航运中心。伦敦平均每日的外汇交易额高达2.7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居民财富总额位居世界第二。
伦敦(London)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和纽约并列为全世界最顶级的国际大都会。金融业是伦敦的支柱产业,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银行保险外汇期货航运中心。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位于伦敦,75%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伦敦金融城设有公司或办事处,此外,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均于伦敦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大约45%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
伦敦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业是伦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或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伦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许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英国百强公司和100多个欧洲500强企业均在伦敦设有总部。全球大约45%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
伦敦共有500多家银行(至1991年),银行数居世界城市之首,其中外国银行有470家,在伦敦拥有的资本总额达2000多亿英镑。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每年的外汇成交总额可以达到三万亿英镑,全球大约45%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元交易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
伦敦的银行数量居世界城市之首,其中外国银行超过480家,在伦敦拥有的资本总额为全球城市之最。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伦敦的保险业务历史悠久,资金雄厚,信誉优良。
伦敦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掌控着黄金、白银、原油等世界性商品的定价权,因此国际黄金名为伦敦金,国际白银名为伦敦银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交易所之一。
交通运输
综述
伦敦的航空运输十分发达,有希斯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该两个机场。希斯罗机场位于伦敦西郊,是欧洲客运量最大的机场,有时一天起降飞机近千架次,空运高峰期间,平均每分钟有一架飞机起降。伦敦的市内交通方便,地铁是市内主要交通工具。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伦敦地下铁道开始通车。至1991年,伦敦全市地铁干线有9条,全长414千米。伦敦地铁的技术和管理设备先进,所有调度和信号系统均为自动控制。1897年,伦敦开始有公共汽车服务,是世界上最早有公共汽车的城市之一。至1991年,大伦敦都会区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350多条,总长度为2800千米,公共汽车6600多辆,且都是双层公共汽车。此外,伦敦还有约1.3万辆出租汽车。伦敦港是英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全港包括皇家码头区、印度和米尔沃尔码头区、蒂尔伯里码头区,与70多个国家的港口建立了联系,年吞吐量约4500多万吨。
公路
尽管伦敦市中心的公共运输系统发达,但在伦敦较外围的地方仍以汽车为主。伦敦内环道路(London Inner Ring Road,围绕著市中心)、北方(A406道路)和南方(A205道路)环状道路(位于郊区)以及一条高速公路(M25高速公路,位于市区外围)环绕著伦敦市区,并且和数条繁忙的道路交会,但几乎没有高速公路穿越伦敦的市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一项称为“伦敦环状道路”(London Ringways)的高速公路计划开始筹备,计划兴建穿越市区的高速公路,但由于居民的反对以及耗资过于庞大,该项计划在1970年代早期就中止了。由于市内街道普遍狭小,且伦敦地区的汽车数量自1960年以来增加了将近两倍,因此伦敦的交通堵塞是全欧洲最恶名昭彰的。在2003年,为了降低市中心的交通量,伦敦开始收取交通拥挤费。车辆必须付出每天8英镑(约人民币121元)的费用才能进入伦敦市中心的指定区域,而居住在指定区域的的居民则可以购买每月换新的通行证。
铁路
伦敦公共交通网路的核心是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自1863年建立以来是世界上最古老及最大的地下铁系统。伦敦地下铁也包含了全世界第一条地下电气铁路线“都市与南伦敦铁路”(City & South London Railway),该条路线从1890年开始服务。每年约有十亿名旅客搭乘伦敦的地铁系统。伦敦地铁的主要服务范围为市中心以及泰晤士河以北的大部分郊区,而南边则由延伸的近郊铁路网服务。
铁路分为:
—Bakerloo Line (Brown)伦敦地铁贝克鲁线(棕色)
—Central Line (Red)伦敦地铁中央线(红色)
—Circle Line (Yellow)伦敦地铁环城线(黄色)
—District Line (Green)伦敦地铁区域线(绿)
—Hammersmith & City Line (Pink)伦敦地铁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粉红色)
—Jubilee Line (Silver)伦敦地铁银禧线(银)
—Metropolitan Line (Dark Magenta)伦敦地铁大都会线(深洋红色)
—Northern Line (Black)伦敦地铁北线(黑色)
—Piccadilly Line (Dark Blue)伦敦地铁皮卡迪利线(深蓝色)
—Victoria Line (Light Blue)伦敦地铁维多利亚线(淡蓝色)
—Waterloo & City Line (Turquoise)伦敦地铁滑铁卢城市线(绿松石)
—DLR(Dockland Light Railway)伦敦码头区轻轨
—London Oveground伦敦地上铁
—Elizabeth Line伊丽莎白线
—Trams电铁
欧洲之星(Eurostar)列车可从伦敦的圣潘可拉斯车站(St Pancras)连往法国的里尔和巴黎,以及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航空
伦敦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有超过八座机场在名称中使用了“伦敦机场”,但大多数的交通量都是通过五座主要机场的其中之一。希斯罗机场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处理各种国内、欧洲以及跨州的乘客及航班。而一些廉价且短程的航班也会在盖特威克机场起降。其他机场包括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伦敦城市机场伦敦卢顿机场伦敦绍森德机场
水运
伦敦港是全英国最繁忙的港口,水路交通及码头等相关设施主要集中在泰晤士河沿岸。但由于泰晤士河过于狭窄,因此较大型的船只无法进入伦敦市区,而改在泰晤士河下游停靠,尽管如此,伦敦市区的船只往来仍十分频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伦敦是英国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学院、学校及学术研究机构。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皇家音乐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皇家舞蹈学校等是英国的著名院校。
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成立于1836年,现设有60多个学院,是英国及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拥有125000名学生在读,并由50多个学院组成。其中著名的有: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
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LBS)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其他著名的大学还有:伦敦艺术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等。
体育事业
伦敦分别于1908年和1948年两次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2005年7月6日获得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1934年,伦敦还曾举办过大英帝国运动会,而在1966年,英国亦举行世界杯;30年后,也举行欧洲国家杯。
第四届奥运会于1908年4月27日至10月31日在伦敦举行。
此前同时申请主办本届奥运会的还有柏林米兰罗马。原选定罗马,后罗马因财政问题于1906年弃权,遂改由伦敦主办。
伦敦奥运会为国际体育的各项比赛制度的正规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传媒
伦敦拥有五个专业的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皇家爱乐管弦乐团、爱乐管弦乐团以及BBC交响乐团
剧院
伦敦拥有数十家剧院,主要集中在西区。该其中包括国家剧场、伦敦帕拉斯剧院、阿尔梅迪亚剧院和专门上演莎士比亚戏剧的环球剧场等。
博物馆
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大英博物馆(官方称英国国家博物馆)建于18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中了英国和世界各国许多的古代文物。博物馆内的埃及文物馆,陈列着7万多件古埃及的各种文物;希腊和罗马文物馆,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铜器、陶器、瓷器、金币、绘画以及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型石雕;东方文物馆,陈列有大量来自中亚、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远东的文物。馆内还有西亚文物馆、英国文物馆、金币徽章馆、图书绘画馆等。除大英博物馆外,伦敦也有许多画廊,如国家美术馆、国家肖像馆泰特艺术馆多维茨画廊。还有世界侦探胜地福尔摩斯博物馆,坐落在贝克街221B号。
伦敦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时尚城市之一(另有:巴黎纽约米兰),世界闻名的哈洛德百货公司就坐落在城中。
伦敦是全球重要的传媒中心,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在内的多家电视及广播媒体都在伦敦设立总部,另还有ITV、第四频道(Channel 4)和第五频道(Five)等。伦敦城的舰队街,是英国报业的集中地,著名的报刊有《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观察家报》、《周刊》等。
历史文化
同时,伦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中心。伦敦的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馆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举办过三次奥运会的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出名的电影节音乐节时装周及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著名大学,名列全球最佳留学城市。
伦敦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还有皇室宣布日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等特色节日。
特色饮食
芝麻菜
芝麻菜又称紫花南芥,别名芸芥、德国芥菜等,英文名rocket、arugul。因其鲜叶汁具有芝麻香味,故此得名。在欧洲大陆广泛出产,是伦敦人喜欢的时蔬之一。
哈吉斯
哈吉斯是类似大香肠的一种传统食物,当地人称为羊杂布丁,是将羊杂搅碎,混合其他调味品,装进猪肠,蒸制而成的。
风景名胜
伦敦的主要景点有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伦敦塔桥(Tower Bridge)、瑞士再保险塔(Swiss Re Tower)、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伊丽莎白塔(Big Ben)、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伦敦眼(London Eye)、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千年穹顶(Millennium Dome)和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等。
对外交流
城市荣誉
2019年7月11日,2019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伦敦位列全球第三。
2019年10月10日,伦敦获得C40城市“洁净空气”奖。
2019年11月12日,伦敦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20强”第二位。
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伦敦排名第四。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二名。
2021年9月,伦敦位列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第二位。
2022年3月24日,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二名。
2022年12月,伦敦在日本森纪念财团发布的世界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GPCI)中连续第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全球城市排行榜中,伦敦位列世界第一。2022年,美国科尔尼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排名发布,伦敦位列世界第二。2020年11月,伦敦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第一名。在福布斯全球城市影响力排行榜上,伦敦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同时伦敦击败纽约,当选全球第一大财富中心。2019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2019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排行榜,伦敦当选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2023年4月,位列世界十大最富城市第4名。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