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一种秋、冬、春广泛发生于阔叶树枯干上的食用菌,为世界上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属白蘑(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侧耳属。侧耳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作为中药用于治腰酸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适。
营养价值
侧耳营养丰富,每100g干菇含粗蛋白19.5g(含纯蛋白11克)、粗脂肪3.8g、
碳水化合物50.2g,粗纤维6.2g,以及钙、磷、铁等矿质元素和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维生素D原等。
侧耳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等。另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和PP,还含有草酸等。抗癌试验表明,子实体水提取液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是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作为中药用于治腰酸腿疼痛、
手足麻木、筋络不适。
此菌除了大量人工栽培子实体外,还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3cm,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有纤毛,水浸状,扁半球形,后平展,有后沿,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稍稀,延生,在柄上交织,菌枘侧生,短或无,内实,白色,长1-3cm,粗1-2cm,基部常有绒毛。
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鲍鱼侧耳(鲍鱼菇、台湾平菇、高温平菇、平菇) Pleurotus abalonus Han, K. M. Chen et S.Cheng,夏季生于榕等阔叶树干上。分布于四川、台湾、福建、广东。食用。
白侧耳(淡白侧耳) Pleurotus albellus(Pat.)Pegler,夏秋季生于腐木。分布于广东、海南。食用。
鹅色侧耳(短柄侧耳) Pleurotus anserinus(Berk.) Sacc.夏秋季生于桦、栎等阔叶树的枯木上。分布于四川、西藏、云南。食用。
薄皮侧耳 Pleurotus chioneus(Pers.) Fr.,生于阔叶树的枝上或蕨类的杆上。分布于广东。食用。
金顶侧耳(金顶蘑、榆黄蘑、核桃菌、黄冻菌)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夏秋季生于榆、栎等阔叶倒木上或枯立木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湖南、四川、广东、西藏。食、药用。
黄白侧耳(美味侧耳、小平菇、姬菇、紫孢侧耳、白黄侧耳) Pleurotus cornucopiae (Paul.:Pers.) Rool.,春秋生于阔叶树枯木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西、海南、云南、四川、新疆、西藏。食药用。
裂皮侧耳 Pleurotus corticatus(Fr.) Quél.,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甘肃、广西、新疆、香港。食药用。
杯状侧耳(小白轮) Pleurotus craterellus(Dur.et Lév.) Sacc.,生于阔叶树枯枝上。分布于湖南、盖囊侧耳(盖囊菇、鲍鱼菇、台湾平菇、高温平菇、泡囊状侧耳) Pleurotus cystidiosus O. K.Miller,夏、秋生于阔叶树枯木上。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食用。广西。
红侧耳(红平菇、泰国红平菇) Pleurotusdjamor(Fr.) Boedjin,夏秋生于泛热带地区的阔叶树木的枯干上。分布于华南地区。食用。
栎生侧耳 Pleurotus dryinus(Pers.: Fr.)Kummer,秋季生于多种阔叶树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四川、贵州、新疆、福建。食用。
刺芹侧耳(杏鲍菇、杏仁鲍鱼菇) Pleurotuseryngii(DC.: Fr.) Quél.,春夏生于伞型花科植物刺芹的根部。福建、台湾引进种。食用。
阿魏侧耳(
阿魏蘑菇、白灵菇、
白灵侧耳、阿魏蘑) Pleurotus eryngii(DC.: Fr.) Quél. var.ferulae Lanzi,春季生于伞形花科植物阿魏的根上。分布于新疆。食药用。
白
阿魏侧耳(白阿魏蘑) Pleurotus eryngii(DC.: Fr.) Quél. var. nebrodensis Inzenga,春末生于阿魏根上。分布于四川、新疆。食药用。
阿魏侧耳托里变种 Pleurotus eryngii(DC.:Fr) Quél. var. tuoliensis Mou春季生于阿魏根上。分布于新疆。食用。
真线侧耳(扇形侧耳、扇形平菇) Pleurotuseugrammeus(Mont.) Dennis,春至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海南、云南、四川、西藏、广东。食用。
扇形侧耳 Pleurotus flabellatus(Berk. ex Br.)Sacc.,夏秋生于树桩上。分布于四川、云南、广东、西藏。食用。
柔膜侧耳(小亚侧耳) Pleurotus flexilis Fr.,生于混交林内枯枝及倒木上。分布于香港。食用。
佛罗里达侧耳(佛罗里达平菇、佛州侧耳)Pleurotus florida Bger,夏秋生于杨、栎等阔叶树干上。引进栽培种。
腐木生侧耳(腐木侧耳、木生侧耳) Pleuro-tus lignatilis(Pers.: Fr.) Sing.,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吉林,四川,广东,西藏、香港。
小白侧耳 Pleurotus limpidus(Fr.) Gill.,夏季生于阔叶树倒木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台湾。食用。
温和侧耳 Pleurotus mitis(Pers.: Fr.)Quél.,生于腐木上。分布于广东、海南。
蒙古侧耳 Pleurotus mongolicus Kalchbr Bull.,阔叶树干上。分布于内蒙古。
黄毛侧耳 Pleurotus nidulans(Pers.: Fr.)Gill.生阔叶树倒木、腐木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青海、广东、广西、四川。
薄盖侧耳 Pleurotus ninguidus(Berk.)Sacc.,夏秋季生于腐木上。分布于西藏、云南。
侧耳 (平菇、北风菌、粗皮侧耳、糙皮侧耳、青蘑、冻蘑、天花菌、鲍鱼菇、灰蘑、黄蘑、元蘑、白香菇、杨树菇、傍脚菇、边脚菇、青树窝、哈蜊菌) Pleurotus ostreatus(Jacq.: Fr.) Quél.,春秋生于各种阔叶树干上。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甘肃、四川、新疆、西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安徽、福建、香港、台湾。食药用。
宽柄侧耳 Pleurotus platypodus(Cke. etMass.) Sacc.,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海南。
贝形侧耳 Pleurotus poorigens(Pers.: Fr.)Gill.,生于针叶树腐木上。分布于吉林、山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漏斗状侧耳(凤尾菇、印度鲍鱼菇、喜马拉雅山平菇、环柄斗菇、环柄侧耳、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Fr.) Quél.,春夏秋生于阔叶树干上。分布于黑龙江、陕西、河南、湖南、福建、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西藏、台湾。食用。
粉褶侧耳(粉红褶侧耳) Pleurotus rhodophyl-lus Bres.,夏秋季生于阔叶树的倒木上。分布于吉林、湖南、海南、福建、广东。食用。
桃红侧耳(草红平菇、桃红平菇、红平菇)Pleurotus salmoneostramineus L. Vass.,夏秋生于阔叶树枯木、倒木、树桩上。分布于东北、福建、江西。食用。
紫孢侧耳(美味侧耳、青蘑) Pleurotussapidus(Schulz.) Sacc.,夏秋季生于杨树等阔叶树枯立木、倒木、枝条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陕西、河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新疆。食用。3.33 小白扇侧耳(小白扇) Pleurotus septicus(Fr.) Quél.,生于阔叶树腐木或枯枝上。分布于河北、山西、福建、广东、云南、海南、湖南。
长柄侧耳(灰白侧耳、匙形侧耳、灰冻菌)Pleurotus spodoleucus Fr.,秋季生于阔叶树干上。分布于吉林、云南、贵州、西藏,海南、香港。食药用。
具核侧耳(
菌核侧耳、核平菇、虎奶菌、茯苓侧耳) Pleurotus tuber- regium(Fr.) Sing.,夏秋生于柳叶桉等阔叶树的根或埋本上。分布于云南。食药用。
榆侧耳(大榆蘑) Pleurotus ulmarius(Bull.ex Fr.) Quél.,秋季生于榆树或其他阔叶树干上。分布于吉林、青海。食用。
生活习性
冬春季在阔叶树腐林上呈覆瓦状丛生。
栽培技术
侧耳可用朴树(Celtis sinensis)、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杨树(Populus spp.)等适宜阔叶树的段木或枝条进行栽培。但多推行袋料栽培(简称“袋栽”)。培养料可用棉子壳、麦秆、稻草、木屑、甘蔗渣、玉米芯等。联邦德国等国以麦秆为原料,用成套装置依次完成原料粉碎、温度调节,短时加热灭菌(80-100°C),冷却,接种等操作,用袋栽或箱栽进行大规模工厂化栽培,效果很好。中国多以棉籽壳、稻草、甘蔗渣等为培养料,不经灭菌,用生料进行室内床栽或室外畦栽。在春秋气温适宜时做好菌床,用混播、层播、穴播等方法播种,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15-20天后白色菌丝可布满床面。此时应揭去薄膜,加强通风透光,喷水保湿润。播种后经30-40天的管理,即可开始采收。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分布在中国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吉林、
辽宁、
江苏、
台湾、
河南、
山西、
福建、
新疆、
西藏等地区。
世界分布: 侧耳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侧耳的人工栽培于20世纪初始于欧洲,30年代初传入日本。中国1936年在长白山林区已有段木栽培,同期在南方开展瓶栽试验。60年代进入商业性栽培。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道鲜美,现人工栽培非常普遍,是重要栽培食菌之一。此菌属重要的
木腐菌,使被浸害木质部分形成丝片白色腐朽。
经济价值
侧耳属真菌易于栽培,产量大,是重要的食用和药用经济真菌。据了解,侧耳属食用菌的产量占世界蘑菇总产量的1/4左右。主要的栽培种类有: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漏斗状侧耳P. pul-monarius;金顶侧耳P. citrinopileatus;囊状侧耳P.cystidiosus;扇形侧耳P. flabellatus;美味侧耳P.sapidus和阿魏侧耳P. eryngii var. ferulae等。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栽培种类从国外引进,如红平菇P. djamor,杏鲍菇P. eryngii,佛州侧耳P.florida等等。
侧耳属真菌由于它是属于木腐菌而易于栽培,在我国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侧耳属真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
人体必需氨基酸, K, P, Mg, Ca, Fe, Mn, Cu, Zn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酸,脂肪及脂肪酸,糖和复杂多样的香气成分。研究证明,侧耳属真菌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如
漏斗状侧耳的水提物通过静脉输入后使大鼠的血压明显下降;糙皮侧耳不仅其子实体能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其多糖也有抗肿瘤活性;金顶侧耳的多糖PC- 4对小鼠移植肿瘤抑制率为67%;糙皮侧耳和金顶侧耳也有清除OH-自由基的活性。
原形态
菌盖肉质,宽5-2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有后缘,呈扇形、肾形,中部下凹,盖面水渍状,有纤毛,初时堇紫色,后为铅灰色、灰白色或污白色;盖缘初时内卷,后平展。菌肉厚,白色,味美,有清香气,菌褶延生,在柄上交织或成纵条纹,稍密至较稀,白色。菌柄侧生,短,一般长1-2cm,或无柄,白色,中实,基部有短的白色绒毛。孢子平滑,无色,近圆柱形,(7.5-11)μm×(3-4)μm。孢子印白色。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有后沿,直径5-20cm,类白色、灰白色或青灰色,表面有细毛。菌肉厚,类白色。菌褶白色,与菌柄连接处有网状条纹。菌柄短或无,长1-3cm,直径1-2cm,基部常有绒毛。气香,味淡。
化学成份
含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维生素(vita-min)B1、B2、B6、C、PP、H,主要脂肪酸有:亚油酸(lin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主要的芳香成分有:3-辛醇(3-octanol),3-辛酮(3-octanone),1-辛烯-3-醇(1-octen-3-ol),主要的甾体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胺类成分有甜菜碱(betaine),组胺(histamine),腺嘌呤(adenine),乙醇胺(ethanolamine),乙胺(ethylamine),游离糖和糖醇类成分有甘油(glycerol),甘露醇(mannitol),葡萄糖(glucose),海藻糖(tre-halose),还含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糖原(glyco-gen),具1→3支链的葡聚糖(glucan),一种结构中含D-半乳糖(D-galactose),D-甘露糖(D-mannose),L-果糖(L-fructose)的多糖,侧耳溶血素(pleurotolysin)及三种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药理作用
1.抗癌在糙皮侧耳中有两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主为侧耳酸性多糖,含β-1,3-葡聚糖69%,半乳糖13%,甘露糖6%,葡萄糖醛酸13%,后三者均以侧链存在于多糖结构中,热水提取物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91%。从糙皮侧耳中提取出的一种糖蛋白体外对S180、腹水瘤ECA、肝癌Hepa及人B淋巴瘤细胞Raji、白血病细胞K562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且对不同癌细胞有选择性。体内试验表明,该组分有抑制小鼠S180瘤细胞增殖和向周围组织侵袭的作用,能使瘤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较厚的纤维包膜,提示其具有使肿瘤组织纤维化的作用。
2.增强免疫:从糙皮侧耳真菌分离的糖肽组分,具有促进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肿瘤的作用。 3.降血脂及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侧耳用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浸膏,真空干燥。以3%醇浸膏加于仓鼠高脂饲料中,6星期后,水及30%和60%乙醇提取的浸膏,可明显减轻血清及肝胆固醇和三醚甘油(
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