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保险是保险公司设计的一种把保险功能和储蓄功能相结合,如常见的两全寿险、养老金、教育金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有储蓄功能,如果在保险期内不出事,在约定时间,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保险收益人,就好像逐年零存保费,到期后进行整取,与银行的零存整取相类似。
功能
储蓄分红险种
一般以10年为底限设计,最大的特色所在,便是“保险满期生存保险金”这一条款。10年或更长的投保期限后,若被保险人平安生存至保险期满的生效对应日,保险公司便会如数给付相当于多年累计保费总额略有升值的“满期生存保险金”和
累积红利。
满期生存保证金便是投保者在
保险计划开始时可选择确定的储蓄目标。加上保险公司每年的红利,投保者的收益将可能远远超过预期。如在保险期满前终止保单,投保者也可获得按保单累计年期而确定的
保单现金价值和保单终止前的累积红利。
假设一名30岁的被保险人,于2002年8月1日投保了20份某保险公司的储蓄
分红型保险,共缴纳20000元保费,则2012年8月1日可领取22880元,外加若干红利。
储蓄分红险种的红利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累积生息,即红利按保险公司每年确定的红利累积利率以
复利方式计息,全部
累积红利在
合同终止时领取,又或是按年领取红利等,不一而足,依各保险公司的具体产品各有不同。
根据保监发[1999]93号《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寿险保单的
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
意思就是说储蓄型保险在不计算分红的情况
下之考虑保单
固定收益的话,年化
复利收益是不会超过2.5%的,对于大陆内各家保险公司都一样。(香港地区保险公司不受到
保险法的限制,所有在大陆内销售的保险均受此限)
储蓄险误区
首先,少儿通常并不需要寿险,因为从经济角度讲,绝大部分儿童并非
家庭经济支柱,失去子女对父母最大的打击是精神层面的,而
非物质、经济的。因此,投保寿险意义不大。同时,少儿寿险的
保额有着明确限制,未成年人死亡保险承保限额最高10万元,目的是尽可能规避
道德风险。若父母为孩子投保很多寿险,保费其实是浪费了。
第二,储蓄型保险虽然有着越早投保,费率越低的特点,但
父母在考虑时不该忽视保费的
时间价值。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不同年龄投保所需保费都是考量了
死亡率、性别、
教育金返还时间、数额等各方因素的,并不存在在某年龄投保最划算这样的情况,因此,家长无需执着于早些为孩子投保,徒增缴费压力。
第三,家长不该期望一份周全的保险保到老,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在变化着,他所处的家庭环境、
经济环境、
生活环境都不会一成不变,因此,一份你看来十分满意的保险产品,在多年后可能价值已明显缩水。与其放眼不确定的未来,不如更扎实地看待,真正考虑给孩子带来风险的因素,并最大程度排除经济影响。。
分红
储蓄分红险种也拥有与传统保障型寿险相同的保障功能。这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被保险人若不幸于
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一年期满后身故,保险公司将按保单约定,给付
身故保险金和
累积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被保险人若不幸于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一年内身故,保险公司将无息返还所交保险费。一年是重要期限,许多保险公司还规定,
投保不足一年就退保的保单便不可以参加分红。因为红利的计算是在每一会计年度末计算,并在每一保单年度末分配的。
消费者在单纯的储蓄分红保险之外,还可以购买附加的
重大疾病保险,将
保障范围从身故扩大到罹患多种
重大疾病,使得保障更全面。附加的重大疾病保险一般具有按份购买、每份交费固定、
保费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此外,手续也较为简便,无须体检,只需要在银行柜面填写健康告知等,方便省力。
储蓄分红
银行存款、国债的优点是风险较低,回报率稳定,
不足之处是缺乏高回报的期望,
收益率较低。储蓄分红险种以满期生存
保证金为保底,每年有分红,利息和红利无须缴纳
个人所得税,到期收益将有可能超过国债。再加上储蓄分红险种基础性的人身意外保障功能,综合分析,储蓄型保险
产品功能全面,收益率高,是
家庭理财的理想渠道。
储蓄分红险种是
老少皆宜的。下至出生满30天的婴儿,上至70周岁的家中长辈,均有适合的产品可供选择参保。
保费交付方式分为定期交费和一次性交付两种。定期交费类似
定期储蓄,积少成多,保本增值,有助于合理规划未来家庭
储蓄计划,实现储蓄目标。
投保者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期限,让储蓄分红险种发挥不同的功用。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一般都提供了10、15、20年期不等的储蓄分红险种。选择短期险种可为家庭提供一笔备用基金,用于子女的教育、婚嫁、立业等。选择更长期的险种则可以为个人或家人提供
养老金,以安享晚年。
某些有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还承诺,储蓄分红险种
购买者可以享受公司特色的世界性理赔及救援服务。
举例说明
=========
举例说明分析====================================
保障+理财,高达4倍的
意外身故保障。最低500元的标准,让普通家庭也能进行理财。其保单具有分红功能。但未提及
保单贷款功能。
《点评》本产品收益一般般。意外身故4倍保障是个亮点;500起步,走平民化道路。
趸交型,1万起售,3-65岁的人可买,保障到70周岁。该保险可转换成年金。
保障 - 普通
意外身故2倍,交通意外身故3倍赔偿。
理财- 保证
年利率1.75%,按月公布利率并按月
复利。
《点评》
保险保障一般;亮点是
保险期限到被保险人70周岁,且50周岁时如果缴费满5年,可转换成年金领取做养老之用;保证
回报率1.75%不算高。
趸交型1万起,30天-65岁人可买,保险期限5年。提供高达4倍的意外身故保障。
保单贷款为
现金价值余额的80%。
《点评》5年确保收益为8.4%+分红;意外身故4倍赔偿及保单贷款功能为其亮点。
趸交或年缴,1千起售,30天-75岁人可买,保障期限5、10、15、20年(最多保障到80周岁)。急用现金时可申请退保。
趸交型5年确保收益为3.5-4.8%(按年龄不同)+
复利红利。
《点评》几无保障可言;确定收益偏低;急用现金时只能退保;唯一亮点是
投保年龄放宽到75周岁。
质押贷款
投保者若是中途退保,保险公司将要扣除相应的
手续费,这就好比
定期储蓄提前支取便按
活期利息计息一样,所以,中途退保要承受一定的手续费损失。
若是在保单未到期限之前急需用钱,投保者在办理退保之外,还有一种办法。许多保险公司已与银行开展合作,凭寿险保单便可以到银行柜面办理
保单质押贷款。但保险
业内人士遗憾地表示,这项贷款功能真正被运用的情况不多,许多投保者甚至不知道手里的保单有这样的应急
质押贷款功用。
操作简便
相比传统保障型寿险相对复杂的条款设计、详细的核保手续,在购买储蓄分红险种时,只需携带
身份证和现金到各大银行储蓄网点柜台,填写
申请书并按照需要交纳保险费即可。保险公司将在10至30天不等的时间内将正式保单发出,投保者可以选择自己
即时到银行网点领取,或是邮寄、快递至家中或单位等方式拿到保单。
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也在各动脑筋,尽量提供有特色、便利周全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除了在银行网点有关柜台咨询、取得详细介绍资料之外,投保者还可以致电各保险公司的
客户服务热线,或登陆保险公司网站查阅险种介绍,享受在线的咨询、投保等服务。
一些保险公司还与银行达成了保险费以及保险款项的代收与代付的协议。投保者在填写相应的转账
授权书后,银行将定期从
指定账户中自动扣缴应付的保险费,或定期将相应的
保险金转入指定的账户中。
专家建议
在购买储蓄分红险种之时,投保者应该预先认真阅读比较不同产品的条款,以及附加的各种服务,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此外不能一味听信保险公司的分红收益承诺,应该尽量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理赔迅速的公司。
购买方法
储蓄型保险,是与
消费型保险相对应的,在满期后您可以享受一定的返还金额。常见的储蓄型保险主要有:储蓄型
健康险、储蓄型理财险、储蓄型
养老险。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挑选产品。
据调查,近20年来,因
癌症死亡的人数已由12.6%上升到17.9%,加强
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显得格外重要。在众多
大病保险中,储蓄型
健康险较为划算。若不幸罹患重疾,保险公司将给予赔偿。如果到期未发生理赔,那么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返还您的保费。在挑选此类储蓄型保险时,优先关注保障其次注意返还额度。购买时需明确
保障范围,查看是否包含常见的
重大疾病。此类保险的重疾呵护,一般是通过
提前给付方式实现的,您需要明确给付额度以及给付方法。此外不同产品到期返还额度有所不同,在投保前您需要询问清楚,返还比例越大越划算。
如何购买储蓄型理财险
储蓄型理财险是一种常见的储蓄型保险,适合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基础保障已经完善的人。在挑选此类储蓄型保险时,需格外关注返还额度。储蓄型理财险的返还额度是根据保险公司的
经营状况来决定的,建议选择经营稳健、
投资能力强的大品牌保险公司。此类保险的返还方式较多,如果不急于将红利取出,可选择保额返还产品。如对现金有需求,则可选择现金返还产品。在购买了储蓄型保险后最好不要轻易退保,保险公司并非将保费如数返还,而是要扣除手续费,包括保险公司支付给代理人的佣金以及
管理费用,这样一来您的损失较大。
有经济学家曾算了一笔账,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需要一笔约为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安心度过余生。面对着如此高昂的未来养老费用,您不妨提前储备未来养老资金。作为一种常见的储蓄型保险,储蓄型
养老险通常有保底的
预定利率,且还有额外的返还利益可以获得,是您不错的选择。在购买储蓄型
养老保险时,您需要明确返还的额度以及返还方式。当然无论您采取何种返还方式和返还时间,都要保证最少领取20年或至85岁。此外在
银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您可缩短此类保险的缴费期限,这样所需缴纳的
保费总额将会减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