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颂

古章草体书法作品

《出师颂》是古代流传的一幅章草书法作品。原文作者是东汉史岑,书法作者存疑,据传为西晋索靖书。此作是存世书法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古章草书作之一,书法笔势险峻,字体古朴简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品简介
《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全文
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
五曜(1)宵映,素灵(2)夜叹。皇运未授,万宝(3)增焕。
历纪(4)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5)构逆。
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6)上将,实天所启。
允(7)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8)百揆(9),为世作楷。
昔在孟津(10),惟师尚父(11)。素旄(12)一麾(13),浑一区寓。
苍生(14)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15),至于太原。
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我将军,穷域极边。
鼓无停响,旗不蹔褰(16)。浑(17)御遐荒,功铭鼎鈜(18)。
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车(19)乘黄(20)。
言念旧劳,恩深渭阳(21)。介圭既削(22),裂壤(23)酬勋。
今我将军,启土(24)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25)。
注释和译文
词句注释
(1)五曜: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2)素灵:白蛇的精灵。指汉高祖斩白蛇有老妪夜哭之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彤云昼聚,素灵夜哭。”《南史·梁纪下·元帝》:“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灵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金·宇文虚中《古剑行为刘善长作》:“公家祖皇提三尺,素灵中断开王迹。”
(3)万宝:犹言万物。
(4)历纪:经历的世代。《文选》李善注此条:“《汉书》曰, 汉起元高祖 ,终于孝平王莽 之诛,十有二世也。”
(5)西戎东夷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6)桓桓:勇武、威武貌。 《书·牧誓》:“勖哉夫子!尚桓桓。” 孔 传:“桓桓,武貌。” 晋陶潜《命子》诗:“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唐杜甫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钺奋忠烈。”仇兆鳌注:“桓桓,武勇貌。” 林伯渠 《和朱总司令诗》:“桓桓虎贲士,中华好男子。”
(7)允:文言语首助词
(8)宪章,又名狴犴,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天禄识余·龙种》:“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9)百揆: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10)孟津,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属洛阳市。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11)尚父:亦作“ 尚甫 ”。 指周朝吕望,即姜子牙。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传:“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
(12)素旄:即白旄。用旄牛尾为饰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挥军队作战。《文选·史岑》:李善注:“《尚书》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13)麾:此同“挥”。浑一:亦作“浑壹”。
(14)苍生:百姓。变楚:《后汉书》本句李善注:楚,南方也。移风,《后汉书》作“朔风”。
(15)猃狁: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即犬戎,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据《后汉书》记载,至汉朝,在原来猃狁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自愿归属东汉。
(16)踅褰:踯躅不前
(17)浑:盛大貌。
(18)鼎鈜:金属器皿。古代用以铭记功德。
(19)辂车:天子的乘车。《国语·晋语七》:“辂车十五乘。”
(20)乘黄:传说中的异兽名。《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此指天子坐辇的御驾。 此二句宜与下二句联起来看。
(21)渭阳:渭阳:渭水之北。古制,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22)介圭既削:介圭,即“介圭”,古玉器名。一种上尖下方的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既削:已经打磨完成。圭,古代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制礼器。帝王封爵授土时,赐圭以为信物。后泛指授以高官重爵。亦作“钖圭”。
(23)裂壤:即裂土。 谓大将军功高,皇上将一片土地封赠给他。南朝·梁·沈约 《刘领军封侯诏》:“宜锡圭裂壤,允副佥属。可封开国县侯,食邑二千户。”
(24)启土:.分土;分封土地。张铣注此条:“启,开也。 上郡谓骘所封也。” 汉时的上郡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行政区域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区。
(25)令闻:美好的声誉。《尚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
白话译文
法力无边的上苍啊,赶快给我们汉朝降下福祚来吧!
想我大汉奠基开业之初,天上人间都是赞声一片哪。
天空五星通宵辉映,地上白蛇彻夜忧叹。
想那汉室未立之时,皇家的鸿运尚未得到上天的授予;世间万物只是自然增删改换。
吾朝高祖立汉建国以来,历经十二世;不料到此时,天授的皇命到中途被迫移易。
吾国周边的那些小国啊,时时窥视着掠劫中原。
于是授命上将军,披挂出阵;剑戟所指,威风凛凛。
上将军的威武雄姿,实在是上天所赐予啊!
既能文能武,又知书识礼。
他公正地处理各项政务,成为世人的楷模。
以前上将军还在孟津的时候,就立志效法姜子牙,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战旗挥舞起来,天地风云一片。
黎民百姓获得新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讨伐平定了猃狁,消疆域扩展到了太原一带。
丰功伟绩载入史册,千秋万载叹其艰辛。
何况我们爱戴的大将军,战功威名传至遥远的边地。
战鼓咚咚无歇止,车马急驰旗猎猎
浩荡恩德被及远近,卓著功勋铭刻永垂。
我们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奔向西边广袤的边疆。
天子乘着华丽的马车,前来为我们的队伍饯行。
老百姓心念大将军的旧恩,都赶到渭水之北来给他送行。
大将军得胜归来,皇帝亲授其美玉良田,以犒赏他的功勋。
于是将军就在上郡开土繁衍,奠定根基。
这份事业,子孙后代万世相传,并且声誉日隆。
历史背景
本幅无款。鉴藏印记有22方,计为:唐太平公主梵文印“三藐母驮”,唐邵王李约“约”和“邵约之印”,唐中书侍郎王涯“永存珍秘”(钤两处);宋高宗“绍”、“兴”(联珠印)、宋内府“书印”(半印)和“内府秘书之印”;明以前人之“蓑笠轩印”、“历代永宝”、“刘氏中守”、“刘完私印”、“安元忠印”及二印文不辨之印;清安岐“仪周珍藏”,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诸玺。
“右出师颂,隋贤书,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审定。”右下钤“监书画博士印”。左鉴藏印记6方,计有:“物”(半印)、“轩”、“山牧”、“古希天子”、“寿”及一印文不辨印。右鉴藏印6方,为“安仪周家珍藏”、“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晋墨”两字及花押“伍”,押上钤“御府图书”,据押和印,前人定为宋高宗书,实为明人仿写。另有清内府鉴藏印“太上皇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左上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御题一段。
隔水鉴藏印有:明王世懋“琅琊王敬美氏收藏图书”,清安岐“安”、“仪周鉴堂”,清内府“八征耄念之宝”。后隔水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年)御题一段,下钤“干”、“隆”印,另有清安岐鉴藏印“麓邨”。
此本见于著录的有: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吴其贞《吴氏书画记》、孙鑛《书画跋跋续》、清·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阮元石渠随笔》、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倪涛六艺之一录》等书。刻入《三希堂法帖》。
根据著录书及鉴藏印记,此本称为“绍兴本”《出师颂》,据米友仁跋,多定为隋贤书,也有认为是西晋索靖南朝梁·萧子云写,乃至唐人作,流传情况大致是:唐代经太平公主、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明归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携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匿于民间不彰60余年;2003年由拍卖公司征得,故宫博物院以巨资购回。
作者
简介
索靖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宣和书谱》记载,索靖少年时就有出群之才。索靖书法以章草名动一时,其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十分地险峻遒劲,索靖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史评其书法“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而《出师颂》是其硕果仅存的孤品
嘉德公司的文物征集人员拓晓堂先生介绍,这次中国嘉德公司拍卖的《出师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索靖惟一墨迹。这件作品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
小传
索靖(239—303年),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今甘肃)人。张芝姐姐的孙子。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曰庄。工书法,尤擅章草,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峭迈,富有笔力。前人评谓“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徐姿,张不及索。”靖亦自重其书,自名其字势力“银钩虿尾”。所书《出师表》很著名。著有《草书状》。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曰“银钩蛋尾”。时人云: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素。著有《草书状》一篇。
晋书》有传。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肜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諡曰庄。
靖善章草,书出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张怀瓘书断》引王隐云:靖草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皆自然,劝不用赏。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其推重至此。靖亦自重其书,名其字势为“银钩虿尾”。又善八分,著有《草书势》。
集评
齐 王僧虔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论书》)
齐 王僧虔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又论书》)
梁 袁 昂: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古今书评》)
唐 张怀瓘:崔瑗善章草……索靖乃越制特立,风神凛然,其雄勇劲健过之也。(《书断》)
唐 张怀瓘:引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书断》)
唐 张怀瓘:引王隐云:靖草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皆自然,劝不用赏。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书断》)
房玄龄: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晋书 列传第三十》)
宋 姜 夔: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章草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续书谱》)
元 刘有定:索靖与卫瓘及其子恒俱学于张伯英。瓘自言我得伯英筋,恒得伯英骨,靖得伯英肉。(《衍极注》)
清 宋 曹: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书法约言》)
清 钱 泳: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书学》)
清 阮 元:《唐书》称询始习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尝见索靖所书碑,宿三日乃去。夫《唐书》称初学羲之者,从帝所好,权词也;悦索靖碑者,体归北派,微词也。盖钟、卫二家,为南北所同,托始于索靖,则惟北派祖之,枝干之分,实自此始。(《南北书派论》)
清 阮 元:崔悦与范阳、卢谌齐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章皆尽其妙。(《南北书派论》)
清 包世臣:草书唯皇象、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索靖传》云:“靖与卫瓘俱以草书知名,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始知作草如真,乃汉、晋相承草法,吴郡传衣未远,非由冥悟。余前读《晋书》,于此章句,视为辞藻,心镜不明,目精遂眯。是以释子传法,名曰“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余今日则不啻亲承狮子吼也。欢喜赞叹,并记于后,以告天下后世之同此志者。(《艺舟双楫》)
清 刘熙载:索幼安分隶,前人以韦诞、钟繇、卫瓘比之,而尤以草书为极诣。其作《草书状》云:“或若倜傥而不群,或若自检其常度。”惟倜傥而弥自检,是其所以真能倜傥与?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其为沈着痛快极矣。论者推之为北宗,以欧阳信本书为其支派,说亦近是。然三日观碑之事,不足引也。(《艺概》)
清 刘熙载:西晋索靖、卫瓘善书齐名。靖本传言:“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及靖。”此正见论两家者不可觭为轻重也。瓘之书学上承父觊,下开子恒,而靖未详受授。(《艺概》)
清 刘熙载:书有振、摄二法。索靖之笔短意长,善摄也;陆柬之之节节加劲,善振也。(《艺概》)
清 周星莲:昔有人问索靖笔法,索靖以三指执笔,闭目谓之曰:“胆,胆,胆!”(《临池管见》)
清 朱和羹:魏晋去汉未远,故其书点画丝转自然,古意流露。索、卫属一台二妙,二王妙迹,天骨开张。(《临池心解》)
清 康有为:王侍中论张芝、索靖、韦诞、钟繇、二卫书“无以辨其优劣,惟见其笔力惊异。”斯论致公。袁昂、梁武、肩吾、怀瓘、嗣真、吕总诸品,必欲强为甲乙,随意轩轾,滋增妄矣。(《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详观索靖、王导、右军、大令、鲁公草书……巨刃挥天,大刀斫阵,无不以险劲为主,若不得执笔之势,如何能之?(《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姜尧章最称张芝、索靖、皇象章草,以时人罕及,因力学之。(《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若欲复古,当写章草,史孝山《出师颂》致足学也。(按:《出师颂》,索靖书。)(《广艺舟双楫》)
传世帖
《出师颂》、《皋陶帖》、《七月帖》、《月仪帖》。
版本
宣和本
《出师颂》作为流传有绪的章草墨迹曾留存有两本,一为此“绍兴本”,一为“宣和本”,后者曾入北宋内府,有宋徽宗标题“征西司马索靖书”及“宣和”瓢印,一般定为西晋索靖书,也有认为是梁·萧子云书,经北宋《宣和书谱》、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其流传情况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内府,明代似从严嵩家辗转入文彭手,后售于项元汴,入清后不存。“宣和本”曾刻入董其昌戏鸿堂帖》,王肯堂《泼墨斋帖》亦曾摹刻,今仅存法帖拓本。
绍兴本
绍兴本《出师颂》本无名款,后人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梁·萧子云作,或谓隋贤或唐人书,并无定论。从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约、王涯等人鉴藏印看,书写不会晚于初唐。据宋·米友仁跋定为“隋贤书”当较可信。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蚕头凤尾”带有隶书遗痕,“银钩虿尾”具草书特征,整体书风规整而不失变化,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是六朝以来创立规范章草的传统体貌,唯稍增飘逸之势,与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体大致相近。故定为隋人书是合宜的。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