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历程发展
据资料,1923年西方英美国家就有了第一个可读性公式,而分级阅读的历史则更长。在1776年美国成立之时,阅读教学一般是从
字母表到
简单短语然后直接跳跃到《
圣经》。1836年,威廉·麦加菲开发了第一套供社会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标准,著名的“
麦加菲读本”在1840到1900年间,销售量超过了1亿3千万册。20世纪20年代,西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30年代的分级阅读读本才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比如,一个阅读“4”的读者意味着他是第四级)。
各国发展
英国
在英国,
牛津大学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分级阅读研究,直到1997年到2000年的时候,来自美国国家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引发了
早期阅读革命,是由
哈佛大学的研究所,著名的
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带领由18名著名的学者组成的早期阅读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系统,整合了很多经验,不单单是他们一家,建立了美国早期阅读系统的理论,特别是儿童阅读的
目标体系,他们报告的名字叫《培养成功的阅读者》。
为什么凯瑟琳.斯诺要做这个计划,是因为美国在90年代初做了一个广泛的调查,发现成人的阅读能力下降,已经导致了整个
社会系统的运作的障碍,所以才委托凯瑟琳.斯诺来做这个研究。后来出了一本书,《预防阅读困难》。这本书和这个项目,从一开始起影响非常巨大,波击了世界上所有教育发达的国家。这个是当前英国的教育部长布朗奇,他在1998年就倡导了英国阅读年的活动,在这一年就投入了3700万的
英镑,他的口号是把阅读进行到底,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是这个阅读运动还继续在进行。
日本
在6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也开展了很多关于研究和推广分级阅读的活动。当时“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都是小的活动,但是确实是触动了日本战后的儿童文化。到了1999年的时候,
日本国会通过了正式的决议,制定2000年有儿童阅读点,他们的口号是阅读让希望与梦起飞,日本在儿童阅读年的活动中间,为了培养儿童的
阅读习惯,从英国移植了阅读起跑线运动,这个运动是全民的。4月23号是日本的阅读日,而且儿童的阅读推介法正式的立项。
美国
美国的克林顿总统对美国的阅读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他提出了一个“美国阅读挑战”的运动,是要改善美国的阅读能力下降的系统问题。在1999年的时候,美国的政府国家教育报告,目标报告建立一个学习者的国家。后来他卸任以后,布什政府提出口号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这个阅读优先计划拨款50亿美元来做社会调查和改善儿童阅读现状的一些活动。
中国台湾
在90年代初的时候,
台湾地区为了推动儿童阅读计划也投入了非常大的款项。台湾地区在阅读分级上做的非常成功的。他们的儿童在这样十几年的运动的推广下,他们的整个的社会的阅读能力普遍是高于中国内地。所以在90年代末的时候,当世界已经进入了
知识竞争的时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
知识的基础其实是源于阅读,所以新一轮的
知识革命在悄然展开。所以
发达国家,他们都在积极的推动儿童阅读运动,为他们的下一代进入知识时代做准备。
中国内地
进入21世纪后,分级阅读逐渐进入国内出版界和部分专家、学者的视野,涌现出一些
中文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和专家,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的科研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分社历时多年开展的分级阅读研究已作为国家教育部课题获得报批,另外像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
现代教育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海豚传媒等出版机构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
桥梁书”、“阶梯阅读”、“大语文分级阅读“产品,以及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分级阅读产品出版、制定自己的分级阅读标准方面取得了一些区域性成果。
2009年7月25日举办的“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分级标准
欧美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分级方式,一种是指导型的阅读方式,从A—Z,A是最简单和初级,根据26个字母的排列,面对的读者群成26个级别,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在1996年和2001年的两个著作里,一个是1996年的《阅读指导给孩子第一次教导》,还有2001年《指导阅读和作用分级》这样两本书都有提到。第二个分级标准,就是莱克赛尔(Lexile)分级系统,其实是一个分数的系统,从初读者开始划分,最高到1700分。
分级种类
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
该方法将图书按A-Z进行分级,共26级,从A到Z难度递增,一级称为一个GRL。它是由凡塔斯和皮内尔两位阅读专家(Fountas&Pinnell)开发的一套图书分级系统。在其官网上已有32000种图书被分级,且在线分级书单每月更新。A-Z法是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分级方法,很多数据库采用其分级作为
检索项,或用以标注图书级别。
其分级标准既有一套电脑运作的
测试程序,也依靠人工。测试标准的主要因素包括:全文词汇数量、单词数量、
高频词汇数量与比例、低频词汇数量与比例、句子长度、句子复杂度、
句义明晰度、句式、印刷规格、每页词汇数、插图
信息量、思想深度、主题熟悉度等。其中客观因素靠电脑分析,主观因素如图例、句子复杂度、思想内涵等则靠训练有素的分级阅读专家进行分析。
A-Z法的特色在于:一、其分级标准将图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电脑软件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而避免了蓝思的“机械化”,但是这样也造成该标准不能应用于所有图书,而必须依靠专家鉴定。二、如果说蓝思分级侧重语言训练和读物难度,A-Z法则在难度基础上更看重图书的内容、深度、印刷等主观要素,因而它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培养来说,更具针对性和推广意义。三、其
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对读者阅读水平的测试,不过由于和DRA等阅读水平检测方法配合使用,这一缺陷得到弥补。
蓝思(Lexile)的分级法
1、定义
蓝思(Lexile也译作“莱克赛尔”)的分级的结构已经经过了将近40年时间的发展了,是一个
非常科学、客观的一种衡量方式。
2、蓝思的分级结构
是通过全美人类健康与研究所的认证和认可的科学客观的分级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会对读者本身的阅读水平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也会对文本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测量,是两方面同时进行的。
这样一种分级结构很像我们对温度的测量,我们温度有一个级别,比如说20度,30度这样的,这个分级方式也是有自己的分数,刚才我们也提到初级阅读者和到1700分这样的标准。
然后这个
莱克赛尔的分级结构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开始一直往上。对文本这一块,莱克赛尔分析结构就指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希望小朋友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至少理解75%这样的标准,就语意的难易程度,常见字和非常见字,句子就是从句子的长短这样来判断。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表,这个莱克赛尔分级结构,这个表上可以看出来,从阅读初始者到1700分这样来划分。
莱克赛尔分级结构在对图书进行分级的过程中,对两方面的
考量是等同的,一方面对读者本身的阅读程度的考量,另一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的一个考量。这两方面都是同样重要的。
通过莱克赛尔这样的一个分级结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等于说有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理解75%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指导性的阅读,逐渐在阅读不同级别的图书过程中,从指导型的阅读慢慢发展到独立阅读。
如何对自己或者说对图书的内容进行这样的一个测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理想的状态你去参加莱克赛尔测量方式,亲身测量,比如说你自己做一个测试,或者说对图书的内容进行测试,这当然是理想的方式。还有一个非正式的方式,你可以通过孩子们能够很准确或者说很容易的阅读什么样的图书,通过孩子的阅读方式对这个内容来进行一个评判。还有你可以在很多网站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测量的方式。
蓝思分级法的内容与特色
该分级法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它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在蓝思分级标注中,蓝思(Lexile)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时使用的单位。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
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Lexile。蓝思最高分值为1700L。
蓝思有一套阅读水准测评系统,包括词汇、阅读理解、熟练程度及写作几个部分的考核,共有两套,分别针对2-5年级、6-12年级。读者可以先对自己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得到一个分值,然后选择相同分值的书籍。每一个分值的相应书籍包罗面都很广,读者一定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而无须去读不感兴趣的规定读物。在蓝思官网上,除了分值,还有其他检索项如关键词、图书类型、蓝思代码、页数等。
另外,蓝思还开发了一个与分级标准配套的语言训练项目,“蓝思专业进阶计划”(Lexi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可供幼儿园至高中生的老师、阅读专家、图书馆专家、校长、写作课教师、课程管理者等使用。
蓝思分级法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一,能够对出版物难易程度和读者阅读水平用同一套分值体系进行检测,十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水平,并据此去寻找难度适中的读物。二、分级标准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其意义不仅在于“课外阅读”,更是一个
语言发展、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的
综合训练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它让
学习语言、阅读和写作,变得目标清晰、有章可循。三、其缺点在于它主要是针对
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不涉及读物的
思想性、艺术性等主观要素,只关涉语言难度的水平判断、不涉及
价值判断。精确和量化就像一柄
双刃剑,优点同时就是缺点,因为思想深度等主观要素是无法量化评级的。
DRA(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
“阅读发展
评价体系”是用来测定少儿阅读能力的一个检测标准,教师或家长可根据测试结果来寻找水平适合的图书,以提高少儿阅读能力。测试内容着重读者阅读的
准确度、熟练度和理解程度等,其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成功的读者。其分值范围为1-80.
DRA的应用很普遍,首先这个测试成绩与学生年级水平相关联,比如二年级开始DRA成绩应为20,中间24,到二年级结束为28。然后它也与GRL、Lexile、RR等分值相关联,比如DRA分数为30,相当于GRL为N、600L、RR的21分。很多网站提供几种分级标准的对照表,以便于读者正确使用图书分级目录。
DRA测试有点类似于我们的
语文考试,不同的是其考核内容与目标更为清晰,其手段与结果也更具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借鉴。
此外,RR(Reading Recovery,“阅读校正体系”)、AR(Accelerated Reader Level,“阅读促进分级体系”)、RC(Reading Counts Level,“阅读数量分级体系”)等与此相似,作为发展成熟的
阅读计划,针对不同的目标诉求,制订不同的测试标准来检测读者水平,以便于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测试体系的分值都可以相互关联。
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评级
“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 )是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
非营利组织,其目标是确保家长在这个媒体和技术时代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主要力量。它声称将帮助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教会孩子们怎样利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利用。”在
官方网站上,除书籍外,它还对电影、电视、电子游戏、音乐等出版物进行评级,“运用从美国主要权威机构研究的标准来决定什么样的内容适宜什么年龄的儿童。”
与前面几种分级方法相比,它没有一套严格量化的操作程序,也不计算分值,而是笼统地采用绿、黄、红、灰四种颜色来表示该年龄段适宜度,用一星到五星来表示不同的
质量等级,并对图书内容是否关涉性、暴力等作一简单描述。其思路类似于一般网站上的消费者评级,区别在于评定人更权威、有
公信力。该评级方法旨在为需要消费出版物的父母们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指导,父母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该年龄段儿童适合消费的各类产品。只要在其官方网站注册时填入儿童年龄,那么登录网站后,按年龄推荐的相关网页会自动跳出来,含有图书、
DVD、游戏等
产品信息。
该方法有指导性而无强迫性,其所传达的理念似乎是:“我有评定等级的权力,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这种思路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接力儿童心智发展与分级阅读建议
说明
1. 本建议只提供成人辅助孩子的阅读参考,
不作为分级阅读标准使用。
2. 儿童分级阅读中的
影响因素众多, 本建议只提供一般性心智发展和相关的阅读建议。
3. 分级阅读标准的拟定,尚待
儿童教育、
儿童心理、
儿童文学等领域
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