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电视剧专业单位。
发展历程
中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全国成立最早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1982年成立的全国第一家电视剧专业制作单位,以拍摄国产电视剧和译制国外优秀电视剧为主要任务。
创作队伍过硬
中心勇于探索、敢于碰硬、善于学习、积累经验,培育了一支过硬的业务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专业人才,有些已成为活跃在影视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的电视艺术工作者。
拍摄电视剧数量最多
中心在北京市属国有电视剧制作单位中,是拍摄电视剧数量最多的,22年中共完成电视剧164部2152 集,平均每年拍摄7部电视剧。
作品获奖率最高
中心在拍摄的电视剧中,许多电视剧均荣获各种奖项,是北京市属电视剧制作单位中的获奖大户,是每年完成北京市争获“
五个一工程”的
主力军,中心在全国曾带头创造了电视剧“
飞天奖”
三连冠的奇迹,在改革深入发展的1999—2004年中心又取得了连获“飞天奖”、“
金鹰奖”、“
五个一工程奖”等全国大奖的佳绩。
坚持不断创新
中心在电视剧创作中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精品意识,不断求新求变,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多个第一:创作了国内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
四世同堂》;
创作了国内第一部室内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
创作了国内第一部以自身资产为抵押,
全额贷款,全部在境外拍摄的
电视连续剧《
北京人在纽约》;
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春节电视贺岁片《万事如意》……《
编辑部的故事》续集(1997);
成功策划运作了国内第一个在全国28家省级电视台联播国产电视剧精品的大型专业栏目……《长青藤剧场》,推出了16部324集长篇电视剧,收视人口近8亿。
近几年又创作了《一年又一年》、《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永不放弃》、《
结婚十年》、《
幸福像花儿一样》、《
金婚》等优秀作品。其中以《
金婚》为代表的各优秀作品引发了各年度收视热潮,不仅极具
艺术价值,同时带来了巨大的
社会效应。
中心成就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一些优秀作品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
经典之作。多年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以严肃的创作态度、良好的创作声誉、勇于探索的创作活力、丰硕的创作成果吸引了中国众多优秀的电视人,他们在中心各部佳作中的表现让观众记住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作家赵大年、李晓明、
王朔、
梁晓声、史健全、
王宛平…
可以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25年的创作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影视作家、演员、词曲作家、歌手、摄影、美术、服化道、录音等各行专家的智慧、才华和汗水,并成为中心作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他们的努力使中心优秀的作品以独具的
艺术魅力打动观众,并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管理目标
面对迅速发展,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大胆探索市场化道路,在与国际著名的美国
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见了正式合作关系后,把国际先进
管理手段和
竞争意识引入中心,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逐步改变了单纯制作的局面,形成了以播出为标准、以精品为目标,集制作、发行、广告、信息处理、项目策划、
市场调研为一体的运作体制和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
管理目标。
社会影响
中心还以参股和输出人才的方式参加了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的创建和运作,《
离开雷锋的日子》、《
红色恋人》、《
甲方乙方》、《
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作品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2000年由
紫禁城出品的、中心承担全部制作费用的
电影作品《刮痧》的完成,又是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电影作品的电视剧制作单位。
政府对中心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很高的荣誉,给予中心一系列优惠政策和
特许权。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签发的国产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长期)、北京
广播电视局签发的国产
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的国产电影拍摄
许可权、国外影视引进许可权、北京市经贸委和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准的国际(
北美)录影带发行许可权——以美国和
加拿大为主、同时在日本、
澳大利亚经营大陆及
港台影视录影带的租赁及中文台播放业务。
队伍建设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发行队伍,发行部凭借自有的成熟
发行渠道,多年来独立、代理发行大量优秀
影视作品;拥有集聚影视人才的制作团队,专业的
影视后期制作设备、高质量的制作经验和国际化的制作水准,成为影视作品良好的
销售业绩和
收视率的可靠保证;下设音像出版社,负责中心电视剧附属产品的综合开发经营,出版音像制品近千个品种,多次荣获广电部和
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双向奖”、“优秀CD奖”和主管部门颁发的“重大贡献奖”等奖项。
面对激烈的竞争,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将秉承“精品原则”,延续一贯的创作宗旨,力求把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带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主要作品
电视剧作品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要作品包括:《
四世同堂》、《
便衣警察》、《
渴望》、《
编辑部的故事》、《
风华绝代》、《
皇城根儿》、《
北京人在纽约》、《
血色童心》、《
无悔追踪》、《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年又一年》、《永不放弃》、《
结婚十年》、《
幸福像花儿一样》、《
亲兄热弟》、《
金婚》、《
后宫甄嬛传》
电影作品
《刮痧》
英文片名:Gua Sha Treatment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编剧
王小平
霍秉全
薜家华
演员
梁家辉 Tony Leung .....Datong Xu
蒋雯丽 Wenli Jiang .....Jian Ning
Tamara Tungate .....Margaret
Stephanie Vogt .....Mary (Reporter)
Joe Erker .....Benton Davis
Cat Cacciatore .....Social Worker
Jo Mei .....Prostitute
Dave Schuetz .....Awards Guest
制作人
马克-白尔斯 Mark Byers .....producer
李维嘉
摄影
出品人
周浦雄
出品
片长 100分钟
上映
2001年
名艺术家
中心下设办公室、生产办公室、摄制部、发行部、技术部、编辑部、发展部及音像出版社,现任中心领导:
郑晓龙、李晓明、李俊明、于朴、张迓平、
金炎、曹守山
郑晓龙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一级导演,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荣获第一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第一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首届北京中青年
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全国广电系统先进个人。
代表作品:电视剧《
北京人在纽约》、《
金婚》、电影《刮痧》等在观众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影视精品。
李晓明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第一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创作先进个人、广电部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称号。
代表作品:电视剧《渴望》、《
过把瘾》、《蓝色三环》、《一年又一年》等有重要影响的电视剧剧本。
冯小刚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第二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第二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创作了剧本《
编辑部的故事》。
代表作品:电视剧《
北京人在纽约》、《
一地鸡毛》和《情殇》。后转为以拍摄电影为主,代表作品有:电影《永失我爱》等。特别在拍摄贺岁电影中,完成了《
甲方乙方》、《
不见不散》、《大腕》、《没完没了》等
贺岁片,产生了
品牌效应,在电影界具有
重大影响。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第三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代表作品: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
皇城根儿》、《
过把瘾》、《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无雪的冬天》、《永不瞑目》、《
像雾像雨又像风》等优秀国产电视剧。多数电视剧获得各种奖项,他的作品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独具一格,在电视界和观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霍 达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全国政协常委,
中央文史馆馆员、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创作了大量小说、
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
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未穿的红嫁衣》、《
补天裂》;中篇小说《红尘》、报告文学《万家忧乐》、《国殇》、《民以食为天》、《
海魂》、大型历史
电影剧本《秦皇父子》等,作品多次获奖,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雷 蕾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作曲,中国民盟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第三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获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作为女作曲家代表参加了第四届
世界妇女大会。多次应邀担任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专家评委,同时还多次担任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
代表作品有:电视剧《
四世同堂》、《
便衣警察》、《
渴望》、《
编辑部的故事》、《
上海一家人》等主题曲,有些歌曲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保华
北京艺术中心一级导演,北京市劳模,全国“老百佳电视艺术艺术家”、北京市“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代表作品有:电视剧《
李大钊》、“少奇
系列片”等反映领袖人物的
传记片、《
第二条战线》、《蓝色三环》等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其作品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
飞天奖”、“乌金奖”、“春燕杯奖”等国家及省、市、部大奖,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为电视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还有导演
鲁晓威、
陈燕民、
李小龙、
安战军、
沈涛、林兵、刘二东、
金炎、
石兆琪、
牛富强、
张斌、曹平等一大批有影响和
发展潜力的
业务骨干。
获奖情况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获奖作品共计39部545集,荣获
飞天奖、金鹰奖、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十个一工程奖、广电部
特别奖、文学艺术奖、建国四十周年、五十周年、改革开放30年各大重要奖项。
全国制作业“最具实力国营电视剧制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