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201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医学免疫学》是2013年7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兴铭、丁剑冰。

编辑推荐
教学实用性 全国多所医药院校联合编写
专业适用性 紧扣医学免疫学教学人纲
结构简明性 体现现代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内容创新性 突出专业领域新理念与新技术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系统阐述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试验技术,对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和特异性应答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书后附英语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和主要参考书目,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本教材精心绘制大量图表,进行归纳总结,加强读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主要使用对象是全国医药院校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也适用于从事相关医学研究的科技和医务工作者。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1 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1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4
四、免疫性疾病…………………………5
五、免疫学的应用………………………5
第2 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6
一、传统免疫学时期 (18 世纪~20 世纪初)……………6
二、近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8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初~21 世纪初)…9
四、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 免疫学家及其贡献………………10
五、21 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12
第二章 抗原
第1 节 抗原的特异性……………………13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13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5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16
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6
第2 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
一、抗原的异物性……………………17
二、抗原的理化特性…………………18
三、宿主的特性………………………19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9
五、佐剂的应用………………………20
第3 节 抗原的种类及医学意义…………20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进行分类……………20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21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进行分类……………21
四、其他分类……………………………22
第4 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2
一、超抗原………………………………22
二、丝裂原………………………………23
三、佐剂…………………………………23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1 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
二、免疫球蛋白的辅助成分…………2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8
第2 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9
第3 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31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生物学功能………………………31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生物学功能………………………31
第4 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33
一、IgG …………………………………34
二、IgM …………………………………35
三、IgA …………………………………35
四、IgD …………………………………36
五、IgE …………………………………36
第5 节 人工制备抗体与应用……………36
一、多克隆抗体………………………37
二、单克隆抗体………………………37
三、基因工程抗体……………………38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1 节 补体系统概述……………………40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40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40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 理化性质……………………………41
第2 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41
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44
三、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45
四、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6
第3 节 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47
一、自身衰变调节……………………48
二、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
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
第4 节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9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49
二、调理作用……………………………50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50
四、炎症介质作用……………………50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51
第5 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51
一、补体的遗传性缺陷………………51
二、补体含量的改变…………………52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1 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53
一、白细胞介素………………………53
二、干扰素………………………………55
三、肿瘤坏死因子……………………55
四、集落刺激因子……………………56
五、趋化因子……………………………56
六、生长因子……………………………57
七、其他细胞因子……………………58
第2 节 细胞因子受体……………………5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58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59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59
第3 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60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0
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60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61
第4 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62
一、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62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调节……62
三、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3
四、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63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63
六、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63
第5 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4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临床疾病………64
二、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治疗……64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1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66
一、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6
二、参与B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7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 分子…68
第2 节 黏附分子……………………………69
一、黏附分子共同特性………………69
二、黏附分子的种类…………………69
三、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72
第3 节 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74
一、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缺陷病……………………74
二、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74
三、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移植排斥………………………75
四、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肿瘤………………………………75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1 节 HLA 复合体及其产物……………76
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8
第2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8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78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79
三、HLA 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9
第3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功能…………………………81
一、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81
二、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81
三、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81
第4 节 HLA 复合体的遗传特征………82
一、单倍型遗传………………………82
二、多态性………………………………83
三、连锁不平衡………………………83
第5 节 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84
一、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84
二、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84
三、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84
四、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84
五、HLA 与法医学和亲子 鉴定的关系………………………85
第八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1 节 中枢免疫器官……………………86
一、骨髓…………………………………86
二、胸腺…………………………………91
第2 节 外周免疫器官……………………95
一、淋巴结………………………………95
二、脾脏…………………………………96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97
第3 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98
一、淋巴细胞归巢……………………98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98
第4 节 免疫赦免组织……………………98
一、眼……………………………………99
二、脑组织………………………………99
三、睾丸…………………………………99
四、哺乳动物的胚胎…………………99
第九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1 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00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00
二、体内屏障……………………………100
第2 节 固有免疫细胞……………………101
一、吞噬细胞……………………………101
二、树突状细胞………………………104
三、自然杀伤细胞……………………105
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 细胞和B 细胞…………………108
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09
第3 节 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10
第4 节 固有免疫应答……………………110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111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12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12
四、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113
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关系…………………114
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第1 节 抗原提呈细胞……………………115
一、树突状细胞………………………115
二、单核-巨噬细胞…………………117
三、B 细胞………………………………117
第2 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117
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117
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118
三、MHC 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120
四、CD1 分子提呈非蛋白类抗原……120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第1 节 T 细胞………………………………121
一、T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1
二、T 细胞亚群及功能………………125
第2 节 B 细胞………………………………129
一、B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9
二、B 细胞亚群…………………………130
三、B 细胞功能…………………………132
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133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33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3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34
第2 节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34
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34
二、T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135
三、T 细胞的效应功能………………141
第3 节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42
一、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42
二、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143
第4 节 黏膜免疫应答……………………148
一、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148
二、肠道黏膜免疫应答………………149
三、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50
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第1 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151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151
二、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实验……………………………151
第2 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52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152
二、T、B 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153
第3 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154
一、抗原因素…………………………154
二、机体因素……………………………155
第4 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156
一、胸腺内T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6
二、外周T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7
三、骨髓内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9
四、外周B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9
第5 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60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第1 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1
一、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三、免疫细胞活化/ 抑制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162
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反馈性调节………………………163
第2 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64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4
二、辅助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三、细胞毒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四、调节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五、其他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6
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166
七、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167
第3 节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8
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8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68
第4 节群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BCR 库和TCR 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169
二、MHC 多态性与免疫调节………169
第5 节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9
二、非MHC 基因的免疫调节………170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第1 节Ⅰ型超敏反应……………………171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7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3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4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175
第2 节Ⅱ型超敏反应……………………176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6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7
第3 节Ⅲ型超敏反应……………………178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8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0
第4 节Ⅳ型超敏反应……………………18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1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2
第5 节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82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184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8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85
第2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86
一、遗传因素……………………………186
二、抗原因素……………………………187
三、淋巴细胞方面的因素……………188
四、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189
第3 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损伤机制……………………189
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9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90
第4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92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1 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4
一、原发性B 细胞缺陷病……………194
二、原发性T 细胞缺陷病……………195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195
四、补体系统缺陷……………………197
五、吞噬细胞缺陷……………………198
第2 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8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9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9
第3 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03
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
第1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5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6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206
第2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06
一、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7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207
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9
第3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10
一、供体的选择………………………210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10
三、免疫抑制治疗……………………211
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212
五、移植后的免疫检测………………212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1 节肿瘤抗原……………………………21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13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215
第2 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21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6
二、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 效应机制……………………………217
第3 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18
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微弱或抗原调变……………………………218
二、肿瘤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异常表达……………………………218
三、肿瘤细胞“抗原覆盖”或“封闭因子”作用…………………219
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219
第4 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220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220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20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1 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22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2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23
三、常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23
第2 节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34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34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235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36
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239
第3 节免疫分子基因检测………………240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第1 节免疫预防……………………………241
一、人工主动免疫……………………241
二、人工被动免疫……………………244
三、我国计划免疫……………………245
第2 节免疫治疗……………………………246
一、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47
二、分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8
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9
四、免疫基因治疗……………………250
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索引………………251
参考文献………………………………………260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