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是一所公立中学,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核心圈,创建于1954年,1982年成为区重点中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08年成为首批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5年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首批学校。2019年因学校改扩建,暂时到浦泽路校区过渡,同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现任校长薛志明。
概况
学校坚持“行以至诚”的校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诚而自律、合而共进”的办学理念,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弘扬学校“诚信、合作”学校文化,使“立人以诚”成为东昌人的共同追求。
校内建有千兆校园网络,多功能厅、图书馆、电视台、广播台、DIS理化生实验室、
金融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科技活动室、学生机房及100座的电子阅览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各个年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同时学校建有
教学资源库、师生发展性诚信档案网络评估系统等管理软件,校内教育教学和管理均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教育研究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方向,立足实际,通过
校本研修,切实解决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
以“
二期课改”教育理念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想为引领,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浦东新区“十一五”校本研修指导意见》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不断创新我校
校本研修的模式,努力开拓校本研修的新路子,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以建设和谐社会精神为指南,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诚信—合作—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造就“诚实求真有底蕴,师德高尚有爱心,勇于改革有思想,治教严谨有风格,合作进取有作为”的“五有”东昌教师。
学校特色发展情况
1、学校师资情况
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0名;市、区级学科中心组成员15名;中学高级教师专业聘任委员会(兼一级教师专业聘任委员会)专家库成员8名;参加过上海市高考、会考命题工作10多人次;已初步形成了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26名)为主体的教师骨干队伍。
五年中,全校100%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通过系列专业培训,教师的教育理论、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4参加新区英语教师分层选拔考试获取A级出国培训资格的英语教师有9名,名列新区前茅。外语、生物学科经常有教师参加高考命题工作,在全市已有一定影响。
为了建设一支师资队伍,学校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以“依托
华师大,发展我东昌”为师资建设的外部保障,积极与华东师大基础教育处和华东师大其它附中合作,形成一支由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各方人士共同组成的专家型教师发展专业指导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对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委托华师大为本校培养
研究生课程班教师40名,先后派出l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近几年,各教研组又围绕“二期课改”学理念、转观念、力实践,立足课改,聚焦课堂,发挥组内老师的能动性,教研气氛浓厚,教师受益颇多。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构,东昌中学现已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大框架。从联合国教科文华师大教师联席课题,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市级的4个课题,到区里4个课题,到学校的4个课题,有个人课题、小组课题、大团体课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涉及教育教学及学校文化等方方面面。在课题的申报与研究过程中,学校负责提供相关信息,并创设研究氛围和条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需求主动申报相关课题研究。学校近80%的教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教师们已把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状态,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研究。
主要任务
(一)研修对象
十一五期间,承担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在职教师及管理人员。
(二)实施要求和学分认定
浦东新区的
校本研修课程主要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学校研修课程构成,学分不能相互替代。初级和中级教师的校本研修共计20学分,占50%;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的校本研修共计36学分,占55%,参见表1。
1、公共必修课程的实施要求和学分认定
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师德修养、心理辅导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4门课程,其中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均需修满8学分。公共必修课程以学校为实施主体,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提供基本的网络学习资源,学校自主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参见表2。
校本研修课程包括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科研培训三个系列,其中初级、中级教师需修满12学分,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需修满28学分。
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学习-实践-成果”模式。
学校研修课程主要关注教师参与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学分认定标准包括过程参与的学分认定和研修成果的学分认定,分为学习、实践和成果三个方面。其中,过程参与的学分认定工作主要由教研组长负责,每项活动必须有完整的过程记录材料;研修成果的学分认定工作主要由教研组长和师训专管员负责。
学校研修课程以学校为实施主体,旨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
个性化学习,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叙事探究、案例研究、
行动研究等学习方式来完成,参见表3和表4。
1、素质培训系列
以
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规范从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一代新人。通过开展“人总是要有点”系列活动,在校园中形成“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弘扬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着重
提高现代教师的特殊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实施要求和学分认定参见表5。
(二)专业培训系列
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
教学技能。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使所有的教师都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施要求和学分认定参见表6。
(三)科研培训系列
以教育科研培训为引领,以学校课题研究或个人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课题研究服务,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实施要求和学分认定参见表7。领导
文化
学校活动及社团
学校每年除了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系列活动另外也开展了五项团体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十佳歌手比赛、以及每年年底举办的东昌Ever派对等等。
棋艺社、DBL街舞社、彩藤心理社、论坛水务局、SF社、羽毛球社、cosplay社、月海美学社、理学社、魔术社、音乐剧社、彗星乐队等众多社团也是人才济济,无一不体现着学生的特长与特色。
获奖日期 学科竞赛项目 获奖名次指导教师
2月化学 2002年浦东新区
高中化学竞赛暨上海市“东华杯”高中化学竞赛预赛区重点中学组三等奖:黄亭玉
2月 生物2003年浦东新区中学
生物竞赛 区重点中学组三等奖:骆骁俊、杨鸣辰、陆越、周明远周玲华
3月生物 2003年全国生物学竞赛上海市赛区三等奖:
沈琳、骆骁俊 周玲华
3月 生物2005年全国生物学竞赛上海市赛区 一等奖
4月语文 《
中文自修》杯上海市第十六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张憨怡、朱珉、
王寅 胡婷婷、纪淑贤、冯齐
三等奖:蒉敏扬、秦尧寅 王玉麟、杨俊4月 劳技上海市第八届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刺不破的气球》 银擂奖:
朱强、曾淑丽李广武
铜擂奖:唐咏毅、张翔4月 劳技2003年浦东新区中学电子技术竞赛 三等奖:严晨绩赵崇恒
9月语文 2003年浦东新区学生普通话大赛(高中组)二等奖:王寅 冯齐
优胜奖:戎茸
11月物理 第二十届全国中学
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池黎明 季福强
区重点高中组团体二等奖
11月化学 浦东新区“
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一等奖:陈钰、卢旎婕、翟晓斐、金晨 吴国辉
二等奖:蒋壁佼、叶枫、薛宁 陈颖
施军、谢博文、谢燕 贺瑛
金磊、曹凤、吴思绮三等奖:张成栋、田瑞丰、俞燕萍
李姝姝、马瑞兰、钱夏芸、张闪
11月 英语2003年浦东新区高三英语竞赛 三等奖:徐海卿吴国祥
11月劳技 2003年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第二届科技擂台赛机器人优秀展示奖 沈燕
11月 劳技第二届浦东新区中小学科技擂台赛OM擂台赛(小车拔河) 高中组三等奖:戴佳枫、康咏毅李广武
12月生物 2003年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陈哲 朱静
高中组:团体一等奖 李广武
12月 劳技2003年浦东新区第三届纸质承重三角架创新擂台赛 个人一等奖:章婷
二等奖:刘天宇、冯凯12月劳技 浦东新区第四届“洋泾杯”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吴俊、陈钟韬、
张帆 沈燕
12月 音乐2003年浦东新区中小学生金孔雀舞蹈节教学比武 特等奖林晓梅
3月生物 2005年全国生物学竞赛上海市赛区一等奖 吴星白剑平
--以上为二零零三年获奖情况
科研成果
大事记
大事年表
1954年5月5日定为建校日
1958年11月移交上海海运局成为“
上海海运学院附属中学”和“
上海海运学校中专部”
1961年10月恢复原名
1969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港二五七中学”
1972年恢复原名
1983年定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
1991年3月定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整体试点学校”
1993年6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1996年定为高级中学,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1997年7月定为“上海市区、县活动课程教研基地”
1998年9月定为“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教育基地”
1998年12月定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
1999年7月成立“中共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总支委员会”
2000年5月定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课题实验学校”
2000年8月协办“
上海市东昌中学北校(浦东新区第二少体校)”
2002年3月,组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教育联合体”
2003年9月定为“2049中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培育计划——上海试点推广项目(2003—2007)试点学校”
2019年4月定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2019年10月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