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并列第5名。2017年9月,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12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概况
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2013年,在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
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并列第5名。2017年9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12月,
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和语言学系两个系,有3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包括公费师范、非公费师范和试验班3种类型。除
公费师范生外,其他专业人才培养采用
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的方式,学习两年后进行专业分流。为鼓励不同类型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文学院还开设有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和与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开设有文史直博班,实施了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
文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39人。截至2020年4月,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292人、硕博研究生776人,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
文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国家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省汉语
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
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
文艺学)。
文学院现有10个博士学位点,9个科学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文学院拥有“华中师范大学
文科资深教授”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
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湖北省教学名师1名。
文学院拥有全国高校
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文艺学、中国现
当代文学),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文学经典导读、
比较文学),教育部
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文艺学系列课程、现代汉语、外国
文学史),
国家精品课程5门(文艺学系列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比较文学(网)、外国文学史),湖北省
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
习字与书法艺术)。
挂靠文学院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有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和
新文学学会。文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有《
外国文学研究》、《
汉语学报》、《
华中学术》、《
语文教学与研究》、《
新文学评论》等5种,面向海内外发行。
文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8项,4部著作入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近5年来,文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和
一般项目、部委、省级以及横向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50余项,有22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社科成果奖励。
在
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文学院与美国、法国、日本、
俄罗斯、韩国、英国等国家和中国
台湾地区、中国
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地区的高校和
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
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50%以上的教师有出国(境)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的经历,10%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有机会出国(境)交流学习,在校内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
学术研讨会。
文学院设有院资料中心,学院共有藏书11万余册,供师生借阅。
文学院现有文华
勾沉剧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南湖
书画协会、
摇篮文学社、寒梅诗社、“博采”辩论社等学生社团。
历史沿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
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1952年全国
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公立
华中大学(其前身即私立文华大学,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51年改为公立华中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私立
中华大学(1912年创立)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与湖北省教育学院中国语文科(解放初期由人民政府创办)合并组成华中
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1953年,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
华中师范大学)。从此,中文系开始了为中等学校培养语文教师的正规化
学历教育。1994年8月,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主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式组建成立。
现任领导
书 记:朱庆海
岗位职责: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分管党风廉政建设、财务、工会工作。协管
教师队伍建设。
岗位职责: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院党政办工作。协管党风廉政建设和
财务工作。
副书记:秦伟
岗位职责:分管党建、教工思想政治、统战、人事、国资、离退休、安全稳定工作。兼任院纪律监察员。协管财务与院党政办工作。
副书记:徐福刚
岗位职责:分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与就业、校友、宣传工作。
岗位职责:分管本科教学、实习、
辅修、毕业、
转专业及各类课程和特色班级建设。
岗位职责:分管科研、国际化、信息化、图书资料、学会期刊平台工作。
岗位职责:分管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及留学生工作。兼任院工会主席。协管学科建设工作。
机构设置
一、院党政办公室:
刘旭平、徐香莲、王宏波、刘汉骄
刘旭平:担任院
党政办主任,主要负责党政办日常工作和离退休、安全稳定工作。
徐香莲:担任财务干事和国资秘书,主要负责财务预决算、各类财务报销及国资管理工作。
二、院党建办公室:
刘晓庆:担任党务干事、组织员,主要负责党建、教工思想政治、组织与统战工作。
杨朝清:担任宣传与信息员,主要负责宣传工作。
三、本科生培养办公室:
陈 静:担任本科
教学秘书,主要负责本科生培养的日常工作。
汪 青:协助做好本科教学的文字工作。
四、科研、人事与图书工作办公室:
张艳红、高景、赵娜
张艳红:担任
科研秘书与人事秘书,主要负责科研、人事日常工作和期刊平台工作。
高 景:主要负责图书资料室工作。
赵琼、罗俊容、史梅
赵 琼:担任研究生秘书,主要负责
全日制研究生、留学生各项日常工作。
罗俊容:担任国际化、信息化秘书,主要负责
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和国际化、信息化工作。
史 梅:担任学科建设秘书,主要负责做好学科建设的相关
事务性工作。
六、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
汪 青、扈雅璐:负责2015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其中汪青还负责
师范生训测和
勾沉剧社工作。
史 梅、孟 霞:负责2016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其中史梅兼任本科学生资助工作
联络员。
赵 娜、王 多:负责2017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其中赵娜兼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王多兼任心理工作联络员。
杨朝清、李梦诗、徐晨阳:负责2018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其中徐晨阳兼任院分
团委书记。
刘汉骄:负责2019级本科生相关工作。
七、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
郝琴、刘晓庆、刘旭平
郝 琴:主要负责专业
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并牵头负责
研究生会、研究生资助以及电子屏、期刊、信件领取、收发等工作。
刘晓庆:主要负责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
刘旭平:主要负责
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业及相关工作。
在职教师
文艺学
语言学
现代汉语
文献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对外汉语
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离退休教师
专业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
基本技能,拥有宽阔的人文视野、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
教育工作者,并为
教育硕士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
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民间文学、语文
教学技能训练、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语文
教学设计、传统
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口语、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学语文名篇选讲等。
【就业前景】享受国家
公费师范生政策,保障充分就业。主要到
基础教育领域从事
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以及到教育研究和
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汉语言文学试验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宽阔的人文视野和较强的继续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民间文学、文献学、
马列文论、
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
古代诗歌研究、中国
古代小说研究、
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
文字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民俗学、中国话剧研究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国内外
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也可以在教育科研单位、机关
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培训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基础,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从事文化、教育、出版、传媒以及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高素质
专门人才,并为
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
实验语音学、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
语言逻辑、西方
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语言与
社会文化、
心理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现代
汉语语法研究、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就业前景】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出版社、
新闻媒体、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机构、
汉语教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
语言文字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深的中国语言文学
文化底蕴,熟练掌握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具备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研究和
创新能力,能从事
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及研究工作,或在
文化机构从事跨文化交流及相关工作的对外汉语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
中华文化技能、语言与社会文化、
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就业前景】在国内高校的
国际教育学院或中小学外籍人子弟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或考取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成为汉语教学志愿者或汉语教师,在海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