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僧珍

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

吕僧珍(453年-511年6月23日),字元瑜。东平郡范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

人物生平
卓尔不群
吕僧珍出身寒微之家,他的家族世代在广陵居住。自孩童时代起,吕僧珍便随老师就学,曾经有一位相师来看众学生,独独指着吕僧珍对教导学官说:“这个孩子言谈不凡,有封侯的样貌。”
吕僧珍二十多岁的时候,曾投靠刘宋朝廷的丹阳尹刘秉元徽五年(477年),刘秉在政变中被杀,吕僧珍转而跟随大臣萧顺之(南梁太祖),任他门下的书佐。吕僧珍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魁伟。他在同辈中举止庄严,官署中人对他都颇为尊敬。
南齐时,萧顺之任豫州刺史,任命吕僧珍为典签,兼带蒙县令。吕僧珍在任上颇为称职。萧顺之改任领军将军时,吕僧珍补任主簿。妖贼唐瑀进攻东阳郡,萧顺之奉命率军东征,命吕僧珍负责行军众局事务。吕僧珍的家在建康建阳门东,自受命之时起,他每天都由建阳门进出,却从不顺路回家,萧顺之因此更加赏识吕僧珍。萧顺之就职丹阳尹时,又任吕僧珍为郡督邮
随王萧子隆出任荆州刺史时,齐武帝萧赜命吕僧珍任萧子隆的防阁(指侍从武官或随从人员),随其出镇荆州。
永明九年(491年),雍州刺史王奂谋反,朝廷敕令吕僧珍西行,隶属于平北将军曹虎麾下,任典签,兼带新城县令。
魏军入侵南齐沔北地区,司空陈显达奉命抵御。陈显达在此次出征中,一见吕僧珍便大感惊奇,撇开旁人,拉吕僧珍到上座,对他说:“你有贵人之相,以后当更加腾达,应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结交明主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大举南侵,分五道进军。冠军将军萧衍(萧顺之之子)率军援救义阳,吕僧珍随军出征。魏军包围义阳数月,使之与雍州方面失去联系。萧衍想派人到襄阳询问兄长、梁州刺史萧懿的消息,众人畏惧此行,纷纷不敢答应。唯有吕僧珍不惧危险,坚请充任使者,即日便乘大船出行。抵达襄阳后,吕僧珍督遣援军,并携带萧懿的亲笔信返回,得到萧衍的嘉奖。战后,吕僧珍被补授为羽林监
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司空徐孝嗣掌理朝政,想要引吕僧珍共事。吕僧珍估计局势动荡、不能长久,最后未去就职。当时萧衍已出任雍州刺史,吕僧珍一意请求西归,得到了邔县令的任命。吕僧珍到雍州后,被萧衍招入麾下,授中兵参军,委以心腹之任。吕僧珍在暗中蓄养死士,得到众多追随者。萧衍广招武猛之士,士庶纷纷响应,有一万余人聚集。萧衍于是下令巡行城西空地,准备建造房屋几千间,当作营房,又多多砍伐木、竹为材,沉浸于檀溪之中,聚积的茅盖像山阜一样高,搁置不用。当时只有吕僧珍明白此举要旨,也私自准备了几百张船橹。
开梁元勋
永元二年(500年)冬,萧衍听闻萧懿被萧宝卷杀害的消息,于是召见吕僧珍与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幕僚,开始制定起兵攻讨萧宝卷的计划。即将举兵时,萧衍又连夜召见吕僧珍与录事参军张弘策到私宅商议对策。次日,萧衍召集众人,宣布起兵事宜,并将沉在檀溪中的木、竹造成艛舰(有楼的战船),以茅草修葺。西台军(指南康王萧宝融麾下的萧衍等西军)准备出发时,诸将果真争抢船橹,吕僧珍于是取出先前准备好的橹,每艘舰船交付二张,诸将才不再争执。
永元三年(501年),西台军东进,萧衍任命吕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允许他出入自己的卧房,宣通意旨。西台军逼近郢城,吕僧珍率所部驻于偃月垒,不久后又进据骑城。
郢州被攻克后,萧衍升吕僧珍为前锋大将军。西台军进驻江宁,萧衍命吕僧珍与大将王茂率精兵先行登上赤鼻逻。同日,萧宝卷部下大将李居士领大军发动攻击,吕僧珍等还击,大破其军。战后,吕僧珍与王茂进军白板桥,修筑壁垒。壁垒完工之后,王茂移驻越城,吕僧珍仍独自守卫白板。李居士暗中得知白板守军兵少,于是率领精兵万人,前来攻城。吕僧珍对部下将士说:“如今我军力不能敌,不可与之交战;也不要从远射击,一定要呆在堑壕里,合力将其击破。”不久后,李居士军都越过堑壕,拔掉栅栏,吕僧珍分派士兵上城,箭石齐射,自己则率马步军三百人断后。守隅士兵也越城而下,内外夹击,李居士军即刻奔逃,西台军缴获武器、胄甲不计其数。西台大军进抵新林时,吕僧珍与王茂进据越城。
十月,吕僧珍等在秣陵(今江苏南京故报恩寺附近)时,萧宝卷派大将王珍国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陈兵朱雀门,并渡朱雀航前来挑战。吕僧珍与王茂、曹景宗等合军进击,纵火车焚烧敌营,敌军即日土崩瓦解。西台军大破王珍国部,并乘胜追击,败军堆积的尸体竟与朱雀航栏一样高,掉到河中淹死的也不计其数。经此一役,萧宝卷主力全丧,其余残部望风溃败,吕僧珍等直驱至宣阳门。
忠勤宿卫
永元三年(501年)十二月,建康(今江苏南京)被攻克后,萧衍立即命吕僧珍率所部先进入宫中,与张弘策负责封存府库、图籍。吕僧珍在同日就以原职兼带南彭城郡太守。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并领虎贲中郎将
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受禅即位,即梁武帝。南梁建立后,吕僧珍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爵平固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不久后,改任给事中右卫将军。一段时间后,再转任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总掌宫中宿卫事务。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临川王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自此之后,朝廷军机事务繁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当差,入夜后则在秘书省当值。
洛口之争
天监五年(506年)夏,吕僧珍受命率领羽林军精锐出兵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协助作战。至下半年,梁军已进至洛口,冠军将军昌义之等前军攻克梁城,诸将都想乘胜深入敌境。但身为梁军统帅的萧宏怯懦愚劣,尤其是在得知北魏大将邢峦已渡过黄河,与北魏中山王元英会合,即将共同攻南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在会议中,吕僧珍说:“知难而退,不也是很对的嘛!”萧宏连忙出言同意。然而,自柳惔裴邃马仙琕昌义之、朱僧勇、胡辛生以下诸将都主张继续进兵。其中以昌义之反应最为激烈,他大怒不已,一时之间“须发尽磔”,并说道:“吕僧珍当斩!怎么有百万之师出兵尚未遇敌,就望风急退的!如此一来,我们有什么脸面去见圣主(指武帝萧衍)!”讨论结束后,众人散退,吕僧珍向诸将谢罪说:“殿下(指萧宏)从昨天开始心神不定,无意于进军。我非常担心战事失利,所以想让我军全师而返罢了。”萧宏不敢违背众议,只是驻军不前。
吕僧珍建议命裴邃分兵攻取寿阳,萧宏则率主力停驻洛口,但萧宏固执不听,还下令说:“凡是有人或马前进的,必斩!”众将士闻讯,都愤怒不已。适遇洛口天气突变,一夜狂风暴雨,萧宏抛下大军,领数骑落荒而逃。洛口将士随之散归,失亡近五万人。
梁军回师后,吕僧珍以原职兼领太子中庶子
载誉归乡
吕僧珍离家已久,颇有思乡之情,于是上表请求回乡祭拜祖坟。萧衍为示对吕僧珍的荣宠,特于天监六年(507年)九月授他为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使其成为家乡的父母官。
天监七年(508年)二月,在南兖州任职满百日的吕僧珍被征入朝,任领军将军。旋即又被加授为散骑常侍,并获赐鼓吹一部,仍如从前一般入直秘书省。
病重逝世
天监十年(511年),吕僧珍病重,萧衍亲临其府邸探望,并派使者带医生及药品进行诊治,一日之内数次往返,荣宠之至。五月十二日(6月23日),吕僧珍在领军府舍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萧衍闻讯后,即日亲临殡殓,下诏褒奖吕僧珍,追赠他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衣一袭,谥号“忠敬”。
主要成就
吕僧珍兼具文武才略,功勋卓著,是南梁一朝的开国元勋,他一生的主要事迹都集中在南齐末年至南梁初年:
人物评价
陈显达: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努力为之。(《梁书》引)
萧衍:器思淹通,识宇详济,竭忠尽礼,知无不为。与朕契阔,情兼屯泰。大业初构,茂勋克举。及居禁卫,朝夕尽诚。(《赠谥吕僧珍诏》)
姚察张弘策敦厚慎密,吕僧珍恪勤匪懈,郑绍叔忠诚亮荩,缔构王业,三子皆有力焉。僧珍之肃恭禁省,绍叔之造膝诡辞,盖识为臣之节矣。(《梁书》)
李延寿庾域、郑绍叔、吕僧珍等,或忠诚亮荩,或恪勤匪解,缔构王业,皆有力焉。僧珍之肃恭禁省,绍叔之勤诚靡贰,盖有人臣之节矣。(《南史》)
轶事典故
君臣知遇
吕僧珍在官期间,公正对待属下,不徇私情,深受梁武帝萧衍恩遇,旁人都“莫与为比”,但他不因功自矜,仍谦谨如故。
吕僧珍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回乡任刺史后,此人放弃贩葱,想向吕僧珍求做个州官。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来报答的,你自然有你的天分,怎么可以作出此等非分之想,还不赶快回到葱肆去!”
吕僧珍的老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大住宅。吕僧珍发怒道:“督邮是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大我的私宅呢?”
吕僧珍在宫中宿卫时,恪尽职守,即使是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萧衍时,都屏气鞠躬,吃果食未曾动过筷子。曾因酒醉,才拿了一只柑子吃了。萧衍笑着对他说:“真是大有进步。”
吕僧珍死后,萧衍痛惜不已,每次与旁人谈及此事,都泪流不止。
贵不嫌贫
吕僧珍的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杂处于诸肆之中。但吕僧珍经常携卤簿(帝王将相扈从仪仗队)到姐姐的家里,并不以之为耻辱。
热病难愈
吕僧珍对亲友故旧说:“我起先在蒙县,得了热病,肌肤发黄,当时我想这病一定没治了,可陛下对我说:‘爱卿有富贵之相,一定不会死去,不久就会自行好转的。’不久果真痊愈。现在已经富贵了,而肌肤发黄,所得的病与从前一样,一定无法治愈。”最后果如其言。
萧娘与吕佬
梁军北伐时,主帅萧宏怯懦不已,不敢进军。北魏方面知道萧宏“不武”(缺乏英武之气),就给他送来了巾帼(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之物,并且编了一首歌唱道:“不畏萧娘(萧宏)与吕姥(吕僧珍),但畏合肥有韦虎(指挥梁军智取合肥的豫州刺史韦睿)。”吕僧珍听后,叹息道:“这次行动,如果让始兴王(萧憺)和吴平侯(萧景)为统帅,而我辅佐他们,那里会让敌人这样地侮辱呢?”
季雅不负亲知
梁武帝萧衍对吕僧珍很是倚信。除俸禄外,萧衍每月额外赐给吕僧珍十万钱,其他的赏赐则时时不绝。而吕僧珍在发现了邻居宋季雅的才能后,马上向萧衍举荐他,使之被起用为衡州刺史。宋季雅果然不负吕僧珍的相知之恩,在衡州大有政绩。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梁书·吕僧珍传》、《南史·吕僧珍传》
史料记载
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
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