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明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吴宽(1435年-1504年8月19日),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或匏翁。直隶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人物生平
苏州状元
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他少年时入郡学学习,时人多钻研举业,只有吴宽博览群书,练习古文词,下笔已有老成风格。在多次参加应天府乡试不利后,他以“岁资贡”身份进入太学,以文章及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受东海人张汝弼、江阴人卞华伯、武功伯徐有贞的期许。
吴宽因屡举不利而心灰意冷,不再参与科举考试。当时督学南畿的御史陈选以礼相送,这才使吴宽同意入试,结果一举考得第三名。到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初,吴宽又在京参与会试殿试,均获第一。三月十七日,宪宗亲赐吴宽以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两日后又赐朝服冠带。由此,他成为明朝时期苏州第二位状元。二十四日,依例被授为翰林院修撰
青宫旧学
成化十一年(1475年)八月,吴宽请求归家省亲,宪宗允准。后在家丁忧,直到成化十五年(1479年)服丧期满方才回朝,复职翰林院修撰。
自成化十一年(1475年)起,吴宽长期侍奉皇太子朱祐樘读书。九年秩满后,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官右春坊谕德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与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尹直同任会试考试官。九月,宪宗驾崩,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十一月,吴宽以东宫旧僚身份,迁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读学士。参与修撰《宪宗实录》。
久任翰林
弘治四年(1491年),进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一说仍为侍读学士)。
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与内阁首辅徐溥等共同担任殿试读卷官
弘治八年(1495年)八月,升任吏部右侍郎,次年(1496年)因继母去世归家服丧。吏部缺员,孝宗命虚位待之,待吴宽守丧三年,让其掌詹事府事,入直东阁,专典诰敕,并侍从皇太子朱厚照
宦官大多不愿让太子接近儒臣,多次用他事中断讲读。吴宽率领僚属上疏说:“东宫讲学,寒、暑及风雨天就停讲,每月初一、十五和节日停讲,讲学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怎能容许又借其他事妨碍讲学。古人八岁时就随师学习,居宿于外,是想他远离不好的环境亲近君子。百姓尚且如此,况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孝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
弘治十五年(1502年)二月,与翰林院侍读学士刘机同任会试考试官。此时吴宽已年近古稀,曾称病求退,被孝宗下旨挽留。到本年八月,他再度请求致仕,孝宗仍加以勉留。
执掌礼部
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因《大明会典》纂修完成,吴宽作为副总裁,被升授为礼部尚书,仍掌詹事府事。他是当时文学侍从之臣中声望最高的一位。另一位状元谢迁进入内阁后,多次建议引吴宽入阁参与机务,但遭到首辅刘健的反对,刘健说:“待我去再用之(吴宽)。”一次,谢迁又提起此事,力争不得,于是声色俱厉道:“我难道是偏私于吴宽吗?只是考虑到吴宽的科第、年岁、声望都超过我,我超过他位居于此,心中着实惭愧,所以才陈说此事,而您始终不纳其入阁,这是什么原因?”刘健只是笑而不答。到谢迁因天变引退时,仍举荐吴宽接替自己,其建议仍未被采用。朝内外都为吴宽惋惜,但他坦然道:“我一开始就没有入阁的念头。”
钱太后(参见词条孝庄钱皇后)去世时,朝臣商议将来周太后(参见词条孝肃周皇后)去世,与钱太后一同合葬到明英宗的裕陵中,将灵位纎享到太庙中英宗的庙室里,享受原配待遇。弘治十七年(1504年),周太后去世,准备纎享太庙,孝宗却认为将英宗周贵妃(周太后)与英宗钱皇后一同祔享太庙不合适,要求礼官重新讨论。吴宽说《诗经·鲁颂》中的《閟宫》篇以及《春秋》记载的仲子之宫都是另建一神庙,认为汉、唐也是依照此例。正好朝臣大多也主张周太后纎享别庙,孝宗允准。
病逝任上
弘治十七年(1504年)闰四月至五月间,吴宽年届七十,三次上疏请求致仕,都被孝宗慰留。七月十日(8月19日),吴宽在礼部尚书任上病逝。孝宗闻讯后,派官治丧,加祭二坛;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葬于木渎西花园山。孝宗还破格封赠了他的两个儿子,授长子吴奭为中书舍人,补次子吴奂为国子生
主要影响
文学
吴宽少壮时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左传》《汉书》以及唐宋大家的散文,最喜苏轼文章。他学有根底,号称“当时馆阁巨手”,诗文风格平和恬雅,沉着质朴,“有鸣鸾佩玉之风”,与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齐名。其七言古诗《赋黄楼送李贞伯》最能体现他的风格。《明诗评》称赞吴宽诗“力扫浮靡,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又如学究论天下事,亹亹竟日,本色自露”。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录其诗31首,按云:“匏翁诗体擅台阁之华,气含川泽之秀,冲情逸致,雅制清裁。是时西涯(李东阳)而外,当首屈一指。”
吴宽对吴中文风影响甚大。清初黄宗羲谓“成、弘之际,西涯(李东阳)雄长于北,匏翁、震泽(王鏊)发明于南,从之者多有师承”。后人评论道:“吴人数吴中往哲文章笔翰,必首瓠庵(吴宽)”,“吴中自吴宽、王鏊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驰骋,文风极盛”。
书法
吴宽博学善书,擅长楷、行、草书,并喜用狂草体,能摆脱明代前期学仿赵体的局面。他对宋代苏轼非常推崇,多师承苏轼的笔意,“端庄淳朴,凝重厚实”,一反当时吴中盛行的纤巧妍美的书风。因此,书法家邢侗在《来禽馆帖》中曾说:“匏翁吴中前辈,行谊擅绝,不直文翰之工尔也。书法法苏学士,浓颜厚面,祛去吴习。”吴宽学习苏书,心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贵的是其笔法能出新意。因此,王鏊说他“作书姿润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这是他能高于同时代一般书法家之所在。时代稍晚于吴宽的黄省曾说:“至今吴人善书,章草称宋克,能品称徐有贞李应祯、吴宽。”都穆说其“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苏轼)”。顾璘则说:“文定临怀素《自叙帖》,用笔结体谲诳恍惚,几不可为像矣。”吴宽的书法,影响了稍后步入书坛的书法家祝允明文征明等人,在吴门书派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
吴宽的传世书迹较多,如《种竹诗卷》《题赵孟頫重江迭嶂图诗》等都是精品。
藏书
吴宽还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静志居诗话》说:“是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相尚,若朱性甫(朱存理)、吴原博(吴宽)、阎秀卿、都玄敬(都穆)辈皆手自钞录。匏庵遗书流传者悉公(吴宽)手录(亲手抄录),以私印记之,前辈风流,不可及也。”吴宽手钞的卷帙,自署“吏部东厢书”字样,都为其晚年手笔,非常珍贵。其钞本用红印格,版心有“丛书堂”三字。吴宽撰有《丛书堂书目》一卷,今存于北京图书馆。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说:“吏部东厢(吴宽)晚年笔,后来一字一琅歼。纵横深得髯苏意,郁律蛟螭涧底蟠”,称赞他的书法绝似苏轼,精采奕奕,故他的藏书弥足珍贵。藏书室名有“丛书堂”“匏庵”。藏书印有“古太史氏”“双井村人”等。
历史评价
张汝弼:“天下亦有如此贡生也哉!”
徐有贞:“馆阁器也。”
李东阳:“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
谢迁:“吴公科第、年齿、闻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耶。”
王鏊:
刘健:“宽行履高洁,志操纯正。权势荣利,所在退避若懦夫。然于书无所不读,为文醇古有法,诗浑厚沉著,尤严体裁。书规模苏文忠公。平生重伦理,笃恩义,所行多有足范俗敦化者。位虽通显,而未究其用。卒之日,士大夫无不赍咨叹惋云。”
唐枢:“行履端洁,识趣高迈。居官务简慎,不欲涉。据要津,虽优召屡留,而引退不置。不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有不可卒未尝碌碌苟随,言词雅淳,文翰精妙。尝上疏劝东宫出讲,及议葬祀慈懿礼,侃侃便殿之对,其事才益不乏也。”
项笃寿:“吴文定忠信端厚,得之天性。及读其文,纡徐雅驯,出入欧苏间,成一家言。信有德有言者矣。”
屠隆:“商文毅辂(商辂)、彭文宪时(彭时)、刘文靖健(刘健)、谢文正迁(谢迁)、杨文懿守陈(杨守陈)、王文恪鏊(王鏊)、吴文定宽风骨峻整,德器渊涵,才不露锋颖,功不计岁月,外示凝然,中怀凛然。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有古大臣之风焉。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
郭良翰:“勤学好问,纯行不爽。”
何乔远:“谢铎、吴宽、储巏黄孔昭罗玘,皆敦行之儒,文章亦着。”
钱谦益:“先生经明行修,颀然长德,学有根柢,言无枝叶。最好苏学,字亦酷似长公。而其诗深厚浓郁,自成一家。少壮好学,老而弥笃。所藏书多手钞,有自署吏部东厢书者,盖六十以后笔也。服官禁近三十余年,前后奉讳家居,不满六载。风流弘长,沾丐闾里,迄于今未艾。吴人屈指先哲名贤,缙绅首称匏翁,布衣首推白石翁,其他或少次矣。”
林时对:“夫以刘伯温之瑰奇、宋景濂之温醇、解大绅之豪爽、曾子棨之英迈、高季迪启之超脱、李宾之东阳之浩瀚、王守溪鏊之简严、王敬夫九思之高迈、崔仲凫铣之修洁、吴匏庵宽之纯粹、丘仲深浚之博雅、程篁墩敏政之典核、杨用修慎之奥衍、王槐野维桢之简练、康德涵海之雄骏、廖鸣吾道南之富有,此权自在,要之化境尚隔一间耳。”
张廷玉:“周洪谟(及吴宽)等以词臣历卿贰。或职事拳拳,或侃侃建白,进讲以启沃为心,守官以献替自效。于文学侍从之选,均无愧诸。”
顾沅:“读书明道,引经定礼。出言有章,之纲之纪。”
轶事典故
操行高洁
吴宽操行高洁,不受外界的评价所干扰,对自身严格要求。他对于书籍涉猎广泛,善诗能书。他有几顷田,曾用以救济亲友中的贫困者。友人贺恩患病后,吴宽将他接到家里照顾,日夜探视。贺恩病逝后,吴宽为他服丧达一月之久。
竹园寿集
弘治十二年(1499年),吏部尚书屠滽、户部尚书周经、御史佀钟三人同值六十寿辰,吴宽与闵珪、屠滽、周经、王继、佀钟、秦民悦许进李孟旸顾佐诸僚共聚周经宅院置酒庆贺,由画家吕纪吕文英二人绘《竹园寿集图》以记其事。
五同会
弘治十六年(1503年),吴宽与礼部侍郎李杰、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吴洪共五位苏州籍高官在北京进行雅集活动,亲自撰写了《五同会序》。“五同”指其“同时也,同乡也,同朝也,而又同志也,同道也,因名之曰五同会,亦曰同会者五人耳”。由丁姓画师为五人绘像,称《五同会图》。画面中,吴宽年纪最长,与李杰坐于罗汉床上,合手而坐,弓背,鬓发斑白。这是吴宽等五人的最后一次聚会,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吴宽便病逝了。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吴宽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并充任《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副总裁。
吴宽诗文本集称《匏翁家藏集》,原为70卷(诗30卷1400余首,文40卷700余篇),均为吴宽亲手编订,由李东阳作序。现存正德三年(1508年)长洲吴氏家刊本《匏翁家藏集》77卷附录1卷,后7卷及附录所录其记、序、碑文6篇及徐源后序则为其子吴奭增益。其稿本《吴文定公诗稿》不分卷,亦存世。文渊阁《四库全书》据正德刊本收录《匏翁家藏集》77卷。《明别集版本志》另有《吴文定公诗稿》不分卷,稿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另外,明抄《国朝典故》等收录吴宽《皇明平吴录》3卷。清朱彝尊《明诗综》录其诗13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录其诗31首。
后世纪念
故居
吴宽故居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区乐桥西尚书里,其巷因吴宽得名。后园亭废坏,又遭兵燹。清同治年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购得其址,筑为怡园。吴宽做礼部尚书时,曾为父亲吴孟融在苏州葑门内天赐庄建筑一座东庄,面积甚大,有“振衣台”“折桂桥”“竹田”“续古堂”“拙修庵”“耕息轩”“知乐亭”诸胜,还有稻畦、桑园、果园与菜圃(今苏州大学南半部一带)。吴宽好友、著名画家沈周曾写真画《东庄图册》以记其景。
苏州天赐庄折桂桥东有“吴文定公祠”,内有十景之胜,广袤六十亩。清人彭定求等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燹。苏州鱼行桥北有为他立的“状元坊”;鱼行桥尚书里口有他的“尚书坊”。
墓葬
吴宽墓位于吴县木渎花园山栲栳湾山麓(今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父亲墓旁,父子分两处葬,坐东南,向西北。建有“学士”“清峻”两牌坊。墓前有小河,俗称“状元浜”。吴中区横泾尧峰山景贤祠(旧资庆寺)祀吴宽,祠中堂绘有吴宽画像;配祀其学生文徵明。大学士申时行撰有《景贤祠记》。
史料索引
震泽集》卷22《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吴公神道碑》
明实录》宪宗、孝宗朝部分
国琛集·下卷》
今献备遗》卷27
国朝献徵录》卷18
名山藏》卷69
尧山堂外纪》卷88
明史》卷184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