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彻(504年-580年),字通昭(一作炤),秦郡(今江苏六合)人,南齐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中国南朝陈将领。
人物生平
分粮济邻
吴明彻,字通昭(一作炤),秦郡(今江苏
六合)人,祖父
吴景安(又作吴尚),齐朝南谯太守。父亲
吴树(又作吴标),梁朝右军将军。吴明彻幼年父母双亡,本性很孝顺。早年习武,后出任梁朝东宫
直后,后任左军。
太清三年(548年),南豫州牧
侯景作乱,进逼建康,天下一时大乱。当时吴明彻的家中有粮食三千余斛,吴明彻见邻居都在挨饿,便对几位兄长说:“当今草野盗贼四起,人不能考虑太长远,怎么能有这些粮食却不和乡亲们共用呢?”于是将粮食分给邻居,和大家一起食用,使很多人得以生存。吴明彻此举得到当地人的尊敬,以至盗贼闻知此事后,都远远避开,不敢相扰。
戎马倥偬
承圣三年(554年)三月,陈霸先镇守
京口,素来听说吴明彻的名声,便想与其深交。吴明彻知道后,便去拜见陈霸先。陈霸先亲自走下台阶,拉着他的手就席,和他谈论当世的事情。吴明彻也略读过书史经传,随汝南的
周弘正学习天文、虚空、遁甲,略通晓其中奥妙,颇以英雄自许。陈霸先深奇之,便封他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六月,吴明彻率军包海西,北齐海西镇将
郎基固守,郎基削平树木当做箭,剪裁纸张做为箭上的羽毛。吴明彻包围了一百多天无法攻下,无功而还。
绍泰元年(555年),吴明彻随
周文育征讨杜龛、
张彪等反对陈霸先的势力,因功被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安吴县侯。
太平元年(556年),
北齐攻梁,吴明彻又随陈霸先大破北齐军。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
陈武帝。拜吴明彻为安南将军,与
侯安都、周文育率兵征讨
王琳。十月,陈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吴明彻自率军回建康。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吴明彻随周文育讨余公飏和余孝劢,吴明彻奉命率水军给
周迪运粮。王琳遣其将
曹庆率二千人以救余孝劢,曹庆亲自率部进攻周迪及吴明彻,周迪与吴明彻战败。
不久,陈军主帅周文育被豫章内史
熊昙朗刺杀。六月,陈武帝去世,
陈文帝即位,加吴明彻为右卫将军。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率军东进,拥永嘉王
萧庄出屯
濡须口(今安徽省巢县),北齐
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王琳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
大雷,陈以
侯瑱、侯安都、
徐度合兵抵御。吴明彻夜袭
湓城,被王琳部将
任忠击败,吴明彻仅以身免。王琳乘势率军东下。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败,携妻子奔北齐。三月,吴明彻被封为都督武沅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武州刺史,其余如故。八月,北周司马
贺若敦率军万人进攻武陵,吴明彻见众寡不敌,便率军至巴陵,并于双林击破周军的其中一部。
还朝任职
天嘉三年(562年)闰二月,江州刺史
周迪反叛。三月,陈文帝以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领豫章太守,总督众军征讨周迪。但因吴明彻雅正刚直,使其内部人心不和。九月,吴明彻至临川攻周迪,未克。陈文帝闻知,便派安成王
陈顼代替吴明彻,令吴明彻还朝。不久,授吴明彻镇前将军。
天嘉五年(564年),吴明彻迁镇东将军、吴兴太守。临行前,陈文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吴兴虽然只是一个郡,但它是朕的故乡,很重要,所以把它交给你。要尽力啊!”后陈文帝患病,吴明彻拜中领军。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文帝去世,
陈废帝即位,以吴明彻为领军将军。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吴明彻迁
丹阳尹,诏令吴明彻以甲杖四十人出入殿省。二月,
到仲举假造诏令,让安成王陈顼离开朝廷,然后图谋作乱,到仲举的阴谋被
毛喜知道,陈顼疑惧,便派毛喜和吴明彻谋划如何应对此事。吴明彻对毛喜说:“嗣君居丧,日常纷繁的政务不免有过失,外临强敌,内有大丧。殿下亲近之人比周、邵还真诚,品德高过伊、霍,社稷最为重要,希望殿下能把到仲举的奏章留在禁中不批示,好好计议,千万不要过于疑忌。”
平定华皎
湘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刺史
华皎听闻
韩子高谋叛事泄被杀,非常不安,于是派遣使者暗中勾结北周军,而自己也归附了西梁。五月,安成王陈顼以吴明彻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湘州刺史,给鼓吹一部,率舟师三万进取郢州(今湖北省武汉市),征南大将军
淳于量率水军五万跟进,又派冠武将军杨文通率步兵从安城(今江西省安福县)向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省宜春市)向醴陵(今属湖南省)进军,共袭华皎。
六月,陈废帝又命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诸军,从陆路进兵湘州。华皎与西梁帝
萧岿均向北周求救。闰六月,北周遣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总管、卫国公
宇文直督柱国
陆通、大将军
田弘、
权景宣、
元定等率军进助华皎。
九月,萧岿亦派柱国
王操率水军两万助华皎。权景宣率领水军,元定率领陆军,在宇文直的指挥下,和华皎的军队一起顺流而下,陈将淳于量驻军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鹄山下),宇文直驻军鲁山(今湖北省汉阳区),使元定军以步骑数干围攻郢州。华皎在巴州白螺(州名,湖北监利东南)驻军,与陈湘州刺史吴明彻等对峙。
陈将徐度、杨文通从山路西进突袭湘州,尽俘华皎军所留军士家属。华皎从巴陵与北周、西梁水军顺流乘风东下,军势甚盛,在沌口(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即古沌水入长江之口)与陈军交战。吴明彻和淳于量募集军中小船,命令先行进攻周梁联军的拍舰,等到其发拍(炮)都用尽了,再派陈军大舰发拍(炮)反击。周梁联军的船舰尽为陈军击碎,在沌口中游沉没。周梁联军又火攻陈军船舰,却因风向转变而烧到自己的船舰。华皎、宇文直等单舸逃奔江陵(今属湖北省)。元定被徐度所俘。吴明彻乘胜攻克西梁河东郡(今湖北松滋附近)。战后,吴明彻因功被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
反攻西梁
光大二年(568年)三月,吴明彻乘胜进攻西梁江陵,掘堤引水灌城。西梁皇帝
萧岿退驻纪南(今湖北省江陵县),西梁将马武、吉彻等军反攻,吴明彻战败,萧岿才得以返江陵。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安成王陈顼进即位是为
陈宣帝,加吴明彻为镇南将军。太建四年(572年),又加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其余如故。
太建北伐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陈宣帝计划北伐北齐。众大臣对此意见不一,只有吴明彻坚决支持。陈宣帝意已决,又让大臣们推选主帅。多数大臣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应为主帅。但尚书左仆射徐陵却认为:“吴明彻的家乡在淮左,知道当地的风俗,而统军、谋略的才能,当今也没有超过他的人。”都官尚书
裴忌也同意以吴明彻为帅。陈宣帝于是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并诏加侍中、赐女乐一部,与裴忌领兵十万北伐北齐。吴明彻攻秦郡(治今南京六合),都督
黄法抃攻历阳(今安徽和县)。
四月,北齐遣军援救历阳,黄法抃部将
樊毅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吴明彻部将
程文季率敢死队,拔掉水中的木桩,进围秦州。北齐又以尉破胡、长孙洪略援救秦州。吴明彻使猛将
萧摩诃击斩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十余人,北齐军大败,斩获不可胜计,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使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召兴,以抵抗陈军。
五月,黄法抃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也投降了。
因为秦郡是吴明彻的故乡,所以陈宣帝下令让他拜祠上坟,诏令准备牛、羊、猪三牲,下令拜祠上坟,文武羽仪很盛大,乡里都以此为荣。
六月,黄法抃攻克合州。吴明彻也进攻仁州。七月,吴明彻攻克仁州,朝廷授吴明彻为征北大将军,晋爵为南平郡公,增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吴明彻又攻克峡石岸上的二座城池。进逼寿阳,北齐派王琳率军守卫。王琳抵达后和刺史王贵显保守寿阳外城。吴明彻认为王琳刚到,军心尚未归附,趁夜晚攻打,半夜打败北齐军,北齐军退据相国城和金城。吴明彻命令部队加紧修治攻城器械,又引肥水灌城。城中很潮湿,很多人都患痢疾,手脚都肿了,死者达十分之七。此时北齐派
皮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前来援救,在距离寿春三十里远的地方,驻扎下来不再前进。吴明彻的部将都说:“牢固的城池还没有攻克,敌人强大的救援部队就在附近,不知道您的计策将如何制订?”吴明彻说:“用兵贵在迅速,而敌人扎营不进,自己折损自己的锋芒,我知道敌人不敢交战这一点是明确的了。”吴明彻于是亲自穿上铠甲,戴上头盔,从四面猛攻,城中震动恐慌,一鼓作气攻克了寿阳城,生擒王琳、王贵显、扶风王可朱浑孝裕、尚书
卢潜、左丞
李騊駼等,送到建康。皮景和逃跑,缴获了他的全部驼马和辎重。王琳被俘后,他原先的部众大多留在军中,王琳一向都很得军心,看见他的人都抽泣着低下头来,不敢望他,吴明彻担心会有变乱发生,就派亲信追杀了王琳,传送他的首级。
陈宣帝下诏说:“寿春是古都会,有淮河、汝水环绕,地势险要,控制黄河、洛水,地理位置重要。重臣吴明彻,图谋宏伟,一举攻克。他远大的谋略压倒当世。往日夷族在这里驻扎,营造天子基业,乌烟瘴气。如今一举扫平,恢复我疆土,功勋卓著,应任都督豫州、合州、建州、光州、朔州、北徐州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增封食邑至三千五百户,其他职衔不变。”诏令派谒者萧淳风,去寿阳册封吴明彻,在城南设坛,二十万将士列旗击鼓操戈披甲,吴明彻登坛接受册封,礼仪完毕后退下,将士们无不欢呼雀跃。
起先,秦郡隶属南兖州,后来隶属谯州,到此时,诏令谯州的秦、盱眙、神农三郡还隶于南兖州,是因为吴明彻的缘故。
太建六年(574年),吴明彻从寿阳入朝,陈宣帝亲自到他家中慰劳,赐钟磬一部,米一万斛,绢布二千匹。
太建七年(575年)闰九月,吴明彻又率军溯泗水西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吕梁(今徐州东南)击败北齐军数万人。此后,北齐与北周战争加剧,无暇南顾,而陈朝亦满足于既占之淮河两岸地区,无意北进,陈与北齐的战争基本结束。
太建八年(576年)二月,吴明彻晋位为司空,其它职衔不变。陈宣帝下诏书说:“往日军事行动都树起旗帜,两军交战都击鼓助阵,近来谬误更替,多与旧章不和,至于队伍,不能互相识别。今日应供给司空、大都督泬和龙麾,他的次将也各有差别。”八月,授吴明彻为都督南兖州、北兖州、南青州、北青州、谯州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被俘身死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陈宣帝听闻北周攻灭北齐,意图乘机争夺淮北地区,于是诏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命吴明彻的儿子戎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吴惠觉兼理州中事务。吴明彻的部队抵达吕梁(今徐州城外),北周的徐州总管
梁士彦率军抵抗交战,吴明彻多次打败他,于是梁士彦退守城池,不再敢出战。吴明彻又引清水来灌城,在城下环列船舰,加紧攻打。北周派上大将军
王轨率军救援梁士彦。王轨轻装从清水进到淮口,在水中竖起木桩,用铁锁穿住车轮,阻断航行的通道。陈军将领们听说后,很惊慌害怕,商议想劈开拦河坝,用船载马撤退,马主
裴子烈建议说:“要是劈开拦河坝放船下去,船肯定倾覆,怎么能行呢?不如让骑兵先走,这样就行了。”刚巧吴明彻苦于背上生病很厉害,知道事情不会成功,还是同意了。于是派萧摩诃率领几千骑兵先行开拔。吴明彻就掘开拦河坝,趁着水势退军,希望获得成功。然而船舰到清口时水势渐渐变小,船舰都不能渡过,部队都溃散,吴明彻走投无路,于是被周军所擒。北周封吴明彻为怀德郡公,官拜大将军。大象二年(580年)七月二十八日,吴明彻因为忧愤加重病情,死于长安,时年七十七岁(《陈书》记载为六十七岁),葬于长安东郊。
至德元年(583年),
陈后主下诏书褒奖吴明彻一生功绩,对他百战百胜的谋略和勇猛深加赞赏,对他被俘而不能赦免深表同情。追封为邵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其子
吴惠觉嗣爵。
轶事典故
吴明彻十四岁时,感慨父亲吴树去世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过了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说禾苗已经重新生长,吴明彻怀疑他说的话,以为是哄骗自己,等到去田里一看,竟然跟他说的一样。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当时有一位伊氏,善于占测坟墓,对他的哥哥说:“你安葬父亲的那天,一定有一个乘白马白鹿的人经过坟场,这是最小的那位孝子将来大贵的预兆。”届时果然有这一应验,吴明彻即是吴树的幼子。
历史评价
人际关系
后世纪念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
颜真卿向
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及至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明彻。在北宋年间成书的《
十七史百将传》中,吴明彻亦位列其中。
史料索引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