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以南,东傍玉龙喀什河与洛浦县毗邻,西临喀拉喀什河与墨玉县、皮山县隔河相望,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与阿瓦提县接壤,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地形南宽北窄,呈葫芦状,总面积4.096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2月,和田县辖3个镇、10个乡,县政府驻百和镇沙田社区科技路11号。截至2020年末,和田县户籍人口为35.69万人。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
汉
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了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治所在乌垒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明确将西域三十六国列入汉朝的版图。从此,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十六国包括扦弥、于阗等国。于阗国处于今和田地区的洛浦县、和田县、和田市、墨玉县四县市的范围。前3世纪,于阗国建立,今和田县境内为其统辖。
魏晋南北朝时期
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在西域设立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于阗属西域长史管辖。
隋唐时期
隋仁寿四年(604年),于阗派出使臣向隋王朝表示臣属。于阗是西域最早归服隋王朝管辖的地方之一。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置安西都护府,于阗受其管辖。上元二年(675年)春,高宗册封于阗为毗沙都督府,分境为十州,在于阗建立毗沙都督府,使于阗的建制与唐王朝在内地的行政建制趋向一致,加强了唐王朝对于阗的直接统辖。
大宝于阗国时期
大宝于阗国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至宋景德三年(1006年),共94年。大宝于阗国是56代尉迟王政权最后阶段,也是于阗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其地域东至约昌(今且末),西北至鸭儿看(今莎车),西部疆域越过了帕米尔高原,到了兴都库什山和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一带,南到昆仑山,成为西域鼎足百年的三强之一。
喀喇汗王朝时期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喀喇汗王朝灭“大宝于阗国”。于阗国地域归喀喇汗王朝。11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于阗地域属东喀喇汗王朝管辖。嘉定五年(1212年),东喀喇汗王朝灭亡,西辽王朝统治于阗,和阗地域属西辽王朝管辖。嘉定十一年(1218年),成吉思汗灭西辽,和阗所属地域尽属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管辖。成吉思汗晚年将于阗等地分封给其次子察合台,和阗属察合台汗国管辖。
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在和阗设立了宣慰司都元帅,将和阗等地纳入元朝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14世纪初,于阗又属于察汗台汗国管辖地。
清朝时期
清朝统一新疆后,和阗属伊犁将军府管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一名,总管南疆八城事务,和阒是南疆八城之一。和阗设三品阿奇木一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设和阗办事大臣,管辖和阗、洛浦等地。清政府封和阗什克为辅国公,受叶尔羌办事大臣节制。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光绪十年正月二十二日(1884年2月18日),置和阗直隶州,今和阗县域属和阗直隶州管辖。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8日,撤销和阗直隶州建制,改和阗直隶州为和阗县,属喀什噶尔观察使公署管辖,定为一等县。民国九年(1920年),北洋政府设立和阗道,管理叶城、皮山、墨玉、和阗、洛浦、于阗6县事务。民国十三年(1924年),裁撤道,设置和阗行政长,和阗县属和阗行政长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和阗行政长制为和阗行政长官公署,和阗县属和阗行政长官公署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和阗行政长官公署改为新疆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和阗县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6月,成立和阗县人民政府,和阗县归和阗专员公署管辖。
1955年10月,和阗县人民政府改为和阗县人民委员会,隶属和阗专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9年4月12日,和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和田专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79年12月,撤销和田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和田县人民政府,属和田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23年11月3日,和田县人民政府迁移至拟设百和镇沙田社区科技路11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区、乡、镇、保甲制,和阗县分8个区、5个镇、23个乡、278个保、2883个甲。
1950年6月,县人民政府成立,经过民主建政,废除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建立区、乡、村制。成立10个区人民政府,下辖108个乡。
1953年,将原10个区调整为11个区(原九区分出部分成立十一区)。
1955年,由11个区调整为9个区。原一区改为和田市。四区改为二区,二区、三区合并为三区。五区改为四区。九区改为七区。十一区改为九区。六区和七区的一部分合并为五区。七区另一部分和八区合并为六区。十区改为八区。
1958年8月,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成立了28个小公社。
1959年3月,将全县28个小公社合并为9个大公社。即鹏程公社(原一区)、烽火公社(二区)、红旗公社(三区)、跃进公社(七区)、风光公社(四区、九区)、火箭公社(九区)、春花公社(五区)、卫星公社(六区)、金星公社(八区)。
1961年10月,由原9个公社调整为11个公社。原跃进公社分成跃进公社、上游公社。原卫星公社分出先锋公社。
1965年,由原11个公社(新成立团结公社)调整为12个公社,即烽火公社、团结公社、红旗公社、春花公社,卫星公社、先锋公社、跃进公社、上游公社、风光公社、金星公社、火箭公社、鹏程公社。
1980年,将原表示先进性的公社名称改为表示地名性的公社名称,即:肖尔巴格公社、拉斯奎公社、吐沙拉公社、巴格其公社、罕艾日克公社、英阿瓦提公社、布扎克公社、拉依喀公社、朗如公社、塔瓦库勒公社、喀什塔什公社、和田镇。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和田市,将和田县的和田镇、肖尔巴格公社、拉斯奎公社及良种场划归和田市管辖。至此,和田县有县无城,县属机关单位分布在和田市区。
1984年,政社分开,各社(场)、镇均改建为乡、镇人民政府,所属农牧业生产队改为行政村。吐沙拉公社改为吐沙拉乡人民政府,下辖20个村民委员会;巴格其公社改为巴格其镇人民政府,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良种场;罕艾日克公社改为罕艾日克乡人民政府,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1个园艺场;英阿瓦提公社改为英阿瓦提乡人民政府,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布扎克公社改为布扎克乡人民政府,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拉依喀公社改为拉依喀乡人民政府,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塔瓦库勒公社改为塔瓦库勒乡人民政府,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朗如公社改为朗如乡人民政府,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喀什塔什公社改为喀什塔什乡人民政府,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英艾日克乡(1984年12月成立前为英艾日克管理区)下辖4个村民委员会;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984年12月成立,成立前为塔瓦库勒公社的一部分),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色格孜库勒乡(1984年12月成立,由原罕艾日克公社及英阿瓦提公社所属的社办农场组成),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园艺场,又称为干部农场,1958年建立,1962年改称为和田县园艺场,属于国有农业企业。
1984年12月,撤销和田县各人民公社、各大队、小队,建立乡(镇)、村、组。
2012年,撤销罕艾日克乡,设立罕艾日克镇;设立吾宗肖乡,乡政府驻塔西力克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2月,和田县辖3个镇、10个乡:
百和镇、
巴格其镇、
罕艾日克镇、
英阿瓦提乡、
英艾日克乡、
布扎克乡、
拉依喀乡、
朗如乡、
塔瓦库勒乡、
伊斯拉木阿瓦提乡、
色格孜库勒乡、
喀什塔什乡、
吾宗肖乡, 另有1个新区:
和田县经济新区。共有259个行政村,9个社区,1172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百和镇沙田社区科技路1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和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22′—38°27′,东经78°—80°30′之间。东与策勒县、洛浦县、和田市交界,东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南与和安县相交,西南与和康县、印度实际控制区的克什米尔为邻,西与皮山县、墨玉县相连,北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墨玉县、洛浦县接壤。和田境内中印、中巴边境线长150千米。东西宽21—150千米,南北长500千米,总面积4.0966万平方千米。
地形
和田县地形南宽北窄。南部高山连绵,峡谷遍布,北部地势低平,属塔里木盆地。全县有四个地貌单元:南部高山地区,海拔3500米以上,主要包括喀喇昆仑山与西昆仑山之间的阿克赛钦地区。西昆仑山北坡3300—4500米,为高山草甸带,水草较好,为该县主要夏牧场。山腰起伏带,海拔1500—3500米之间,由于昆仑山不断上升,玉龙喀什河、喀喇喀什河不断切削侵蚀,形成很深的河谷和深切河曲,河曲阶地形成不连续的小块绿洲。郎如乡和喀什塔什乡坐落其间。河谷两岸2700—3300米之间的中山带为山区干旱平原,属冬牧场;2700米以下地带多为光山秃岭,几乎无植被。山前冲积扇地带,海拔1300—1500米。其南部为砾石戈壁,中部和北部一部分为古老绿洲。北部冲积平原,该区南部为新开垦区,海拔1300米以下,基本平坦。
气候
和田县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四季分明,夏长秋短、春季多风,冬不严寒,降水量33.5毫米/年,日照2643小时,无霜冻210天,气候适应。
水文
和田河,中国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有二源︰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玉龙喀什河发源於昆仑山北坡,集水区14,57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3.1亿立方米。两源都由高山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洪水季节河水可直穿400多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注入塔里木河,约有9—10个月只流到和田以北便消失而处於乾涸状态。全长806千米。
自然灾害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1月16日19时45分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5.81度,东经79.94度。5月5日8时35分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5.79度,东经79.86度。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和田县地表水径流量为10.8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6.1亿立方米,占资源量的56.07%,主要集中在玉龙喀什河及喀拉喀什河河水。地下水资源贮量4.5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3.8亿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库4座,年平均蓄水433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和田县植物资源主要有核桃、
葡萄、
无花果、
小茴香、
沙枣等。野生药用植物有甘草、
大芸、枸杞、锁阳、党参、紫菜、大黄、青兰、
麻黄等。
动物资源
和田县野生动物有
黄羊、狐狸、
旱獭、野猪、狼、雪鸡、
野驴等。
矿产资源
和田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的矿种有46种,主要有金、铜、铁、铅锌、锂、镍、煤、石灰岩、石膏、玉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水泥用辉绿岩等;目前已发现的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规模大,矿石品位高,铅加锌品位近30%,矿层稳定。康西瓦—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带矿化稳定,品位较高,且伴生铍、铷、铌钽等稀有金属。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流域中下游和田玉子料的品质极佳,是中国优质宝玉石的代表,被誉为中国国石。
截至2020年,和田县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3种,现有开采矿点110处,开采的矿种有8种,其中金属矿4种,为锂、铅、砂金、铁矿,均为小型矿山;非金属矿3种,为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玉石,均为小型矿山;能源矿产1种,为煤,为小型矿山。能源矿产、金属矿产、玉石矿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戈壁。
人口
截至2020年末,和田县户籍总人口35.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98人,同比增长1.3%(其中:男性18.14万人,女性17.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2万人,同比增长1.3%,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同比减少0.43%。
和田县共有维吾尔族、汉族、
哈萨克族、回族、藏族等13个民族,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和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89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速比2022年同期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798万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8.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542万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0589万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24:50。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和田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70792万元,同比增长69.5%。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965万元,同比下降3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04793万元,同比增长28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3034万元,同比下降46.1%。分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38.4%;民间投资下降68.8%。分类型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33.5%;设备购置投资下降43.2%;其他费用投资增长921.9%。
财政
2023年,和田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045万元,同比增长68.13%。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3687万元,同比增长39.3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2.33%;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0358万元,同比增长155.21%,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7.67%。全年全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0589万元,同比增长5.33%。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43151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0589万元的44.98%,较上年同期232585万元增支10566万元,增长5.61%;商品和服务支出2997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0589万元的0.55%,较上年同期2879万元增支118万元,增长4.1%。专项支出294441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0589万元的54.47%,较上年同期277776万元增支16665万元,增长12.33%。
第一产业
2023年,和田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428701.53万元,同比增长7.27%。其中,农业总产值305231.66万元,同比增长7.16%;林业总产值3871.35万元,同比增长193.83%;畜牧业总产值109343.69万元,同比增长14.7%;渔业总产值676.5万元,同比增长21.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78.44万元,同比增长9.05%。
2023年,和田县粮食播种面积39.41万亩,同比增长16.2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8万亩,同比增长14.01%;玉米播种面积11.4万亩,同比增长22.58%;水稻播种面积2.21万亩,同比增长30.77%。棉花面积2.3万亩,同比增长121.15%;油料面积1.51万亩,同比增长17.97%;蔬菜面积11.41万亩,同比下降8.8%;薯类(鲜薯)面积0.0008万亩,同比下降96.62%。
2023年,和田县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8.7%。其中,小麦产量8.41万吨,同比增长1.82%;玉米产量3.99万吨,同比增长22.77%;水稻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32.53%。全年棉花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154.55%;油料产量0.17万吨,同比下降50.68%;蔬菜产量12.24万吨,同比增长9.5%;薯类(鲜薯)产量0.002万吨,同比下降95.67%。
2023年,和田县特色林果产量24.23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5.35万吨,同比下降11.29%;坚果产量6万吨,同比下降1.27%;果用瓜产量2.88万吨,同比下降20%。
2023年,和田县牲畜存栏63.39万头/只。其中,羊存栏58.62万只;牛存栏3.53万头;猪存栏0.76万头;马存栏0.13万匹;驴存栏0.13万头;骡存栏0.01万头;骆驼存栏0.21万峰。兔子存栏30.02万只。活家禽存栏71.93万只,其中,鸡存栏66.98万只,鸭存栏2.98万只,鹅存栏1.97万只。鸽子存栏65.56万只,鹧鸪存栏5万只。
2023年,和田县牲畜出栏49.58万头/只。其中,羊出栏45.90万只;牛出栏1.79万头;猪出栏1.58万头;马出栏0.1万匹;驴出栏0.09万头;骡出栏0.0009万头;骆驼出栏0.12万峰。兔子出栏310.76万只。活家禽出栏186.44万只,其中,鸡出栏量165.51万只;鸭出栏4.63万只;鹅出栏16.30万只。鸽子出栏370.69万只,鹧鸪出栏11.52万只。
2023年,和田县主要肉产量1.998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1245万吨,牛肉产量0.3186万吨,羊肉产量0.7811万吨,马肉产量0.0133万吨,驴肉产量0.0082万吨,骆驼肉产量0.0217万吨,兔肉产量0.4041万吨,禽肉产量0.3271万吨。禽蛋产量0.3945万吨,生牛奶产量0.2991万吨。
截至2023年末,和田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8.56万千瓦。其中,拖拉机拥有量为5567台,小型拖拉机185台,机械总动力22.87万千瓦;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拥有量为1324台,机械总动力15.6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159.26万亩,其中,机耕面积66.43万亩;机播(机铺)面积46.5万亩;机收面积46.33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7.42%。
2023年,和田县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3872.06吨,同比增长6.3%。地膜覆盖面积8.67万亩,同比增长39.3%;农用柴油使用量293.4吨,同比增长8.4%;农药使用量32.4吨,同比增长7.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和田县累计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80954.58万元,同比增长28.66%,工业企业(全口径)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3627.78万元,同比增长35.9%;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66875.78万元,同比增长46.89%。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475.4万元,同比增长16.54%,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7479.18万元,同比增长31.15%;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7316.41万元,同比增长17.71%,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19559.37万元,同比增长55.17%。
2023年,和田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787.28万元,同比增长33.9%。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3263.69万元,同比增长23.1%,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26380.16万元,同比增长40.3%。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584.96万元,同比下降1.76%,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7678.73万元,同比增长26.88%;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6579.66万元,同比下降7.86%,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9800.50万元,同比增长50.78%。
2023年,和田县发电量126624.8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3.7%;原煤产量达98.41万吨,同比下降18.7%;太阳能发电18069.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9%;水力发电量108555.6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4.9%;商品混凝土61.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5.6%;水泥产量达40.87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强度等级42.5水泥(含R型)产量33.42万吨,同比增长19.6%;建筑用天然石料35.9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4.2%;石灰石产量181.60万吨,同比增长37.1%;纸制品(瓦楞纸箱)6965吨,同比增长28.3%;塑料制品8850.37吨,同比增长37.66%;鞋(皮革鞋靴)产量达61.99万双,同比下降12.7%;饲料(配合饲料)15642.94吨,同比下降11%;饮料488.52吨,同比增长28.65%;小麦粉1.27万吨,同比下降28.86%。
建筑业
2023年,和田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家,其中,贰级资质企业6家,叁级资质企业9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7509.7万元,同比增长8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0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1.3%。
第三产业
国内消费
2023年,和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51.21万元,同比增长25.77%。按区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850万元,同比增长169.21%;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601万元,同比下降18.29%。按消费形式,餐饮业收入9590.1万元,同比增长13.9%;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41861.1万元,同比增长28.85%。全口径批发业销售额221541.81万元,同比增长14.17%;全口径住宿业收入63万元,同比增长26%。
招商引资
2023年,和田县新续建招商引资项目38个,到位资金86.27亿元,同比增长77.7%。其中,新建项目14个,到位资金63.47亿元,同比增长226%;续建项目24个,到位资金22.8亿元,同比下降21.62%。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和田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400496.15万元,较上年增长4.37%。其中,对公存款为178656.38万元,较同期增加5117.46万元,增幅2.95%;储蓄存款余额为221839.77万元,较去年增长11659.60万元,增幅5.5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1484.07万元,较去年下降2.36%。
旅游业
2023年,和田县累计接待游客305.16万人次,同比增长398.84%;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5.44亿元,同比增长332.9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和田县各级各类学校有260所,其中幼儿园105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1所,其中小学140所、初中1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16所。全县各级各类教学班级有3036个,其中:幼儿园数(学前班)410个、小学1937个、初中449个、高中140个,中等职业学校100个。
2023年,和田县在校生为119910名,其中:在园幼儿数9665名、小学在校生数76731名、初中在校生数21718名、普通高中在校生数7377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4419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总数79397名,已入学人数79397名、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总数25778名,已入学人数26429名,入学率102.5%。残疾儿童少年总数1039名,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残疾儿童273名,已入学766名,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99.6%,初中巩固率:100.2%。
2023年,和田县教职工总人数为7042名(少数民族教师4435名),专任教师人数为6483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876名),幼儿园教职工数1085名(专任教师数995,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33),少数民族教师数713名。小学教职工数3664名(专任教师数3313,其中少数民族教师数1819),少数民族教师数2143名。中学教职工数1529名(专任教师数1366,其中少数民族教师数880),少数民族教师数1037名。高中教职工数593(专任教师数568,其中少数民族教师数409),少数民族教师数428名。职业高中教职工数154名(专任教师数136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数87名),少数民族教师数428名。
2023年,和田县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3800607.54平方米,其中幼儿园508580.96平方米 、小学2114872.63平方米、初中720235.27平方米、普通高中278782.5平方米、职业高中178136.1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有1199143.32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61199.3平方米 、小学542454.27平方米、初中269753.04平方米、高中143878.31平方米、职业高中81858.4平方米。
文化事业
2023年,和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现有在编人员73人,共有党员18名,其中:正式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图书馆现有藏书29000册,有1辆流动图书车和1辆流动文化宣传车,有16台电脑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交流等服务。和田县广播台现开办维吾尔语调频广播频率为99.2兆赫,调频广播1套,每天同步播出时间为16.5小时,维语广播覆盖范围在100千米左右,全县本地广播信号覆盖率为95%。和田县电视台现开办电视节目2套(维、汉语各1套),每天播出时间为17小时,数字有线内2套节目,数字无线传输目前2套维语节目。文工团设团长1人,现有在编人员48人,聘用人员13人,截至2023年底下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443余场次。
医疗卫生
2023年,和田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8所,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维吾尔医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13所。核定编制801个,实有在编人数827人,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1782张,实际开放床位1848张(其中:县级医院794张,实际开放床位854张;乡镇卫生院953张,实际开放床位979张)。城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81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331人,注册护士(师)5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28人。共有民营医院3家,在职人员267人,共有医师61人、护士112人、药师9人,编制床位251张,实际开放床位263张。
社会保障
2023年,和田县“四项”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24.14万人,其中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134人,参保率为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794人,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3178人,参保率100%。全年通过举办自治区第二届“技展天山”、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企业开放日活动、“跨区域两地劳务协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高达93场次,其中现场招聘会43场、网络招聘会6场、抖音直播带岗活动44场。累计1676家次企业,提供4.4万余个就业岗位,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9余万份。
交通运输
2023年,和田县农村公路里程4262千米,其中,县道246.76千米,乡道606.73千米,村道3408.51千米。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护养率100%。
2023年,和田县实施新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19260.7万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18719.7万元,项目建设总里程138.943千米;农村道路养护项目1个,总投资341万元,养护里程230.89千米;新建客运站1座,总投资200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和田,古称“于阗”。清初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史籍还有屈丹、于遁、豁旦、兀丹、忽炭等不同称谓,地名源自古于阗语。《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国,古梵语,含义为“地乳”。
风景名胜
2023年,和田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约特干故城、乌鲁瓦提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核桃王公园、无花果王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乌鲁瓦提风景区
乌鲁瓦提风景区位于和田河西支流喀拉喀什河中游河段,该景区所依托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会议接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2005年8月被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荣获自治级文明风景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约特干故城
约特干故城,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协海博依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56亩,总建筑面积7万立方米。分三期建设,一期为美食街区、工坊街区、民俗街区、玉石淘宝街、王城步道等项目;二期为酒吧街区、民宿街区等项目;三期为苏密古堡主体等项目。
核桃王公园
核桃王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境内的恰勒瓦西村,距最近集散城市和田市7千米,景区类型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占地41亩,核桃树王占地一亩天地,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树型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五人合抱围而有余。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四人站立。